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运动疗法技术唑 第二节按摩手法.(516) 、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 (516) 二、按摩手法的要求 (529 三、按摩手法的练习 (529) 四、各种手法的应用 (530) 五、按摩时的体位. (531) 六、按摩介质和热敷 (531) 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533 一、软组织损伤.(533)》 二、颈推病. (543) 三、落枕. (546) 四腰背下肢痛 (547 五、头痛44 (551) 六、偏. (552 七、脊馥损伤 (553) (554 九、先天性肌斜颈 (555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 (556) 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 (559) 第一节概述 (559 一、橱念与定义.: (559)》 二、理论基础. (559) 第二节诊断方法 (565) 一、病史采集. (565) 二、体格检查 (566) 三、三大综合征 (568 四、向心化现象. (569) 第三节治疗原则 (569 一、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569 二、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570 三、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571 一、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571) 二、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 三、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 (573) 四、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 (574) 五、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 .(575)
目录7 六、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575) 七、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575) 八、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577) 九、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577) 十、屈曲颈推(治疗技术10).(578) 十一、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 (579)) 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579) 一、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579》 二、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 (580) 三、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 (580) 四、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 .(580 五、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 .(580) 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581) 一、停卧位放松(治疗技术】). .(581) 二、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 (581) 三、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 (581) 四、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 .(582) 五、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 (582) 六、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 (582) 七、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 .(583)》 八、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 (583) 九、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 ,(583 十、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 (583 十一、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 (584) 十二、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 。 (584) 十三、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 (585) 十四、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 (585) 十五、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 (585) 十六、侧方偏移的手法轿正(治疗技术16). (585) 十七、侧方偏移的自我轿正(治疗技术17): (585) 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证. (586) 一、绝对禁忌证 (586) 二、相对禁忌证. (587) 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589) 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589) 一、概述. (589) 二、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 .(590)
8运动疗法技术学 三、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 .(591) 四、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五、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 +044444444044444* (593)》 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 (594) 一、概述.(594 二、减重步行训练设备. (597 三、评定指标. . (598 四、训练方法.(599) 五、临床应用. 00+。0+中+99.1。++++90++0+04000+4。+00004t+g49导000用年00g9g0 (600 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604 、概述 (604) 二、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 (606 三、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 (607 四、临末应用研究. (608)
第一章绪 论 学习目标 1.熟悉运动疗法定义、目的、技术分类、应用范、禁 证、工作原则 2。了解运动疗法发展简史、运动疗法常用器材和设 备、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3.掌握常用运动疗法的评定技术,包括:肌力评定、 李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平 衡功能的评定、协调性的评定、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和功能独立性的评定等。 第一节概 述 一、基本概念 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其中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 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为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 ercise或movement therapy),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运动疗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 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在实施运动疗法的 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即为运动疗法技术。运动疗法技术随着康复医学基础理 论研究的深人和神经生理学的引入,已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针对各种运动功 能獐碍性疾患(如偏瘫、脑瘫、截瘫等)的独具特色的治疗技术体系。在物理疗法中利用电 光、声、水、温度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运动疗法和理疗同属物理疗法,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国际上在通常的物理治疗康复 工作中,运动疗法占绝大比重,故国外往往把物理疗法等同于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技术多为 主动性的康复治疗技术,即在治疗师的指导和监督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运动治疗活动,如 各种运动训练、行走功能训练,轮椅使用训练等;而理疗技术则被视为被动性的康复治疗技 术,由治疗师被动施加电、光、声、磁、冷热等不需患者主动活动的治疗。曾有一种观点认为
2运动疗法技术学 应当放弃被动的物理治疗技术,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被动的物理治疗在临床上已被证明 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局部疼痛时应用温热、电光疗处理是适宜的:当肢体雅换 不能活动时,被动活动和按摩是必要的:当局部感染或有创面时,应用紫外线、超短波治疗是 行之有效的。因此,正确的观点应是,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治疗技术,只要对患者康复 有益,都应适时地采用。 二,发展简史 在古代,人们就已认识到运动对维持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重要价值。公元前2000多 年前,古埃及的文字中就记载了体育训练可以配合医术治疗疾病: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 Hippocrates在著作中谈到利用矿泉、日光,海水及运动可以防病健身,延缓衰老、保持健康: 运动还有治疗方面的价值,可应用的手段有散步,骑马、格斗、呼吸体操等。 在中世纪,欧洲学者Avicenna提出,“人们通过适当的劳作和活动,如在适当的时间内运 动一样,可强身律体从面免除了药师和医师的光蘭”。许多国家的学者也多有著术,倡导运 动健身疗病。I7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御医Duchesen指出,“运动可治疗许多因缺乏运 动而发生的虚弱和疾病,而且运动能增强体质,强化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神经、关节的功 能”。Nicolas Andry更在《orthopedic》一书中指出,运动治疗有助于预防小儿畸形的发生,并 能起到矫正畸形的作用,这个观点已与现代康复观点相同。Tsst建议运动疗法应作为外科 医生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应要求患者避免长期卧床,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偏瘫患者 时,强调“应促进所有残存功能的运用,促进、唤醒已减弱或被抑制的大脑功能”。John Hunt- “提出“肌肉的运动对疾病和外伤的治疗有重要价值,与被动运动相比,按患者自己意志进 行的主动运动更有意义”。 1813年瑞典在斯德哥尔摩设立了“中央体操研究所”研究运动疗法,Lig教授将体操训 练尽量规范化,提出了“等长运动、离心性运动、向心性运动”等名词术语。由ig开发的训 练体操传播到美国和全欧洲,但Lig的体操偏重实际经验较多,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受到其 他学者的质疑。在这一时期,美国的Zander开设了Medico(Mechanical研究所)机构,设置 了许多运动装置,推动了运动疗法中利用器械训练的工作:费城的Mckenzie将运动训练引 入临床医学中加以应用:波士顿大学的Sargent college将运动疗法作为课程纳入教育中,直 至今日仍进行着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和体育运动的专业教育课程。在19世纪后期,许 多专家将运动疗法应用到了偏瘫、截瘫,骨关节疾病等方面。 进人20世纪后,运动疗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04年Klpp开始应用运动疗法矫治小 儿脊柱侧弯。1907年运动疗法被引人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Lovt和 他的助手Wght提出了徒手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至1946年基本确 定了徒手肌力检查法(Danicls'sMMT),并延用至今。美国的Lowman19924年研制了用于在 水中训练肢体麻痹患儿的水池。1928年芝加哥的Henry Pope进而让Carl Hubbard制作了能 让患者整个躯体进人池中进行水中治疗的水槽,后人称之为“Hubbard浴槽”。于同一时期 Hanson对小儿麻痹患儿开始了水中运动训练,并提出水中运动可借助浮力减轻重力影响,有 助于瘫痪肢体功能的训练,提高能力水平。Olive Guthrie Smith和Sir Athur Porritt推荐,利用 悬带装置和吊带拉起肢体消除重力影响,这使肌力低下者可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交战国的军医院中针对伤病员进行恢复伤残肢体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