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哦,我的主啊,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短暂,让我们文明地生活,公正地做事,理性 地解决争端,共同创造出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吧!” 兔子听了野猫的祈祷后觉得野猫既强大又公正,让它充当裁判解决窝之争应该是一个不 错的想法。它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鹧鸪表示怀疑,提醒兔子别忘了野猫是他们俩共同的天 敌。不过,兔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对鹧鸪说:“如果你不愿听野猫的裁决,就是承认你放弃 窝的拥用权 听了兔子和鹧鸪的对话,野猫心中暗喜,但是它假装犯难地说:“你们俩,一个是早就 在此居住,一个是现在实际居住…唉,该怎么办呢?” 兔子说:“神圣的野猫先生,我们相信你,如果谁不听从你的裁决,你就将谁吃掉! 亲爱的朋友,请你别这样说。”野猫说着看了一眼始终与自己保持一段距离的兔子和鹧 鸪,“我是决不会做出那种凶残的事情的!不过,既然让我裁决,你们就要让我听明白。我 老了,耳朵不好,你们离我这么远,我怎么能听明白呢?来,都靠我近一点。” 兔子和鹧鸪听了野猫冠冕堂皇的言语之后,放松了警惕,往它近前走了走。当它们走到 野猫面前时,野猫露出了真面目,它一手抓住兔子,一口咬住鹧鸪,然后将它们全部成为自 己的盘中之餐。 坏人总喜欢打着神圣的幌子行骗,我们要提高警惕,切勿上当! 平生恨事 作者:黄永武 有些恨非常微妙,简直与爱混淆不清。有人恨“西瓜多子”,结果无子西瓜出现了;有人 恨兰花繁殖不易,结果细胞切片繁殖的技术也被发 恨,有时也有积极意义 陈继儒所纂的《珍珠船》中,记述了渊材平生所恨的五件事: 一恨鲥鱼多骨, 二恨金橘多酸, 三恨莼菜性冷, 四恨海棠无香, 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这种恨,无关国仇家恨,无关人际纠缠的恩怨,事实上是对万事万物太多情,管到造物 那边,为天赋的憾事而愤愤不平。 鲥鱼是天下美味,吃时偏恨多骨:金橘的黄色艳压众果,尝来偏恨多酸:而莼羹鲈鱼脍, 那滑腻的黏液,比名爵禄位更令人惬意,却又恨它性冷不宜多吃:而海棠的艳色如妖姬,却 偏恨它无香味。这些恨,陪衬出了最可恨的事:像曾巩这样文章练达的人,偏恨他不能作诗! 人无仙骨不能诗”,文章虽好,偏不能诗,依然是一身俗骨,奈何奈何! 我看这五种恨里,句句是爱,是对圆满世界的一种贪恋,也是对缺陷世界的抗议与关注。 凡有这种“恨”的人,大多是天赋特别的“情种”,因而会有这种幽逸的“恨”事!张潮在《幽梦影》 里也列了他的“十恨”: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 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恨事,蕴含着普遍的人生哲理:书囊里希望立言不朽的着作,偏遭无 情的蛀蠹:夏夜里星空如画,宜有约会,偏偏蚊蚋肆虐:赏月的楼台,偏偏多雨易漏:菊花 傲于风霜,偏偏病虫为害,翠叶多焦;高松清风,正宜在其下打盹,偏成了大蚁早占的地盘; 雅竹最堪赏玩,偏多落叶:桂荷香气沁人,偏易凋谢:薜萝的墙真美,偏引来四脚蛇:蔷薇 的花架真香,偏偏干上多刺;河豚的鲜美冠于众鱼,偏又常常毒死人!凡是美的东西,不是 短暂,就是含毒,再不然便早早沦为蚊蚁蛇虺的天下。美中不足,付诸浩吧,这就是多情人 生的不完美呀! 到了清人朱锡绶的《幽梦续影》,又添“三恨”: 一恨山僧多俗,二恨盛暑多蝇,三恨时文多套! 该是潇洒的出家人,偏比俗人还要俗气;盛暑天瓜果美味众多,偏偏苍蝇也最多:而作 文的人,不能自出灵思,偏多用老套的模式——叫人真恨,真惋惜!惋惜之中也是强烈的爱 哟!
道:“哦,我的主啊,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短暂,让我们文明地生活,公正地做事,理性 地解决争端,共同创造出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吧!” 兔子听了野猫的祈祷后觉得野猫既强大又公正,让它充当裁判解决窝之争应该是一个不 错的想法。它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鹧鸪表示怀疑,提醒兔子别忘了野猫是他们俩共同的天 敌。不过,兔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对鹧鸪说:“如果你不愿听野猫的裁决,就是承认你放弃 窝的拥用权。” 听了兔子和鹧鸪的对话,野猫心中暗喜,但是它假装犯难地说:“你们俩,一个是早就 在此居住,一个是现在实际居住……唉,该怎么办呢?” 兔子说:“神圣的野猫先生,我们相信你,如果谁不听从你的裁决,你就将谁吃掉!” “亲爱的朋友,请你别这样说。”野猫说着看了一眼始终与自己保持一段距离的兔子和鹧 鸪,“我是决不会做出那种凶残的事情的!不过,既然让我裁决,你们就要让我听明白。我 老了,耳朵不好,你们离我这么远,我怎么能听明白呢?来,都靠我近一点。” 兔子和鹧鸪听了野猫冠冕堂皇的言语之后,放松了警惕,往它近前走了走。当它们走到 野猫面前时,野猫露出了真面目,它一手抓住兔子,一口咬住鹧鸪,然后将它们全部成为自 己的盘中之餐。 坏人总喜欢打着神圣的幌子行骗,我们要提高警惕,切勿上当! 平生恨事 作者:黄永武 有些恨非常微妙,简直与爱混淆不清。有人恨“西瓜多子”,结果无子西瓜出现了;有人 恨兰花繁殖不易,结果细胞切片繁殖的技术也被发明了。恨,有时也有积极意义。 陈继儒所纂的《珍珠船》中,记述了渊材平生所恨的五件事: 一恨鲥鱼多骨, 二恨金橘多酸, 三恨莼菜性冷, 四恨海棠无香, 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这种恨,无关国仇家恨,无关人际纠缠的恩怨,事实上是对万事万物太多情,管到造物 主 那边,为天赋的憾事而愤愤不平。 鲥鱼是天下美味,吃时偏恨多骨;金橘的黄色艳压众果,尝来偏恨多酸;而莼羹鲈鱼脍, 那滑腻的黏液,比名爵禄位更令人惬意,却又恨它性冷不宜多吃;而海棠的艳色如妖姬,却 偏恨它无香味。这些恨,陪衬出了最可恨的事:像曾巩这样文章练达的人,偏恨他不能作诗! “人无仙骨不能诗”,文章虽好,偏不能诗,依然是一身俗骨,奈何奈何! 我看这五种恨里,句句是爱,是对圆满世界的一种贪恋,也是对缺陷世界的抗议与关注。 凡有这种“恨”的人,大多是天赋特别的“情种”,因而会有这种幽逸的“恨”事!张潮在《幽梦影》 里也列了他的“十恨”: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 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恨事,蕴含着普遍的人生哲理:书囊里希望立言不朽的着作,偏遭无 情的蛀蠹;夏夜里星空如画,宜有约会,偏偏蚊蚋肆虐;赏月的楼台,偏偏多雨易漏;菊花 傲于风霜,偏偏病虫为害,翠叶多焦;高松清风,正宜在其下打盹,偏成了大蚁早占的地盘; 雅竹最堪赏玩,偏多落叶;桂荷香气沁人,偏易凋谢;薜萝的墙真美,偏引来四脚蛇;蔷薇 的花架真香,偏偏干上多刺;河豚的鲜美冠于众鱼,偏又常常毒死人!凡是美的东西,不是 短暂,就是含毒,再不然便早早沦为蚊蚁蛇虺的天下。美中不足,付诸浩吧,这就是多情人 生的不完美呀! 到了清人朱锡绶的《幽梦续影》,又添“三恨”: 一恨山僧多俗,二恨盛暑多蝇,三恨时文多套! 该是潇洒的出家人,偏比俗人还要俗气;盛暑天瓜果美味众多,偏偏苍蝇也最多;而作 文的人,不能自出灵思,偏多用老套的模式——叫人真恨,真惋惜!惋惜之中也是强烈的爱 哟!
美与哀愁 作者:明月如霜 他,被称为日本画圣,散文与名家川端康成并称二璧。他的画作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 理,让人沉醉,勾勒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他就是日本着名山水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日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整理东山手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未完工的残稿, 稿纸上,在一片静谧的白桦林间,赭色的小路静静通向天边。在无边无际的蓝色里,隐隐有 个女性的身影出现,这在东山魁夷以往的画作中是从不曾见过的。自此,流传已久的,关于 东山魁夷被称为"富良野白桦之梦”的爱情故事再次传开- 美丽邂逅 1931年12月,日本北海道富良野。时年23岁,刚从东京美术学@院毕业的东山魁夷 入住一家名为“桦之白”的家庭旅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画画写生 刚一放下行李,画家的专业眼光便让他发现了一个美少女。丰盛的发髻下,一双黑色细 长的丹凤眼加上不点而红的嘴唇。第一次,东山魁夷有了给人物写生的兴致。 1908年7月,东山魁夷出生在日本横滨。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所以他喜欢安静独处。 也许是天生有着绘画的天分,他对蓝灰色汹涌的海浪,紫色夕阳下的渔港有着格外的兴趣 父亲虽不满意他不务正业,但怜他体弱,又想着他上面有两个哥哥,足以继承家业,便 放任他学画。这样,在18岁那年,他才能顺利考上东京美术学校 在学校期间,他深受老师结诚素明和松冈映秋两教授的影响,奠定了他以风景画作为根 本。他在日本各地旅游,进行实地写生,于大自然里体会神造之美 眼下,这个13岁的酒井桐子,稚气未脱,却美得令人心悸。显然,女孩也对这个天天 行踪不定的青年有了好奇。她曾悄悄尾随在他身后,跟着他走向富良野的茫茫雪野。然而, 她只看到他端坐在白桦林间的石头上,满目痴迷。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第三天,桐子终于忍不住好奇,上前问道:“先生看到了什么?” 东山看着她好奇的眼睛,不禁微微一笑,“看见了美。"桐子不知道东山说她还是白桦林,她 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这片美丽的白桦林,春天小鸟在枝头歌唱,夏季满林飘香,秋季白桦林边 的枫叶红了,颜色浓烈如火,冬天白雪皑皑,仿佛人间仙境 东山看着她,第一次漾起一股甜蜜的暖意,她的声音惊碎了树梢上的浮雪,细细的雪花 纷纷扬扬,多美 他不愿意以人入画,自小因体弱饱受欺凌,长大后,父亲经商,生意惨淡,几乎全家打 工只为供养他的学费,因家贫,他又饱受世人白眼。14岁那年,他因感染风寒,镇上的人 怕传染,硬把他一人送到远离村庄的树林中隔离了两个月,任他自生自灭。正是那幽闭的两 个月里,他听到了自然的声音,看见了如墨夜空中飘浮的鹅黄的月亮。他立下誓言,绝不在 自己的画中出现人类。在这与世事隔离的世外桃源,东山第一次感受到人性之美。然而,时 局已经开始动乱,全国性的经济萧条正在不断蔓延。东山也已经一个月没收到家里汇款。他 惴惴不安地提出告别,桐子一听,哇”地哭了 第二天一早,他便留下了自己最值钱的东西——从小佩戴的玉葫芦抵押了住宿费,心急 火燎地赶回家。桐子将他送到了大路口。 那时正值3月,雪已化净,天边那无边无际的蓝里,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东山一路走 着,不知为何,头脑都化成了清水,滴滴答答往下流。那种甜蜜的空寂,应该是爱恋吧 追逐梦想 踏进家门,东山被家里的现状震惊得痛哭流涕。父亲与兄长们靠出海捕鱼为生,但始终 未能糊口,冻饿疾病,父兄三人竟接连不断地死去。祖屋早已变卖抵债,父兄尸骨不知散落 何处。东山不禁捶胸顿足。 失去了经济来源,东山只有靠给人作画混得温饱,那是他最窘迫的两年,常常连买油彩 和画笔的钱都得找同学借。孤寂的东山给桐子写了很多信,但没收到一封回信。此时战火已 经弥漫,想起自家的悲惨遭遇,他对桐子一家的际遇几乎不敢想象。但他不敢去见他们,他 还欠着一月的房钱呢 1934年春天,东山终于重新踏上富良野的土地。“桦之白”家庭旅馆仍然存在。店主爷 爷一见到东山,惊喜万状。“可有两年不曾回了呢。"东山不禁满脸羞惭
美与哀愁 作者:明月如霜 他,被称为日本画圣,散文与名家川端康成并称二璧。他的画作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 理,让人沉醉,勾勒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他就是日本着名山水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日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整理东山手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未完工的残稿, 稿纸上,在一片静谧的白桦林间,赭色的小路静静通向天边。在无边无际的蓝色里,隐隐有 个女性的身影出现,这在东山魁夷以往的画作中是从不曾见过的。自此,流传已久的,关于 东山魁夷被称为“富良野白桦之梦”的爱情故事再次传开—— 美丽邂逅 1931 年 12 月,日本北海道富良野。时年 23 岁,刚从东京美术学@院毕业的东山魁夷 入住一家名为“桦之白”的家庭旅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画画写生。 刚一放下行李,画家的专业眼光便让他发现了一个美少女。丰盛的发髻下,一双黑色细 长的丹凤眼加上不点而红的嘴唇。第一次,东山魁夷有了给人物写生的兴致。 1908 年 7 月,东山魁夷出生在日本横滨。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所以他喜欢安静独处。 也许是天生有着绘画的天分,他对蓝灰色汹涌的海浪,紫色夕阳下的渔港有着格外的兴趣。 父亲虽不满意他不务正业,但怜他体弱,又想着他上面有两个哥哥,足以继承家业,便 放任他学画。这样,在 18 岁那年,他才能顺利考上东京美术学校。 在学校期间,他深受老师结诚素明和松冈映秋两教授的影响,奠定了他以风景画作为根 本。他在日本各地旅游,进行实地写生,于大自然里体会神造之美。 眼下,这个 13 岁的酒井桐子,稚气未脱,却美得令人心悸。显然,女孩也对这个天天 行踪不定的青年有了好奇。她曾悄悄尾随在他身后,跟着他走向富良野的茫茫雪野。然而, 她只看到他端坐在白桦林间的石头上,满目痴迷。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第三天,桐子终于忍不住好奇,上前问道:“先生看到了什么?” 东山看着她好奇的眼睛,不禁微微一笑,“看见了美。”桐子不知道东山说她还是白桦林,她 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这片美丽的白桦林,春天小鸟在枝头歌唱,夏季满林飘香,秋季白桦林边 的枫叶红了,颜色浓烈如火,冬天白雪皑皑,仿佛人间仙境。 东山看着她,第一次漾起一股甜蜜的暖意,她的声音惊碎了树梢上的浮雪,细细的雪花 纷纷扬扬,多美。 他不愿意以人入画,自小因体弱饱受欺凌,长大后,父亲经商,生意惨淡,几乎全家打 工只为供养他的学费,因家贫,他又饱受世人白眼。14 岁那年,他因感染风寒,镇上的人 怕传染,硬把他一人送到远离村庄的树林中隔离了两个月,任他自生自灭。正是那幽闭的两 个月里,他听到了自然的声音,看见了如墨夜空中飘浮的鹅黄的月亮。他立下誓言,绝不在 自己的画中出现人类。在这与世事隔离的世外桃源,东山第一次感受到人性之美。然而,时 局已经开始动乱,全国性的经济萧条正在不断蔓延。东山也已经一个月没收到家里汇款。他 惴惴不安地提出告别,桐子一听,“哇”地哭了。 第二天一早,他便留下了自己最值钱的东西——从小佩戴的玉葫芦抵押了住宿费,心急 火燎地赶回家。桐子将他送到了大路口。 那时正值 3 月,雪已化净,天边那无边无际的蓝里,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东山一路走 着,不知为何,头脑都化成了清水,滴滴答答往下流。那种甜蜜的空寂,应该是爱恋吧。 追逐梦想 踏进家门,东山被家里的现状震惊得痛哭流涕。父亲与兄长们靠出海捕鱼为生,但始终 未能糊口,冻饿疾病,父兄三人竟接连不断地死去。祖屋早已变卖抵债,父兄尸骨不知散落 何处。东山不禁捶胸顿足。 失去了经济来源,东山只有靠给人作画混得温饱,那是他最窘迫的两年,常常连买油彩 和画笔的钱都得找同学借。孤寂的东山给桐子写了很多信,但没收到一封回信。此时战火已 经弥漫,想起自家的悲惨遭遇,他对桐子一家的际遇几乎不敢想象。但他不敢去见他们,他 还欠着一月的房钱呢。 1934 年春天,东山终于重新踏上富良野的土地。“桦之白”家庭旅馆仍然存在。店主爷 爷一见到东山,惊喜万状。“可有两年不曾回了呢。”东山不禁满脸羞惭
东山来到院里,桐子很快端上了晚餐。两年不见,在东山的眼里,脱去稚气的桐子令人 无法转睛。“这孩子一直在等您呢。”店主爷爷一句话,令桐子和东山都羞涩起来。她满脸忧 愁,“这次,又会去多久才回来?东山不禁哑然失笑,“我还没走,就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吗?” 忽然,他明白了桐子的心,这是患得患失的爱情啊。他们仍然在饭后,拥坐在桌边下棋,喝 茶。他们的手指尖偶然相碰,都激发出电流颤动,那遮挡不住的爱情的春光,使桐子更加容 光焕发,东山几乎已经将尘世忘在九霄云外。 然而正在柔情蜜意之际,东山却接到了老师结诚素明的电报。老师为他争取去德国留学 的名额,并为他找到了游学的赞助者。东山对西方绘画向往已久,这机会怎能不叫他欣喜若 狂 他再一次选择了离开。不同的是,他没敢再惊动店主和桐子,而是不告而别。他庆幸自 己与桐子还只在两情相悦的阶段,还不曾情根深种,也许自己从一开始就有了不安分的心, 所以不敢在爱情里陷得太深,他不敢想象桐子那失望的深深眼神。或者,是该她遗忘自己的 时候了。 东山在柏林大学晢学系攻读美术史。他的足迹踏遍北欧,在那积雪遍地的挪威森林 呆就是三个月。他仿佛回到了富良野的茫茫雪原之上,那幅《挪威的森林》,用笔淡雅,画 面洁净,透露出浓浓的思念之情 他在异国呆了五年。五年里,他创作了不少佳作,画风也逐渐稳定:以西方写实的眼光 捕捉日本的情调之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大自然之美。 同时,他也收获了婚姻。他的赞助商的女儿因爱慕他的才华,在父亲的撮合下,东山和 她结了婚。有了岳父一家的经济支持,东山也能安心于创作了。 只是面对娇妻幼子,东山常常神思恍惚,桐子那深深失望的眼神就会像阴霾,遮蔽了他 的天空 1939年4月,捷报传来,东山的画作《冬日三乐章》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 等奖”。5月初,东山带着妻儿返回了日本。事实上,他一回国便悄悄地去了富良野,但 桦之白”家庭旅馆已不复存在。店主和桐子也不知去向 淡淡离去 东山的功成名就,使他不得不接下日本皇室、会社和寺院的壁画创作。凭借着这些画作, 他在日本的声望地位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应酬,他既厌恶,却又推脱不得。 1941年12月的东京,寒气逼人。东山却不得不又参加了一场应酬。七八个浓妆艳抹 的艺伎围着几个男人团团而坐,调笑声,三弦琴声,吵闹得他头痛欲裂 可是,他突然发现,一个艺伎看上去竞眼熟得很,那丰厚的发髻,黑色细长的丹凤眼 竟然与桐子相似。但她显然不是桐子,她眼神狐媚,浓妆下遮掩不住残败的细纹 不知为何,东山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桐子,那种物是人非的悲怆立刻击中了他。他竟 杯接着一杯,将自己灌了个酩酊大醉。 他记得自己被人拖进了休息的房间,那个艺伎一直在照料着他,她温存地给他擦脸,她 低声地安慰着他,可是被酒精灌醉的脑袋根本就听不见她在说什么。只隐约记得她竟然将她 血红的嘴唇印在了他的嘴唇之上,他恼怒万分,想推开她,却浑身无力。再后来,他又隐约 醒来,却见她一直坐在灯下,紧紧地盯着他,即使醉到快人事不省,他依然能感受到她浓重 的悲伤 天亮了,东山从宿醉中醒来。他躺在榻榻米上,身边空无一人。若不是空气中尚存的脂 粉香味,昨晩上的种种荒唐几乎可以算作一个梦。但是,当他起身时,他看到枕边放着一个 晶莹剔透的玉佩——一只小小的玉葫芦。 那是他的父亲为了他的体弱多病,特意从寺庙里求来,挂在他的脖子上,少年时须臾不 曾离身的东西;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富良野时,作为房费而抵押给老店主的物品。那个艺伎 那熟悉而又残败的面容,不是桐子又是谁? 东山一跃而起,顾不得脸面和尊严,找到请客的官员,请求他打听那个艺伎的下落。得 到的消息却是,那些女孩子已经离开了东京,不知去向 东山不禁流下泪来。他以为自己历经磨难,早已习惯生离死别,早已看开一切,得到禅 意,却不料一切在得而复失的爱情面前,禅意尽皆化为虚无。他知道那些回话不过是托词, 只不过是桐子拒绝与他相认。是啊,即使相认,他又能给予桐子什么呢?名画家与艺伎的风 流浪事?给他人增添无穷笑料与谈资,让家里贤惠的妻儿不得安宁?聪明的桐子,她早已想
东山来到院里,桐子很快端上了晚餐。两年不见,在东山的眼里,脱去稚气的桐子令人 无法转睛。“这孩子一直在等您呢。”店主爷爷一句话,令桐子和东山都羞涩起来。她满脸忧 愁,“这次,又会去多久才回来?”东山不禁哑然失笑,“我还没走,就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吗?” 忽然,他明白了桐子的心,这是患得患失的爱情啊。他们仍然在饭后,拥坐在桌边下棋,喝 茶。他们的手指尖偶然相碰,都激发出电流颤动,那遮挡不住的爱情的春光,使桐子更加容 光焕发,东山几乎已经将尘世忘在九霄云外。 然而正在柔情蜜意之际,东山却接到了老师结诚素明的电报。老师为他争取去德国留学 的名额,并为他找到了游学的赞助者。东山对西方绘画向往已久,这机会怎能不叫他欣喜若 狂。 他再一次选择了离开。不同的是,他没敢再惊动店主和桐子,而是不告而别。他庆幸自 己与桐子还只在两情相悦的阶段,还不曾情根深种,也许自己从一开始就有了不安分的心, 所以不敢在爱情里陷得太深,他不敢想象桐子那失望的深深眼神。或者,是该她遗忘自己的 时候了。 东山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他的足迹踏遍北欧,在那积雪遍地的挪威森林,一 呆就是三个月。他仿佛回到了富良野的茫茫雪原之上,那幅《挪威的森林》,用笔淡雅,画 面洁净,透露出浓浓的思念之情。 他在异国呆了五年。五年里,他创作了不少佳作,画风也逐渐稳定:以西方写实的眼光 捕捉日本的情调之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大自然之美。 同时,他也收获了婚姻。他的赞助商的女儿因爱慕他的才华,在父亲的撮合下,东山和 她结了婚。有了岳父一家的经济支持,东山也能安心于创作了。 只是面对娇妻幼子,东山常常神思恍惚,桐子那深深失望的眼神就会像阴霾,遮蔽了他 的天空。 1939 年 4 月,捷报传来,东山的画作《冬日三乐章》获得“1939 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 一等奖”。 5 月初,东山带着妻儿返回了日本。事实上,他一回国便悄悄地去了富良野,但 “桦之白”家庭旅馆已不复存在。店主和桐子也不知去向。 淡淡离去 东山的功成名就,使他不得不接下日本皇室、会社和寺院的壁画创作。凭借着这些画作, 他在日本的声望地位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应酬,他既厌恶,却又推脱不得。 1941 年 12 月的东京,寒气逼人。东山却不得不又参加了一场应酬。七八个浓妆艳抹 的艺伎围着几个男人团团而坐,调笑声,三弦琴声,吵闹得他头痛欲裂。 可是,他突然发现,一个艺伎看上去竟眼熟得很,那丰厚的发髻,黑色细长的丹凤眼, 竟然与桐子相似。但她显然不是桐子,她眼神狐媚,浓妆下遮掩不住残败的细纹。 不知为何,东山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桐子,那种物是人非的悲怆立刻击中了他。他竟一 杯接着一杯,将自己灌了个酩酊大醉。 他记得自己被人拖进了休息的房间,那个艺伎一直在照料着他,她温存地给他擦脸,她 低声地安慰着他,可是被酒精灌醉的脑袋根本就听不见她在说什么。只隐约记得她竟然将她 血红的嘴唇印在了他的嘴唇之上,他恼怒万分,想推开她,却浑身无力。再后来,他又隐约 醒来,却见她一直坐在灯下,紧紧地盯着他,即使醉到快人事不省,他依然能感受到她浓重 的悲伤。 天亮了,东山从宿醉中醒来。他躺在榻榻米上,身边空无一人。若不是空气中尚存的脂 粉香味,昨晚上的种种荒唐几乎可以算作一个梦。但是,当他起身时,他看到枕边放着一个 晶莹剔透的玉佩——一只小小的玉葫芦。 那是他的父亲为了他的体弱多病,特意从寺庙里求来,挂在他的脖子上,少年时须臾不 曾离身的东西;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富良野时,作为房费而抵押给老店主的物品。那个艺伎, 那熟悉而又残败的面容,不是桐子又是谁? 东山一跃而起,顾不得脸面和尊严,找到请客的官员,请求他打听那个艺伎的下落。得 到的消息却是,那些女孩子已经离开了东京,不知去向。 东山不禁流下泪来。他以为自己历经磨难,早已习惯生离死别,早已看开一切,得到禅 意,却不料一切在得而复失的爱情面前,禅意尽皆化为虚无。他知道那些回话不过是托词, 只不过是桐子拒绝与他相认。是啊,即使相认,他又能给予桐子什么呢?名画家与艺伎的风 流浪事?给他人增添无穷笑料与谈资,让家里贤惠的妻儿不得安宁?聪明的桐子,她早已想
到了这一切吧。即使再相爱,也不能相认。他与桐子,也如同浮水漂萍,短暂相聚,从此各 自漂零,莫问归处 先生来写生,会画这片白桦林吗?会的。”那么,会画上我吗?”当夜,他想起往日种 种,情难自抑。他拿起画笔,画出了画作《白桦》。画面上,雪白的白桦如同风姿秀丽的少 女,那眼睛的形状形如丹凤,赭色的小路通向天边,而天际那幽深的蓝,蓝得令人心悸。 即使在这样的悲痛情况下,东山的画作里仍然有一份跳动的希望,那通向远方的路,给 人以无限遐想。他只希望,桐子的世界,永不曾绝望。 爱恋的远走,令东山大彻大悟。他的画作,更加细腻,清雅,于淡淡伤感中传递着层层 的禅学哲思,他笔下营造的世界,绿地,白马,泉水,飞鸟,无一不是如梦如幻,只是简单 的风景画,却有着令囚犯痛哭的力量。被日本画坛尊称为画圣,他的画风,思想,无一不对 后世的艺术界影响巨大。 他的足迹踏遍了全世界,然而,在他日本的寓所里,他竟然不惜动用巨大人力物力,从 北海道将白桦树林移植在了房门前。为的就是每天清早醒来,听到树梢上小鸟的鸣叫。在那 样清脆的鸟鸣里,他会回到富良野的早晨,雾霭散去,那美貌的少女站在门前,冲他莞尔 1999年,东山魁夷活到91岁才因病去世。在他的要求下,家人将玉葫芦与一片白桦 树叶放在了他的手中,陪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遗稿,由专人整理。 2012年3月,有人在他的遗作中发现《白桦》的另一幅未竟稿。笔风稳健似是他晚年 作。但犹为令人惊奇的是,画中小路的尽头,隐隐有一个女性的身影出现。消息一经发布, 引起艺术圈内的极大震动,那个流传了许久的富良野白桦之梦的传说得到了证实 东山魁夷说,“没有对人的感动,也就不会有对自然的感动。”也许正是因为此,那刻骨 铭心的爱恋,对他更像一剂灵丹妙药,画作永远传达着梦幻,哀愁和静谧,却又永存希望, 永怀善良 大师淘书 作者:上善若水 西南联大时期,作家沈从文喜欢“淘书”。1945年10月5日,沈从文购得中华书局1936 年版的《漆器考》,他在书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枪声盈耳中购来”,“书过于简率不合 多错误,少材料。"此书见证了在艰难岁月里,沈从文购书的艰难经历。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1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 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年是朱自清读大学的最后一年,他在华洋书庄见 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为14元。为了得到这本书,朱自清把父亲为他结 婚时做的一件皮大氅以14元当掉,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 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次,袁同礼(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要蒋廷 黻(清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陪他去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淘书。淘书时, 两人还相互关注察看对方情况。期间,袁问蒋有何发现。蒋说找到两本小册子,一本是《文 祥年谱》,一本是有关鸦片买卖的书。袁似乎不感兴趣,蒋私下便很高兴。二人出来后,袁 同礼要回图书馆,蒋廷黻要回学校:途中蒋与袁分手,各自回去。蒋看着袁离开视野时,赶 紧转回去买那两本书。当他赶到那位收藏家家里,准备购书时,书主告诉他,袁先生已捷足 先登,把书买走了 那是多余,不是钓鱼 作者:张振旭 1973年,怀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引起了全国文学界的轰动,各路记者纷纷前来采访。 一位记者捷足先登,欣喜不已,因为一向拒绝媒体采访的怀特同意了他的采访。怀特 微笑着告诉记者:“我虽然同意了你的采访,但采访地点要由我来安排。”记者点头同意了 怀特说完,收拾起钓具,手中拎着轻便折叠式的躺椅走出家门,记者尾随其后。来到一处 水流湍急的河边,怀特停下来,放下钓具,撑开躺椅,对记者说:“我们就在这个地方进 行采访。但今天的采访很特别,不能用语言去交流,而要用心去沟通。我再次强调,在采
到了这一切吧。即使再相爱,也不能相认。他与桐子,也如同浮水漂萍,短暂相聚,从此各 自漂零,莫问归处。 “先生来写生,会画这片白桦林吗?”“会的。”“那么,会画上我吗?”当夜,他想起往日种 种,情难自抑。他拿起画笔,画出了画作《白桦》。画面上,雪白的白桦如同风姿秀丽的少 女,那眼睛的形状形如丹凤,赭色的小路通向天边,而天际那幽深的蓝,蓝得令人心悸。 即使在这样的悲痛情况下,东山的画作里仍然有一份跳动的希望,那通向远方的路,给 人以无限遐想。他只希望,桐子的世界,永不曾绝望。 爱恋的远走,令东山大彻大悟。他的画作,更加细腻,清雅,于淡淡伤感中传递着层层 的禅学哲思,他笔下营造的世界,绿地,白马,泉水,飞鸟,无一不是如梦如幻,只是简单 的风景画,却有着令囚犯痛哭的力量。被日本画坛尊称为画圣,他的画风,思想,无一不对 后世的艺术界影响巨大。 他的足迹踏遍了全世界,然而,在他日本的寓所里,他竟然不惜动用巨大人力物力,从 北海道将白桦树林移植在了房门前。为的就是每天清早醒来,听到树梢上小鸟的鸣叫。在那 样清脆的鸟鸣里,他会回到富良野的早晨,雾霭散去,那美貌的少女站在门前,冲他莞尔一 笑。 1999 年,东山魁夷活到 91 岁才因病去世。在他的要求下,家人将玉葫芦与一片白桦 树叶放在了他的手中,陪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遗稿,由专人整理。 2012 年 3 月,有人在他的遗作中发现《白桦》的另一幅未竟稿。笔风稳健似是他晚年 之作。但犹为令人惊奇的是,画中小路的尽头,隐隐有一个女性的身影出现。消息一经发布, 引起艺术圈内的极大震动,那个流传了许久的富良野白桦之梦的传说得到了证实。 东山魁夷说,“没有对人的感动,也就不会有对自然的感动。”也许正是因为此,那刻骨 铭心的爱恋,对他更像一剂灵丹妙药,画作永远传达着梦幻,哀愁和静谧,却又永存希望, 永怀善良。 大师淘书 作者:上善若水 西南联大时期,作家沈从文喜欢“淘书”。1945 年 10 月 5 日,沈从文购得中华书局 1936 年版的《漆器考》,他在书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枪声盈耳中购来”,“书过于简率不合用。 多错误,少材料。”此书见证了在艰难岁月里,沈从文购书的艰难经历。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 1 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 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 年是朱自清读大学的最后一年,他在华洋书庄见 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为 14 元。为了得到这本书,朱自清把父亲为他结 婚时做的一件皮大氅以 14 元当掉,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 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一次,袁同礼(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要蒋廷 黻(清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陪他去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淘书。淘书时, 两人还相互关注察看对方情况。期间,袁问蒋有何发现。蒋说找到两本小册子,一本是《文 祥年谱》,一本是有关鸦片买卖的书。袁似乎不感兴趣,蒋私下便很高兴。二人出来后,袁 同礼要回图书馆,蒋廷黻要回学校;途中蒋与袁分手,各自回去。蒋看着袁离开视野时,赶 紧转回去买那两本书。当他赶到那位收藏家家里,准备购书时,书主告诉他,袁先生已捷足 先登,把书买走了。 那是多余,不是钓鱼 作者:张振旭 1973 年,怀特获得了诺 贝尔文学奖,这是澳大利亚有 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 引起了全国文学界的轰动,各路记者纷 纷前来采访。 一位记者捷足先登,欣喜不已,因为 一向拒绝媒体采访的怀特同意了他的采访 。怀特 微笑着告诉记者:“我虽然同意了你 的采访,但采访地点要由我来安排。”记者 点头同意了。 怀特说完,收拾起钓具,手 中拎着轻便折叠式的躺椅走出家门,记者 尾随其后。来到一处 水流湍急的河边,怀 特停下来,放下钓具,撑开躺椅,对记者 说:“我们就在这个地方进 行采访。但今天 的采访很特别,不能用语言去交流,而要 用心去沟通。我再次强调,在采
访的过程中,没有语言,只有心灵对话,直到我宣布采访结束为止。那么,采访现在正式 开始。"说完,他开始在钓钩上穿上蚯蚓作为鱼饵,又将鱼钩抛进河水里,然后手握钓 躺在椅子上,紧闭着眼睛。很快,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了,记者站在他的身旁像个木偶。怀 特睁开眼说:“采访到此结束!"说完就开始收拾钓具和折叠躺椅。记者此时急了,因为一 下午的采访一无所获,忙问:“怀特先生,您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感想?"怀特抬起 头微笑着回答:“我已经接受了你一个下午的采访,答案已经告诉你了,难道你没有用心 去体会?"记者满脸通红,张口结舌。怀特接着说:“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我来说,那是多余, 不是钓鱼。"说完便不再理会记者,背着钓具,拎着折叠躺椅走了。记者被晾在了那里 半天说不出话来 义愤 作者:梁实秋 有一天我从马路上经过,看见壁上有一幅硕大无朋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我们要驱逐倭 寇收回失地”,画的是一个倭兵,矮矮的身量,两腿如弓,身上全副披挂,脸上满是横肉, 眼里冒着凶焰,嘴里露着獠齿,作狞笑状。他脚底下是一堆一堆的骷髅,他身背后是一摊 摊的瓦砾。他代表的是凶残、破坏、横暴、黑暗。这幅画的确画得不坏,因为它能活画出倭 兵的一副穷凶极恶的气概 过了几天,我又从这里经过,我又回过头望这幅壁画,情形稍微有点两样了:这画里的 倭兵身上沾满了橘子瓤,脸上也都沾满了橘子瓤。这些橘子瓤一经沾上,是不易落下来的。 我略略查看,橘子瓤的块数约在百八十以上,而且大多数都很准确地命中了,想见投掷的技 术是很不坏的。 投橘子瓤的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我们的爱国民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然是因 为激于义愤。他们看见这幅画里的倭兵,就想起真的倭兵来,于是义愤填膺,顿起杀贼之念, 可巧四川的橘子既多且贱,可巧嘴里正嚼着一瓣橘子,于是忍无可忍,“呸"的一声将橘瓤吐 在手里,“嗖”的一声掷将过去,“啪”的一声不偏不倚地命中了倭兵的身体。一个人这样做 许多人起来仿行。顷刻间倭兵遍体疮痍,而我所费者仅为本来要吐在地上的百八十块橘瓤而 平心而论,这些义愤之士都是可钦佩的。他们是有良心的,他们是爱国的。从前我游西 湖,看见岳坟前有不少人围着秦桧的铁像小便,大家争先恐后地向他身上浇冲,有些挤不进 的便在很远的地方吐送一口黏痰过去。这件事虽与公共卫生有碍,然而也是一种义愤的表示。 这都证明人心未死 不过,我常想,假如我们把这种义愤积蓄起来,假如我们不亟亟地把橘瓤作为宣泄义愤 的工具,假如我们能用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使敌人感受一些真实的打击,那不是更好吗? 听说普法战争后,法国的油画院中陈列着普兵屠害法人的画片,令法人有所警惕。这并 非是“长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这是要锻炼、磨砺人民的复仇心。听说那些画片上并 没有橘子瓤或黏痰之类。 我们要驱逐倭寇,收回失地。那幅壁画是提醒我们这种意志的。戏台上的曹操,我们杀 他做啥子? 认输的能 作者:力林达 西方人常说,民主素质是在学校的球赛场上训练出来的。这种训练得到的民主素质的第 条,就是具备认输的能力——要输得起,输得漂亮。 美国大选年政治家的公开演讲,看多了也就摸出了规律,无非是说本党本人的政策理念 于民于国有利,而对方的政策误国害民,听多了就疲了。不过有一类演讲,我有机会时总是 要听的,这就是紧接着大选日,落选者的认输演讲。你想想看,就在一天以前,这位总统候 选人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言之凿凿,说自己比对方强不知多少;现在,选民用票数表了态,照 规矩这落选的就得当着选民的面公开认输,这脸皮怎么拉得下来,这认输演讲该怎么讲呢?
访的过程 中,没有语言,只有心灵对话,直到我宣 布采访结束为止。那么,采访现在正式 开 始。”说完,他开始在钓钩上穿上蚯蚓作为 鱼饵,又将鱼钩抛进河水里,然后手握钓 竿, 躺在椅子上,紧闭着眼睛。很快,一 下午的时间过去了,记者站在他的身旁像 个木偶。怀 特睁开眼说:“采访到此结束! ”说完就开始收拾钓具和折叠躺椅。记者此 时急了,因为一 下午的采访一无所获,忙 问:“怀特先生,您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 什么感想?”怀特抬起 头微笑着回答:“我 已经接受了你一个下午的采访,答案已经 告诉你了,难道你没有用心 去体会?”记者 满脸通红,张口结舌。怀特接着说:“诺贝 尔文学奖对于我来说,那是多余, 不是钓 鱼。”说完便不再理会记者,背着钓具,拎 着折叠躺椅走了。记者被晾在了那里, 半天说不出话来。 义愤 作者:梁实秋 有一天我从马路上经过,看见壁上有一幅硕大无朋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我们要驱逐倭 寇收回失地”,画的是一个倭兵,矮矮的身量,两腿如弓,身上全副披挂,脸上满是横肉, 眼里冒着凶焰,嘴里露着獠齿,作狞笑状。他脚底下是一堆一堆的骷髅,他身背后是一摊一 摊的瓦砾。他代表的是凶残、破坏、横暴、黑暗。这幅画的确画得不坏,因为它能活画出倭 兵的一副穷凶极恶的气概。 过了几天,我又从这里经过,我又回过头望这幅壁画,情形稍微有点两样了:这画里的 倭兵身上沾满了橘子瓤,脸上也都沾满了橘子瓤。这些橘子瓤一经沾上,是不易落下来的。 我略略查看,橘子瓤的块数约在百八十以上,而且大多数都很准确地命中了,想见投掷的技 术是很不坏的。 投橘子瓤的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我们的爱国民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然是因 为激于义愤。他们看见这幅画里的倭兵,就想起真的倭兵来,于是义愤填膺,顿起杀贼之念, 可巧四川的橘子既多且贱,可巧嘴里正嚼着一瓣橘子,于是忍无可忍,“呸”的一声将橘瓤吐 在手里,“嗖”的一声掷将过去,“啪”的一声不偏不倚地命中了倭兵的身体。一个人这样做, 许多人起来仿行。顷刻间倭兵遍体疮痍,而我所费者仅为本来要吐在地上的百八十块橘瓤而 已。 平心而论,这些义愤之士都是可钦佩的。他们是有良心的,他们是爱国的。从前我游西 湖,看见岳坟前有不少人围着秦桧的铁像小便,大家争先恐后地向他身上浇冲,有些挤不进 的便在很远的地方吐送一口黏痰过去。这件事虽与公共卫生有碍,然而也是一种义愤的表示。 这都证明人心未死。 不过,我常想,假如我们把这种义愤积蓄起来,假如我们不亟亟地把橘瓤作为宣泄义愤 的工具,假如我们能用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使敌人感受一些真实的打击,那不是更好吗? 听说普法战争后,法国的油画院中陈列着普兵屠害法人的画片,令法人有所警惕。这并 非是“长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这是要锻炼、磨砺人民的复仇心。听说那些画片上并 没有橘子瓤或黏痰之类。 我们要驱逐倭寇,收回失地。那幅壁画是提醒我们这种意志的。戏台上的曹操,我们杀 他做啥子? 认输的能 作者:力林达 西方人常说,民主素质是在学校的球赛场上训练出来的。这种训练得到的民主素质的第 一条,就是具备认输的能力——要输得起,输得漂亮。 美国大选年政治家的公开演讲,看多了也就摸出了规律,无非是说本党本人的政策理念 于民于国有利,而对方的政策误国害民,听多了就疲了。不过有一类演讲,我有机会时总是 要听的,这就是紧接着大选日,落选者的认输演讲。你想想看,就在一天以前,这位总统候 选人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言之凿凿,说自己比对方强不知多少;现在,选民用票数表了态,照 规矩这落选的就得当着选民的面公开认输,这脸皮怎么拉得下来,这认输演讲该怎么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