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1-入)8 59.己知某重力坝为Ⅱ级建筑物,建在山区峡谷非地震区,坝顶无交通要求。上游设计洪水 位66.0米,相应下游水位4.0米。上游校核洪水位680米,相应下游水位5.0米。坝址处基 岩表面高程为0.0米,坝底与基岩之间的摩擦系数0.6。 “进行坝基灌浆和排水, 设置一标准廊道,其尺寸为25*2.5米(见下图),廊道上游至 坝面的最小距离为4.0米,廊道底面至坝底面的距离为6.0米。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16米秒。吹程D=3公里。计算中暂不计泥沙压力。坝体材料为细骨 料混凝土,其容量=24kNm3。 计算:(1)根据教材中确定基本剖面的原理(不必用基本剖面计算公式),并参考实用剖 面经验数据,初拟坝体剂面(要按比例) (2)根据初拟剖面进行坝体抗滑稳定计算(设计洪水位情况)。如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指出改进措施(不要求重新计算)。 2.50 6
6 59. 已知某重力坝为Ⅱ级建筑物,建在山区峡谷非地震区,坝顶无交通要求。上游设计洪水 位 66.0 米,相应下游水位 4.0 米。上游校核洪水位 68.0 米,相应下游水位 5.0 米。坝址处基 岩表面高程为 0.0 米,坝底与基岩之间的摩擦系数 f=0.6。 为了进行坝基灌浆和排水,设置一标准廊道,其尺寸为 2.5*2.5 米(见下图),廊道上游至 坝面的最小距离为 4.0 米,廊道底面至坝底面的距离为 6.0 米。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v=16 米/秒。吹程 D=3 公里。计算中暂不计泥沙压力。坝体材料为细骨 料混凝土,其容量 =24kN/m3 。 计算:(1)根据教材中确定基本剖面的原理(不必用基本剖面计算公式),并参考实用剖 面经验数据,初拟坝体剖面(要按比例)。 (2)根据初拟剖面进行坝体抗滑稳定计算(设计洪水位情况)。如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指出改进措施(不要求重新计算)
60.已知某重力坝剖面尺寸及计算点坐标如下图所示。 取单位坝长分析: 铅直力总和ΣW=25129.5(kN)(未计及扬压力,方向向下为正) 水平力总和ΣP=10510(kN)(指向上游为正) 对坝底截面形心力矩总和ΣM仁-37561.8(kNm)(未计及扬压力,ΣM的符号, 使坝底截面上游部分产生压应力为正)。 扬压力呈直线分布(坝基无防渗、排水设施)。 本题不计泥沙压力及地震力。 要求根据《水工建筑物》教材介绍的方法(计及扬压力)计算坝底截面各计算点(如上 图中0、10、20、30及41米)的分应力、主应力及其方向,并按比例绘图表示,一 ×、,一y、气、2主应力及其方向。请注意,此处气、(、T均指有扬压力作用 的情况。 水平力+ 铅 力矩 直 0 749.5 244.3 30.0 EP-- ΣM 0 X又0.0 413020/0 41.0
7 60. 已知某重力坝剖面尺寸及计算点坐标如下图所示。 取单位坝长分析: 铅直力总和 Σ W=25129.5 ( kN )(未计及扬压力,方向向下为正) 水平力总和 Σ P=-10510 ( kN )(指向上游为正) 对坝底截面形心力矩总和 Σ M=-37561.8 ( kN.m )(未计及扬压力,Σ M 的符号, 使坝底截面上游部分产生压应力为正)。 扬压力呈直线分布(坝基无防渗、排水设施)。 本题不计泥沙压力及地震力。 要求根据《水工建筑物》教材介绍的方法(计及扬压力)计算坝底截面各计算点(如上 图中 0 、 10 、 20 、 30 及 41 米)的分应力、主应力及其方向,并按比例绘图表示 ~ x 、 ~ y 、 ~ z 主应力及其方向。请注意,此处 、 、 均指有扬压力作用 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