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情况的发生?3.分析农药的毒力与药效、毒性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8学时) 第一节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1学时) 教学重点药剂分散度与分散体系的概念;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1.原药和制剂的概念,药剂分散度与分散体系的概念,分散度表示方法。从当今农药 应用发展趋势看。2.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3要从环境、生态及经济用药三方面综合分析对农药 分散度的要求。 课后作业:1分散度如何影响药剂的性能?2决定分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节农药辅助剂(2学时) 教学重点:常用农药助剂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常用种类(重点介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教学难点: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教学方法:对比和归纳。 教学内容:1.辅助剂的概念、常用辅助剂种类及特殊用途的辅助剂。2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 活性剂的“两亲性”原理及常见种类。3表面活性剂对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以及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理论 意义及实践意义。 课后作业:1农药助剂在农药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作用。2表面活性剂如何影响表面张力? 第三节农药剂型与性能(3.5学时) 教学重点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种衣剂、可溶性粉剂的剂型组成、加工方法、特点、技术 指标、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药液配制过程中和喷雾过程中对润湿性、乳化性的不同要求。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可湿性粗剂、乳油、颗粒剂、缓释剂、胶体剂与胶悬剂、超低容量剂、烟剂、悬浮剂、 种衣剂、可溶性粉剂及简介新型农药微乳剂、热雾剂、气雾剂、水分散粒剂、泡腾剂等剂型的组成,加 工、特点、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并简介国内外农药剂型发展趋势。 课后作业:1.在生产中如何选择适宜的剂型?2剂型对农药药药效的影响。 第四节农药的使用方法(1学时) 教学重点喷雾法中的药械雾化原理(根据雾化原理,将药械分为气压式或液压式、弥雾法、静电 喷雾法和旋转离心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喷雾法中的药械雾化原理。 教学方法:综合前面所学知识,讲解各种施药方法及原理。 教学内容:1.喷雾法中的药械雾化原理(根据雾化原理,将药械分为气压式或液压式、弥雾法、静
中毒情况的发生?3. 分析农药的毒力与药效、毒性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8 学时) 第一节 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1 学时) 教学重点:药剂分散度与分散体系的概念;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 1.原药和制剂的概念,药剂分散度与分散体系的概念,分散度表示方法。从当今农药 应用发展趋势看。2. 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3.要从环境、生态及经济用药三方面综合分析对农药 分散度的要求。 课后作业:1.分散度如何影响药剂的性能?2.决定分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节 农药辅助剂(2 学时) 教学重点:常用农药助剂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常用种类(重点介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教学难点: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教学方法: 对比和归纳。。 教学内容: 1.辅助剂的概念、常用辅助剂种类及特殊用途的辅助剂。2.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 活性剂的“两亲性”原理及常见种类。3.表面活性剂对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以及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理论 意义及实践意义。 课后作业:1.农药助剂在农药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作用。2.表面活性剂如何影响表面张力? 第三节 农药剂型与性能(3.5 学时) 教学重点: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种衣剂、可溶性粉剂的剂型组成、加工方法、特点、技术 指标、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 药液配制过程中和喷雾过程中对润湿性、乳化性的不同要求。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可湿性粗剂、乳油、颗粒剂、缓释剂、胶体剂与胶悬剂、超低容量剂、烟剂、悬浮剂、 种衣剂、可溶性粉剂及简介新型农药微乳剂、热雾剂、气雾剂、水分散粒剂、泡腾剂等剂型的组成,加 工、特点、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并简介国内外农药剂型发展趋势。 课后作业:1.在生产中如何选择适宜的剂型?2.剂型对农药药药效的影响。 第四节 农药的使用方法(1 学时) 教学重点:喷雾法中的药械雾化原理(根据雾化原理,将药械分为气压式或液压式、弥雾法、静电 喷雾法和旋转离心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喷雾法中的药械雾化原理。 教学方法: 综合前面所学知识,讲解各种施药方法及原理。 教学内容:1.喷雾法中的药械雾化原理(根据雾化原理,将药械分为气压式或液压式、弥雾法、静
电喷雾法和旋转离心喷雾法。2超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的优缺点。3.土壤和根区施药、浇法、毒土 法、种苗浸沾法、拌种法、毒饵法、熏蒸法和农药混用等施药方法的特点与防治对象和生态条件的关系 及注意事项。 课后作业:1.药械雾化原理对喷雾效果有何影响?2如何针对不同的施药方法选择不同的药剂、 剂型。 第五节农药的使用方法(0.5学时) 教学重点:飞机防治的优缺点和喷洒原理。 教学难点:飞机防治的喷洒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1.飞机防治的发展简史。2.飞机防治的优缺点。3.飞机防治的喷洒原理。 课后作业:1.分析飞机防治的前景。 第三章杀虫剂和杀螨剂 第一节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1学时) 教学重点: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及影响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杀虫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 教学内容:1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2影响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的因 素。3.杀虫剂对昆虫组织的穿透与转移及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杀虫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课后作业:1.分析影响杀虫剂对昆虫组织的穿透与转移的因素。2分析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与药效的关系。 第二节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理论基础(3学时) 教学重点: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 教学内容:1.昆虫神经系统的构造及信息基本传递机制。2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主 要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作用于神经突触的AChE;DDT和菊酯类作用于神经轴突的钠离子通道; 六六六和狄氏剂刺激突触前膜大量释放AC;烟碱、吡虫啉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突触的 AChR;阿维菌素和吡唑类杀虫剂(锐劲特)作用于昆虫的y-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3.杀虫剂对昆 虫呼吸作用的影响。4.杀虫剂的选择毒性(生态选择与生理选择, 课后作业:1.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2.杀虫剂的选择毒性(生态选 择与生理选择)对杀虫剂的施用有何影响? 第三节有机磷杀虫剂(2学时) 教学重点:常用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品种、通用名称、作用方式、生物活性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如 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丙硫磷、特丁磷、三唑磷、氯唑磷、二嗪哝、氧乐果等
电喷雾法和旋转离心喷雾法)。2.超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的优缺点。3.土壤和根区施药、浇法、毒土 法、种苗浸沾法、拌种法、毒饵法、熏蒸法和农药混用等施药方法的特点与防治对象和生态条件的关系 及注意事项。 课后作业:1. 药械雾化原理对喷雾效果有何影响?2.如何针对不同的施药方法选择不同的药剂、 剂型。 第五节 农药的使用方法(0.5 学时) 教学重点: 飞机防治的优缺点和喷洒原理。 教学难点: 飞机防治的喷洒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1. 飞机防治的发展简史。2. 飞机防治的优缺点。3. 飞机防治的喷洒原理。 课后作业:1. 分析飞机防治的前景。 第三章 杀虫剂和杀螨剂 第一节 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1 学时) 教学重点: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及影响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杀虫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归纳。 教学内容:1.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2.影响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的因 素。3. 杀虫剂对昆虫组织的穿透与转移及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杀虫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课后作业:1. 分析影响杀虫剂对昆虫组织的穿透与转移的因素。2.分析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与药效的关系。 第二节 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理论基础(3 学时) 教学重点: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 教学内容:1. 昆虫神经系统的构造及信息基本传递机制。2.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主 要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作用于神经突触的 AChE;DDT 和菊酯类作用于神经轴突的钠离子通道; 六六六和狄氏剂刺激突触前膜大量释放 ACh;烟碱、吡虫啉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突触的 AChR;阿维菌素和吡唑类杀虫剂(锐劲特)作用于昆虫的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3.杀虫剂对昆 虫呼吸作用的影响。4.杀虫剂的选择毒性(生态选择与生理选择)。 课后作业:1.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2. 杀虫剂的选择毒性(生态选 择与生理选择)对杀虫剂的施用有何影响?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剂(2 学时) 教学重点: 常用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品种、通用名称、作用方式、生物活性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如 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丙硫磷、特丁磷、三唑磷、氯唑磷、二嗪哝、氧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