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 1.2提高内容 为什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能够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1.3扩展内容 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课堂讨论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 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 主要内容,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1基础知识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2提高内容 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3扩展内容 为什么要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掌握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 内容;认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 任务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1基础知识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2提高内容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 1.3扩展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有哪些条件?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了解和掌握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1基础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2提高内容 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3扩展内容 如何评价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1基础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2提高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3扩展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用“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加以表达。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课堂讨论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认识到新民主主义 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革命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理论依据。 11基础知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2提高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3扩展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要求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的条件和必要性、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三)学时分配 [学时数10.5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1基础知识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2提高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3扩展内容 区别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以思考题和作业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了解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区别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