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闪_▲(shuo)②雄_▲(hun)③等_▲(xidn)视之④轻而_▲(y1)举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是夜,昙花已经迫不急待地绽放,迸溅着生命的火花犹如忍俊不经的笑容。在这夜间 她洋溢着青舂的活力,弥蔓着阵阵芳香,尽情释放着仅此一次的辉煌,充满着生命奋发与无 常的哲理!使人怜爱,亦给人震憾!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一也。”(《论语》) ②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会当凌绝顶▲。(▲《望岳》)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 ⑥兼霞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 ⑦▲,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⑧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①《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 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 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 5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3分) 材料一:苏州古称吳、吴都、吴中、东昊、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
2012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2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闪 ▲ (shuò) ②雄 ▲ (hún) ③等 ▲ (xián)视之 ④轻而 ▲ (yì)举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是夜,昙花已经迫不急待地绽放,迸溅着生命的火花.犹如忍俊不经的笑容。在这夜间, 她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弥蔓着阵阵芳香,尽情释放着仅此一次的辉煌,充满着生命奋发与无 常的哲理!使人怜爱,亦给人震憾!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子曰:“敏而好学. ▲ 是以谓之“文’一也。”(《论语》) ②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③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会当凌绝顶. ▲ 。( ▲ 《望岳》)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 ▲ 》) ⑥兼霞苍苍. ▲ 。所谓伊人. ▲ 。(《诗经》) ⑦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⑧后值倾覆,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 分) ①《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 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 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 5.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 30 字)。(3 分) 材料一: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 2500
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 7000年前 材料二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 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 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 前五位。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69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以调素琴 D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 分析。(2分)
多年.公元前 514 年建城.是中国首批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 6000 至 7000 年前。 材料二: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 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 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 前五位。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 6--9 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 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 分析。(2 分)
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 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 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 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 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宇中 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 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 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络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 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 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一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 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l.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若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 有何用意?(2分) 2.“这时偶然有儿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 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13.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 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 写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 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 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殊了你的脚
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 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 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1-13 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 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 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宇中一 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 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 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络;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 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 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 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1.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若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 有何用意?(2 分) 12.“这时偶然有儿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 用得好,好在哪里?(3 分) 13.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 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 写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 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 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殊了你的脚
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 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干年文明的堂堂大 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 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 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 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 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构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房之内有甚于画 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 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 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种表 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干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 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 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 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 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 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 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 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 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 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 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 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构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 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 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 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 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 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 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 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 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 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 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 笃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 分) 15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 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孑。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 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条满是洞眼的橫木板洞眼插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 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 你明明看见毎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 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 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凉奇地一闪跟着换了 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 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 笃.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 分) 15.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 分)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 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 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 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 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 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 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 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 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