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布 铅 血液 与红细胞结合 血浆 (90%) (血浆蛋白铅或磷酸氢铅) 早期分布于肝、肾、脾、脑等器官 血Pb含量是表示Pb吸收最常 用指标。因血Pb易被清除, ↓ 所以只能作为最近吸收的指 数周后转移至骨骼、毛发等蓄积 标,不能反映体内铅的总负 (磷酸铅)(90%~95%) 荷。 体内酸碱平衡失调 16
铅 血液 与红细胞结合 血浆 (90%) (血浆蛋白铅或磷酸氢铅 ) • 早期分布于肝、肾、 脾、脑等器官 数周后转移至骨骼、毛 发等蓄积 (磷酸铅)(90%~95%) 体内酸碱平衡失调 (2)分布 血Pb含量是表示Pb吸收最常 用指标。因血Pb易被清除, 所以只能作为最近吸收的指 标,不能反映体内铅的总负 荷。 16
(3)代谢与排泄 人体内的铅最终大部分沉积在骨骼内,是一种稳定状态。 先进入骨小梁部,然后逐渐分布于骨皮质。 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任何影响钙代谢的因素均可 影响铅的代谢。 缺钙 骨骼中的磷酸铅 酸碱平衡破坏 (感染、饮酒、外伤) 磷酸氢铅 骨疾病 (溶解度增加100倍) (骨质疏松、骨折) 发作 血液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17
(3)代谢与排泄 • 人体内的铅最终大部分沉积在骨骼内,是一种稳定状态。 先进入骨小梁部,然后逐渐分布于骨皮质。 • 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任何影响钙代谢的因素均可 影响铅的代谢。 缺钙 骨骼中的磷酸铅 酸碱平衡破坏 (感染、饮酒、外伤) 磷酸氢铅 骨疾病 (溶解度增加100倍) (骨质疏松、骨折) 血液 铅 中 毒 发 作 17
主要途径:肾脏尿(每天约20-80μ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胎盘一胎儿 母体 乳汁 婴儿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颜防医学系
主要途径:肾脏 尿(每天约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4.铅的毒作用机制 铅主要累及的系统 (1) 神经 (2) 造血 (3) 消化 (4) 心血管及肾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罪罪
4.铅的毒作用机制 铅主要累及的系统 (1)神经 (2)造血 (3)消化 (4)心血管及肾
铅中毒病人出现的 琥珀酰辅酶A+甘氨酸 异常血红素前体 ALAS ALA升高(血、尿) ALA Pb ALAD 卟胆原升高(尿) 卟胆原 尿啉原合成酶 胞 尿卟啉升高(尿) 号 尿卟啉原血 原啉原脱羧酶 粪卟啉升高(尿) 粪卟啉原山 粪啉原氧化酶 FEP升高、ZPP升高 原卟啉X (红细胞) Fe2+铁络合酶 血红素 (1)血液和造血系统 珠蛋白 1)卟啉代谢障碍 血红蛋白 铅对血红素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铅中毒病人出现的 异常血红素前体 ALA升高(血、尿) 卟胆原升高(尿) 尿卟啉升高(尿) 粪卟啉升高(尿) FEP升高、ZPP升高 (红细胞) 琥珀酰辅酶A+甘氨酸 A LAS ALA ALAD 尿卟啉原合成酶 尿卟啉原Ⅲ 原卟啉原脱羧酶 粪卟啉原III 粪卟啉原氧化酶 原卟啉Ⅸ Fe2+ 亚铁络合酶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Pb Pb 铅对血红素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线 粒 体 胞 质 内 卟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