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出卷人:王余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水波澹澹 。(曹操《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则别出心裁的公益广告,也是一个震动人心的警示 B.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C.向明的《小夜曲》就是这样沁人心脾的一首好诗 D.那些几乎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他们遇到袁妈妈,真是三生有幸。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驾考腐败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不少马路杀手与不文明驾驶。 B.官话套话,令人听了不仅仅反感,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众和政府的隔膜和不信任。 C.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D.由此可见,世界末日不可信。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一切言行,正是我们今后的责任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分) 一会儿在绿树藤蔓间尽情穿行,一会 儿 我们淘醉于花果山中 的奇异美景,心中涌起无尽的暇想,这里每一处景观都包藏着神奇美丽的传说故事,每一处 古迹都yin蓄着qi丽缠绵的事态苍凉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蓄 )丽 (2)请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横线上。(2 分) (3)仿照画线部分补充完整句子。(3 分) 5.名著阅读(7分) (1)除了庙里的无常,《无常》中还写了哪些无常形象?无常为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4 分) (2)“我”在慧骃国过着快乐的生活,可是为什么被要求离开这个国家?(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诗句,完成6~7小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出卷人:王余念 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0 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2)水波澹澹 ▲ 。 (曹操《 ▲ 》) (3) ▲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4) ▲ ,西北望,射天狼。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5)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 ,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这是一则别出心裁的公益广告,也是一个震动人心的警示。 B.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C.向明的《小夜曲》就是这样沁人心脾的一首好诗。 D.那些几乎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他们遇到袁妈妈,真是三生有幸。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驾考腐败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不少马路杀手与不文明驾驶。 B.官话套话,令人听了不仅仅反感,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众和政府的隔膜和不信任。 C.1992 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D.由此可见,世界末日不可信。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一切言行,正是我们今后的责任。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 分) 一会儿在绿树藤蔓间尽情穿行,一会 儿 ……我们淘醉于花果山中 的奇异美景,心中涌起无尽的暇想,这里每一处景观都包藏着神奇美丽的传说故事,每一处 古迹都 yùn 蓄着 qǐ 丽缠绵的事态苍凉。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yùn( )蓄 qǐ( )丽 (2)请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横线上。(2 分) (3)仿照画线部分补充完整句子。(3 分) 5.名著阅读(7 分) (1)除了庙里的无常,《无常》中还写了哪些无常形象?无常为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4 分)。 (2)“我”在慧骃国过着快乐的生活,可是为什么被要求离开这个国家?(3 分) 二、理解·感悟(60 分) (一)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诗句,完成 6~7 小题。(5 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山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山峦如聚,波涛如怒”句描写潼关险要地势,其中“聚”“怒”二字很传神,请进行 赏析?(2分) 7.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小题。(17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冯道传论》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日“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 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则祸败乱亡/国恒亡 C.国乃灭亡/乃不知有汉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君将哀而生之乎 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寓之酒也 C.前人之述备也D.无案牍之劳行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分)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12.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小题。(12分) 动物的“性别反转 ①曾有“奇闻″报道:一些养鸭场原先生蛋挺好的母鸡,不知何故,羽毛逐渐变得光艳 漂亮起来,而且还有“踩蛋”的本事,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公鸭。其实,这并不罕见,科学界 把动物的这种变性现象,称之为“性别反转 2
2 山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 “山峦如聚,波涛如怒”句描写潼关险要地势,其中“聚”“怒”二字很传神,请进行 赏析?(2 分) 7.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8~12 小题。(17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 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 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则祸败乱亡 / 国恒亡 C.国乃灭亡 / 乃不知有汉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君将哀而生之乎 9.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悍吏之来吾乡 B.寓之酒也 C.前人之述备也 D.无案牍之劳行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 分) 人 之 不 廉 而 至 于 悖 礼 犯 义 其 原 皆 生 于 无 耻 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 分)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12.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小题。(12 分) 动物的“性别反转” ①曾有“奇闻”报道:一些养鸭场原先生蛋挺好的母鸡,不知何故,羽毛逐渐变得光艳 漂亮起来,而且还有“踩蛋”的本事,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公鸭。其实,这并不罕见,科学界 把动物的这种变性现象,称之为“性别反转
②大家知道,鸡和鸭都是相当高等的雌雄异体动物,只有通过雌雄交配才能繁育后代。 在自然的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是有一定比例的这种比例是适合它们种群延续需要的 在人为的环境中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蛋鸭场,为了要蛋,只养母鸭。人为条件违背了鸭群 的生态规律。这时,鸭群的固有规律就会起作用,以实现其种群的延续。正好,母鸭体內左 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产蛋用的),右侧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性腺。如果鸭群中有相当 比例的公鸭,公鸭分泌的雄性荷尔蒙化学物质就会抑制母鸭体左侧性腺的发育;相反,当鸭 群中缺少公鸭时,就没有足够的雄性荷尔蒙来抑制母鸭的这种性腺的发育,其中一些身強力 壮的母鸭,体内的右侧性腺就会发育起来,产生大量的雄性荷尔蒙。于是,母鸭就不再产蛋, 且羽毛逐渐变成公鸭的模样 ③鸡鸭是我们接触的动物,一旦发生这种性别反转比较容易觉察到。其实,性别反转、 性别代偿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由于我们通常不接触不了解那些动物罢了。例 如,红绸鱼,它们的变性本领特别强,也特别明显。 ④红鯛(diao)鱼一般由十几条、几十条组成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只有一条雄鱼。 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性勇猛。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亡,或被捉走,群体中最强壮的一条雌鱼 就会变态,变成一条地地道道的雄鱼。原来在雌性红鲷(diao)鱼的体内也存在着雄性基 因。通常,这种雄性基因的开关被雌性激素封闭着。可是,如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接受不 到雄性激素的信息刺激,那么,雌鱼的视觉就会发出信号,将原来封闭着的雄性基因的开关 打开,从而分泌出一系列的雄性激素,使雌鱼变成雄鱼。那么,为什么只有一条体格健壮的 雌鱼变成雄鱼呢?这也是红鲷(diao)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体格健壮的雌鱼, 从身体条件来说更接近于雄鱼,因此,它变成雄鱼的速度就比别的雌鱼快。有一条在抢先变 成雄鱼了,那么,别的雌鱼也就用不着再变了。 ⑤再有,我们大家可能都吃过鳝鱼丝、黄鳝段之类的佳肴,这黄鳝的变性情况更为普遍 即:从卵中孵出的小黄鳝,百分之百都是雌性。待这些小黄鳝发育成熟,产卵后,它体内的 卵巢便逐渐转化为精巢,就变成了雄黄鳝。 (选自《语文报》) 13.结合第②节内容,给动物的“性别反转”下个定义。(3分) 14.文中按鸡鸭、红鲷鱼、黄鳝的先后顺序举例说明,说说这样安排的道理。(4分) 15.第④段中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6.请说说“红鲷鱼一般由十几条、几十条组成一个群体”句中“一般”的表达效果。 (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小题。(9分) 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搡造作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遭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被各大媒体采访,被央视记者追问“你 幸福吗″,被陈光标隔空喊话要赠与豪宅等,莫言烦恼强势袭来,因疲于采访无奈下宣称不 再接待任何人 莫言称遭遇幸福烦恼,并非其在矫揉造作。当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我 不知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相”。幸福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有标准答案 获大奖后遭遇烦恼被“骚扰″,莫言既幸福又不幸福,是真实而又真诚的反应。 幸福,是个心理过程,幸福,和钱有关,但幸福感,花钱买不来。心理学家马斯洛,曾 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我看来,幸福感则 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需求,虽与财富紧密相关,但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如,鹿特 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 不工作的痛苦。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 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再如,闻信莫言想用诺奖在北京 买房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 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如此的回合,张弛有力更彰显出不同的幸福理念。 你幸福吗?其实答案也简单-舒服了就幸福,不爽了就不幸福。经济学上的幸福指数告诉
3 ②大家知道,鸡和鸭都是相当高等的雌雄异体动物,只有通过雌雄交配才能繁育后代。 在自然的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是有一定比例的,这种比例是适合它们种群延续需要的。 在人为的环境中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蛋鸭场,为了要蛋,只养母鸭。人为条件违背了鸭群 的生态规律。这时,鸭群的固有规律就会起作用,以实现其种群的延续。正好,母鸭体内左 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产蛋用的),右侧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性腺。如果鸭群中有相当 比例的公鸭,公鸭分泌的雄性荷尔蒙化学物质就会抑制母鸭体左侧性腺的发育;相反,当鸭 群中缺少公鸭时,就没有足够的雄性荷尔蒙来抑制母鸭的这种性腺的发育,其中一些身强力 壮的母鸭,体内的右侧性腺就会发育起来,产生大量的雄性荷尔蒙。于是,母鸭就不再产蛋, 且羽毛逐渐变成公鸭的模样。 ③鸡鸭是我们接触的动物,一旦发生这种性别反转比较容易觉察到。其实,性别反转、 性别代偿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由于我们通常不接触不了解那些动物罢了。例 如,红绸鱼,它们的变性本领特别强,也特别明显。 ④红鲷(diào)鱼一般由十几条、几十条组成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只有一条雄鱼。 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性勇猛。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亡,或被捉走,群体中最强壮的一条雌鱼 就会变态,变成一条地地道道的雄鱼。原来在雌性红鲷(diào)鱼的体内也存在着雄性基 因。通常,这种雄性基因的开关被雌性激素封闭着。可是,如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接受不 到雄性激素的信息刺激,那么,雌鱼的视觉就会发出信号,将原来封闭着的雄性基因的开关 打开,从而分泌出一系列的雄性激素,使雌鱼变成雄鱼。那么,为什么只有一条体格健壮的 雌鱼变成雄鱼呢?这也是红鲷(diào)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体格健壮的雌鱼, 从身体条件来说更接近于雄鱼,因此,它变成雄鱼的速度就比别的雌鱼快。有一条在抢先变 成雄鱼了,那么,别的雌鱼也就用不着再变了。 ⑤再有,我们大家可能都吃过鳝鱼丝、黄鳝段之类的佳肴,这黄鳝的变性情况更为普遍。 即:从卵中孵出的小黄鳝,百分之百都是雌性。待这些小黄鳝发育成熟,产卵后,它体内的 卵巢便逐渐转化为精巢,就变成了雄黄鳝。 (选自《语文报》) 13.结合第②节内容,给动物的“性别反转”下个定义。(3 分) 14.文中按鸡鸭、红鲷鱼、黄鳝的先后顺序举例说明,说说这样安排的道理。(4 分) 15.第④段中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16.请说说“红鲷鱼一般由十几条、几十条组成一个群体”句中“一般”的表达效果。 (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19 小题。(9 分) 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遭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被各大媒体采访,被央视记者追问“你 幸福吗”,被陈光标隔空喊话要赠与豪宅等,莫言烦恼强势袭来,因疲于采访无奈下宣称不 再接待任何人。 莫言称遭遇幸福烦恼,并非其在矫揉造作。当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我 不知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相”。幸福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有标准答案。 获大奖后遭遇烦恼被“骚扰”,莫言既幸福又不幸福,是真实而又真诚的反应。 幸福,是个心理过程,幸福,和钱有关,但幸福感,花钱买不来。心理学家马斯洛,曾 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我看来,幸福感则 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需求,虽与财富紧密相关,但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如,鹿特 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 不工作的痛苦。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 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再如,闻信莫言想用诺奖在北京 买房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 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如此的回合,张弛有力更彰显出不同的幸福理念。 你幸福吗?其实答案也简单---舒服了就幸福,不爽了就不幸福。经济学上的幸福指数告诉
我们,幸福=可感知幸福/欲望。欲望越大,幸福指数则越低。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 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想。因此,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追求名利、拼命赚钱,或 是一种幸福;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也是一种幸福。能在相同条件相同境遇下,活得更 开心—些,多想想已拥有的,少觊觎难以得到的,就会快乐幸福很多。 对莫言来说,让他开开心心写作,或许远比让其面对镜头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快 乐得多,也幸福得多。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划线句中冰岛人和孟加拉人的例子是否可以删掉一个?为什么?(3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7小题。(17分) 母亲的秘密 林海音 1)母亲在28岁上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 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说:“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 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 (2)既然决定带我和弟弟留在北平,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扑扑身 上的尘土。我们的生活,很快在她的节哀之下,恢复了正常。晚上的灯下,我们并没有因为 失去父亲而感到寂寞和空虚 (3)三年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我们称他为“韩叔”,是父亲大学 时代的同学,又是母亲中学时代的学长。得悉父亲故去的消息,特地赶来探望我们。不久, 他调职到北平,我们有了更多的交往。 (4)一个夏夜,燥热,我被钻进蚊帐的蚊虫所袭扰,醒来了。揉开睡眼,隔着纱帐向 外看去,我看见母亲在抽泣。母亲在抑制不住的哭声中,断断续续的说着:“不,我有孩子 我不愿再…… (5)“是怕我待孩子不好吗?”是韩叔的声音。 (6)过了一会儿,母亲停止了哭泣:“不,我想过许久了,你还是另外…….”这次, 母亲的话中没有哭音。 (7)我说不出当时的心情-是恐惧?是厌恶?是忧伤?都有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情绪,它使我久久不眠,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尝到失眠的痛苦。 (8)我轻轻地转身向着墙,在恐惧、厌恶忧伤的情绪交织下,静听母亲把韩叔送走, 回来后脱衣、熄灯、上床、饮泣。最后,我也在枕上留下一片潮湿,才不安地进入梦乡。 (9)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看见对面床上的母亲竟意外地迟迟未起,她脸向里对我说 小荷,妈妈头疼,你从抽屉里拿钱去买烧饼吃吧。〃我没有回答,在昨夜的那些复杂心情 上,仿佛又加了一层莫名的愤怒。 (10)我记得那一整天上课我没有注意听讲,我仔细研究母亲那夜的话,先是觉得很 安心,过后又被一阵恐惧包围,我怕的是母亲有被韩叔夺去的危险。我虽然知道韩叔是好人, 可是仍有一种除了父亲以外,不应当有人闯进我们生活的感觉 (11)放学回家,我第一眼注意的是母亲的神情,她如往常一样照管我们,这使我愤怒稍 减。我虽未怒形于色,但心情却在不断地转变,忽喜、忽怒、忽忧、忽慰,如一锅滚开的水, 冒着无数的水泡 (12)母亲和韩叔的事情,好像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这件心事常使我夜半在噩梦中 惊醒。在黑暗中,我害怕地颤声喊着:“吗--″听她在深睡中梦呓般的答应,才放心了。 (13)其实一切都是多虑的。我从母亲的行动、语言、神色中去搜寻可怕的证据,却 从没有发现。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母亲是如此宁静。 (14)一直到两个月以后,韩叔离开北平,他被调回上海去了。再过半年,传来一个 喜讯-韩叔要结婚了。母亲把那张粉红色的喜帖拿给我看,并且问我:“小荷,咱们送什 么礼物给韩叔呢? (15)这时,一颗久被箍紧的心一下子松弛了。我跑回房里,现抹去留下的泪水,然 后拉卡抽屉,拿出母亲给我们储蓄的银行存折,送到母亲的面前
4 我们,幸福=可感知幸福/欲望。欲望越大,幸福指数则越低。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 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想。因此,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追求名利、拼命赚钱,或 是一种幸福;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也是一种幸福。能在相同条件相同境遇下,活得更 开心一些,多想想已拥有的,少觊觎难以得到的,就会快乐幸福很多。 对莫言来说,让他开开心心写作,或许远比让其面对镜头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快 乐得多,也幸福得多。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8.划线句中冰岛人和孟加拉人的例子是否可以删掉一个?为什么?(3 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3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7 小题。(17 分) 母亲的秘密 林海音 (1)母亲在 28 岁上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 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说:“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 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 (2)既然决定带我和弟弟留在北平,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扑扑身 上的尘土。我们的生活,很快在她的节哀之下,恢复了正常。晚上的灯下,我们并没有因为 失去父亲而感到寂寞和空虚。 (3)三年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我们称他为“韩叔”,是父亲大学 时代的同学,又是母亲中学时代的学长。得悉父亲故去的消息,特地赶来探望我们。不久, 他调职到北平,我们有了更多的交往。 (4)一个夏夜,燥热,我被钻进蚊帐的蚊虫所袭扰,醒来了。揉开睡眼,隔着纱帐向 外看去,我看见母亲在抽泣。母亲在抑制不住的哭声中,断断续续的说着:“不,我有孩子, 我不愿再……” (5)“是怕我待孩子不好吗?”是韩叔的声音。 (6)过了一会儿,母亲停止了哭泣:“不,我想过许久了,你还是另外……”这次, 母亲的话中没有哭音。 (7)我说不出当时的心情----是恐惧?是厌恶?是忧伤?都有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情绪,它使我久久不眠,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尝到失眠的痛苦。 (8)我轻轻地转身向着墙,在恐惧、厌恶、忧伤的情绪交织下,静听母亲把韩叔送走, 回来后脱衣、熄灯、上床、饮泣。最后,我也在枕上留下一片潮湿,才不安地进入梦乡。 (9)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看见对面床上的母亲竟意外地迟迟未起,她脸向里对我说: “小荷,妈妈头疼,你从抽屉里拿钱去买烧饼吃吧。”我没有回答,在昨夜的那些复杂心情 上,仿佛又加了一层莫名的愤怒。 (10)我记得那一整天上课我没有注意听讲,我仔细研究母亲那夜的话,先是觉得很 安心,过后又被一阵恐惧包围,我怕的是母亲有被韩叔夺去的危险。我虽然知道韩叔是好人, 可是仍有一种除了父亲以外,不应当有人闯进我们生活的感觉。 (11)放学回家,我第一眼注意的是母亲的神情,她如往常一样照管我们,这使我愤怒稍 减。我虽未怒形于色,但心情却在不断地转变,忽喜、忽怒、忽忧、忽慰,如一锅滚开的水, 冒着无数的水泡。 (12)母亲和韩叔的事情,好像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这件心事常使我夜半在噩梦中 惊醒。在黑暗中,我害怕地颤声喊着:“吗---”听她在深睡中梦呓般的答应,才放心了。 (13)其实一切都是多虑的。我从母亲的行动、语言、神色中去搜寻可怕的证据,却 从没有发现。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母亲是如此宁静。 (14)一直到两个月以后,韩叔离开北平,他被调回上海去了。再过半年,传来一个 喜讯---韩叔要结婚了。母亲把那张粉红色的喜帖拿给我看,并且问我:“小荷,咱们送什 么礼物给韩叔呢?” (15)这时,一颗久被箍紧的心一下子松弛了。我跑回房里,现抹去留下的泪水,然 后拉卡抽屉,拿出母亲给我们储蓄的银行存折,送到母亲的面前
(16)母亲对于我的举动莫名其妙,她接过存折,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快乐地说 妈,把存折上的钱全部取出来给韩叔买礼物吧。 (17)“傻孩子。”母亲也大笑,她用柔软的手捏捏我的嘴巴。她不会了解她的女儿 啊。 (18)这是15年前的往事了,从那以后,我们宁静地度过了许多年。 (19)间或我们也听到一些关于韩叔的消息,我留神母亲的情态,她安详极了 (20)母亲的老朋友们都羡慕她有一对好儿女,唯有我自己知道,我们能够在完整无 缺的母爱中成长,是靠了母亲曾经牺牲过一些什么才得到的。 (选自《读者》2012年第22期) 20.“母亲的秘密”指的是什么?(4分) 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扑扑身上的尘土。 (2)看见对面床上的母亲竞意外地迟迟未起,她脸向里对我说 22.文末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3.怎样理解“我”把存折上的钱全部交给妈妈买礼物的举动?(3分) 24.本文多处对“我”作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究这样写的好处。(3分) 、表达交流(60分) 25.以“风景属于看风景的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和地名 1.答案 小题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小题2老骥伏枥龟虽寿 小题3丿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5】略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同时也考查了部分 诗歌的作者,(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寂寞”的写法;(2)默写此句时 要注意“骥”、“枥”的写法;(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璧”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奈”的写法;(5)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 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國、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 写题、筒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 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 注意背完整,记消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 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话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 类积累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在劫难逃”的意思是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不符合 句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5 (16)母亲对于我的举动莫名其妙,她接过存折,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快乐地说: “妈,把存折上的钱全部取出来给韩叔买礼物吧。” (17)“傻孩子。”母亲也大笑,她用柔软的手捏捏我的嘴巴。她不会了解她的女儿 啊。 (18)这是 15 年前的往事了,从那以后,我们宁静地度过了许多年。 (19)间或我们也听到一些关于韩叔的消息,我留神母亲的情态,她安详极了。 (20)母亲的老朋友们都羡慕她有一对好儿女,唯有我自己知道,我们能够在完整无 缺的母爱中成长,是靠了母亲曾经牺牲过一些什么才得到的。 (选自《读者》2012 年第 22 期) 20.“母亲的秘密”指的是什么?(4 分) 21.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4 分) (1)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扑扑身上的尘土。 (2)看见对面床上的母亲竟意外地迟迟未起,她脸向里对我说…… 22.文末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23.怎样理解“我”把存折上的钱全部交给妈妈买礼物的举动?(3 分) 24.本文多处对“我”作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究这样写的好处。(3 分) 三、表达.交流(60 分) 25.以“风景属于看风景的人”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和地名。 1.答案 【小题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小题 2】老骥伏枥 龟虽寿 【小题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 5】略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同时也考查了部分 诗歌的作者,(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寂寞”的写法;(2)默写此句时 要注意“骥”、“枥”的写法;(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璧”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奈”的写法;(5)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 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 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 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 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 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 类积累。 2.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B、“在劫难逃”的意思是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不符合 句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