2011年莒南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3.4%。秋粮种植面积52.89万亩,比上年增长 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全县各级在8.8%;产量23.66万吨,比上年增长6.5%。秋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粮中,玉米产量17.42万吨,增长9.2%;稻谷 展观,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战产量2.16万吨,与上年持平;薯类产量3.58 略,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注重改善民生,万吨,下降2.4%;豆类产量4826吨,增长18.7% 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经济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31.44万亩,增加 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86万亩,产量10.32万吨,下降2.1%;烤烟 稳步提高。 种植面积0.80万亩,减少0.02万亩,产量1377 综合 吨,下降17.2%;蔬菜种植面积6.44万亩,增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联审反馈,全年完加883亩,产量16.85万吨,增长9.9%;年末 成生产总值1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茶园面积5044亩,产量196.7吨,下降29.4 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3年末果园面积1.44万亩,水果产量2.88万吨 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6.30增长2,9%:蚕茧产量889.54吨,下降29.9%。 亿元,同比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81.55 林业。全年新造林1913公顷,其中用材林 亿元,同比增长15.7%。三次产业比例为「6公顷,经济林547公顷,防护林1360公顷 146:41.3:4.1,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9四旁植树170万株:新增和改善农田林网化面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积2993公顷;新育苗56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 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5422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木材采伐量2.06万立方米,全年板 12.6%。 栗产量1.35万吨,柳条产量2.25万吨。年末 农林牧渔业 木材蓄积量69.9万立方米。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33亿元,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13.09万头,增长 同比增长4.6%;实现农业增加值27.03亿元,3.9%;牛出栏4.41万头,增长4.2%;羊出栏8.17 增长4.0%。 万只,增长2.2%;家禽出栏511.19万只,下降 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4.83万亩,40.7%。全年肉类总产量9.98万吨,下降8.3% 增长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29禽蛋产量1.73万吨,增长5.0%。年末生猪存栏 万亩,比上年增长6.5%。全年粮食总产量42.5288.78万头,牛存栏3.15万头,羊存栏8.41 万吨,比上年增长1.9%。夏粮播种面积51.40万只,家禽存栏264.36万只。 万亩,增长4.3%;总产量18.86万吨,比上年 渔业。年末水产养殖面积3156公顷,全年 下降3.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1.17万亩 水产品产量9500吨。 比上年增加2.15万亩;单产367公斤,比上年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县新发展优质农 减少30公斤;总产量18.78万吨,比上年下降产品基地66处,总面积达47万亩。新认证无
—12— 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 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全县各级在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战 略,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注重改善民生, 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 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稳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联审反馈,全年完 成生产总值 184.8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 比增长 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7.03 亿元,同比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值 76.30 亿元,同比增长 12.0%;第三产业增加值 81.55 亿元, 同比增长 15.7%。三次 产业比例 为 14.6:41.3:44.1,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 0.9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 分点。人均生产总值 25422 元,比上年增长 12.6%。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9.33 亿元, 同比增长 4.6%;实现农业增加值 27.03 亿元, 增长 4.0%。 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4.83万亩, 增长 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04.29 万亩,比上年增长 6.5%。全年粮食总产量 42.52 万吨,比上年增长 1.9%。夏粮播种面积 51.40 万亩,增长 4.3%;总产量 18.86 万吨,比上年 下降 3.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 51.17 万亩, 比上年增加 2.15 万亩;单产 367 公斤,比上年 减少 30 公斤;总产量 18.78 万吨,比上年下降 3.4%。秋粮种植面积 52.89 万亩,比上年增长 8.8%;产量 23.66 万吨,比上年增长 6.5%。秋 粮中,玉米产量 17.42 万吨,增长 9.2%;稻谷 产量 2.16 万吨,与上年持平;薯类产量 3.58 万吨,下降 2.4%;豆类产量 4826 吨,增长 18.7%。 经济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 31.44 万亩,增加 1.86 万亩,产量 10.32 万吨,下降 2.1%;烤烟 种植面积 0.80 万亩,减少 0.02 万亩,产量 1377 吨,下降 17.2%;蔬菜种植面积 6.44 万亩,增 加 883 亩,产量 16.85 万吨,增长 9.9%;年末 茶园面积 5044 亩,产量 196.7 吨,下降 29.4%; 年末果园面积 1.44 万亩,水果产量 2.88 万吨, 增长 2.9%;蚕茧产量 889.54 吨,下降 29.9%。 林业。全年新造林 1913 公顷,其中用材林 6 公顷,经济林 547 公顷,防护林 1360 公顷; 四旁植树 170 万株;新增和改善农田林网化面 积 2993 公顷;新育苗 560 公顷。林木覆盖率达 32%。全年木材采伐量 2.06 万立方米,全年板 栗产量 1.35 万吨,柳条产量 2.25 万吨。年末 木材蓄积量 69.9 万立方米。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 133.09 万头,增长 3.9%;牛出栏 4.41 万头,增长 4.2%;羊出栏 8.17 万只,增长 2.2%;家禽出栏 511.19 万只,下降 40.7%。全年肉类总产量 9.98 万吨,下降 8.3%; 禽蛋产量 1.73 万吨,增长 5.0%。年末生猪存栏 88.78 万头,牛存栏 3.15 万头,羊存栏 8.41 万只,家禽存栏 264.36 万只。 渔业。年末水产养殖面积 3156 公顷,全年 水产品产量 9500 吨。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县新发展优质农 产品基地 66 处,总面积达 47 万亩。新认证无 2011 年莒南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害农(畜)产品13个、绿色食品11个、有工艺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造等产业群体。全 机食品11个,“三品一标”总数达75个。新流年六大产业企业达14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 转土地3.07万亩,总数达到8.42万亩。坚持业家数的78.7%,完成工业总产值231.6亿元 以生态健康养殖为方向,新发展国家级畜禽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4%。 准化养殖场1家、省级3家,市级27家,总数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 达9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总数达现产品销售收入278.1亿元,同比增长46.7% 1449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实现利税17.27亿元,同比增长47.8%;其中利 家,总数达4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润11.81亿元,同比增长50.4%全县有27家 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79.07企业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其中3家企业利税 亿元,同比增长45.7% 过5000万元。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总灌溉面积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 达到70.86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0.11亿元 63.45万亩。年末拥有大中小型水库195座,塘增长1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98万平方 坝2348座,灌溉机电井1097眼,机电排灌站米,竣工面积185.77万平方米,分别下降10.6% 372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7.6万千瓦,增和3.1% 长1.6%。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8.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6.17万千瓦时。 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17亿 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4.55万台,农用运输车元,同比增长24.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 4928辆,播种机1852台,联合收获机380台.283个,完成投资85.11亿元:5000元以上 全年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7.33万公投资项目126个,完成投资69.76亿元,占全 顷、5.88万公顷、6.58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部投资的76.5%。本年新开工5000元以上项 量356亿千瓦时,下降0.6%:化肥使用量(折目75个,完成投资47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 纯)3.65万吨,下降3.%%;农药使用量1426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在规模以上固定 吨,下降4.2%;农用柴油使用量1.17万吨,增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9亿元,增 长3.2% 长1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3.29亿元,增长 工业和建筑业 1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09亿元,增长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34.2% 业达到18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1.14亿元,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06亿元,增长 同比增长50.8%。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38.1043.3%商品房施工面积51.84万平方米,增长 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43.04亿元,分别增长21.6%;竣工面积11.89万平方米,下降22.6% 45.%和55.7%‰。完成工业增加值62.2亿元,同销售面积28.9万平方米,增长21.3% 比增长16.3%。工业产品销售率98.9%,同比上 五、国内市场、外经外贸、招商引资 升0.21个百分点。全县有65家企业产值过亿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11年,全县实现社 元,比上年增加35家,完成产值210.64亿元,会消费品零售额86.02亿元,同比增长18.3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9%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增速快于农村, 工业门类更加齐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实现零售额68.34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 全县工业行业大类达到26个,逐步形成农副产17.68亿元,分别增长19.1%和15.2%。从行业 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25亿元,下降3.6
—13— 公害农(畜)产品 13 个、绿色食品 11 个、有 机食品 11 个,“三品一标”总数达 75 个。新流 转土地 3.07 万亩,总数达到 8.42 万亩。坚持 以生态健康养殖为方向,新发展国家级畜禽标 准化养殖场 1 家、省级 3 家,市级 27 家,总数 达 97 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36 家,总数达 1449 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8 家,总数达 49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省级 5 家。 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 79.07 亿元,同比增长 45.7%。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总灌溉面积 达到 70.86 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63.45 万亩。年末拥有大中小型水库 195 座,塘 坝 2348 座,灌溉机电井 1097 眼,机电排灌站 372 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67.6 万千瓦,增 长 1.6%。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 8.86 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 6.17 万千瓦时。 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 4.55 万台,农用运输车 4928 辆,播种机 1852 台,联合收获机 380 台。 全年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 7.33 万公 顷、5.88 万公顷、6.58 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 量 3.56 亿千瓦时,下降 0.6%;化肥使用量(折 纯)3.65 万吨,下降 3.9%;农药使用量 1426 吨,下降 4.2%;农用柴油使用量 1.17 万吨,增 长 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达到 183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281.14 亿元, 同比增长 50.8%。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 138.10 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 143.04 亿元,分别增长 45.9%和 55.7%。完成工业增加值 62.2 亿元,同 比增长 16.3%。工业产品销售率 98.9%,同比上 升 0.21 个百分点。全县有 65 家企业产值过亿 元,比上年增加 35 家,完成产值 210.64 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74.9%。 工业门类更加齐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工业行业大类达到 26 个,逐步形成农副产 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机械制造、 工艺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造等产业群体。全 年六大产业企业达 144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家数的 78.7%,完成工业总产值 231.6 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82.4%。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 现产品销售收入 278.1 亿元,同比增长 46.7%; 实现利税 17.27 亿元,同比增长 47.8%;其中利 润 11.81 亿元,同比增长 50.4%。全县有 27 家 企业实现利税过 1000 万元,其中 3 家企业利税 过 5000 万元。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 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0.11亿元, 增长 1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46.98 万平方 米,竣工面积 185.77 万平方米,分别下降 10.6% 和 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1.17 亿 元,同比增长 24.3%。其中,500 万元以上项目 283 个,完成投资 85.11 亿元;5000 万元以上 投资项目 126 个,完成投资 69.76 亿元,占全 部投资的 76.5%。本年新开工 5000 万元以上项 目 75 个,完成投资 47 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 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在规模以上固定 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3.79 亿元,增 长 1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53.29 亿元,增长 1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34.09 亿元,增长 34.2%。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6.06 亿元,增长 43.3%。商品房施工面积 51.84 万平方米,增长 21.6%;竣工面积 11.89 万平方米,下降 22.6%; 销售面积 28.9 万平方米,增长 21.3%。 五、国内市场、外经外贸、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11 年,全县实现社 会消费品零售额 86.02 亿元,同比增长 18.3%。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增速快于农村, 城镇实现零售额 68.34 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 17.68 亿元,分别增长 19.1%和 15.2%。从行业 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 14.25 亿元,下降 3.6%;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60亿元,增长23.9%;住新评定三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家。2011年好 宿业实现零售额2.03亿元,增长31.6%;餐饮客山东?魅力莒南贺年会骑行沂蒙活动被省旅 业实现零售额7.14亿元,增长21.8%。 游局评为最佳创意的低碳贺年游;在好客山东 外经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完成进出口休闲汇评选活动中,莒南县荣获好客山东休闲 总额64615万美元,同比增长52.9%;完成出口汇组织奖。全年共接待游客176.1万人次,同 39842万美元,增长16.9%;完成进口24773万比增长25.2%,其中景区接待游客87.2万人次 美元,同比增长203.3%。全年办理进出口权企实现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9.7% 业24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710万美元;新 七、财税、金融、保险 批境外投资项目3个,对外投资2400万美元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 外派劳务433人。 入5.71亿元,同比增长32.7%。从收入项目看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实现税收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42.5%。其 突破年”活动,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取得明显中,增值税(25%部分)1.22亿元,增长26.8% 成效。全年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131个,合同营业税1.55亿元,增长56.5%;企业所得税5528 利用县外资金111.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万元,增长128.4%。实现非税收入7670万元, 目29个,过5000万元项目29个。已开工的招下降8.2%。财政支出17.52亿元,增长19.6% 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90个,服务业项目4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亿元,增长 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0.6亿元 10.4%;教育支出4.50亿元,增长20.7%;社会 六、交通、邮电、旅游 保障和就业支出2.68亿元,增长39.5%;医疗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790公里,其中,卫生支出2.65亿元,增长48.7% 国、省道109公里,县以下道路1681公里。全 全县实现国地税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 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96万人,货运量2140 长36.5%;国税收入7.48亿元,增长31.3% 分别增长10%和11%;完成旅客周转量14100万地税收入4.67亿元,增长45.7% 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2350万吨公里,分别增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 长9%和10% 款余额155.6亿元,比年初增加24.43亿元。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20.1万元,增长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3.29亿元,比年初 23.3%。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3.07亿元,增长增加21.3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3.82亿 16.9%。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4.6万门,元,比年初增加16.79亿元。其中,个人消费 固定电话用户11.18万户,比年初减少0.37万贷款7.62亿元,比年初增加1.48亿元;固定 户。年末移动用户52.5万户,比年初增加0.81资产贷款9.68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 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5.49万户,比年初增加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1.33万户。 的保险公司达24家,其中财产保险15家,人 按照壮大红色、提升绿色、开发佛园的思寿保险9家。全年保费收入4.70亿元,增长 路,着力打造“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3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增 观、圣水仙山”四大旅游品牌,实现县域旅游长5.3%,人寿险保费收入3.09亿元,下降8.6% 产业的全面升级。实施山东省政府旧址二期、财险赔付0.77亿元,寿险给付0.50亿元 天马岛景区三期等重点工程。全县4A级旅游区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2处,3A级旅游区1处;旅行社5家;星级酒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 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星级餐馆4家;技立项13项,组织申报省、市科学技术奖励12
—14—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62.60 亿元,增长 23.9%;住 宿业实现零售额 2.03 亿元,增长 31.6%;餐饮 业实现零售额 7.14 亿元,增长 21.8%。 外经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完成进出口 总额 64615 万美元,同比增长 52.9%;完成出口 39842 万美元,增长 16.9%;完成进口 24773 万 美元,同比增长 203.3%。全年办理进出口权企 业 24 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 2710 万美元;新 批境外投资项目 3 个,对外投资 2400 万美元; 外派劳务 433 人。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突破年”活动,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取得明显 成效。全年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 131 个,合同 利用县外资金 111.5 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 目 29 个,过 5000 万元项目 29 个。已开工的招 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 90 个,服务业项目 41 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 30.6 亿元。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 1790 公里,其中, 国、省道 109 公里,县以下道路 1681 公里。全 年完成公路客运量 596 万人,货运量 2140 万吨, 分别增长 10%和 11%;完成旅客周转量 14100 万 人公里,货物周转量 42350 万吨公里,分别增 长 9%和 10%。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2120.1 万元,增长 23.3 %。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 3.07 亿元,增长 16.9%。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 14.6 万门, 固定电话用户 11.18 万户,比年初减少 0.37 万 户。年末移动用户 52.5 万户,比年初增加 0.81 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 5.49 万户,比年初增加 1.33 万户。 按照壮大红色、提升绿色、开发佛园的思 路,着力打造“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 观、圣水仙山”四大旅游品牌,实现县域旅游 产业的全面升级。实施山东省政府旧址二期、 天马岛景区三期等重点工程。全县 4A 级旅游区 2 处,3A 级旅游区 1 处;旅行社 5 家;星级酒 店 2 家,其中,三星级 1 家;星级餐馆 4 家; 新评定三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 2 家。2011 年好 客山东?魅力莒南贺年会骑行沂蒙活动被省旅 游局评为最佳创意的低碳贺年游;在好客山东 休闲汇评选活动中,莒南县荣获好客山东休闲 汇组织奖。全年共接待游客 176.1 万人次,同 比增长 25.2%,其中景区接待游客 87.2 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12.6 亿元,同比增长 19.7%。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 入 5.71 亿元,同比增长 32.7%。从收入项目看, 实现税收收入 4.94 亿元,同比增长 42.5%。其 中,增值税(25%部分)1.22 亿元,增长 26.8%; 营业税 1.55 亿元,增长 56.5%;企业所得税 5528 万元,增长 128.4%。实现非税收入 7670 万元, 下降 8.2%。财政支出 17.52 亿元,增长 19.6%。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23 亿元,增长 10.4%;教育支出 4.50 亿元,增长 20.7%;社会 保障和就业支出 2.68 亿元,增长 39.5%;医疗 卫生支出 2.65 亿元,增长 48.7%。 全县实现国地税收入 12.15 亿元,同比增 长 36.5%;国税收入 7.48 亿元,增长 31.3%; 地税收入 4.67 亿元,增长 45.7%。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 款余额 155.6 亿元,比年初增加 24.43 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23.29 亿元,比年初 增加 21.39 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93.82 亿 元,比年初增加 16.79 亿元。其中,个人消费 贷款 7.62 亿元,比年初增加 1.48 亿元;固定 资产贷款 9.68 亿元,比年初增加 3.58 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的保险公司达 24 家,其中财产保险 15 家,人 寿保险 9 家。全年保费收入 4.70 亿元,增长 3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39 亿元,增 长 5.3%,人寿险保费收入 3.09 亿元,下降 8.6%。 财险赔付 0.77 亿元,寿险给付 0.50 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 技立项 13 项,组织申报省、市科学技术奖励 12
项,有11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上架新书2000册,装订入库报刊360份。全年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共办理借阅证599个,接待读者5万人次,其 奖6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技术发中电子阅览室网上阅读达2万余人次。电影放 明奖二等奖1项,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映实现数字化,全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获奖等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评选出县级科学8800余场,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3000余场。 技术奖28项。全县3个单位获山东省技术市场广播电视稳步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7% 科技金桥奖,其中,莒南县信义机械制造有限全年播出4937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公司总经理张孝公获先进个人奖,山东绿润食99.8%,全年播出电视节目13101小时,制作电 品有限公司获先进集体奖,山东碧海机械有限视节目4828小时。全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800 公司的“无菌纸盒灌装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户。 获项目一等奖。全年申报专利264项,授权专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 利156项。 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23处,防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年末,全县普通中疫站、结防所、皮防站、卫生监督所各1处 学26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4.38民营医院6处,农村卫生室522处。卫生机构 万人,其中高中1.38万人。小学校107所,在(含民营医院)拥有病床2574张。各类卫生技 校学生4.98万人。全年小学招生7454人,初术人员1841人,其中,医生795人,注册护士 中招生1.01万人,高中招生5035人。小 501人,药师183人。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 初中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99%以上,高中阶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 段毛入学率达70%以上。中学专任教师3142人,村(居)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 小学专任教师3356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不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 断完善。职业教育中心1处,在校学生506人获银牌1枚。向省队输送2名运动员。第二届 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03人 全国红色运动会首站火把传递仪式在我县举 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莒南县“红色运动会特 呈,成功举办“我与文明同行?世界读书日?读殊贡献奖”,以表彰我县为红运会的创立和首届 书之星”朗诵大赛决赛;组织承办莒南县庆祝红运会成功举办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彩市场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阜丰国际杯”红歌合有了较大突破,全县现有体彩投注点42家,竞 唱大赛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综艺彩店6家,全年体育彩票销售2600万元。 晩会;积极协助市柳琴剧团现代柳琴戏《沂蒙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情》剧组送戏下乡活动。全年共组织、承办和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以生态县建设为 参与大型文艺晚会、汇演、比赛等群体文艺活总抓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 动40余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各种有力措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业废水 200个村级文化大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城镇生 1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完成了活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全县污水处理厂2座 提升改造任务,新建农家书屋80家,为32个垃圾处理站1个。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 村居配送了5万册图书。积极推动“三馆一站”保护区面积4210公顷。 免费开放,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技术监督工作顺利进展。食品安全质检能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免费开放。图书工作呈力跨越提升,计量检测能力显著提高,民生计 现新局面,购进新书2000册,征订报刊200种。量基本项全部建标,能源计量进一步加强。积
—15— 项,有 11 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 6 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项,市技术发 明奖二等奖 1 项,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2 项, 获奖等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评选出县级科学 技术奖 28 项。全县 3 个单位获山东省技术市场 科技金桥奖,其中,莒南县信义机械制造有限 公司总经理张孝公获先进个人奖,山东绿润食 品有限公司获先进集体奖,山东碧海机械有限 公司的“无菌纸盒灌装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获项目一等奖。全年申报专利 264 项,授权专 利 156 项。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年末,全县普通中 学 26 所,其中高级中学 4 所;在校学生 4.38 万人,其中高中 1.38 万人。小学校 107 所,在 校学生 4.98 万人。全年小学招生 7454 人,初 中招生 1.01 万人,高中招生 5035 人。小学、 初中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 99%以上,高中阶 段毛入学率达 70%以上。中学专任教师 3142 人, 小学专任教师 3356 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不 断完善。职业教育中心 1 处,在校学生 5016 人; 特殊教育学校 2 所,在校学生 303 人。 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 呈,成功举办“我与文明同行?世界读书日?读 书之星”朗诵大赛决赛;组织承办莒南县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阜丰国际杯”红歌合 唱大赛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综艺 晚会;积极协助市柳琴剧团现代柳琴戏《沂蒙 情》剧组送戏下乡活动。全年共组织、承办和 参与大型文艺晚会、汇演、比赛等群体文艺活 动 40 余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县 200 个村级文化大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 100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完成了 提升改造任务,新建农家书屋 80 家,为 32 个 村居配送了 5 万册图书。积极推动“三馆一站” 免费开放,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全面免费开放。图书工作呈 现新局面,购进新书 2000 册,征订报刊 200 种。 上架新书 2000 册,装订入库报刊 360 份。全年 共办理借阅证 599 个,接待读者 5 万人次,其 中电子阅览室网上阅读达 2 万余人次。电影放 映实现数字化,全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8800 余场,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3000 余场。 广播电视稳步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达 96.7%, 全年播出 4937 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99.8%,全年播出电视节目 13101 小时,制作电 视节目 4828 小时。全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 5800 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 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23 处,防 疫站、结防所、皮防站、卫生监督所各 1 处, 民营医院 6 处,农村卫生室 522 处。卫生机构 (含民营医院)拥有病床 2574 张。各类卫生技 术人员 1841 人,其中,医生 795 人,注册护士 501 人,药师 183 人。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 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 村(居)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 获银牌 1 枚。向省队输送 2 名运动员。第二届 全国红色运动会首站火把传递仪式在我县举 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莒南县“红色运动会特 殊贡献奖”,以表彰我县为红运会的创立和首届 红运会成功举办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彩市场 有了较大突破,全县现有体彩投注点 42 家,竞 彩店 6 家,全年体育彩票销售 2600 万元。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以生态县建设为 总抓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 各种有力措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业废水 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城镇生 活污水处理率均达 100%。全县污水处理厂 2 座, 垃圾处理站 1 个。全县自然保护区 1 个,自然 保护区面积 4210 公顷。 技术监督工作顺利进展。食品安全质检能 力跨越提升,计量检测能力显著提高,民生计 量基本项全部建标,能源计量进一步加强。积
极开展优质基地创建活动,荣获“临沂市创建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1平方 优质产品基地先进县区”称号。深入实施名牌米和30.95平方米。 和标准化战略,全县有1家企业荣获市长质量 奖提名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4个,累计达13 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销售收入 个;获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制定并发布花生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油质量保证联盟标准2个;3家骨干企业新申报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 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事故82 3、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人口,出生 起,下降14.6%;死亡24人,下降11%:重伤死亡人口是计生部门提供。 54人,下降29.%%:经济损失30万元,下降 4、本公报所列数字是年、快报数字,如有 29.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8起、死亡24人、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 重伤54人、经济损失52.27万元,分别下降 5、本公报所列数字中邮政、电信、金融、 16.1%、11.1%、29.9%、20.4% 保险等部分仍包括临港经济开发区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295315户,总人口 822898人:出生8584人,死亡4864人。人口 出生率10.44%,死亡率5.92‰,人口自然增 长率4.5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6278人,其中下岗 职工再就业349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943人 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1%。全面启动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国家试点,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 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万人、1.7万人、33.9 万人、7.8万人、3.13万人、2.66万人。全年 组织各类培训2148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 17491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6676人,发放职 业资格证书6111份。全年城镇低保对象1510 户、3561人,发放低保金704.3万元;救助农 村低保对象21658户、22948人,发放救助金 2094万元;农村“五保”2094人,投入供养资 金86.9万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3元, 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7924元,增长18.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88元,增长 18.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683元,增长16.2%
—16— 极开展优质基地创建活动,荣获“临沂市创建 优质产品基地先进县区”称号。深入实施名牌 和标准化战略,全县有 1 家企业荣获市长质量 奖提名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 4 个,累计达 13 个;获山东省服务名牌 1 个;制定并发布花生 油质量保证联盟标准 2 个;3 家骨干企业新申报 AAA 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事故 82 起,下降 14.6%;死亡 24 人,下降 11%;重伤 54 人,下降 29.9%;经济损失 30 万元,下降 29.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 68 起、死亡 24 人、 重伤 54 人、经济损失 52.27 万元,分别下降 16.1%、11.1%、29.9%、20.4%。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 295315 户,总人口 822898 人;出生 8584 人,死亡 4864 人。人口 出生率 10.44‰,死亡率 5.92‰,人口自然增 长率 4.5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6278 人,其中下岗 职工再就业 3498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1943 人 次。城镇登记失业率 2.1%。全面启动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国家试点,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 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3.6 万人、1.7 万人、33.9 万人、7.8 万人、3.13 万人、2.66 万人。全年 组织各类培训 21482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 17491 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 6676 人,发放职 业资格证书 6111 份。全年城镇低保对象 1510 户、3561 人,发放低保金 704.3 万元;救助农 村低保对象 21658 户、22948 人,发放救助金 2094 万元;农村“五保”2094 人,投入供养资 金 86.9 万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93 元, 增长 16%;农民人均纯收入 7924 元,增长 18.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9388 元,增长 18.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 4683 元,增长 16.2%。 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1平方 米和 30.95 平方米。 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销售收入 20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 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人口,出生、 死亡人口是计生部门提供。 4、本公报所列数字是年、快报数字,如有 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 5、本公报所列数字中邮政、电信、金融、 保险等部分仍包括临港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