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古科私大举 现代控制理论是研究系统内部状态的控制和观测的理论,主 要包括5个方面(教材P63) 线性系统理论:研究线性系统的性质,能观性、能控性、 稳定性等。 系统辨识:根据输入、输出观测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 ■最优控制:寻找最优控制向量U(t) ■最佳滤波(卡尔曼滤波):存在噪声情况下,如何根据输 入、输出估计状态变量。 自适应控制:参数扰动情况下,控制器的设计 7
7 现代控制理论是研究系统内部状态的控制和观测的理论,主 要包括5个方面(教材P63) ◼ 线性系统理论:研究线性系统的性质,能观性、能控性、 稳定性等。 ◼ 系统辨识:根据输入、输出观测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 ◼ 最优控制:寻找最优控制向量u(t) ◼ 最佳滤波(卡尔曼滤波):存在噪声情况下,如何根据输 入、输出估计状态变量。 ◼ 自适应控制:参数扰动情况下,控制器的设计
内麦古科私大率 最优控制是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 它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选择控制信号才能保证控制 系统的性能在某种意义下最优。 最优控制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按照控制对象的动态 特性,选择一个容许控制,使得被控对象按照技术要求运 转,同时使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 8
8 最优控制是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 它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选择控制信号才能保证控制 系统的性能在某种意义下最优。 最优控制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按照控制对象的动态 特性,选择一个容许控制,使得被控对象按照技术要求运 转,同时使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
内喜古科私大幸 研究最优控制的方法: 从数学方面看,最优控制问题就是求解一类带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 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变分学的问题:然而变分理论只是解决“容许控制” 属于开集的一类最优控制问题,而在工程实践中还常遇到“容许控制”属 于闭集的一类最优控制问题,这就要求人们研究新方法。 在研究最优控制的方法中,有两种方法最富成效:一种是苏联学者庞 特里雅金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另一种是美国学者贝尔曼提出的“动态 规划”。 "极大值原理“是庞特里雅金等人在1956 ”动态规划“是贝尔曼在1953年至 至1958年间逐步创立的,先是推测出” 1958年间逐步创立的,他依据最优 极大值原理”的结论,随后又提供了一 性原理发展了变分学中的”哈密顿 种证明方法。 雅可比”理论,构成了动态规划。 9
9 研究最优控制的方法: 从数学方面看,最优控制问题就是求解一类带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 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变分学的问题:然而变分理论只是解决“容许控制” 属于开集的一类最优控制问题,而在工程实践中还常遇到“容许控制”属 于闭集的一类最优控制问题,这就要求人们研究新方法。 在研究最优控制的方法中,有两种方法最富成效:一种是苏联学者庞 特里雅金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另一种是美国学者贝尔曼提出的“动态 规划” 。 ”极大值原理“是庞特里雅金等人在1956 至1958年间逐步创立的,先是推测出” 极大值原理”的结论,随后又提供了一 种证明方法。 ”动态规划“是贝尔曼在1953年至 1958年间逐步创立的,他依据最优 性原理发展了变分学中的”哈密顿- 雅可比”理论,构成了动态规划
窗内害古科私大举 最优控制的发展简史: ■先期工作: ,1948年,维纳N.Viener)发表《控制论》,引进了信息、 反馈和控制等重要概念,奠定了控制论(Cybernetics)的基 础。并提出了相对于“某一性能指标进行最优设计” 的概念。 1954年,钱学森编著《工程控制论》,作者系统地揭示 了控制论对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科学技术 的意义和重大影响。其中“最优开关曲线”等素材,直 接促进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0
10 最优控制的发展简史: ◼ 先期工作: ➢ 1948年,维纳(N.Wiener)发表《控制论》,引进了信息、 反馈和控制等重要概念,奠定了控制论(Cybernetics)的基 础。并提出了 相对于“某一性能指标进行最优设计” 的概念。 ➢ 1954年,钱学森编著《工程控制论》,作者系统地揭示 了控制论对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科学技术 的意义和重大影响。其中“最优开关曲线”等素材,直 接促进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内喜古科私大举 理论形成阶段: 1953~1957年,贝尔曼(R.E.Bellman)创立“动态规划” 原理。 为了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逐步创立的,依据最优花原理 用一组基本的“递推关系式”使过程连续地最优转移。,“动态规 划”对手研究最优控制理论的董要性,表现在“司得出离散时间 系统的理论结巢和迭代算法 1956~1958年,庞特里亚金创立“最大值原理” 它是最优控制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该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对宇“最天值原理”:,由宇放宽了有关条件,使得许多 典变分法和动悉规划方法无法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得到解决, 所以它桌 三 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最普遍的有效的方法。同时 庞特里亚金在《最优过程的数学理论》著作中已经把最优控制理 论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此外,构成最优控制理论及现代最优化技术理论基础的代表性 工作,还有不等式约承条任下的非缕性最疣必要条件” 恩一图克定理)以及卡家蔓的芙宁随机控制系统“最疣滤波器
11 理论形成阶段: ◼ 1953~1957年,贝尔曼(R.E.Bellman)创立“动态规划”原理。 为了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逐步创立的,依据最优化原理, 用一组基本的“递推关系式”使过程连续地最优转移。“动态规 划”对于研究最优控制理论的重要性,表现在“可得出离散时间 系统的理论结果和迭代算法” 。 ◼ 1956~1958年,庞特里亚金创立“最大值原理”。 它是最优控制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该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对于“最大值原理”,由于放宽了有关条件,使得许多 古典变分法和动态规划方法无法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得到解决, 所以它是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最普遍的有效的方法。同时, 庞特里亚金在《最优过程的数学理论》著作中已经把最优控制理 论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 此外,构成最优控制理论及现代最优化技术理论基础的代表性 工作,还有“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最优必要条件”(库 恩—图克定理)以及卡尔曼的关于随机控制系统“最优滤波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