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2010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大对外联系。出版院刊《研究生教育》3期,并在校内、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全国研究生院大学 发放。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出台的新文件及时上传院局域网,便于全校教职工 和研究生在网上查询,以利于办公效率的提高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配合档案馆圆满 完成研究生院上年度的文书档案归档工作。 3.鼓励研究生科技创新,做好研究生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励津贴实施办法(修订)》(地大发2005)]81号)的规定,针对 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会同人事处、科技处,对研究生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制定 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细则》。根据文件规定,2010年5月,对研究 生2008年发表检索文章进行奖励,根据检索结果对发表SCI核心版40篇,EI核心版65篇、ISTP 文章57篇、B类期刊文章11篇,进行奖励,涉及金额728000元,奖励金额较上年增长79% 4.完成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严格学期注册管理制度。目前我校各类研究生在校人数己经达到将近7000人,需要建立有效的 管理系统实现有序管理。明确研究生的学期开学注册管理是加强研究生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明确规定不注册不能发放助学金,不能参加各种荣誉评选。考虑到部分学生交纳学费的困难,设立 了缓注册制度。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研究生注册率逐年提升,截至今年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 注册率达到98.5%,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配合完成2011年毕业研究生电子摄像采集的组织工作,顺利为1693名研究生进行了相片采集,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为2010届毕业的1373名研究生完成电子注册。完成2010年入学研究生 的电子注册。 完成报表统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学籍异动和其他有关数据 进行统计,完成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科、分专业人数统计表》、《在校学生来源统 计表》、《在校学生年龄统计表》等报表的统计工作。 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根据具体管理工作需要及时修改程序,继续调整完 善博士生报名系统与硕士生入学考试查询系统,保证研究生教育信息数据安全高效使用。进一步完 善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信息系统,不断补充校外专家信息库。我校采用的博士学位论文网上评审 的方式,大大地缩短评审周期,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同时有效地避免不熟悉本专业的专家评审论文 的现象,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五、研究生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工作实效性明显增强 (一)加强指导,重心下移,研究生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1.指导和培训相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2010年,根据学校工作要点,与党委组织部一道,指导各学院(所、课部)认真开展研究生党 支部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利用骨干培训、新生党员培训等方式,加强了对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 党员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党支部结合所在专业、学科特点和工作实际开拓创新,努力构 9
第一部分 2010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9 大对外联系。出版院刊《研究生教育》3 期,并在校内、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全国研究生院大学 发放。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出台的新文件及时上传院局域网,便于全校教职工 和研究生在网上查询,以利于办公效率的提高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配合档案馆圆满 完成研究生院上年度的文书档案归档工作。 3.鼓励研究生科技创新,做好研究生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励津贴实施办法(修订)》(地大发[2005] 81 号)的规定,针对 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会同人事处、科技处,对研究生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制定 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细则》。根据文件规定,2010 年 5 月,对研究 生 2008 年发表检索文章进行奖励,根据检索结果对发表 SCI 核心版 40 篇,EI 核心版 65 篇、ISTP 文章 57 篇、B 类期刊文章 11 篇,进行奖励,涉及金额 728000 元,奖励金额较上年增长 79%。 4.完成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严格学期注册管理制度。目前我校各类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将近 7000 人,需要建立有效的 管理系统实现有序管理。明确研究生的学期开学注册管理是加强研究生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明确规定不注册不能发放助学金,不能参加各种荣誉评选。考虑到部分学生交纳学费的困难,设立 了缓注册制度。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研究生注册率逐年提升,截至今年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 注册率达到 98.5%,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配合完成 2011 年毕业研究生电子摄像 采集的组织工作,顺利为 1693 名研究生进行了相片采集,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为 2010 届毕业的 1373 名研究生完成电子注册。完成 2010 年入学研究生 的电子注册。 完成报表统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学籍异动和其他有关数据 进行统计,完成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科、分专业人数统计表》、《在校学生来源统 计表》、《在校学生年龄统计表》等报表的统计工作。 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根据具体管理工作需要及时修改程序,继续调整完 善博士生报名系统与硕士生入学考试查询系统,保证研究生教育信息数据安全高效使用。进一步完 善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信息系统,不断补充校外专家信息库。我校采用的博士学位论文网上评审 的方式,大大地缩短评审周期,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同时有效地避免不熟悉本专业的专家评审论文 的现象,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五、研究生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工作实效性明显增强 (一)加强指导,重心下移,研究生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1.指导和培训相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2010 年,根据学校工作要点,与党委组织部一道,指导各学院(所、课部)认真开展研究生党 支部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利用骨干培训、新生党员培训等方式,加强了对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 党员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党支部结合所在专业、学科特点和工作实际开拓创新,努力构
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建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在思想道德、学术研究、科技 创新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年度共评选出先进研究生党支部10个、优秀研究生党 员136名,并进行了表彰。 加强对学院(所、课部)研究生辅导员的指导和培养力度,继续为学院(所、课部)配备研究 生德育助管,各学院(所、课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开展研究生德 育工作。本年度评选出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5个。 2.指导与培养相结合,研究生“三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10年,突出加强了对研究生群团组织的指导,加大了对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力度。研究生团工 委开展了以“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为主题的研究生骨干培训系列活动,此次培训分思想引 领、励志创新、能力培养、人格熏陶、职场规划五个板块,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 作能力。研究生会自主成功举办了以弘扬师德师风、营造浓浓师生情为主题的第二届“研究生的良师 益友”评选活动。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明显增强。 (二)多措并举,研究生学术科研氛围更加浓厚、学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1.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赛,成果突出 高水平的研究生科技竞赛活动,是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学术平台,也是培养 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继续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学术方面 的重大赛事,积极鼓励和支持学院组织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本专业的国内外各类学术竞赛,鼓励研 究生以学术团队的形式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在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 校喜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并以参赛的13支代表队全部获奖、总分排名第一的 优异成绩荣获优秀组织奖。 2.各级、各类研究生学术活动广泛开展,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大力培养研究生理性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科学态度,邀请专家以“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为主题 开展了专题讲座,对本年度96篇参加校级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的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校、院、系三级研究生学术活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术活动 参与度明显提高。校级研究生品牌学术活动,如“博士论坛”、“科技报告会”等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 遍欢迎。尤其是我校第21届研究生科技报告会,共有1669人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赛,规模创 历史之最。各学院(所、课部)也积极开展各具特色、针对性较强的各种学术讲座、论坛,并逐步 形成了本学院的学术活动品牌。如材化之声学术沙龙、珠宝商贸沙龙、管理论坛、高等教育论坛等。 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展示、交流学术观点、学术成果,浓厚全校学术 氛围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三)日常德育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有序进行 1,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把握研究生动态,研究生安全稳定防范机制形成 注重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加 强与学院(所、课部)、导师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学院(所、课部)、导师及研究生群团组织和 研究生干部的作用,利用校领导接待日、校长信箱、研究生院网上办公系统、BB$、意见箱等途径, 坚持学院(所、课部)副书记例会制度、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研究生干部例会制度、重大节假日 的安全检查制度等,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行为特点和真正需求,及时掌握研究生安全稳定 o
2010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10 建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在思想道德、学术研究、科技 创新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年度共评选出先进研究生党支部 10 个、优秀研究生党 员 136 名,并进行了表彰。 加强对学院(所、课部)研究生辅导员的指导和培养力度,继续为学院(所、课部)配备研究 生德育助管,各学院(所、课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开展研究生德 育工作。本年度评选出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5 个。 2.指导与培养相结合,研究生“三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10 年,突出加强了对研究生群团组织的指导,加大了对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力度。研究生团工 委开展了以“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为主题的研究生骨干培训系列活动,此次培训分思想引 领、励志创新、能力培养、人格熏陶、职场规划五个板块,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 作能力。研究生会自主成功举办了以弘扬师德师风、营造浓浓师生情为主题的第二届“研究生的良师 益友”评选活动。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明显增强。 (二)多措并举,研究生学术科研氛围更加浓厚、学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1.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赛,成果突出 高水平的研究生科技竞赛活动,是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学术平台,也是培养 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2010 年,继续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学术方面 的重大赛事,积极鼓励和支持学院组织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本专业的国内外各类学术竞赛,鼓励研 究生以学术团队的形式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在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 校喜获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 3 项、并以参赛的 13 支代表队全部获奖、总分排名第一的 优异成绩荣获优秀组织奖。 2.各级、各类研究生学术活动广泛开展,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大力培养研究生理性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科学态度,邀请专家以“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为主题 开展了专题讲座,对本年度 96 篇参加校级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的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 年,校、院、系三级研究生学术活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术活动 参与度明显提高。校级研究生品牌学术活动,如“博士论坛”、“科技报告会”等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 遍欢迎。尤其是我校第 21 届研究生科技报告会,共有 1669 人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赛,规模创 历史之最。各学院(所、课部)也积极开展各具特色、针对性较强的各种学术讲座、论坛,并逐步 形成了本学院的学术活动品牌。如材化之声学术沙龙、珠宝商贸沙龙、管理论坛、高等教育论坛等。 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展示、交流学术观点、学术成果,浓厚全校学术 氛围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三)日常德育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有序进行 1.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把握研究生动态,研究生安全稳定防范机制形成 注重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加 强与学院(所、课部)、导师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学院(所、课部)、导师及研究生群团组织和 研究生干部的作用,利用校领导接待日、校长信箱、研究生院网上办公系统、BBS、意见箱等途径, 坚持学院(所、课部)副书记例会制度、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研究生干部例会制度、重大节假日 的安全检查制度等,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行为特点和真正需求,及时掌握研究生安全稳定
第一部分2010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状况和思想动态,联合校办、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生宿舍了解情况,及时发 放温馨提示,开展安全专题讲座,严肃处理违纪违规事件,构建起研究生安全稳定防范机制和突发 事件的处理机制。 2.重视日常管理服务,关注研究生真正需求,研究生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本着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原则,为近200名2010级新生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482名研 究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63名研究生办理了提前还款手续;145名2010届毕业研究生办理了还款 协议:18名毕业研究生办理了国家代偿手续。做好1400余名毕业研究生的离校手续审核和学籍档 案转发等工作。做好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的加餐和问候等工作:及时关心、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研 究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把申报、汇总、审核、评选、表彰等各个环节,2010年共 评出各类先进个人972人次,先进集体22个。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2010年为2790名研究 生参保,医保报销赔付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认真做好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组建 的人口普查工作队伍走近我校11个普查小区、1079间研究生宿舍,采集了全校4104名研究生人口 普查信息。认真做好研究生的婚育服务工作,举办计划生育大型宣传活动,全年无违反国家计划生 育政策现象发生。 3.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对研究生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以鼓励、自愿的方式组织1273名2010级研究生新生 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和基本情况反馈,并将普查结果与学院(所、课部)进行了及时沟通,对重点 对象(73名)进行了约谈和特别关注。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咨询中心的作用,聘请专家于每周一 至周五坐诊研究生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133人次。另外,举办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现场咨询,发放心理健康生活手册,进行展板宣传,开展心 理经典影片赏析活动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广大研究生关注自身的身 心健康。 4.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凸显团结和谐的集体氛围 充分调动研究生群团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形式多样、适合研究生特点、主流 性强、文化品位高、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如以“难说再见”为主题的毕业研究生晚会和以“弘扬 师德师风、营造浓浓师生情”及“今夜无眠”为主题的“研究生的良师益友”颁奖晚会暨新年晚会:以“运 动激发灵感、和谐实现超越”为主题的研究生师生趣味运动会、研究生新生篮球赛、研究生羽毛球比 赛:以“大学精神”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英文原声电影赏析、英语角等:以“歌舞励志•奋斗:中 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文化艺术活动青春三部曲”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放歌南望·我最闪亮” 校园十佳研究生歌手大赛):“青年创造未来”、“科技改变生活”主题征文、宣讲会、“一本书、一种 交流”捐书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增进了友谊,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丰富了业 余文化生活,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四)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我校2010届毕业究生就业率达96.01% 1.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高效、便捷的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体系形成 2010年,在认真分析影响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前做好两年毕业研究 生的摸底工作,聘请校外专家为毕业研究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结合实际,制定和 修改研究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中的有关程序和工作流程,完善了研究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 了与学院(所、课部)和研究生导师的沟通与合作,为毕业研究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业指导
第一部分 2010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11 状况和思想动态,联合校办、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生宿舍了解情况,及时发 放温馨提示,开展安全专题讲座,严肃处理违纪违规事件,构建起研究生安全稳定防范机制和突发 事件的处理机制。 2.重视日常管理服务,关注研究生真正需求,研究生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本着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原则,为近 200 名 2010 级新生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 482 名研 究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63 名研究生办理了提前还款手续;145 名 2010 届毕业研究生办理了还款 协议;18 名毕业研究生办理了国家代偿手续。做好 1400 余名毕业研究生的离校手续审核和学籍档 案转发等工作。做好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的加餐和问候等工作;及时关心、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研 究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把申报、汇总、审核、评选、表彰等各个环节,2010 年共 评出各类先进个人 972 人次,先进集体 22 个。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2010 年为 2790 名研究 生参保,医保报销赔付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认真做好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组建 的人口普查工作队伍走近我校 11 个普查小区、1079 间研究生宿舍,采集了全校 4104 名研究生人口 普查信息。认真做好研究生的婚育服务工作,举办计划生育大型宣传活动,全年无违反国家计划生 育政策现象发生。 3.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对研究生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以鼓励、自愿的方式组织 1273 名 2010 级研究生新生 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和基本情况反馈,并将普查结果与学院(所、课部)进行了及时沟通,对重点 对象(73 名)进行了约谈和特别关注。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咨询中心的作用,聘请专家于每周一 至周五坐诊研究生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133 人次。另外,举办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现场咨询,发放心理健康生活手册,进行展板宣传,开展心 理经典影片赏析活动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广大研究生关注自身的身 心健康。 4.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凸显团结和谐的集体氛围 充分调动研究生群团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形式多样、适合研究生特点、主流 性强、文化品位高、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如以“难说再见”为主题的毕业研究生晚会和以“弘扬 师德师风、营造浓浓师生情”及“今夜无眠”为主题的“研究生的良师益友”颁奖晚会暨新年晚会;以“运 动激发灵感、和谐实现超越”为主题的研究生师生趣味运动会、研究生新生篮球赛、研究生羽毛球比 赛;以“大学精神”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英文原声电影赏析、英语角等;以“歌舞•励志•奋斗:中 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文化艺术活动青春三部曲”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放歌南望·我最闪亮” 校园十佳研究生歌手大赛); “青年创造未来”、“科技改变生活”主题征文、宣讲会、“一本书、一种 交流”捐书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增进了友谊,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丰富了业 余文化生活,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四)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我校 2010 届毕业究生就业率达 96.01% 1.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高效、便捷的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体系形成 2010 年,在认真分析影响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前做好两年毕业研究 生的摸底工作,聘请校外专家为毕业研究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结合实际,制定和 修改研究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中的有关程序和工作流程,完善了研究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 了与学院(所、课部)和研究生导师的沟通与合作,为毕业研究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业指导
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咨询和服务。 2.多措并举,就业市场有效拓展,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截至2010年9月1日,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 96.01%,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同时利用各种途径提前了解和把握2011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 积极做好2011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我校毕业生,在我校组织开展大、中、 小型校园招聘会近200场,同时,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强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回访工作,加强 了与地方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的联系和互动,组织毕业研究生参加了宁波等地的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组织研究生参加温州等地的就业实习项目,积极参与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协作组和湖北省研究 生就业促进会的工作。 3.“西部计划”实施顺利,231名毕业研究生奔赴祖国西部建功立业 2010年,加强了对我校“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严格执行协议,鼓励 广大研究生到西部建功立业。建立了西部计划入选学生QQ群,召开了西部计划毕业研究生工作会 议,修订了西部计划协议书,增加了对西部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的考核条款。认真做好2011届“西部 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工作,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和联系,共收到15家单位115个用人需求。 经83名同学报名、资格审查后确定81位同学公开答辩,最终22名优秀学生(含1名新疆籍少数民 族学生)入选我校2011届“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与新疆、青海等9省教育厅以公函形 式明确了各省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毕业研究生的相关要求,制作了此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流 程,组织了2010届和2011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毕业研究生工作会议,保障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毕业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开展。2010年,我校共有231名毕业研究生到西部就业。 回顾2010年,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德育工作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 望2011年,研究生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依靠全校研究生导师,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 谱写新篇章。 <3
2010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12 咨询和服务。 2.多措并举,就业市场有效拓展,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2010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截至 2010 年 9 月 1 日,2010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 96.01%,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同时利用各种途径提前了解和把握 2011 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 积极做好 2011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我校毕业生,在我校组织开展大、中、 小型校园招聘会近 200 场,同时,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强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回访工作,加强 了与地方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的联系和互动,组织毕业研究生参加了宁波等地的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组织研究生参加温州等地的就业实习项目,积极参与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协作组和湖北省研究 生就业促进会的工作。 3.“西部计划”实施顺利,231 名毕业研究生奔赴祖国西部建功立业 2010 年,加强了对我校“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严格执行协议,鼓励 广大研究生到西部建功立业。建立了西部计划入选学生 QQ 群,召开了西部计划毕业研究生工作会 议,修订了西部计划协议书,增加了对西部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的考核条款。认真做好 2011 届 “西部 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工作,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和联系,共收到 15 家单位 115 个用人需求。 经 83 名同学报名、资格审查后确定 81 位同学公开答辩,最终 22 名优秀学生(含 1 名新疆籍少数民 族学生)入选我校 2011 届“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与新疆、青海等 9 省教育厅以公函形 式明确了各省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毕业研究生的相关要求,制作了此类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流 程,组织了 2010 届和 2011 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毕业研究生工作会议,保障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毕业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开展。2010 年,我校共有 231 名毕业研究生到西部就业。 回顾 2010 年,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德育工作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 望 2011 年,研究生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依靠全校研究生导师,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 谱写新篇章
第二部分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一月 4日,发文中地大(汉)研字[2010]01号《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要求》, 再一次明确论文检测要求和检测结果处理意见。 4日,发文中地大(汉)研字[2010]02号《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要求》,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进行修订,同时修改相应的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 表。 4日,由王焰新副校长主持召开了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工作协调会,参加单位有: 校办(保密办)、监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后勤、保卫处、校医院等。会上王焰新副校长作了重 要部署。成立了201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领导小组,成员:张锦高、郝翔、王焰新、殷坤龙。主 考王焰新,副主考:殷坤龙、陶应发。并就201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进行了分工,对相关职 能部门的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 5日,组织召开200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申报和2008年已获资助者考核答辩会。经 答辩、评委投票,高顺宝等3人获得200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的资助:陈瀛等7人获得 2009年继续资助资格。 6日,研究生教学督导员年终工作总结会召开,培养处副处长李门楼老师主持了会议,研究生 教学督导员、培养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督导员对本年度的督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最后由 李门楼副处长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小结,并布置了明年的工作任务。 7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大学考点副主考殷坤龙主持召开了考点考务工作人员会议,参加人员: 教一楼、教三楼考务办公室主任、楼层协管员、考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殷坤龙副主考向所有工作人 员强调了201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会上考务人员签署了保密责任书。 8日上午,由考点副主考殷坤龙常务副院长主持召开了监考员及考务工作人员考务培训会。主 考王焰新副校长到会,并作了大会发言,强调研究生考试的重要性,并要求与会人员要慎重对待。 培训内容包括: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考场规则、监考守则、保密条例、监考细则、考务工作要求 等。会上210名监考人员签署了“监考人员承诺书”。 9日一10日,中国地质大学考点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期举行。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 考点共有考生3134人,105个考场,分别设在教一楼和教三楼。考试期间,主考、副主考逐个考场 巡视、指导工作。省考试院选派两名巡视员,对我校考点考试情况进行全程巡视和监督。考试过程 中所有监考人员、考务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遵守纪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圆满完成了2010年硕 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任务。 11日一30日,研招办整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卷,并移交湖北省考试院以及各学院等单位评 卷。 12日,中地大(汉)研字[2010]06号《关于公布2009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评审结 果及考核结果的通知》,经公示无异议,正式批准执行。 为
第二部分 2010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15 2010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一月 4 日,发文中地大(汉)研字[2010] 01 号《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要求》, 再一次明确论文检测要求和检测结果处理意见。 4 日,发文中地大(汉)研字[2010] 02 号《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要求》,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进行修订,同时修改相应的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 表。 4 日,由王焰新副校长主持召开了 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工作协调会,参加单位有: 校办(保密办)、监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后勤、保卫处、校医院等。会上王焰新副校长作了重 要部署。成立了 2010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领导小组,成员:张锦高、郝翔、王焰新、殷坤龙。主 考王焰新,副主考:殷坤龙、陶应发。并就 2010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进行了分工,对相关职 能部门的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 5 日,组织召开 2009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申报和 2008 年已获资助者考核答辩会。经 答辩、评委投票,高顺宝等 3 人获得 2009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的资助;陈瀛等 7 人获得 2009 年继续资助资格。 6 日,研究生教学督导员年终工作总结会召开,培养处副处长李门楼老师主持了会议,研究生 教学督导员、培养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督导员对本年度的督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最后由 李门楼副处长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小结,并布置了明年的工作任务。 7 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大学考点副主考殷坤龙主持召开了考点考务工作人员会议,参加人员: 教一楼、教三楼考务办公室主任、楼层协管员、考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殷坤龙副主考向所有工作人 员强调了 2010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会上考务人员签署了保密责任书。 8 日上午,由考点副主考殷坤龙常务副院长主持召开了监考员及考务工作人员考务培训会。主 考王焰新副校长到会,并作了大会发言,强调研究生考试的重要性,并要求与会人员要慎重对待。 培训内容包括: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考场规则、监考守则、保密条例、监考细则、考务工作要求 等。会上 210 名监考人员签署了“监考人员承诺书”。 9 日—10 日,中国地质大学考点 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期举行。2010 年中国地质大学 考点共有考生 3134 人,105 个考场,分别设在教一楼和教三楼。考试期间,主考、副主考逐个考场 巡视、指导工作。省考试院选派两名巡视员,对我校考点考试情况进行全程巡视和监督。考试过程 中所有监考人员、考务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遵守纪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圆满完成了 2010 年硕 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任务。 11 日—30 日,研招办整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卷,并移交湖北省考试院以及各学院等单位评 卷。 12 日,中地大(汉)研字[2010] 06 号《关于公布 2009 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评审结 果及考核结果的通知》,经公示无异议,正式批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