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方,长约2一5毫米,此区细胞一方面沿长轴方向迅速伸长,另一方面细胞开始分化,向成熟区过渡。细胞内均有明显的液泡,核移向边缘。(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上方,表面密生根毛,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管状突起。此区中央部分可见到已分化成熟的螺纹、环纹导管。由于上述各区是逐渐变化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因此各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三)根初生结构的观察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取蚕豆(或毛豆)幼根,从根毛区做徒手横根毛切,加番红染色,制成临时装片,或取其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切片表皮上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由大而壁薄的细中柱胞组成的皮层和中央的维管柱,最外层是表皮(图8-2)。当区分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大部分之后,可换高倍物镜皮层由外向内进行详细观察:从外到内辨认以下各部分(图8-3)。(1)表皮表皮是幼根的最外层细图8-2蚕豆幼根横切片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薄,在切片上可观察到有些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但多数是由于制片过程中损坏了根毛残体。注意根毛和表皮细胞的关系如何?表皮细胞之间有无气孔器?表皮之外有无角质层(2)皮层位于表皮之内,占幼根?的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可进一步分为外皮层(1-2层细胞)、皮层薄壁细2胞(多层细胞)和内皮层(一层细胞)三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紧接表皮的1一2层排列整齐紧密的细胞为外皮层,皮层最内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为内皮层。3内皮层和外皮层之间的数层薄壁细胞,为45皮层薄壁细胞,细胞大,排列蔬松,具有-6发达的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凯氏带结构,-1在蚕豆横切面上仅见此径向壁上的凯氏点,往往被番红染成了红色。I(3)维管柱内皮层以内,位于根图8-3蚕豆幼根横切(示初生构造)中央,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三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部分组成。2.初生木质部6.初生韧皮部7.薄壁细胞26
26 图 8-3 蚕豆幼根横切(示初生构造)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方,长约 2-5 毫米,此区细胞一方面沿长轴方向迅速伸 长,另一方面细胞开始分化,向成熟区过渡。细胞内均有明显的液泡,核移向边缘。 (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上方,表面密生根毛,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而形 成的管状突起。此区中央部分可见到已分化成熟的螺纹、环纹导管。 由于上述各区是逐渐变化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因此各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三)根初生结构的观察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取蚕 豆(或毛豆)幼根,从根毛区做徙手横 切,加番红染色,制成临时装片,或取 其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切片 上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由大而壁薄的细 胞组成的皮层和中央的维管柱,最外层 是表皮(图 8-2)。当区分出表皮、皮层 和维管柱三大部分之后,可换高倍物镜 由外向内进行详细观察:从外到内辨认 以下各部分(图 8-3)。 (l)表皮 表皮是幼根的最外层细 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薄,在切片 上可观察到有些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但多数是由于制片过程中损坏了根毛残体。 注意根毛和表皮细胞的关系如何?表皮细胞之间有无气孔器?表皮之外有无角质层 (2)皮层 位于表皮之内,占幼根 的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可进一 步分为外皮层(1-2 层细胞)、皮层薄壁细 胞(多层细胞)和内皮层(一层细胞)三 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紧接表皮的 1-2 层排列整齐紧密的细胞为外皮层,皮 层最内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为内皮层。 内皮层和外皮层之间的数层薄壁细胞,为 皮层薄壁细胞,细胞大,排列疏松,具有 发达的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凯氏带结构, 在蚕豆横切面上仅见此径向壁上的凯氏 点,往往被番红染成了红色。 (3) 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位于根 中央,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三 部分组成。 图 8-2 蚕豆幼根横切片
①中柱鞘紧接内皮层里面的一层薄壁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即为中柱鞘。中柱鞘细胞可转变成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细胞,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能发生于中柱鞘。②初生木质部蚕豆多为四原型根,初生木质部呈辐射状排列,具四个辐射角,在切片中有些细胞被染成红色,明显可见,角尖端是最先发育的原生木质部,细胞管腔小,是一些螺纹和环纹导管组成。角的后方是分化较晚的后生木质部,细胞管腔大,分布在近根中心位置,其导管着色往往浅淡,甚至不显红色。这种导管发育顺序的先后,可说明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外始式的,这是根初生构造的特征之一。③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两个辐射角之间,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该处细胞较小、壁薄、排列紧密,其中呈多角形的是筛管或薄壁细胞,呈三角形或方形的小细胞为伴胞。初生韧皮部外侧为原生韧皮部,内侧为后生韧皮部。在蚕豆根的初生韧皮部中,有时可见一束深绿色厚壁细胞即韧皮纤维。④薄壁细胞介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细胞,当根加粗生长时,其中一层细胞与中柱鞘的细胞联合起来发育成为形成层。在蚕豆幼根的最中心部分,是群未分化成导管的薄壁细胞。但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根中,导管由外始式向心分化的结果,整个根的中心为导管所占据,是没有髓的。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取玉米(小麦、韭菜)根,分别从根毛区作徒手横切,用番红染色(也可用间苯三酚溶液处理),制成临时装片,或取其永久制片,先在低倍镜下区分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三部分,再转高倍镜由外向内逐层观察。(图8-4)①表皮:是最外层,排列整齐,外壁无角质化,常见有突起的根毛。②皮层:为基本组织。靠近表皮的1一2层细胞小,排列紧密,称外皮层。在较老的材料中,可看到2一3层厚壁细胞,木质化与栓质化,以后可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常被番红染成红色。其内皮层细胞成熟后,多为五面增厚,并栓质化;在横切面上呈马蹄形,仅外切向壁是薄的,但在正对原生木质部处的内皮层细胞常不加厚,仍为薄壁的通道细胞。6③维管柱:在皮层之内,有中柱鞘,为一层+1个体较小、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有形成侧根的功能。中柱鞘之内,原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原生木质部约有12组导管,口径小,发生早,具有螺纹和环纹的增厚:后生木质部约为图8-4玉米根横切面1.根毛2.表皮3.皮层4.内皮层5.中柱5一6束口径增大的导管,成熟较晚,故在切片上染销6.储7.韧皮部8.原生木质部9.后生木色较浅,待其成熟时为孔纹或网纹增厚。每个后质部27
27 ①中柱鞘 紧接内皮层里面的一层薄壁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即为中柱鞘。中柱鞘 细胞可转变成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细胞,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 层的一部分能发生于中柱鞘。 ②初生木质部 蚕豆多为四原型根,初生木质部呈辐射状排列,具四个辐射角,在切 片中有些细胞被染成红色,明显可见,角尖端是最先发育的原生木质部,细胞管腔小,是 一些螺纹和环纹导管组成。角的后方是分化较晚的后生木质部,细胞管腔大,分布在近根 中心位置,其导管着色往往浅淡,甚至不显红色。这种导管发育顺序的先后,可说明根的 初生木质部是外始式的,这是根初生构造的特征之一。 ③初生韧皮部 位于初生木质部两个辐射角之间,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该处细胞 较小、壁薄、排列紧密,其中呈多角形的是筛管或薄壁细胞,呈三角形或方形的小细胞为 伴胞。初生韧皮部外侧为原生韧皮部,内侧为后生韧皮部。在蚕豆根的初生韧皮部中,有 时可见一束深绿色厚壁细胞即韧皮纤维。 ④薄壁细胞 介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细胞,当根加粗生长时,其中一层 细胞与中柱鞘的细胞联合起来发育成为形成层。 在蚕豆幼根的最中心部分,是群未分化成导管的薄壁细胞。但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根 中,导管由外始式向心分化的结果,整个根的中心为导管所占据,是没有髓的。 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取玉米(小麦、韭菜)根,分别从根毛区作徒手横切, 用番红染色(也可用间苯三酚溶液处理),制成临时装片,或取其永久制片,先在低倍镜下 区分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三部分,再转高倍镜由外向内逐层观察。(图 8-4) ①表皮:是最外层,排列整齐,外壁无角质化,常见有突起的根毛。 ②皮层:为基本组织。靠近表皮的 1—2 层细 胞小,排列紧密,称外皮层。在较老的材料中, 可看到 2—3 层厚壁细胞,木质化与栓质化,以后 可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常被番红染成红色。其 内皮层细胞成熟后,多为五面增厚,并栓质化; 在横切面上呈马蹄形,仅外切向壁是薄的,但在 正对原生木质部处的内皮层细胞常不加厚,仍为 薄壁的通道细胞。 ③维管柱:在皮层之内,有中柱鞘,为一层 个体较小、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有形成侧根的 功能。中柱鞘之内,原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 间排列。原生木质部约有 12 组导管,口径小,发 生早,具有螺纹和环纹的增厚;后生木质部约为 5-6 束口径增大的导管,成熟较晚,故在切片上染 色较浅,待其成熟时为孔纹或网纹增厚。每个后 8-4
生木质部导管常与2个原生水质部导管相对应。韧皮部细胞不太显著,须换高倍镜仔细观察。维管柱中央是薄壁细胞组成的髓,占据了根的中心,为单子叶植物根的典型特征之(图8-5,8-6)。韭菜、小麦根与玉米根的结构基本相同,观察时注意找出不同之处(图8-8,8-9.8-10,8-112。表皮皮层原生木质部皮层内皮层内皮层初生韧皮木质部韧皮部图8-5玉米根横切片图8-6玉米根横切片(示维管柱)观察水稻或芦苇根的结构:皮层水稻(图8-9)、芦苇均是单子叶植物,根的基本结构与玉米根(图8-5)相似。但由于长期适中柱厦应水生环境,根之皮层组织变化较大,胞间隙扩厚壁组织大,形成较大的气腔、气道,尤其在成熟老根中汽腔更加明显。这种情况有利于在水池条件下生存。表皮四、作业要求图8-7水稻根横切片1.绘玉米根尖图,并注明各区。2.绘蚕豆幼根横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3.绘鸢尾(或玉米)根维管柱部分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28
28 图 8-7 水稻根横切片 图 8-5 玉米根横切片 图 8-6 玉米根横切片(示维管柱) 生木质部导管常与 2 个原生水质部导管相对应。韧皮部细胞不太显著,须换高倍镜仔细观 察。维管柱中央是薄壁细胞组成的髓,占据了根的中心,为单子叶植物根的典型特征之一 (图 8-5,8-6)。 韭菜、小麦根与玉米根的结构基本相同,观察时注意找出不同之处(图 8-8, 8-9,8-10,8-11)。 ④观察水稻或芦苇根的结构: 水稻(图 8-9)、芦苇均是单子叶植物,根的 基本结构与玉米根(图 8-5)相似。但由于长期适 应水生环境,根之皮层组织变化较大,胞间隙扩 大,形成较大的气腔、气道,尤其在成熟老根中 更加明显。这种情况有利于在水池条件下生存。 四、作业要求 1.绘玉米根尖图,并注明各区。 2.绘蚕豆幼根横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3.绘鸢尾(或玉米)根维管柱部分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图8-8小麦老根横切片图8-9小麦老根根横切片(示维管柱)1.表皮2.皮层3.维管柱1.内皮层2.原生木质部3.中柱鞘4.后生木质部5.初生韧皮部图8-10韭菜根横切片图8-11韭菜根横切片(示维管柱)1.表皮2.皮层3.维管柱1.内皮层2.初生韧皮部3.后生木质部4.通道细胞5原生木质部29
29 图 8-8 小麦老根横切片 图 8-9 小麦老根根横切片(示维管柱)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1.内皮层 2.原生木质部 3. 中柱鞘 4. 后生木质部 5.初生韧皮部 1 2 3 1 2 4 3 5 图 8-10 韭菜根横切片 图 8-11 韭菜根横切片(示维管柱)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1.内皮层 2. 初生韧皮部 3.后生木质部 4.通道细胞 5 原生木质部 1 2 3 1 2 3 4 5
实验九根的次生结构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根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次生构造的形成与结构。2.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与形成规律。3.观察根瘤的形态与结构,理解其发生与形成过程。二、材料与用品棉花(或向日葵)老根横切永久制片,蚕豆根横切(示侧根发生)永久制片,大豆(或花生)根横切(示根瘤)永久制片。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等。三、内容与方法(一)根次生结构的观察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完成了由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形成的初生生长之后,并不停留在初出生长这一阶段,而是由于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分裂活动,不断地产生根的次生结构,因而使根得以不断的加粗。要了解这一变化过程,须先观察形成层的发生情况。形成层的发生:用人工培养的蚕豆根,取材部位要在根毛区之后,即在具有侧根的区域(一般通过侧根长0.5一1厘米处),做连续的徒手横切,就能观察到由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到次生结构形成的过程。356B图9-1蚕豆根维管柱部分横切(示形成层发生)A.照片B.图解1.内皮层2.机械组织3.韧皮部4.形成层5.髓6.木质部也可取表示形成层发生的蚕豆根横切制片,可见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30
30 实验九 根的次生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根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次生构造的形成与结构。 2.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与形成规律。 3.观察根瘤的形态与结构,理解其发生与形成过程。 二、材料与用品 棉花(或向日葵)老根横切永久制片,蚕豆根横切(示侧根发生)永久制片,大豆(或 花生)根横切(示根瘤)永久制片。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 根次生结构的观察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完成了由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形成的初生生长之 后,并不停留在初出生长这一阶段,而是由于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分裂活动,不 断地产生根的次生结构,因而使根得以不断的加粗。 要了解这一变化过程,须先观察形成层的发生情况。 形成层的发生:用人工培养的蚕豆根,取材部位要在根毛区之后,即在具有侧根的区 域(一般通过侧根长 0.5—1 厘米处),做连续的徒手横切,就能观察到由维管形成层的发 生到次生结构形成的过程。 也可取表示形成层发生的蚕豆根横切制片,可见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 图 9-1 蚕豆根维管柱部分横切(示形成层发生) A.照片 B.图解 1.内皮层 2.机械组织 3.韧皮部 4.形成层 5.髓 6.木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