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整体上对信息管理有个宏观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信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信息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了解信息管理的产生背景、信息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绪论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1.1信息与管理信息既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对象:首先,管理过程(管理职能)是信息过程: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管理需要经过筛选的信息。其次,信息本身也需要管理。1.2信息管理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合理利用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的全面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是提升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和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许多活动的基本对象,更是管理的要素和对象。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和信息管理的战略作用日益提高。1.3信息化进程产生并引发了许多信息问题存在诸多信息问题包括:信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信息资源高消费现象严重;重硬件、轻软件,重物的因素、轻人的因素的现象严重;信息工具利用不佳;信息人力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合理;信息政策制定滞后;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信息立法滞后,信息伦理问题突出: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分布与信息收入分配不合理;信息领域竞争的无序化严重,假冒伪劣信息泛滥成灾;信息化建设滞后:竞争能力不高;信息爆炸加剧;信息心理卫生问题日趋严重。1.4信息管理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信息科学、经济学的建立;应用基础—一管理学科及其应用取得了成功;技术基础(物质基础)一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经济基础一一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不断壮大;社会基础一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不断增强。1.5信息管理的目标主要介绍信息系统(信息单位、信息部门、信息机构等)的内部目标(自身目标)以及信息系统所在组织的目标(根本目标)。1.6信息管理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整体上对信息管理有个宏观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信息与管理之间 的关系、信息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了解信息管理的产生 背景、信息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绪论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信息与管理 信息既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对象:首先,管理过程(管理职能)是信息过程:管理 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管理需要经过筛选的信息。其次,信息本身也需要管理。 1.2 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合理利用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的全面发展。加 强信息(资源)的管理是提升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和有 效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许多活动的基本对象,更是管 理的要素和对象。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和信息管理的战略作用日益提高。 1.3 信息化进程产生并引发了许多信息问题 存在诸多信息问题包括:信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信息资源高消费现象严重;重硬件、轻 软件,重物的因素、轻人的因素的现象严重;信息工具利用不佳;信息人力资源稀缺且分 布不合理;信息政策制定滞后;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信息立法滞后,信息伦理问题突 出;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分布与信息收入分配不合理;信息领域竞争的无序化严重, 假冒伪劣信息泛滥成灾;信息化建设滞后,竞争能力不高;信息爆炸加剧;信息心理卫生 问题日趋严重。 1.4 信息管理的可能性 理论基础――信息科学、经济学的建立;应用基础――管理学科及其应用取得了成功;技 术基础(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经济基础――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不断壮 大;社会基础――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不断增强。 1.5 信息管理的目标 主要介绍信息系统(信息单位、信息部门、信息机构等)的内部目标(自身目标)以及信 息系统所在组织的目标(根本目标)。 1.6 信息管理的内容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信息组织或信息处理。信息管理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理论与手段,对信息资源(信息及其相关资源)的管理,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管理是对"已知"的重组。而非"未知"的发现。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信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二)信息管理形成的基础条件(三)信息系统所在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课、案例教学、学生参与讨论四、思考与练习1-1.请结合你自身的感受谈谈信息管理的必要性。1-2.试述信息管理的目标。1-3.信息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为什么信息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却出现很晚,到今天才得到人们的重视?1-4名词解释:信息爆炸、信息技术黑洞、信息安全、信息差距第二章信息管理的科学理论基础一、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基本定义以及内涵和外延。理解信息与物质、能量和意识、信息与感觉、知觉和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信息的性质和信息的数量概念,掌握信息与载体和媒体的关系以及信息的分类。能够应用信息的层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本章计划 6 学时。二、课程内容2.1信息的定义主要包括:从信息不是什么来定义、从产生信息的客体来定义(本体论的信息定义)、从接收信息的主体来定义(主体论的信息定义或认识论的信息定义)、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联系来定义、从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或所依附的媒体或载体来对信息进行定义。2.2信息与物质、能量和意识包括信息与物质、信息与能量、信息与意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信息组织或信息处理。信息管理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理 论与手段,对信息资源(信息及其相关资源)的管理,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 管理是对"已知"的重组,而非"未知"的发现。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信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信息管理形成的基础条件 (三)信息系统所在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课、案例教学、学生参与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1-1.请结合你自身的感受谈谈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2.试述信息管理的目标。 1-3.信息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为什么信息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却出现很晚,到今天才得到人 们的重视? 1-4名词解释:信息爆炸、信息技术黑洞、信息安全、信息差距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科学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基本定义以及内涵和外延。理解信息与 物质、能量和意识、信息与感觉、知觉和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信息的性质和信息 的数量概念,掌握信息与载体和媒体的关系以及信息的分类。能够应用信息的层次、信息 的质量和信息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章计划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2.1 信息的定义 主要包括:从信息不是什么来定义、从产生信息的客体来定义(本体论的信息定义)、从 接收信息的主体来定义(主体论的信息定义或认识论的信息定义)、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 信息联系来定义、从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或所依附的媒体或载体来对信息进行定义。 2.2 信息与物质、能量和意识 包括信息与物质、信息与能量、信息与意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3信息与感觉、知觉和思维包括信息与感觉、信息与知觉,以及信息与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4信息与载体和媒体介绍信息与载体、信息与媒体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5信息的层次将信息按层次区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并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加以区别。2.6信息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数据、信号、消息、文献、资料、知识、情报诸多概念的介绍,以及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之间的关系,其中还包括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介绍以及启示。2.7信息的分类按照信息的生成领域、观察者的角度、观察的过程、信息的流动方向、利用对象和作用层次、信息的加工深度、信息的时间状态、接受者的心理作用、是否已被量化、反映和描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信息内容的性质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信息的地位、载体类型、载体性质、信息的内容与现实事物是否相符、系统中信息回输的作用等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说明。2.8信息的性质包括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寄载性、动态性、传递性、变换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可伪性、滞后性、非对称性、扩散性、共享性以及转化性等特点。2.9信息的质量介绍信息的质量概念和质量指标,包括信息模糊度、信息多余度和信息密集度。2.10信息的数量介绍概率及其计算、信息量与可能性、不确定性、自信息量以及统计信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11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信息方法详细介绍仙农通信系统模型,信息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以及信息科学概念和信息方法,包括信息方法的内容、特点和作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信息的定义(客体论、主体论、认识论的信息定义)(二)信息的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2.3 信息与感觉、知觉和思维 包括信息与感觉、信息与知觉,以及信息与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4 信息与载体和媒体 介绍信息与载体、信息与媒体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5 信息的层次 将信息按层次区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并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加以区 别。 2.6 信息的相关概念 主要包括数据、信号、消息、文献、资料、知识、情报诸多概念的介绍,以及数据、信 息、知识和情报之间的关系,其中还包括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介绍以及启示。 2.7 信息的分类 按照信息的生成领域、观察者的角度、观察的过程、信息的流动方向、利用对象和作用层 次、信息的加工深度、信息的时间状态、接受者的心理作用、是否已被量化、反映和描述 的客观事物的范围、信息内容的性质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信息的地位、载体类型、载体 性质、信息的内容与现实事物是否相符、系统中信息回输的作用等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进行 详细的分类和说明。 2.8 信息的性质 包括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寄载性、动态性、传递性、变换性、时效性、不完全性、 可伪性、滞后性、非对称性、扩散性、共享性以及转化性等特点。 2.9 信息的质量 介绍信息的质量概念和质量指标,包括信息模糊度、信息多余度和信息密集度。 2.10 信息的数量 介绍概率及其计算、信息量与可能性、不确定性、自信息量以及统计信息量的概念和计算 方法。 2.11 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信息方法 详细介绍仙农通信系统模型,信息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以及信息科学概念和信息方 法,包括信息方法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信息的定义(客体论、主体论、认识论的信息定义) (二)信息的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三)信息的主要分类及性质(四)信息熵的概念和计算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四、思考与练习2-1请根据你的理解给信息下一个定义2-2客体论的信息定义与主体论的信息定义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3你认为造成信息定义多样化的原因是什么?2-4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有何关系?2-5信息具有那些主要性质?你认为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适用于单条信息2-6什么是信息质量?信息质量越高越好吗?信息的多余度和模糊度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一定有害吗?2-7举例说明信息的三个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2-8请解释知识、情报、数据三个术语,并说明信息、知识和情报三个术语之间的关系。2-9信息论中有那些主要概念,举例说明之。2-10什么信息科学?它是如何产生?2-11什么是信息方法?试举两例说明之。2-12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社会信息、横向信息、战略信息、历史信息、主观信息、宏观信息、实物信息、一次信息、记录型信息、直接信息、虚假信息、先验信息、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定性信息、动态信息、静态信息、电子信息、反馈信息。2-13采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五、参考文献1.钟义信著.信息科学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孟广均等著.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19983.卢泰宏.信息资源管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4.潘大连等.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5.谢阳群.信息管理概论.安徽大学信息管理系,19946.谢阳群.信息资源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7.王万宗等.信息管理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三)信息的主要分类及性质 (四)信息熵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2-1请根据你的理解给信息下一个定义。 2-2客体论的信息定义与主体论的信息定义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2-3你认为造成信息定义多样化的原因是什么? 2-4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有何关系? 2-5信息具有那些主要性质?你认为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适用于单条信息? 2-6什么是信息质量?信息质量越高越好吗?信息的多余度和模糊度是怎么产生的,它们 一定有害吗? 2-7举例说明信息的三个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 2-8请解释知识、情报、数据三个术语,并说明信息、知识和情报三个术语之间的关系。 2-9 信息论中有那些主要概念,举例说明之。 2-10什么信息科学?它是如何产生? 2-11什么是信息方法?试举两例说明之。 2-12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社会信息、横向信息、战略信息、历史信息、主观信息、宏观信 息、实物信息、一次信息、记录型信息、直接信息、虚假信息、先验信息、实在信息、实 得信息定性信息、动态信息、静态信息、电子信息、反馈信息。 2-13采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五、参考文献 1.钟义信著.信息科学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2.孟广均等著.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1998 3.卢泰宏.信息资源管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4.潘大连等.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5.谢阳群.信息管理概论.安徽大学信息管理系,1994 6.谢阳群.信息资源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7.王万宗等.信息管理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8.胡文耕著.信息、脑与意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9.胡昌平.信息管理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0.陈宇.经济信息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第三章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一、学习目的使学生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信息、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信息管理的生态模型,掌握信息资源的要素及其性质、信息管理的理论及流派体系、信息管理的学科体系及其相关学科以及信息管理学科的建立及其意义。本章计划6 学时。二、课程内容3.1资源:主要介绍资源的定义以及资源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类。3.2信息资源论的兴起介绍信息资源论的起源及其理论的发展。3.3信息资源的定义介绍对信息资源进行定义的不同观点,特别是作为信息系统资源时的构成。3.4信息资源的分类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划分为信息资产和信息资源。3.5信息资源的层次与范围介绍广义角度的信息资源的层次以及范围,分析信息与核心资源之间的关系。3.6信息资源的要素及其性质介绍信息资源的构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员和信息技术以及各部分的性质。3.7信息、组织与环境主要讲述核心资源的作用,以及信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组织的环境、环境不确定性的评估以及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方法。3.8信息管理
8.胡文耕著.信息、脑与意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9.胡昌平.信息管理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10.陈宇.经济信息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第三章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 一、学习目的 使学生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信息、组织与环境的关 系以及信息管理的生态模型,掌握信息资源的要素及其性质、信息管理的理论及流派体 系、信息管理的学科体系及其相关学科以及信息管理学科的建立及其意义。 本章计划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3.1 资源: 主要介绍资源的定义以及资源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类。 3.2 信息资源论的兴起 介绍信息资源论的起源及其理论的发展。 3.3 信息资源的定义 介绍对信息资源进行定义的不同观点,特别是作为信息系统资源时的构成。 3.4信息资源的分类 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划分为信息资产和信息资源。 3.5信息资源的层次与范围 介绍广义角度的信息资源的层次以及范围,分析信息与核心资源之间的关系。 3.6信息资源的要素及其性质 介绍信息资源的构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员和信息技术以及各部分的性质。 3.7信息、组织与环境 主要讲述核心资源的作用,以及信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组织的环境、环境 不确定性的评估以及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方法。 3.8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