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体转变( Pearlite) 珠光体组织 在温度A1以下至550℃左右的温度范围内,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是珠光体,即形成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的 机械混和物组织,所以这种类型的转变又叫珠光体转变 在珠光体转变中,由A1以下温度依次降到鼻尖的550℃左右,层 片状组织的片间距离依次减小。根据片层的厚薄不同,这类组织又 可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珠光体,其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一般在 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即可分辨。用符号“P表示 第二种是索氏体,其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一般 在800~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分辨。用符号“S”表示。 第三种是托氏体,其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只有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用符号“T表示
一、珠光体转变(Pearlite) ◼ 珠光体组织 在温度A1以下至550℃左右的温度范围内,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是珠光体,即形成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的 机械混和物组织,所以这种类型的转变又叫珠光体转变。 在珠光体转变中,由A1以下温度依次降到鼻尖的550℃左右,层 片状组织的片间距离依次减小。根据片层的厚薄不同,这类组织又 可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珠光体,其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一般在 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即可分辨。用符号“P”表示。 第二种是索氏体,其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一般 在800~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分辨。用符号“S”表示。 第三种是托氏体,其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只有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用符号“T”表示
25μ 珠光体组织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李小红 85 93 90 94 刘兵 83 94 曾小玲 81 89 25μ 珠光体组织
珠光体转变过程 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过程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珠光体转变是一种扩散型转变,即铁原子和碳原子均进行扩散。 Fe, C Fe, C a 珠光体转变过程示意图
珠光体转变过程 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过程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珠光体转变是一种扩散型转变,即铁原子和碳原子均进行扩散。 珠光体转变过程示意图 Fe3C Fe3C α P
二、贝氏体转变( Bainite) 贝氏体组织 贝氏体按形成温度不同分为两种: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的形成温度为350℃~Ms,它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还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具有较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是生产上常 用的组织。获得下贝氏体组织是强化钢材的途径之 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为550℃~350℃,它的硬度比同样成份的 下贝氏体低,韧性也比下贝氏体差,所以上贝氏体的机械性能很差, 脆性很大,强度很低,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 离N到 25μ 下贝氏体的显微组织
二、贝氏体转变(Bainite) 贝氏体组织 贝氏体按形成温度不同分为两种: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的形成温度为350℃~Ms,它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还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具有较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是生产上常 用的组织。获得下贝氏体组织是强化钢材的途径之一。 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为550℃~350℃,它的硬度比同样成份的 下贝氏体低,韧性也比下贝氏体差,所以上贝氏体的机械性能很差, 脆性很大,强度很低,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 25μ 下贝氏体的显微组织
下贝氏体碳化物在 铁素体板条中析出 上贝氏体碳化物在 铁素体板条间析出 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中碳化物析出位置示意图
下贝氏体碳化物在 铁素体板条中析出 上贝氏体碳化物在 铁素体板条间析出 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中碳化物析出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