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植物组织(二)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功能。2.了解不同组织间的相互联系,维管束的结构与类型。二、用品与材料1.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纱布块、擦镜纸、吸水纸、小烧杯、尼龙纱、玻棒、培养皿。蒸馏水、1%番红溶液、5%间苯三酚酒精溶液、40%盐酸等。2.材料:芹菜叶柄横切片、南瓜茎(或薄荷茎、苹果茎)纵、横切片;树茎切片:梨果实、玉米茎(或其它禾本科植物茎)横切片。三、内容与方法(一)机械组织1.厚角组织取南瓜(或薄荷、苹果、树)茎或芹菜叶柄横切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棱角处再换高倍镜由外而内观察,最外一层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为表皮,其上具多细胞表皮毛,紧靠表皮内方的皮层中,有几层染成绿色的细胞,其细胞壁在角隅处加厚、是生活细胞,有时还可看到细胞内的叶绿体,为厚角组织(图6-1)。图6-2南瓜茎厚壁组织(纤维)图6-1南瓜茎厚角组织2.厚壁组织(1)纤维:在上方厚角组织内方,有几层椭圆形的薄壁细胞,属薄壁细胞,在其内方有几层染成红色的细胞,其细胞壁均匀加厚并木质化,细胞腔较小,无原生质体,是死细胞为厚壁组织中的纤维(图6-2)(2)石细胞:取梨靠近中部的一小块果肉,挑取其中一个沙粒状的组织置载玻片上,用镊子柄部将石细胞群压散,在载玻片上加蒸馏水并盖上盖玻片观察,可见大型薄壁细胞包围看着颜色较暗的石细胞群,其细胞壁异常加厚,细胞腔很小,具有明显的纹孔(图6-3C)。取下制片,在盖片一侧滴40%盐酸一小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盖片内的水分,材料被盐酸浸透3-5min后,再加5%间苯三酚酒精溶液,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石细胞壁中的木16
16 实验六 植物组织(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功能。 2.了解不同组织间的相互联系,维管束的结构与类型。 二、用品与材料 1.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纱布块、擦镜纸、吸水纸、小烧杯、 尼龙纱、玻棒、培养皿。蒸馏水、1%番红溶液、5%间苯三酚酒精溶液、40%盐酸等。 2.材料:芹菜叶柄横切片、南瓜茎(或薄荷茎、苹果茎)纵、横切片;椴树茎切片;梨 果实、玉米茎(或其它禾本科植物茎)横切片。 三、内容与方法 (一)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 取南瓜(或薄荷、苹果、椴树)茎或芹菜叶柄横切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棱角处, 再换高倍镜由外而内观察,最外一层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为表皮,其上具多细胞表皮毛, 紧靠表皮内方的皮层中,有几层染成绿色的细胞,其细胞壁在角隅处加厚、是生活细胞, 有时还可看到细胞内的叶绿体,为厚角组织(图 6-1)。 2.厚壁组织 ⑴ 纤维:在上方厚角组织内方,有几层椭圆形的薄壁细胞,属薄壁细胞,在其内方有 几层染成红色的细胞,其细胞壁均匀加厚并木质化,细胞腔较小,无原生质体,是死细胞, 为厚壁组织中的纤维(图 6-2) (2)石细胞:取梨靠近中部的一小块果肉,挑取其中一个沙粒状的组织置载玻片上,用 镊子柄部将石细胞群压散,在载玻片上加蒸馏水并盖上盖玻片观察,可见大型薄壁细胞包 围着颜色较暗的石细胞群,其细胞壁异常加厚,细胞腔很小,具有明显的纹孔(图 6-3C )。 取下制片,在盖片一侧滴 40%盐酸一小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盖片内的水分,材料被 盐酸浸透 3-5min 后,再加 5%间苯三酚酒精溶液,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石细胞壁中的木 图 6-1 6-2
质素遇间苯三酚发生樱红色或紫红色反应(此方法常用于检验鉴别细胞壁中木质素的成分)。D图6-3石细胞(厚壁组织)A.核桃壳的石细胞:B.子内果皮:石细胞横切面(左)和纵切面(右):C,梨果肉中的石细胞群:D.山茶属叶柄中的石细胞:E.菜豆种皮表皮层石细胞横切面(上)和纵切面(下)观察后思考: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输导组织1.木质部中的输导组织:取南瓜茎纵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切片中央两侧有一些细胞壁被染成红色具有各种加厚花纹的成中管状细胞,它们是多种类型的导管(组织)(图6-4)。每个导管分子,均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仔细观察,臂径较小,其壁具有螺旋形加厚并木质化的为螺纹导管,管径较大,具有网状加厚并木质化的为网纹导管(注意切片中有些导管或导管一段,因为只切到导管腔中间一部分,因而只看到导管两边侧壁和中间空腔,而看不到导管壁上加厚的花纹)。偶尔也可以在切片中看到管径很小,管壁上有环状加厚并木质化的环纹导管。导管是输导水分的管状结构,它们成列纵向排列手质部内。观察时注意导管的结构特点,不同类型导管的区别.也可观察薄荷、苹果等植物茎的纵切制片。2.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观察南瓜茎纵切片,分布在木质部内外两侧染成绿色的主要是韧皮部,在此处可见一些口径较大的长管状细胞(每个细胞即为一个筛管分子)上下相连而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筛管(图6-5)。换用高倍镜可见上下两个筛管分子连接的端壁所在处稍微膨大、染色较深,可看到水平的或倾斜的端壁,即为筛板,有些还可看到筛板上17
17 质素遇间苯三酚发生樱红色或紫红色反应 (此方法常用于检验鉴别细胞壁中木质素的成 分)。 观察后思考: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输导组织 1.木质部中的输导组织:取南瓜茎纵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切片中央两侧有一些细胞 壁被染成红色具有各种加厚花纹的成中管状细胞,它们是多种类型的导管(组织) (图 6-4)。 每个导管分子,均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仔细观察,臂径较小,其壁具 有螺旋形加厚并木质化的为螺纹导管,管径较大,具有网状加厚并木质化的为网纹导管(注 意切片中有些导管或导管一段,因为只切到导管腔中间一部分,因而只看到导管两边侧壁 和中间空腔,而看不到导管壁上加厚的花纹)。偶尔也可以在切片中看到管径很小,管壁上 有环状加厚并木质化的环纹导管。导管是输导水分的管状结构,它们成列纵向排列于木质 部内。观察时注意导管的结构特点,不同类型导管的区别.也可观察薄荷、苹果等植物茎 的纵切制片。 2.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观察南瓜茎纵切片,分布在木质部内外两侧染成绿色的主要 是韧皮部,在此处可见一些口径较大的长管状细胞(每个细胞即为一个筛管分子)上下相连 而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筛管(图 6-5)。换用高倍镜可见上下两个筛管分子连接的端壁所 在处稍微膨大、染色较深,可看到水平的或倾斜的端壁,即为筛板,有些还可看到筛板上 6-3
的筛孔。筛管无细胞核,其细胞质常收缩成一束,离开侧壁,两端较宽,中间较窄,这就是通过筛孔的原生质丝,比胞间连丝粗大,特称为联络索(connectingstoand)。在筛管旁边紧贴着一至几个染色较深、细长的伴胞。这些伴胞的细胞质浓,并具有细胞核。筛管是输导有机养料的管状结构,它们纵向成列排列在韧皮部。观察时注意筛管结构的特点。也可观察薄荷、苹果、树等植物茎的纵切片。观察后思考:在茎的纵横切面上如何区分木质部和韧皮部?导管和筛管有什么差异?2HIA1551617189100-11121314图6-5南瓜茎纵切面1.表皮:2.皮层:3.外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6.内韧皮部:7.髓部细胞:8.厚三织:9.薄壁组织:10.纤维:11.薄壁组织:12.原生韧皮部:13.后生韧皮部之筛管:14.后三半胞:15.网纹导管:16.梯纹导管:17.螺纹导管:18.环纹导管(五)维管束结构和类型1.双子叶植物的的无限维管束(开放维管束)(图6-6):取南瓜(或其他双于叶植物)茎横切片对光肉眼观察,可见南瓜茎切片中央为星状的髓腔,围绕髓腔的薄壁组织内有五个较大和五个较小的维管束彼此相间排列。在低倍镜下选一个大而清晰的维管束观察,可见维管束由外(靠茎外方)到内分为外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内韧皮部四个部分。木质部中包括细胞壁被染成红色的2~3个直径较大的网纹导管和多个小的螺纹或环纹导管、管胞以及细胞壁被染成绿色的木薄壁细胞。在木质部内外两侧、细胞较小、被染成绿色部分的为内、外韧皮部。选择外韧皮部,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它是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筛管呈多边形,管径较大,有的可看到端壁具筛孔的单筛板。筛管旁边有一个细胞质浓、染色较深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小细胞,即为伴胞。在韧皮部内,没有伴胞的大型细胞是韧皮壁细胞。在外韧皮部与术质部之间,有数层排列紧密形状扁平、近长方形而较规则的细胞,为形成层区。形成层为侧生分生组织,它的细胞分裂可使维管束扩大。内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也有形成层状细胞,但无分裂能力。因南瓜茎维管束内有形成层,故称为无限(开放)维管束,又因为它有内外两个韧皮部,所以又称为双韧维管束,全称为双韧无限维管束。18
18 的筛孔。筛管无细胞核,其细胞质常收缩成一束,离开侧壁,两端较宽,中间较窄,这就 是通过筛孔的原生质丝,比胞间连丝粗大,特称为联络索(connecting stoand)。在筛管旁 边紧贴着一至几个染色较深、细长的伴胞。这些伴胞的细胞质浓,并具有细胞核。筛管是 输导有机养料的管状结构,它们纵向成列排列在韧皮部。观察时注意筛管结构的特点。也 可观察薄荷、苹果、椴树等植物茎的纵切片。 观察后思考:在茎的纵横切面上如何区分木质部和韧皮部?导管和筛管有什么差异? (五)维管束结构和类型 1.双子叶植物的的无限维管柬(开放维管柬)(图 6-6):取南瓜(或其他双于叶植物)茎 横切片对光肉眼观察,可见南瓜茎切片中央为星状的髓腔,围绕髓腔的薄壁组织内有五个 较大和五个较小的维管束彼此相间排列。在低倍镜下选一个大而清晰的维管束观察,可见 维管束由外(靠茎外方)到内分为外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内韧皮部四个部分。木质部 中包括细胞壁被染成红色的 2~3 个直径较大的网纹导管和多个小的螺纹或环纹导管、管胞 以及细胞壁被染成绿色的木薄壁细胞。在木质部内外两侧、细胞较小、被染成绿色部分的 为内、外韧皮部。选择外韧皮部,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它是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 组成。筛管呈多边形,管径较大,有的可看到端壁具筛孔的单筛板。筛管旁边有一个细胞 质浓、染色较深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小细胞,即为伴胞。在韧皮部内,没有伴胞的大型细胞 是韧皮薄壁细胞。在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数层排列紧密形状扁平、近长方形而较规 则的细胞,为形成层区。形成层为侧生分生组织,它的细胞分裂可使维管束扩大。内韧皮 部与木质部之间也有形成层状细胞,但无分裂能力。因南瓜茎维管束内有形成层,故称为 无限(开放)维管束,又因为它有内外两个韧皮部,所以又称为双韧维管束,全称为双韧无 限维管束。 6-5
2.单子叶植物的有限维管束(闭合维管束)(图6-7):取玉米茎(或水稻茎)横切片观察,可见在基本组织中分散着许多维管束。选一个大而清晰的维管束观察,可见维管束周围有一圈细胞壁较厚,被染成红色的厚壁组织,称为维管束鞘。在鞘内靠外方的细胞壁被染成绿色的部分为韧皮部,外方的原生韧皮部多被挤毁,内方的后生韧皮部中有些较大的呈多边形的细胞为筛管,在筛管旁边有较小呈梯形或三角形的细胞为伴胞。韧皮部内方为木质部,有1-2个小的环纹或螺纹导管,V形上半部为后生木质部,两侧各有一个大的孔纹导管。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无形成层,因此玉米维管束称有限(闭合)维管束,又由于韧皮部排列在外方,故又称外韧维管束或外韧有限维管束。观察后思考:维管束为什么会分成无限型和有限型?其结构、功能有什么不同?图6-6南瓜茎横切面示一个双韧维管束图6-7水稻茎的维管束1.基本组织:2.维管束鞘:3.筛管:4.伴胞:5.韧皮部外韧皮部:2.木质部:3.内韧皮部6.孔纹导管:7.环纹导管:8.气腔(隙):9.木质部(六)分泌结构比较观察各种分泌结构的特点:1.柑槽果皮横切片观察分泌腔。2.松幼茎横切片观察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分泌道(树脂道)。3.蒲公英根横切片观察乳汁管。四、作业与综合题1.分别绘1-2种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的纵切结构图。2.列表比较各种成熟组织的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和在植物体中的分布等方面的异同3.维管束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9
19 2.单子叶植物的有限维管束(闭合维管束)(图 6-7):取玉米茎(或水稻茎)横切片观察, 可见在基本组织中分散着许多维管束。选一个大而清晰的维管束观察,可见维管束周围有 一圈细胞壁较厚,被染成红色的厚壁组织,称为维管束鞘。在鞘内靠外方的细胞壁被染成 绿色的部分为韧皮部,外方的原生韧皮部多被挤毁,内方的后生韧皮部中有些较大的呈多 边形的细胞为筛管,在筛管旁边有较小呈梯形或三角形的细胞为伴胞。韧皮部内方为木质 部,有 1-2 个小的环纹或螺纹导管,v 形上半部为后生木质部,两侧各有一个大的孔纹导 管。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无形成层,因此玉米维管束称有限(闭合)维管束,又由于韧皮部 排列在外方,故又称外韧维管束或外韧有限维管束。 观察后思考:维管束为什么会分成无限型和有限型?其结构、功能有什么不同? (六)分泌结构 比较观察各种分泌结构的特点: 1.柑檑果皮横切片 观察分泌腔。 2.松幼茎横切片 观察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分泌道(树脂道)。 3.蒲公英根横切片 观察乳汁管。 四、作业与综合题 1.分别绘 1-2 种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的纵切结构图。 2.列表比较各种成熟组织的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和在植物体中的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3.维管束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6-6 6-7
实验七种子和幼苗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结构、类型及幼苗类型。2.学习种子萌发的方法,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二、用品与材料1、用品:显微镜、解部镜、培养血、刀片、镊子、解部针、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纱布:I-KI溶液、1%番红染液2.材料:蚕豆、菜豆、豌豆、花生、麻或油桐种子、玉米、小麦、水稻果实:小麦、水稻颖果切片:大豆、菜豆、花生、豌豆、篦麻、小麦、水稻、玉米的幼苗。三、内容与方法(一)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是种子植物的器官,萌发后形成1.菜豆、蚕豆、葩麻等种子的形态结构可选用菜豆、蚕豆、大豆等种子作材料,于实验前2一3d将种子浸泡于清水中,让其充分吸胀与软化,以利于种子的解剖观察。真叶下胚轴胚Embryo種腈一胚根Hifuon子菜Cytofedon種皮Seed-coat子叶種子Seed图7-1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图7-2菜豆种子胚的形态结构(1)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图7-1,7-2):取一粒以浸泡胀的菜豆种子。可见种子呈肾型,种子外表有一层革质的种皮,其颜色依品种不同而异。在种子稍凹的一侧,有一条状疤痕,它是种子成熟时与果实脱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将种子擦干,用手挤压两侧,可见有水和气泡从种脐一端溢出,此处为一,即胚珠时期的珠孔,当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从种孔中伸出突破种皮,所以亦叫发芽孔。在种孔另一端种皮上,远处有一瘤状四突起,远端是,内含维管束。剥去种皮,剩下部分即是种子的胚,由部分组成。两片肥厚的豆瓣为子叶,开两片子叶,可见子叶着生在胚轴上,在胚轴上端的芽状物为胚芽,可见有两片脉纹的幼叶,小心用解剖针挑开幼叶,用扩大镜观察,可见20
20 实验七 种子和幼苗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结构、类型及幼苗类型。 2.学习种子萌发的方法,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二 、用品与材料 1.用品: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 纱布;I-KI 溶液、1%番红染液 2.材料:蚕豆、菜豆、豌豆、花生、蓖麻或油桐种子、玉米、小麦、水稻果实;小麦、 水稻颖果切片;大豆、菜豆、花生、豌豆、蓖麻、小麦、水稻、玉米的幼苗。 三、内容与方法 (一)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 器官,萌发后形成 。 1.菜豆、蚕豆、蓖麻等种子的形态结构 可选用菜豆、蚕豆、大豆等种子作材料,于实验前 2—3d 将种子浸泡于清水中,让其 充分吸胀与软化,以利于种子的解剖观察。 ⑴ 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图 7-1,7-2):取一粒以浸泡胀的菜豆种子。可见种子呈肾 型,种子外表有一层革质的种皮,其颜色依品种不同而异。在种子稍凹的一侧,有一条状 疤痕,它是种子成熟时与果实脱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 。将种子擦干,用手挤压两 侧,可见有水和气泡从种脐一端溢出,此处为 ,即胚珠时期的珠孔,当种子萌发时, 胚根首先从种孔中伸出突破种皮,所以亦叫发芽孔。在种孔另一端种皮上,远处有一瘤状 突起,远端是 ,内含维管束。剥去种皮,剩下部分即是种子的胚,由 四 部分组成。两片肥厚的豆瓣为子叶,掰开两片子叶,可见子叶着生在胚轴上,在胚轴上端 的芽状物为胚芽,可见有两片脉纹的幼叶,小心用解剖针挑开幼叶,用扩大镜观察,可见 图 7-1 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 图 7-2 菜豆种子胚的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