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2015中考复习训练试题二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学校:盘石镇民族学校命题人:石秀金 说明:1.本训练试题共51道小题,总分120分,包含7篇教材内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命题点一方面综合分析了铜仁市近7年来中考文言文的命题习惯,另一方面借鉴了其他省 市中考的命题意图。 3.训练试题中的7篇文言文是本人在综合分析了铜仁市近7年来的中考命题趋势后,总结出 来的认为2015年中考考到的可能性很大的篇幅。期望通过本套试题,为2015年参考的学生 找到复习方向,把握住复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易考点 4.除翻译句子外,其余题目均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口技》,按要求完成16题。(共16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干人大呼,百干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干齐作;又夹百干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决战 2015 中考复习训练试题二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学校:盘石镇民族学校 命题人:石秀金 说明:1.本训练试题共 51 道小题,总分 120 分,包含 7 篇教材内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命题点一方面综合分析了铜仁市近 7 年来中考文言文的命题习惯,另一方面借鉴了其他省 市中考的命题意图。 3.训练试题中的 7 篇文言文是本人在综合分析了铜仁市近 7 年来的中考命题趋势后,总结出 来的认为 2015 年中考考到的可能性很大的篇幅。期望通过本套试题,为 2015 年参考的学生 找到复习方向,把握住复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易考点。 4.除翻译句子外,其余题目均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口技》,按要求完成 1—6 题。 (共 16 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毕:全、都。)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舒:舒服。)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奋:扬起、举起。)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2分)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C.不能名其一处也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 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 (2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文中描写这场口技表演,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 技艺之“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B.第②段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四口之家在 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 C.在第③段中,“声起”,写丈夫由醒到睡:“渐拍渐止”,写出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变化 给人一种轻慢的声感,说明妇人和小儿正慢慢入睡;“微闻”的“微”字,表示声音很弱 D.从第④段中的“忽一人大呼‘火起’”,我们可以得知,大家正在欣赏口技表演时,突然 发生了特大火灾,大家纷纷离开了现场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2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2 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毕:全、都。)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舒:舒服。)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奋:扬起、举起。)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2 分)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C.不能名其一处也。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 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B ) (2 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C ) (2 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 分) A.文中描写这场口技表演,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 技艺之“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B.第②段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四口之家在 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 C.在第③段中,“声起”,写丈夫由醒到睡;“渐拍渐止”,写出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变化, 给人一种轻慢的声感,说明妇人和小儿正慢慢入睡;“微闻”的“微”字,表示声音很弱。 D.从第④段中的“忽一人大呼‘火起’”,我们可以得知,大家正在欣赏口技表演时,突然 发生了特大火灾,大家纷纷离开了现场。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18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9.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一辞别桃花源—一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 热情、好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1.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 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示例: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答对其中两 点即可)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 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可。 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阅读《三峡》按要求回谷问题。(共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C.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9. 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 分)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 热情、好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2 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1. 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 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 分) 示例: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答对其中两 点即可)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 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可。 12.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16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沽裳! 1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4.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至于夏水襄陵(襄:上) B.或王命急宣(或:或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指飞奔的马)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的确) 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分)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7.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 不同景象。 B.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 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文章的第二段与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 第一段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D.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三峡巫峡很长,同时又深化了主题思想。 18.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按要求回谷问题。(共1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2 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4.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2 分) A.至于夏水襄.陵(襄:上) B.或.王命急宣(或:或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指飞奔的马)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的确) 15.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 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2 分)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7.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 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 不同景象。 B.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 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文章的第二段与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 第一段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D.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三峡巫峡很长,同时又深化了主题思想。 18.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18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20.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23.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8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示例: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四、阅读《岳阳楼记》,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8分) 庆历四年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5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2 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20.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1.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 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2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 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23.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 分) 示例: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四、阅读《岳阳楼记》,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18 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