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学 、语言基础知识(28分) 1、背诵积累(10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成功的花》) (2)《郑人买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有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 诗句是: (4)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浣溪沙》表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诗句 是 2、选出每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1)A铆足了劲(mao)B呜咽(yan)C履历(1)D茅塞顿开(se) (2)A弹指(tan)B骤然(zhou)C广袤(mo)D半明半昧(mei) (3)A絮语(x)B裨益(bi)C撷取(xie)D白驹过隙(xi) (4)A鹤唳()B土砾(li)C跻身(j)D浩淼(mo) 3、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酸甜苦辣鸡毛蒜皮谈笑风生咬文嚼字吃苦耐劳 B拐弯抹角旗帜鲜明代代相传茫然若失眼花缭乱 C无动于衷迎头一棒指手画脚感慨万端不屈不饶 D勇往直前庞然大物津津有味滚瓜烂熟心旷神怡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2分) 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 A心里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真的是鹤 B心里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有是成千,有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真的是 鹤了。 第1页共8页
第 1 页 共 8 页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学 一、语言基础知识(28 分) 1、背诵积累(10 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成功的花》) (2)《郑人买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 (3)《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有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 诗句是: 。 (4)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 5 )《 浣 溪 沙 》 表 现 作 者 热 爱 生 活 、 旷 达 乐 观 性 格 的 诗 句 是 ? , 。 2、选出每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 分) ( ) (1)A 铆.足了劲(mǎo) B 呜咽.(yān) C 履.历(lǚ) D 茅塞.顿开(sè) (2)A 弹.指(tán) B 骤.然(zhòu) C 广袤.(mào) D 半明半昧.(mèi) (3)A 絮.语(xù) B 裨.益(bì) C 撷.取(xié) D 白驹过隙.(xì) (4)A 鹤唳.(lì) B 土砾.(lì) C 跻.身(jǐ) D 浩淼.(miǎo) 3、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 ) A 酸甜苦辣 鸡毛蒜皮 谈笑风生 咬文嚼字 吃苦耐劳 B 拐弯抹角 旗帜鲜明 代代相传 茫然若失 眼花缭乱 C 无动于衷 迎头一棒 指手画脚 感慨万端 不屈不饶 D 勇往直前 庞然大物 津津有味 滚瓜烂熟 心旷神怡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2 分) (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A 心里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真的是鹤 了。 B 心里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有是成千,有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真的是 鹤了
C心里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的都是鹤了。 D心里想到了,那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的便真的是鹤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家乡是江苏省如东县人 B弟弟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C这样就达到了避免产生阻力 D全班同学都做出了这道数学题。 6、能与“对爱好足球的学生,过分的指责批评是否必要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 语、数、外等基本科目呢?”衔接的一句是(2分) A只要认真想一想,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B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该作出肯定地回答。 C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D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反映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究竟有没有树立正确的 素质教育观念 7、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2分) A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B这景色还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图。 C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D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8、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 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 地方加以修改。(6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5)调位号 (6)留空号 小明晚上学习到九点。感到有些劳累,正好电视台正在转播世乒赛绝赛实 况。他钢打开电视,妈妈就走过来,愤怒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看电 视 小明回答:“妈,你嚷什么!学习要讲究效率,你懂不懂?我学习累了,想 看看电视松驰一下。再说运动员的拼博精神对我难道不是一种鼓舞吗?你说对 吧 二、阅读理解(52分) 第2页共8页
第 2 页 共 8 页 C 心里想的是鹤, 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的都是鹤了。 D 心里想到了, 那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 或是上百的便真的是鹤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 我的家乡是江苏省如东县人。 B 弟弟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C 这样就达到了避免产生阻力。 D 全班同学都做出了这道数学题。 6、能与“对爱好足球的学生,过分的指责批评是否必要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 语、数、外等基本科目呢?”衔接的一句是(2 分) ( ) A 只要认真想一想,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B 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该作出肯定地回答。 C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D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反映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究竟有没有树立正确的 素质教育观念。 7、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2 分) ( ) A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B 这景色还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图。 C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D 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8、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 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 地方加以修改。(6 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小明晚上学习到九点。感到有些劳累,正好电视台正在转播世乒赛绝赛实 况。他钢打开电视,妈妈就走过来,愤怒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看电 视!” 小明回答:“妈,你嚷什么!学习要讲究效率,你懂不懂?我学习累了,想 看看电视松驰一下。再说运动员的拼博精神对我难道不是一种鼓舞吗?你说对 吧! 二、阅读理解(52 分)
(-)(21分)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 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 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9、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 朝作家,主 要作品有《》(4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于土墙凹凸处( (2)以丛草为林( (3)以土砾凸者为丘 (4)方出神( (5)凹者为壑( (6)鞭数十( ll、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2分) (1) 趣 (2)之趣 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2分) (1)成语 造句 (2)成语 造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4、根据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大意,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写一段情趣盎然的 文字。(3分) (二)《刻舟求剑》(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5、《刻舟求剑》选自《》,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 第3页共8页
第 3 页 共 8 页 (一)(21 分)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 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 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9、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朝作家,主 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4 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 分) (1)于土墙凹凸..处( ) (2)以.丛草为.林( ) (3)以土砾凸者为丘.( ) (4)方.出神( ) (5)凹者为壑. ( ) (6)鞭.数十( ) 11、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2 分) (1)___________之趣 (2)___________之趣 12、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2 分) (1)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大意,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写一段情趣盎然的 文字。(3 分) (二)《刻舟求剑》(10 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5、《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 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 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 话的意思是 (4分)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2分) (三)(9分)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 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边走向第三教 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 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 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 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 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 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 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 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 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 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 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19、选文首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这两段文字田晓菲所写的对象分别 是什么?他们各具怎样的特征?(4分) 第4页共8页
第 4 页 共 8 页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 话的意思是 (4 分)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2 分) (三)(9 分)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 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 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 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 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 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 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 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 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 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 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 90 年前的源头出发,向 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 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19、选文首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20、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这两段文字田晓菲所写的对象分别 是什么?他们各具怎样的特征?(4 分)
21、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四)(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 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 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毎次登上满眼冈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 长江水,回顾干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 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 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 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亻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 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 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 贴近了。如今只要稍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 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2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分) 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分) 第5页共8页
第 5 页 共 8 页 21、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 (四)(12 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 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 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 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 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 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 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 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 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 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 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2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 分) 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 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 分) 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