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内麦古科私大拳 目录 ■本章要点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概况(重点) ■过程控制的要求和任务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重点) ■自动控制技术在材料成形领域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2
2 目 录 ■ 本章要点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重点) ■过程控制的要求和任务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重点) ■自动控制技术在材料成形领域中的应用 ■复 习 思 考 题
内喜古科私大举 本章掌握要点: 本章是全书内容的概述,主要介绍生产过程自动化的 发展、过程控制系统组成、动态性能指标,以及过程控制 在轧制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本章应掌握以下基本内容: ①控制理论与过程控制的区别; ②过程控制的定义、组成、分类、特点及动态性能指标; ③了解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在冶金、轧制生产中的应用。 3
3 ■ 本章掌握要点: 本章是全书内容的概述,主要介绍生产过程自动化的 发展、过程控制系统组成、动态性能指标,以及过程控制 在轧制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本章应掌握以下基本内容: ①控制理论与过程控制的区别; ②过程控制的定义、组成、分类、特点及动态性能指标; ③了解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在冶金、轧制生产中的应用
内麦古科私大率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重点) 理论 应用 连续过程工业(过程 控制即自动化) 一工业过程 高散过程工业 自动控制理论 生产过程 间隙过程工业 其他 20世纪50年代:古典控制理论 如:PID控制,Smih控制、解耦控制等 控制理论发展 20世纪6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 典型控制策路 如: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等 20世纪80年代:智能控制理论 如:模特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 网络控制等 图1-1自控理论与自动化发展的比较 4
4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概况(重点) 图1-1 自控理论与自动化发展的比较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这一时期的自控理论为经典控制理论,其特点是:主要 研究对象是单入一单输出线性定常反馈系统,数学基础是 拉普拉斯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以传递函数为主;系统的 设计、分析法基于频率法和图解法(即根轨迹法)。 20世纪40~60年代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成熟阶段,古 典控策略主要包括PID控制,Smith控制和解耦控制等,目 前90%的工业控制回路仍采用各种形式的PID控制。 5
5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这一时期的自控理论为经典控制理论,其特点是:主要 研究对象是单入-单输出线性定常反馈系统,数学基础是 拉普拉斯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以传递函数为主;系统的 设计、分析法基于频率法和图解法(即根轨迹法)。 20世纪40~60年代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成熟阶段,古 典控策略主要包括PID控制,Smith控制和解耦控制等,目 前90%的工业控制回路仍采用各种形式的PID控制
窗内害古科私大举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50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使用状态空间法, 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开始形成。1960年,卡尔曼 (Kalman)在控制系统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 并提出了可控性与可观测性的概念,这使得现代控制理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 它适用于多输入一多输出、时变参数、分布参数、随 机参数、非线性等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现代控制理 论以状态空间法为数学模型,矩阵理论为数学基础,主要 研究内容有:线性系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极大值原理 与最优控制、卡尔曼滤波和系统辨识等。 6
6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50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使用状态空间法, 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开始形成。1960年,卡尔曼 (Kalman)在控制系统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 并提出了可控性与可观测性的概念,这使得现代控制理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 它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时变参数、分布参数、随 机参数、非线性等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现代控制理 论以状态空间法为数学模型,矩阵理论为数学基础,主要 研究内容有:线性系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极大值原理 与最优控制、卡尔曼滤波和系统辨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