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4一课内文言文答题指导 班级 姓名 、题型:1、解释词义2分;2、翻译句子2分;3、回答问题2分 方法:平时识记1—6册课内文言文课后注释、译文和课后问题,重要指定要考的16篇文章,又重点突出《株 洲中考》上选出的重点语段的题。 三、过关16篇课内中考文言文课后习题 《论语》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按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验,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7年株洲中考题: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溶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D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风乎舞零,咏而归( 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普者而从之 24.第二则点的话描绘了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得到孔子的赞许,这里表明他们的生活态度 《鱼我所欲也》 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 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着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蹴尔画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画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注意节奏。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划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散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提出的论点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戀者( 2000年株洲中考题 21、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B、劳其/筋骨C、必先/苦其/心志D、空乏/其身 22、翻译:所以动心忍性 23、本文的中心论点 《曹刿论战》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谷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1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1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 4—课内文言文答题指导 班级 姓名 一、题型:1、解释词义 2 分;2、翻译句子 2 分;3、回答问题 2 分 二、方法:平时识记 1——6 册课内文言文课后注释、译文和课后问题,重要指定要考的 16 篇文章,又重点突出《株 洲中考》上选出的重点语段的题。 三、过关 16 篇课内中考文言文课后习题 《论语》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士不可以不弘毅(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验,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7 年株洲中考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②风乎舞雩,咏.而归(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 第 二 则 点 的 话描 绘 了 春风 和 煦 、人 群 活 动 的祥 和 情 景, 得 到 孔 子的 赞 许 ,这 里 表 明他 们 的 生 活态 度 是 。 《鱼我所欲也》 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 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注意节奏。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划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提出的论点?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 ) 2.困于心,衡于虑(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2000 年株洲中考题 21、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拂/乱其/所为 B、劳其/筋骨 C、必先/苦其/心志 D、空乏/其身 22、翻译:所以动心忍性—— 23、本文的中心论点—— 《曹刿论战》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雄〔 )) 2005年株洲中考题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A、公将鼓之( B、乃入见 25、翻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6、盲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两方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熟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窺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塑于齐() 2010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妾私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22、翻译下面的句子。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 )的结论。 《出师表》 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语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划分: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 说”为题写段作文 2003年株洲中考题:19、解释:臣本布衣 以当世之享 20、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酃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隐含的一个成语( 《桃花源记》 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2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005年株洲中考题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A、公将鼓之( ) B、乃入见( ) 25、翻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两方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4.朝服衣冠,窥镜(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2010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妻私.臣(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 )的结论。 《出师表》 一、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诵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划分: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 说”为题写段作文 2003 年株洲中考题: 19、解释:臣本布衣(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20、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鄙——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隐含的一个成语( ) 《桃花源记》 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古今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第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峡》 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峰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溢绿潭绝蟾飞激清荣峻茂 )。襄()()。奔( 淄(),( )。 巘(), )。激(),()。峻(),()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08年株洲中考题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测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3.翻译下面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⑨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马说》 背语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遑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 的看法。 《陋室铭》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胺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 意义一—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独爱莲之出游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013年株洲中考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腰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 回答他? 《小石潭记》 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渾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渾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3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古今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三峡》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 峻茂 嶂( ),( )。 襄( ),( )。 奔( ),( )。 湍( ),( )。 巘( ),( )。 漱( ),( )。峻( ),(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08年株洲中考题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 )一句相对应。 《马说》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 的看法。 《陋室铭》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 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2013年株洲中考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 回答他? 《小石潭记》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岳阳楼记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语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着之为”两句中的“异” 分别指什么内容 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视也(观:)4.去国怀乡,优谗畏讥(去: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 )6.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你怎样看待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2011年株洲中考题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与人佣耕 B.现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以物喜何以战 D.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 22翻译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 23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醉翁亭记》 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001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野差发而幽香 )朝而往,蕃而归( 22、翻译:日出而林乖开,云归而岩穴暝 23、找出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爱莲说》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记承天寺夜游》 2006年株洲中考题 25、解释:怀民亦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6、翻译:念无与为乐着,遂至承天寺寺张怀民 27、文中“闲人”反映了诗人既 又 的心态。 2012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含无与为乐者 2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升序》 、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稚逾约。( 3.既加冠,益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 方式? 2009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4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岳阳楼记》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 分别指什么内容。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 )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三、你怎样看待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2011 年株洲中考题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与人佣耕 B. 或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不以.物喜\何以.战 D. 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 22.翻译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 23.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醉翁亭记》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001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野芳发而幽香( ) 朝而往,暮而归( ) 22、翻译: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3、找出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 《爱莲说》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记承天寺夜游》 2006年株洲中考题 25、解释:怀民亦未寝(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6、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寺张怀民—— 27、文中“闲人”反映了诗人既 又 的心态。 2012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2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升序》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 方式? 2009 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5一过关《株洲中考》文言文 班级 姓名 (一)三峡(考标P76,2008年中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洲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激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越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嘴,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A、考标上的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 (1)重岩迭嶂,隐天蔽日嶂:(1)(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2)逆流而上 (08年考)(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3)快(08年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職月—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08年考)一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狼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谷: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P08:1、解词:襄()属()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你会联想哪位诗人的诗 B、补充识记: 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重岩蟾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惠陵襄:上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洲绿潭滥:急流5、不见墮月:阳光,这里指太阳7、飞激其 间飞激:冲刷8、属引窭异属:连接;引:延长,属引:连续不断9、或王命急宜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御:驾;以:认为,1、良多趣味真,实在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 极高的山峰绝:极13、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斷开、缺口 二、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3、紊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悬泉瀑布,飞激其间译文: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文: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7、常高狼长啸,属引凄异译文:有时高处的狼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京 三、回谷以下问题 1、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受邮,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囔月(侧面)。表现水流急速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事到江陵。表现春冬水清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润肃, 高狼长啸,属引查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2、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二)鱼我所欲也(P7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着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着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着不 可得兼,會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荷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息有所 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着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息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胖戀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考标上的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屋合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會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着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作者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會生取 义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殿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贤着”这个词合义相同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感而有不为也—翻译: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背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5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 5—过关《株洲中考》文言文 班级 姓名 (一)三峡(考标 P76,2008 年中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A、考标上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 (1)重岩迭嶂,隐天蔽日 嶂:(1)(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2)逆流而上。 (08 年考)(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3)快(08 年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08 年考)——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P108:1、解词:襄( ) 属( )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你会联想哪位诗人的诗 B、补充识记: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襄: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7、飞漱其 间 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属引:连续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御:驾;以:认为,11、良多趣味真,实在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极高的山峰 绝:极 13、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 二、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7、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三、回答以下问题 1、 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表现水流急速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表现春冬水清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二)鱼我所欲也(P7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考标上的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⑴作者将 生 比作鱼,将 义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 义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贤者”这个词含义相同。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翻译: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