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输演讲是面对摄像机表演的。开口头一句,通常是说:我刚才给当选者打了电话,祝 贺他当选总统。落选者照规矩要向支持他的人发出呼吁:现在,我们的竞选对手已经被选为 总统,他是所有美国人的总统,是我的总统,也是你们的总统c 认输演讲,无一例外是呼吁团结的演讲。这通常是失败者将近一年竞选活动的最后一次 演讲。比赛已经决出胜负,失败者却要表演好这最后认输的一幕。因为,认输的能力,对政 治家至关重要 民主政治,常常被称做“公平游戏”,就像奧林匹克比赛一样,是在平等规则下的竞赛 西方人常说,民主素质是在学校的球赛场上训练出来的。这种训练得到的民主素质的第一条, 就是具备认输的能力——要输得起,输得漂亮。 所以,落选者的认输演讲非常重要。讲得漂亮不漂亮,对于他个人来说,意味着他是否 为这场呕心沥血的竞选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对于选民来说,这是检验落选者是不是有谦 卑宽宏的胸怀,是不是具备民主政治家的必要素质。 美国的总统候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到了不幸有机会表现认输能力的时候,尽管 大势已去,却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唱好这最后的一台戏。这就是每次大选的认输演讲都颇有 听头的原因。 做老师这件事 作者:列那 有一部英国电影叫《春风不化雨》,玛吉·史密斯在里面演一位老师,她似一缕春风 端庄优雅,充满理想,热心教育事业,把全部热情都倾注到学生身上,竭力唤起学生们对艺 术的兴趣,甚至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了人生方向,却最终被自己最信赖的学生夺走了情人,又 被学校解雇。还有一部美国电影叫《春风化雨》,罗宾·威廉姆斯在里面演一位老师,他同 样如一缕春风,吹皱了一所名校的死水,颠覆了保守刻板的教学方式,鼓动学生们站到课桌 上朗诵诗,教他们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鼓励他们张扬个性、独立思考,最终老师贏得了 学生们的心,却被学校逼走了。前一位老师用理想反抗现实,后一位老师以创新对抗保守 个没化雨,一个化了雨,却是一样的悲情结局,就像《春风不化雨》结尾提到的,绞刑架 的发明者最终死在了绞刑架上。 琢磨一下,做老师这件事似乎跟学识和敬业都没太大关系。爱因斯坦从苏黎世的师范毕 业后,去伯尔尼大学当了老师,教热量理论,通常只有三个听课的,其中两个还是他的朋友 上光学课时也只有四个人听课。不到一年,学校就取消了他所有的课程,因为没有学生来听 了。爱因斯坦上课的场景让我想起大学里的一位历史老师,他讲起课来颇似自言自语,谁都 不爱听,下面的聊天声总要盖过他的讲课声。一次他的课堂依旧闹哄哄,坐在后面检查教学 的系办老师被激怒了,冲我们大声喝道:“安静点!你们不听我还听呢!"其实,我们这位历 史老师非常敬业,讲文化史的时候,课本上说封建社会的文化处处体现了等级差别,举的是 金水桥栏杆柱头图案的例子:皇帝走的中间的桥,桥栏杆柱头上雕的是蟠龙:其他官员走的 两边的桥,柱头上雕的是莲花。这位老师还特意带我们去了趟天安门,看实际的柱头上雕的 到底是不是课本上说的那样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部校园电影叫《超脱》,开头是一段女声道白:“在我还是个孩子 的时候,我就不想做一个老师,因为我妈妈是一个老师,我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或是别的什么 就是不想做老师。 这正是我想说的话啊!我妈妈就是老师,做了一辈子,时时处处为 人师表,在她的梦话里都听不到一个脏字。她从不表露自己的愤怒和忧伤,永远以理服人, 甘愿牺牲掉自己的个性,去包容每一位学生的乖张。她从没烫过头发,一年四季都穿严谨的 套装,天再热都不会穿凉鞋上班,连我都要受牵连——被禁止在大街上吃东西 刘玉玲在《超脱》里也演了一位老师,丝毫找不到《霹雳娇娃》和《杀死比尔》里角色 的影子,面对一个所有功课都不及格又满不在乎的女生束手无措,终于失去理智,摘下眼镜 大哭,说出了心底蓄积己久的郁闷:“每天我都要来办公室处理你们这些破事,你们却什么 都不在乎,我受够了!"满不在乎的女生对老师的愤怒还是满不在乎,说了句“有病”便转身离 去。事后,老师又懊悔不已,她无助地坐在操场边的一个长椅上,跟教导主任说自己越界了, 感觉糟透了,好像就要被燃尽了
认输演讲是面对摄像机表演的。开口头一句,通常是说:我刚才给当选者打了电话,祝 贺他当选总统。落选者照规矩要向支持他的人发出呼吁:现在,我们的竞选对手已经被选为 总统,他是所有美国人的总统,是我的总统,也是你们的总统。 认输演讲,无一例外是呼吁团结的演讲。这通常是失败者将近一年竞选活动的最后一次 演讲。比赛已经决出胜负,失败者却要表演好这最后认输的一幕。因为,认输的能力,对政 治家至关重要。 民主政治,常常被称做“公平游戏”,就像奥林匹克比赛一样,是在平等规则下的竞赛。 西方人常说,民主素质是在学校的球赛场上训练出来的。这种训练得到的民主素质的第一条, 就是具备认输的能力——要输得起,输得漂亮。 所以,落选者的认输演讲非常重要。讲得漂亮不漂亮,对于他个人来说,意味着他是否 为这场呕心沥血的竞选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对于选民来说,这是检验落选者是不是有谦 卑宽宏的胸怀,是不是具备民主政治家的必要素质。 美国的总统候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到了不幸有机会表现认输能力的时候,尽管 大势已去,却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唱好这最后的一台戏。这就是每次大选的认输演讲都颇有 听头的原因。 做老师这件事 作者:列那 有一部英国电影叫《春风不化雨》,玛吉·史密斯在里面演一位老师,她似一缕春风, 端庄优雅,充满理想,热心教育事业,把全部热情都倾注到学生身上,竭力唤起学生们对艺 术的兴趣,甚至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了人生方向,却最终被自己最信赖的学生夺走了情人,又 被学校解雇。还有一部美国电影叫《春风化雨》,罗宾·威廉姆斯在里面演一位老师,他同 样如一缕春风,吹皱了一所名校的死水,颠覆了保守刻板的教学方式,鼓动学生们站到课桌 上朗诵诗,教他们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鼓励他们张扬个性、独立思考,最终老师赢得了 学生们的心,却被学校逼走了。前一位老师用理想反抗现实,后一位老师以创新对抗保守, 一个没化雨,一个化了雨,却是一样的悲情结局,就像《春风不化雨》结尾提到的,绞刑架 的发明者最终死在了绞刑架上。 琢磨一下,做老师这件事似乎跟学识和敬业都没太大关系。爱因斯坦从苏黎世的师范毕 业后,去伯尔尼大学当了老师,教热量理论,通常只有三个听课的,其中两个还是他的朋友, 上光学课时也只有四个人听课。不到一年,学校就取消了他所有的课程,因为没有学生来听 了。爱因斯坦上课的场景让我想起大学里的一位历史老师,他讲起课来颇似自言自语,谁都 不爱听,下面的聊天声总要盖过他的讲课声。一次他的课堂依旧闹哄哄,坐在后面检查教学 的系办老师被激怒了,冲我们大声喝道:“安静点!你们不听我还听呢!”其实,我们这位历 史老师非常敬业,讲文化史的时候,课本上说封建社会的文化处处体现了等级差别,举的是 金水桥栏杆柱头图案的例子:皇帝走的中间的桥,桥栏杆柱头上雕的是蟠龙;其他官员走的 两边的桥,柱头上雕的是莲花。这位老师还特意带我们去了趟天安门,看实际的柱头上雕的 到底是不是课本上说的那样。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部校园电影叫《超脱》,开头是一段女声道白:“在我还是个孩子 的时候,我就不想做一个老师,因为我妈妈是一个老师,我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或是别的什么, 就是不想做老师。”——这正是我想说的话啊!我妈妈就是老师,做了一辈子,时时处处为 人师表,在她的梦话里都听不到一个脏字。她从不表露自己的愤怒和忧伤,永远以理服人, 甘愿牺牲掉自己的个性,去包容每一位学生的乖张。她从没烫过头发,一年四季都穿严谨的 套装,天再热都不会穿凉鞋上班,连我都要受牵连——被禁止在大街上吃东西。 刘玉玲在《超脱》里也演了一位老师,丝毫找不到《霹雳娇娃》和《杀死比尔》里角色 的影子,面对一个所有功课都不及格又满不在乎的女生束手无措,终于失去理智,摘下眼镜 大哭,说出了心底蓄积已久的郁闷:“每天我都要来办公室处理你们这些破事,你们却什么 都不在乎,我受够了!”满不在乎的女生对老师的愤怒还是满不在乎,说了句“有病”便转身离 去。事后,老师又懊悔不已,她无助地坐在操场边的一个长椅上,跟教导主任说自己越界了, 感觉糟透了,好像就要被燃尽了
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 作者:于坚 我看见,一位捡垃圾的老太太走进了一间布满灰尘的公用电话亭。这玩意儿早已成为废 墟,我在这亭子里最后一次通话大约是2003年。老太太擦了擦听筒,看得出来,它还是崭 新的,没用过几次。装模作样地拨一串号,对着早已停机的听筒咕噜,她似乎是在和神灵通 话。旁边卖电动车的小伙子说她是个疯婆子。我忽然想起了那个转瞬即逝的电话亭时代 1980年,我在一所20世纪早期创立的大学念中文系。大学的主楼是法国人设计的 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我们的教学楼,有着希腊式的圆柱和巴洛克风格的阳台,可以俯瞰整 个城市,包括落日和新月。那时候青年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就是未来,我们都是未来主义者。 在那个年代,我这一代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未来就是光明,未来就是得救。那时最得人心 的口号就是“面向现代化”。这个未来正是在“文革”的黑暗里清晰起来的,只有未来才能彻底 摆脱“文革”的漫长噩梦。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 来。”紫葡萄、鲜花都是对未来的隐喻,“依偎在别人的情忛ˆ也是隐喻,本该属于自己的鲜花 却依偎在别处。 记得有一天我和一群同学看世界杯,之前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个东京大街被小汽 车堵塞的镜头,大家发出了一阵惊讶羡慕的欢呼声。散场时,我们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走着, 憧憬着未来。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 长出了双脚,正从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无独有偶,在19世纪末,法国诗人兰波也提出过“生活在别处。但兰波的“别处”不同于 食指的“别人的情怀”,是相对于工业化、现代主义在欧洲的蓬勃进步而言的。“发达资本主义 所致的人性异化,令兰波这一代人深感厌倦。“在那里,时间和金钱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 物质活动被不恰当地强调,以至于成为全民性的狂热,使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为不属于这个物 质世界之外的任何东西留下任何空间…他们的豪华和炫耀的奢侈中,充斥着暴发户特征 的坏趣味及其符号...”(波德莱尔 如今,中国的街道己经跟我们在那个夜晚见到的大街一模一样,我们已经置身未来。未 来清楚、明白、实际得令人厌倦,令人郁闷。未来就这么简单,让历史、故乡、记忆全部成 为废墟,“一张白纸”,焕然一新。未来不过是技术、物品、消费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换代,未 来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而且是无休无止地更快、更 宽、更长、更…这种毫无悬念和例外的焕然一新几乎波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被升级换 代了,而且正在次第进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这个未来已经不能被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 它,而是它裹挟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的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 如今正在全面地取代空气,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煳味、馊味。“所谓毒 地,是指曾经生产、贮存、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 地下水污染,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生态风险的地块。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 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有不少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V。”(据《财 经》2012年第14期报道《毒地潜伏》) 这个未来(哪怕它并非未来的全部),就是我们几十年前欢呼的那一个吗?可以说,我 们每个人都曾经为之举手鼓掌。如果这个未来终于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那么每个人都 难辞其咎。郁闷,郁闷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失语症,一种知道结果却无法改变的无奈感、分 裂感。一方面,我们的心灵世界、记忆、经验、习性、语言依然与过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另一方面,这个形而上的世界在周围的现实中已经失去了载体。我们的精神世界属于过 去,而身体在奔向未来,身体与精神南辕北辙。没错,我们还在使用汉语,这种农耕文明创 造的语言已经使用了五千年之久,而同时,这种语言所创造的传统世界正在日渐衰落。 是历史创造了未来,而不是未来自己创造了未来,这是一个真理。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 匹野马,任何力量都将无法驾驭。在物质世界的水平上突飞猛进,但郁闷却挥之不去:我们 曾经有过语言、有过记忆,我们曾经感叹“天地有大美”世界美如斯” “毒地",很像是一则寓言。趁着还能记得汉字的这会儿,我们应该重新想想: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要去何处?如今这个未来真的是我们向往的吗?
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 作者:于坚 我看见,一位捡垃圾的老太太走进了一间布满灰尘的公用电话亭。这玩意儿早已成为废 墟,我在这亭子里最后一次通话大约是 2003 年。老太太擦了擦听筒,看得出来,它还是崭 新的,没用过几次。装模作样地拨一串号,对着早已停机的听筒咕噜,她似乎是在和神灵通 话。旁边卖电动车的小伙子说她是个疯婆子。我忽然想起了那个转瞬即逝的电话亭时代…… 1980 年,我在一所 20 世纪早期创立的大学念中文系。大学的主楼是法国人设计的, 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我们的教学楼,有着希腊式的圆柱和巴洛克风格的阳台,可以俯瞰整 个城市,包括落日和新月。那时候青年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就是未来,我们都是未来主义者。 在那个年代,我这一代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未来就是光明,未来就是得救。那时最得人心 的口号就是“面向现代化”。这个未来正是在“文革”的黑暗里清晰起来的,只有未来才能彻底 摆脱“文革”的漫长噩梦。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 来。”紫葡萄、鲜花都是对未来的隐喻,“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也是隐喻,本该属于自己的鲜花, 却依偎在别处。 记得有一天我和一群同学看世界杯,之前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个东京大街被小汽 车堵塞的镜头,大家发出了一阵惊讶羡慕的欢呼声。散场时,我们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走着, 憧憬着未来。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 长出了双脚,正从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无独有偶,在 19 世纪末,法国诗人兰波也提出过“生活在别处”。但兰波的“别处”不同于 食指的“别人的情怀”,是相对于工业化、现代主义在欧洲的蓬勃进步而言的。“发达资本主义” 所致的人性异化,令兰波这一代人深感厌倦。“在那里,时间和金钱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 物质活动被不恰当地强调,以至于成为全民性的狂热,使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为不属于这个物 质世界之外的任何东西留下任何空间……在他们的豪华和炫耀的奢侈中,充斥着暴发户特征 的坏趣味及其符号……”(波德莱尔) 如今,中国的街道已经跟我们在那个夜晚见到的大街一模一样,我们已经置身未来。未 来清楚、明白、实际得令人厌倦,令人郁闷。未来就这么简单,让历史、故乡、记忆全部成 为废墟,“一张白纸”,焕然一新。未来不过是技术、物品、消费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换代,未 来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而且是无休无止地更快、更 宽、更长、更……这种毫无悬念和例外的焕然一新几乎波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被升级换 代了,而且正在次第进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这个未来已经不能被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 它,而是它裹挟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的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 如今正在全面地取代空气,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煳味、馊味。“所谓毒 地,是指曾经生产、贮存、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 地下水污染,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生态风险的地块。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 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有不少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据《财 经》2012 年第 14 期报道《毒地潜伏》) 这个未来(哪怕它并非未来的全部),就是我们几十年前欢呼的那一个吗?可以说,我 们每个人都曾经为之举手鼓掌。如果这个未来终于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那么每个人都 难辞其咎。郁闷,郁闷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失语症,一种知道结果却无法改变的无奈感、分 裂感。一方面,我们的心灵世界、记忆、经验、习性、语言依然与过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另一方面,这个形而上的世界在周围的现实中已经失去了载体。我们的精神世界属于过 去,而身体在奔向未来,身体与精神南辕北辙。没错,我们还在使用汉语,这种农耕文明创 造的语言已经使用了五千年之久,而同时,这种语言所创造的传统世界正在日渐衰落。 是历史创造了未来,而不是未来自己创造了未来,这是一个真理。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 匹野马,任何力量都将无法驾驭。在物质世界的水平上突飞猛进,但郁闷却挥之不去:我们 曾经有过语言、有过记忆,我们曾经感叹“天地有大美”“世界美如斯”。 “毒地”,很像是一则寓言。趁着还能记得汉字的这会儿,我们应该重新想想: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要去何处?如今这个未来真的是我们向往的吗?
两个谋士 作者:东方木 曹操为立世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儿子曹昂,二儿子曹铄,一个战死,一个早夭;三儿 子曹丕勤奋听话,各方面都不错,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世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 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世子,曹操举棋不定 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曹操先是长叹一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然后问贾 诩有什么建议。贾诩站在旁边,眼望帐外发呆。 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装作没有听见。曹操大声喝道:“文和 贾诩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 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没理你。” “你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啊。”(袁绍临终前立了三子袁尚为嗣,导致袁氏兄弟自相残杀 造成袁绍势力的最终瓦解。刘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看了老半天,突然大笑起来,从此不再提此事。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 为太子。曹丕即位后,封贾诩为太尉、魏寿乡侯,几年后贾诩病逝,享年77岁 几十年后,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让自己的傻太子司马衷登上皇位,傻太子曾说过雷倒众 生的话语“饥民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太子的老师卫瓘认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 天下堪忧,一直伺机劝告晋武帝改换太子 日,晋武帝大宴群臣,卫瓘假装喝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 含含糊糊地说:“这个座位太可借了! 司马炎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假装没听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 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司马炎一直没有改换太子。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继位后,皇后贾南风以“废立之谋"的罪名,将卫瓘及子孙共9人斩杀,卫瓘享年72 作为着名谋士,贾诩与卫瓘都以智谋着称:卫瓘被称为三国后期第一谋士;至于贾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评价:“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 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在继位人选的问题上,两人都运用了自己的机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可见二人 的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个是谋士装傻,一个是皇帝装傻;谋士装傻是为了保全自己 皇帝装傻那就没治了。 安静权 作者:鲍尔吉·原野 公交车以前报站明确,如“大西菜行车站到了",无一字多余。现在则改成了“某某岛牌羊 肝羹提高视力提醒您,大西菜行车站到了”。 我想了半天才听明白。这里面有某某岛、羊肝羹、视力,屁股后面跟一个大西菜行。这 就像足球守门员面对迎面踢过来的几个球,不知扑哪个好一样 还有“某某眼科准分子治疗近视只需一分钟提醒您,泰山路车站到了"。 某某齿科洁齿护齿还您美丽微笑提醒您,前方到站华洋大厦。” 我以为自己听到了梦话,想了半天才悟出这跟坐车有关,跟到站也有关,而且,这也是 为了大伙儿好,坐着车让你知道怎样提高视力,牙到哪里去美白,属于美丽人生 但多好的事情这么一弄也成了周星驰的电影。公交车的报站仿佛可以理喻,但我还是理 喻不了。虽然牙也白了、近视也好了,但容易使人忽略站名。我就是光听“羹”什么的早下了 两站,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在公交车上,乘客表面上冷漠、懈怠,仿佛很放松,其实人在任何公共场合都难以放松。 在公交车上坐一个小时,比干一个小时的体力活还要累,因为紧张。紧张的来源不仅由于车
两个谋士 作者:东方木 曹操为立世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儿子曹昂,二儿子曹铄,一个战死,一个早夭;三儿 子曹丕勤奋听话,各方面都不错,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世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 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世子,曹操举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曹操先是长叹一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然后问贾 诩有什么建议。贾诩站在旁边,眼望帐外发呆。 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装作没有听见。曹操大声喝道:“文和!” 贾诩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 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没理你。” “你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啊。”(袁绍临终前立了三子袁尚为嗣,导致袁氏兄弟自相残杀, 造成袁绍势力的最终瓦解。刘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看了老半天,突然大笑起来,从此不再提此事。公元 217 年,曹操立曹丕 为太子。曹丕即位后,封贾诩为太尉、魏寿乡侯,几年后贾诩病逝,享年 77 岁。 几十年后,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让自己的傻太子司马衷登上皇位,傻太子曾说过雷倒众 生的话语“饥民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太子的老师卫瓘认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 天下堪忧,一直伺机劝告晋武帝改换太子。 一日,晋武帝大宴群臣,卫瓘假装喝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 含含糊糊地说:“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司马炎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假装没听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 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司马炎一直没有改换太子。公元 290 年,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继位后,皇后贾南风以“废立之谋”的罪名,将卫瓘及子孙共 9 人斩杀,卫瓘享年 72 岁。 作为着名谋士,贾诩与卫瓘都以智谋着称:卫瓘被称为三国后期第一谋士;至于贾诩,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评价:“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 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在继位人选的问题上,两人都运用了自己的机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可见二人 的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个是谋士装傻,一个是皇帝装傻;谋士装傻是为了保全自己, 皇帝装傻那就没治了。 安静权 作者:鲍尔吉·原野 公交车以前报站明确,如“大西菜行车站到了”,无一字多余。现在则改成了“某某岛牌羊 肝羹提高视力提醒您,大西菜行车站到了”。 我想了半天才听明白。这里面有某某岛、羊肝羹、视力,屁股后面跟一个大西菜行。这 就像足球守门员面对迎面踢过来的几个球,不知扑哪个好一样。 还有“某某眼科准分子治疗近视只需一分钟提醒您,泰山路车站到了”。 “某某齿科洁齿护齿还您美丽微笑提醒您,前方到站华洋大厦。” 我以为自己听到了梦话,想了半天才悟出这跟坐车有关,跟到站也有关,而且,这也是 为了大伙儿好,坐着车让你知道怎样提高视力,牙到哪里去美白,属于美丽人生。 但多好的事情这么一弄也成了周星驰的电影。公交车的报站仿佛可以理喻,但我还是理 喻不了。虽然牙也白了、近视也好了,但容易使人忽略站名。我就是光听“羹”什么的早下了 两站,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在公交车上,乘客表面上冷漠、懈怠,仿佛很放松,其实人在任何公共场合都难以放松。 在公交车上坐一个小时,比干一个小时的体力活还要累,因为紧张。紧张的来源不仅由于车
辆走走停停,人流上上下下,景物虚虚实实,还在于人与人处于近距离的身体接触——距离 小于30厘米时,人体就开始分泌大量的预警激素。在潜意识中,这是不安全的表现 人与动物一样,陌生对象出现在超近距离,会引发奔跑、反抗、搏击等带有敌意的欲望。 当这些欲望不能被释放时,人就会疲劳。因为应激荷尔蒙是不可逆的,只能在运动中消耗, 无法按原道回去被身体吸收。这就是紧张的人容易疲惫的原因。譬如两个仇人对视一分钟, 其体力消耗足以使他们累倒在地。而在公共空间—一车站、商场、飞机和大巴内,消除紧张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耳根清净。此时,大量声音信息会激发更多的紧张激素。不管是洁齿还是 明目都令人焦虑,至少会令人困惑。所以,人在公交车上突然听到羊肝羹”,要眨巴眼睛想 半天—紧张导致智力下降。 现在的信息太多了,多到脑袋装不下的程度。用一个朋友的话说:“现在哪还有叫脑袋 的,早就改叫垃圾处理器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由于人的嗅觉神经有自动关闭 的机制。但人的听觉与视觉都不会暂时关闭,暂聋暂盲是可怕的事情。 人的大脑有一种无法改变的功能,即不断地追索词语以及所有事情的意义。在无意义面 前,大脑由于寻找不到答案而引发焦虑,当然这是积累到固定阈值之后的事情。如果在人权 当中引申出一项“安静权”的话,公共场所的这些广告无疑损害了这项权利。权利是伴随选择 而产生的,譬如电视机的频道转换器就给了观众看与不看的权利。市场竞争正在剥夺这些权 利,在无孔不入的资讯面前,人群中呈现着一张张冷漠的脸。在城里,已经很难看到纯朴生 动的脸了。这和多种因素相关,与无法回避的喧嚣也有关 被细节毁掉的国民幸福 作者:一朵 这几年在香港购物,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售货员为顾客找零钱时,必把零钱码好 双手托举,庄重地递到顾客面前,微笑着点头道:“小姐(先生),找您零钱,多谢惠顾, 请慢走。”直至顾客伸手接过她们手中的零钱才撒手。我每次从售货员手中接过零钱,都有 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这个细节,对于我这个内地公民来说,如此珍贵稀罕 在内地购物,大到高级商场,小至街边的杂货店,这种体验亳无幸福感可言:售货员会 把找你的零钱,以“降龙十八掌"的掌风丢在柜台上,完全无视你已经伸过去的手,你接不到 钱的手在空中逗留几秒,然后不得不尴尬地放下——这看起来真没什么大碍,你到柜台上慢 慢收拾零碎就是了 大抵,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细节,这样的细节反复磨擦生活的边角,我们便渐失痛感。 我每每祥林嫂一样地说起这些小委屈,都被朋友批评:文艺、自虐、敏感、皮薄、神经线过 多,怎么活了40年棱角还没被磨掉? 我很不幸又很有幸,我的棱角未被磨掉,以致小日子里的很多细节仍在触痛我的小心肝。 有时到服装店或商场买衣服,当你在一溜时装前精挑细选时,你会发现紧跟身后的那个 冷艳的女售货员正拈着兰花指,把你刚动过的衣服一一细心规整,仿佛你是破坏王,于是购 买欲打折:有时你在餐厅享受美食,背靠背座位上的那个小孩时不时用玩具车撩拨一下你的 头发,你捏着喜羊羊的童音温柔劝说N次,并求救于他的母亲进行有效教导与阻止无果后, 你会牛吃草般地把食物倒进胃里,飞快地离去:有时去公共洗手间,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把黄 飞鸿的无影脚发扬光大,抽水马桶上半人高的冲水器,如厕后他们绝不用手按,而是用脚踢 飞起一脚很爽地踢一下,水声哗啦,冲水器上泥污满布。有文明人想用手按,一看就皱 起了眉:难道我要摸千百人的脚底泥?猛起脚—我也来一脚。 又想起一件事:我家小区附近是一座豪华的政府机构办公楼,每天早上,一辆庞大的垃 圾车必要进去收垃圾,司机许是因为早起睡眠差、肝火盛,每次都把喇叭按得震天响:大楼 门卫好歹也是公家的人,哪受得了你一个收垃圾的如此嚣张,于是久叩柴扉就是不开:垃圾 车司机急火攻心,使劲把喇叭摁得惊天动地、如雷贯耳。我屡被惊醒,躺在床上听那喇叭声 僵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感受其短促有力的节奏,有时非常具有暴力性和威胁性。那时才 凌晨6点不到,刚开始邻居们还怨声四起,后来逐渐无声。“90后”女儿很会自嘲,她说:“妈 妈,你应该这样想,这喇叭多好,能当闹钟呢。”我闻言悲催不已,说:“孩子,你应该学会 生气,你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该生气的不生气了,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希望了。”女儿叹了 口气,里面有深谙世事的老成,说:“别上纲上线了哈,你生气了又能怎样?"我立马被问得 恼羞成怒又张口结舌
辆走走停停,人流上上下下,景物虚虚实实,还在于人与人处于近距离的身体接触——距离 小于 30 厘米时,人体就开始分泌大量的预警激素。在潜意识中,这是不安全的表现。 人与动物一样,陌生对象出现在超近距离,会引发奔跑、反抗、搏击等带有敌意的欲望。 当这些欲望不能被释放时,人就会疲劳。因为应激荷尔蒙是不可逆的,只能在运动中消耗, 无法按原道回去被身体吸收。这就是紧张的人容易疲惫的原因。譬如两个仇人对视一分钟, 其体力消耗足以使他们累倒在地。而在公共空间——车站、商场、飞机和大巴内,消除紧张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耳根清净。此时,大量声音信息会激发更多的紧张激素。不管是洁齿还是 明目都令人焦虑,至少会令人困惑。所以,人在公交车上突然听到“羊肝羹”,要眨巴眼睛想 半天——紧张导致智力下降。 现在的信息太多了,多到脑袋装不下的程度。用一个朋友的话说:“现在哪还有叫脑袋 的,早就改叫垃圾处理器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由于人的嗅觉神经有自动关闭 的机制。但人的听觉与视觉都不会暂时关闭,暂聋暂盲是可怕的事情。 人的大脑有一种无法改变的功能,即不断地追索词语以及所有事情的意义。在无意义面 前,大脑由于寻找不到答案而引发焦虑,当然这是积累到固定阈值之后的事情。如果在人权 当中引申出一项“安静权”的话,公共场所的这些广告无疑损害了这项权利。权利是伴随选择 而产生的,譬如电视机的频道转换器就给了观众看与不看的权利。市场竞争正在剥夺这些权 利,在无孔不入的资讯面前,人群中呈现着一张张冷漠的脸。在城里,已经很难看到纯朴生 动的脸了。这和多种因素相关,与无法回避的喧嚣也有关。 被细节毁掉的国民幸福 作者:一朵 这几年在香港购物,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售货员为顾客找零钱时,必把零钱码好, 双手托举,庄重地递到顾客面前,微笑着点头道:“小姐(先生),找您零钱,多谢惠顾, 请慢走。”直至顾客伸手接过她们手中的零钱才撒手。我每次从售货员手中接过零钱,都有 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这个细节,对于我这个内地公民来说,如此珍贵稀罕。 在内地购物,大到高级商场,小至街边的杂货店,这种体验毫无幸福感可言:售货员会 把找你的零钱,以“降龙十八掌”的掌风丢在柜台上,完全无视你已经伸过去的手,你接不到 钱的手在空中逗留几秒,然后不得不尴尬地放下——这看起来真没什么大碍,你到柜台上慢 慢收拾零碎就是了。 大抵,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细节,这样的细节反复磨擦生活的边角,我们便渐失痛感。 我每每祥林嫂一样地说起这些小委屈,都被朋友批评:文艺、自虐、敏感、皮薄、神经线过 多,怎么活了 40 年棱角还没被磨掉? 我很不幸又很有幸,我的棱角未被磨掉,以致小日子里的很多细节仍在触痛我的小心肝。 有时到服装店或商场买衣服,当你在一溜时装前精挑细选时,你会发现紧跟身后的那个 冷艳的女售货员正拈着兰花指,把你刚动过的衣服一一细心规整,仿佛你是破坏王,于是购 买欲打折;有时你在餐厅享受美食,背靠背座位上的那个小孩时不时用玩具车撩拨一下你的 头发,你捏着喜羊羊的童音温柔劝说 N 次,并求救于他的母亲进行有效教导与阻止无果后, 你会牛吃草般地把食物倒进胃里,飞快地离去;有时去公共洗手间,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把黄 飞鸿的无影脚发扬光大,抽水马桶上半人高的冲水器,如厕后他们绝不用手按,而是用脚踢 ——飞起一脚很爽地踢一下,水声哗啦,冲水器上泥污满布。有文明人想用手按,一看就皱 起了眉:难道我要摸千百人的脚底泥?猛起脚——我也来一脚。 又想起一件事:我家小区附近是一座豪华的政府机构办公楼,每天早上,一辆庞大的垃 圾车必要进去收垃圾,司机许是因为早起睡眠差、肝火盛,每次都把喇叭按得震天响;大楼 门卫好歹也是公家的人,哪受得了你一个收垃圾的如此嚣张,于是久叩柴扉就是不开;垃圾 车司机急火攻心,使劲把喇叭摁得惊天动地、如雷贯耳。我屡被惊醒,躺在床上听那喇叭声 僵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感受其短促有力的节奏,有时非常具有暴力性和威胁性。那时才 凌晨 6 点不到,刚开始邻居们还怨声四起,后来逐渐无声。“90 后”女儿很会自嘲,她说:“妈 妈,你应该这样想,这喇叭多好,能当闹钟呢。”我闻言悲催不已,说:“孩子,你应该学会 生气,你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该生气的不生气了,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希望了。”女儿叹了 口气,里面有深谙世事的老成,说:“别上纲上线了哈,你生气了又能怎样?”我立马被问得 恼羞成怒又张口结舌
佛说:“莫生气,气坏身子没人理。"但我修行不够,还是要生气,这不能不说明我对这 个世界依然充满期盼,不肯绝望。 同学B移民德国N年后回来了一趟,在南方某城市小住了一个月,一天到晚生气- 不只生事的气,还生人的气。她说有的交警执法态度不好你得要求他道歉啊,餐厅里的饭菜 不合格你得要求撤换啊,门前的马路上有个坑没标志你以纳税人的身份打110啊,开车时 看见身边有车辆闯红灯你要义正辞严地痛批他一顿啊,这样才能形成公德氛围,才能提高国 民素质,才能幸福起来…对于她野火烧不尽的昂扬斗志,我同仇敌忾。但我一边很感性地 和她一道生气,一边理性地对她说:“你要求交警向你道歉,跟要求古代衙门门前那只石狮 子道歉没什么区别,你真把阿Sr激怒了,他会二话不说就把你的车拖走—他可以情感执 法也可以按章执法,这要看他的心情,要看你会不会装孙子让他有当爷的感觉:你说你要求 撤换饭菜,那么有30%的可能,给你重新上的饭菜上沾有厨师的唾沫星子 当然了,千言万语还得回到现实:你要相信政府,相信人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正 处于物质飞速发展与精神文明相对滞后的磨合期,所以我们也正在创建文明社会。基于此,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民幸福,迟早会像花儿一样开放 母亲走了 作者:老愚 母亲在昏迷了七天七夜之后走了。 她在世上活了73年,已经是外祖父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了 外婆51岁就猝死了。那年,她一听到崖头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地主张义立即来大队接受 批斗”的命令,浑身便开始筛筛子般地战栗。她年轻时从万家村嫁到这户老实人家里,带孩 子,为雇工做饭,看着高大的丈夫领着几个长工起早贪黑地种地拉货,慢慢添了田地,置了 十几头高脚牲口。往往等丈夫和伙计吃饱后,她才和几个孩子就着剩菜吃几口。她盼望着 家人过上好光景,自己就能松口气,享享清福了。突然间乾坤倒转,丈夫被打上了“地主”的 烙印,一家人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也被瓜分了一—张家人沉入地狱,成为人见人嫌的罪 人。一家人呆呆地守在三孔窑洞里,丈夫沉默不语,一袋接一袋地抽着烟。女儿嫁不出去, 儿子没有前途,她眼前只有绝望。我至今不知道外婆的名字,本以为随时可以问母亲,不料 母亲就这样离世了,已经没有人知道老人家的名字了。 母亲被渴望晋升的军官丈夫抛弃后,外婆一夜之间变老了。她为大女儿和两个孙子愁得 睡不着觉,头发齐刷刷地白了。咋办呢?咋办呢?她念叨着。 外婆走后,外祖父就更沉默了。在我的记忆里,劣质旱烟冒出的烟味,罩住了绛中村那 间破败的窑洞,不时会从窑洞深处的床板上传来长长的叹气声。母亲和我的两个姨一脸愁容 坐在炕上一针又一针地纳着鞋底。异样的气氛里,我大气都不敢出。 家人仿佛与世隔绝了。偶尔来个人,也是匆匆说几句话就走了。走来走去也就几家老 亲戚,过年过节说几句客套话。和外面的联系就靠窑洞顶上的大喇叭,威风凛凛的干部会站 在崖头,生硬地吆喝外祖父和我两个舅舅:拿上铁锨收拾牲口棚了!赶紧出来浇地! 因为终日郁郁寡欢,外祖父得了气鼓病,肚子大得如同碌碡。无钱治病,只能一天天拖 着。冬天里,公社干部大兴土木,征调气喘吁吁的外祖父筑墙,严寒里他吸入冷气,大口大 口地吐血。姨出嫁了,舅舅分开过了,外祖父独自躺在老窑洞里挨着日子 1976年夏天,母亲利用响午的歇息时间,用架子车将老人家接到家里。外祖父躺在轮 椅上,整天眯着眼不言语,我把饭端过去,他接过去三两下吃完,把碗放在地上。我没话跟 他说。我是恨他的,因为他,我注定没有前途。老天为何把我生在这样的剥削阶级”家里? 在出身好的人面前,我有深深的自卑感。我甚至在心里接受这样的现实:世界是他们的,我 们能活着就不错了。 那年秋天,雨水出奇地繁密,墙塌房倒,外祖父也死了,享年61岁。 1991年冬天,我在门头沟煤矿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妹妹来信说,大姨脑溢血而亡。 几年后,小姨也死于同样的病症。母亲看着大姨留下的两个儿子和小姨留下的一儿一女发愁。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但她没有精力照顾这么多孩子,只能看着我两个姨夫相继白了头、弓了 她们死后,母亲一下子没地方去了,也没有说话的亲人了
佛说:“莫生气,气坏身子没人理。”但我修行不够,还是要生气,这不能不说明我对这 个世界依然充满期盼,不肯绝望。 同学 B 移民德国 N 年后回来了一趟,在南方某城市小住了一个月,一天到晚生气—— 不只生事的气,还生人的气。她说有的交警执法态度不好你得要求他道歉啊,餐厅里的饭菜 不合格你得要求撤换啊,门前的马路上有个坑没标志你以纳税人的身份打 110 啊,开车时 看见身边有车辆闯红灯你要义正辞严地痛批他一顿啊,这样才能形成公德氛围,才能提高国 民素质,才能幸福起来……对于她野火烧不尽的昂扬斗志,我同仇敌忾。但我一边很感性地 和她一道生气,一边理性地对她说:“你要求交警向你道歉,跟要求古代衙门门前那只石狮 子道歉没什么区别,你真把阿 Sir 激怒了,他会二话不说就把你的车拖走——他可以情感执 法也可以按章执法,这要看他的心情,要看你会不会装孙子让他有当爷的感觉;你说你要求 撤换饭菜,那么有 30%的可能,给你重新上的饭菜上沾有厨师的唾沫星子…… 当然了,千言万语还得回到现实:你要相信政府,相信人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正 处于物质飞速发展与精神文明相对滞后的磨合期,所以我们也正在创建文明社会。基于此,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民幸福,迟早会像花儿一样开放。 母亲走了 作者:老愚 母亲在昏迷了七天七夜之后走了。 她在世上活了 73 年,已经是外祖父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了。 外婆 51 岁就猝死了。那年,她一听到崖头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地主张义立即来大队接受 批斗”的命令,浑身便开始筛筛子般地战栗。她年轻时从万家村嫁到这户老实人家里,带孩 子,为雇工做饭,看着高大的丈夫领着几个长工起早贪黑地种地拉货,慢慢添了田地,置了 十几头高脚牲口。往往等丈夫和伙计吃饱后,她才和几个孩子就着剩菜吃几口。她盼望着一 家人过上好光景,自己就能松口气,享享清福了。突然间乾坤倒转,丈夫被打上了“地主”的 烙印,一家人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也被瓜分了——张家人沉入地狱,成为人见人嫌的罪 人。一家人呆呆地守在三孔窑洞里,丈夫沉默不语,一袋接一袋地抽着烟。女儿嫁不出去, 儿子没有前途,她眼前只有绝望。我至今不知道外婆的名字,本以为随时可以问母亲,不料 母亲就这样离世了,已经没有人知道老人家的名字了。 母亲被渴望晋升的军官丈夫抛弃后,外婆一夜之间变老了。她为大女儿和两个孙子愁得 睡不着觉,头发齐刷刷地白了。咋办呢?咋办呢?她念叨着。 外婆走后,外祖父就更沉默了。在我的记忆里,劣质旱烟冒出的烟味,罩住了绛中村那 间破败的窑洞,不时会从窑洞深处的床板上传来长长的叹气声。母亲和我的两个姨一脸愁容, 坐在炕上一针又一针地纳着鞋底。异样的气氛里,我大气都不敢出。 一家人仿佛与世隔绝了。偶尔来个人,也是匆匆说几句话就走了。走来走去也就几家老 亲戚,过年过节说几句客套话。和外面的联系就靠窑洞顶上的大喇叭,威风凛凛的干部会站 在崖头,生硬地吆喝外祖父和我两个舅舅:拿上铁锨收拾牲口棚了!赶紧出来浇地! 因为终日郁郁寡欢,外祖父得了气鼓病,肚子大得如同碌碡。无钱治病,只能一天天拖 着。冬天里,公社干部大兴土木,征调气喘吁吁的外祖父筑墙,严寒里他吸入冷气,大口大 口地吐血。姨出嫁了,舅舅分开过了,外祖父独自躺在老窑洞里挨着日子。 1976 年夏天,母亲利用晌午的歇息时间,用架子车将老人家接到家里。外祖父躺在轮 椅上,整天眯着眼不言语,我把饭端过去,他接过去三两下吃完,把碗放在地上。我没话跟 他说。我是恨他的,因为他,我注定没有前途。老天为何把我生在这样的“剥削阶级”家里? 在出身好的人面前,我有深深的自卑感。我甚至在心里接受这样的现实:世界是他们的,我 们能活着就不错了。 那年秋天,雨水出奇地繁密,墙塌房倒,外祖父也死了,享年 61 岁。 1991 年冬天,我在门头沟煤矿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妹妹来信说,大姨脑溢血而亡。 几年后,小姨也死于同样的病症。母亲看着大姨留下的两个儿子和小姨留下的一儿一女发愁。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但她没有精力照顾这么多孩子,只能看着我两个姨夫相继白了头、弓了 腰。 她们死后,母亲一下子没地方去了,也没有说话的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