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之风 小依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 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 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 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 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6)
•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 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 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 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 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6)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 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 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 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 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 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 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 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 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59)
•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 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 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 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 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 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 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 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 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5.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 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 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 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 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 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 非此即彼的义利观。(416)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 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 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 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 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 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 非此即彼的义利观。(4.16)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 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 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 题。(4.9)
•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 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 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 题。(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