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对水稻上发生普通为害的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 绵腐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识别稻瘟病的不同症状类型,正确区分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掌握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并能ˉ 害的主要症状。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 病原:有性阶段为 Magnaporthe grisea无性阶段为 Pyricularia grisea 1.症状观察:取新鲜病株标本或盒装标本仔细观察叶部、穗颈、节部、谷粒上的症状。 叶瘟症状:主要识别慢性型病斑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央、内圈和外圈各是什么颜色?病斑 褐色坏死线向病斑外延伸?病斑上有无霉层?急性型病斑呈何形状?如有,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病变部分大约有多长?病健部交界清晰否?其上有无霉层? 饱满否? 节瘟症状:观察病节部呈何颜色?是否凹陷?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 2.病原鉴定:当在适当温度高湿的条件下,叶部、节部、穗颈、谷粒等部位的病斑上都可产生青灰色的霉层,此为病原 子梗及分生孢子。先取长有青灰色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 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什么部位?然后用解剖刀轻轻挑取少量霉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制片镜检, 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横隔?孢子基部有无短小的脚胞?孢子梗是何形状? ‖Q的诬 (二)胡麻叶斑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 Bipolaris oryzae(异名: HeLminthosporium oryzae) 有性阶段为 Cochliobolus migabeanus 1.症状观察:此病从苗期到成熟期的植株地上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叶片发生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枝梗 实验中主要观察叶斑症状。注意病斑的达大小、形状、颜色与稻瘟病有何区别?病斑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2.病原鉴定: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上一般很少产生孢子,病穗颈、特别是病谷粒上在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长出黑褐色绒毛状 的黑褐色霉层(如果只有叶斑供实验镜检病原,则要多刮取几个病斑上的病原)制片镜检 观察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分隔,注意孢子梗顶端有无着生过孢子的痕迹?分生孢子呈何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注意 3.鉴别胡麻叶斑病与稻瘟病的方法:由于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与稻瘟病的叶斑有时容易混淆,穗颈部和谷粒上的病斑二芢 (1)田间现场判断:稻瘟病多易发生在土壤肥沃、稻株生长嫩绿、茂密的田块和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在开始时多有发 瘠、缺肥,植株生长不良的田块或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将待鉴别的病叶或病穗颈、谷粒等在28℃左右的湿度下保湿培养,1-2天后,稻瘟病不论是病叶、病穗颈和病谷 叶一般不易长出特征性的霉层。胡麻叶斑病的病穗颈和病谷粒上较易长出霉层,但霉层为黑褐色绒毛状,易与稻瘟病区分。再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对水稻上发生普通为害的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烂秧病中的 绵腐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识别稻瘟病的不同症状类型,正确区分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掌握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并能识别其他病 害的主要症状。 二、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 病原:有性阶段为 Maganaporthe grisea 无性阶段为 Pyricularia grisea 1.症状观察:取新鲜病株标本或盒装标本仔细观察叶部、穗颈、节部、谷粒上的症状。 叶瘟症状:主要识别慢性型病斑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央、内圈和外圈各是什么颜色?病斑的两端有无 褐色坏死线向病斑外延伸?病斑上有无霉层?急性型病斑呈何形状?如有,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病变部分大约有多长?病健部交界清晰否?其上有无霉层?整穗的谷粒 饱满否? 节瘟症状:观察病节部呈何颜色?是否凹陷?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否? 2.病原鉴定:当在适当温度高湿的条件下,叶部、节部、穗颈、谷粒等部位的病斑上都可产生青灰色的霉层,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 子梗及分生孢子。先取长有青灰色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意分生孢子 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什么部位?然后用解剖刀轻轻挑取少量霉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制片镜检,观察分析孢 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横隔?孢子基部有无短小的脚胞?孢子梗是何形状? (二)胡麻叶斑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 Bipolaris oryzae (异名:Helminthosporium oryzae) 有性阶段为 Cochliobolus migabeanus 1.症状观察:此病从苗期到成熟期的植株地上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叶片发生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枝梗。 实验中主要观察叶斑症状。注意病斑的达大小、形状、颜色与稻瘟病有何区别?病斑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2.病原鉴定: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上一般很少产生孢子,病穗颈、特别是病谷粒上在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长出黑褐色绒毛状霉。用解剖刀刮取少量病穗颈或病谷粒上 的黑褐色霉层(如果只有叶斑供实验镜检病原,则要多刮取几个病斑上的病原)制片镜检。 观察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分隔,注意孢子梗顶端有无着生过孢子的痕迹?分生孢子呈何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注意与稻瘟病菌的孢子比较)。 3.鉴别胡麻叶斑病与稻瘟病的方法:由于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与稻瘟病的叶斑有时容易混淆,穗颈部和谷粒上的病斑二者更难区分,简易的诊断方法是: (1)田间现场判断:稻瘟病多易发生在土壤肥沃、稻株生长嫩绿、茂密的田块和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在开始时多有发病中心:而胡麻斑病多发生在土壤比较贫 瘠、缺肥,植株生长不良的田块或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将待鉴别的病叶或病穗颈、谷粒等在 28℃左右的湿度下保湿培养,1-2 天后,稻瘟病不论是病叶、病穗颈和病谷粒都易生长出青灰色霉层:而胡麻斑病的病 叶一般不易长出特征性的霉层。胡麻叶斑病的病穗颈和病谷粒上较易长出霉层,但霉层为黑褐色绒毛状,易与稻瘟病区分。再将病部长出的病原菌制片镜检,二病的病原
菌则是显然不同,极易鉴别 (三)稻纹枯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 Rhizo tonia solani 有性阶段为: Pellicularia sasak 1.症状观察:取稻株观察稻株基部叶鞘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注意初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中后期病斑的形状、颜色 菌丝团(将形成菌核)和暗褐色或土黄色的菌核?菌核呈何形状?仔细看,可否看到稻丛基部的株间有蛛丝状的菌丝体连接着? 的症状及何种颜色?稻穗有无发病?呈何状态?(请考虑:植株上部乃至穗部发病,意味着什么?) 2.病原鉴定: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制片镜检,观察菌丝有无颜色?菌丝分枝处是否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否?再挑 的菌丝制片镜检,观察这种老熟菌丝性状如何分隔与前述菌丝有何不同?再取菌核在低倍镜下观察,表面呈何状态?剖视菌核 (四)水稻白叶枯 病原: xanthomonas oryzea p. oryzae(原名: xanthomonas oryzae) 1.症状观察 (1)普通症状:取新鲜病叶或蜡叶标本,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病斑的大小、性状和颜色。仔细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 如何?呈何颜色? (2)急性型症状:病叶上的病斑呈何形状?何种颜色?(与典型症状差别甚大,是何原因?) 2.病原鉴定:白叶枯病菌是一种细菌。鉴别所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白叶枯,要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 试验。这不是一两次实验所能完成的。较快速准确的鉴别手段是血清学反应和噬菌体测定。但血清学反应试验得预先准备白叶枯 白叶枯病菌的噬菌体。本实验只作以下白叶枯病菌的简易诊断 3.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 首先进行症状的仔细观察,对有些症状不够经典,不易确诊的病叶可作如下简易诊断: (1)观察细菌喷菌现象:剪取可疑待检的病健交界处一小块。约2ⅷ*3π,放在载玻片的蒸馏水滴中,加盖玻片,静置 察,看小块的两端切口处有无细菌溢从维管束中溢出。如果有大量烟雾状的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则证明是白叶枯病。(但请注」 用此法观察,也有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因此,必须结合症状加以区分,水稻的自然枯黄叶用此法观察,没有细菌溢溢出,容易」 (2)保湿法:剪取供检验的可疑病叶的病健交界部一小段,长约1-2寸,分别插在培养皿中的洗净的湿沙中,然后加盖 小时以后,如果叶片上端的切口处有黄色混浊的露珠状菌脓,则证明是白叶枯病(注意点同上)。 (五)稻曲病 病原: Ustilaginoidea virens 分类地位 有性时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又名“拟黑粉菌属” 无性时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绿核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观察病粒形状、大小、颜色,一个穗中有多少个病粒?包在谷粒外的块状物为何物?其上的墨绿色 色相同否?可分为几层?各为什么颜色?
菌则是显然不同,极易鉴别。 (三)稻纹枯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Rhizoctonia solani 有性阶段为:Pellicularia sasakii 1.症状观察:取稻株观察稻株基部叶鞘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注意初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中后期病斑的形状、颜色有何区别?);病部是否附有白色戎状的 菌丝团(将形成菌核)和暗褐色或土黄色的菌核?菌核呈何形状?仔细看,可否看到稻丛基部的株间有蛛丝状的菌丝体连接着?最后,再看看稻株中、上部茎杆及叶片上 的症状及何种颜色?稻穗有无发病?呈何状态?(请考虑:植株上部乃至穗部发病,意味着什么?) 2.病原鉴定: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制片镜检,观察菌丝有无颜色?菌丝分枝处是否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否?再挑取集结在一起即将形成菌核的菌丝体团上 的菌丝制片镜检,观察这种老熟菌丝性状如何分隔与前述菌丝有何不同?再取菌核在低倍镜下观察,表面呈何状态?剖视菌核,内外层颜色是否一致?呈何颜色? (四)水稻白叶枯 病原:Xanthomonas oryzea pv.oryzae (原名:Xanthomonas oryzae) 1.症状观察: (1)普通症状:取新鲜病叶或蜡叶标本,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病斑的大小、性状和颜色。仔细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清晰?呈何形状?病部有无菌胶?菌胶大小 如何?呈何颜色? (2)急性型症状:病叶上的病斑呈何形状?何种颜色?(与典型症状差别甚大,是何原因?) 2.病原鉴定:白叶枯病菌是一种细菌。鉴别所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白叶枯,要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接种试验等方面进行观察和 试验。这不是一两次实验所能完成的。较快速准确的鉴别手段是血清学反应和噬菌体测定。但血清学反应试验得预先准备白叶枯病菌的抗血清;噬菌体测定则需预先准备 白叶枯病菌的噬菌体。本实验只作以下白叶枯病菌的简易诊断。 3.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 首先进行症状的仔细观察,对有些症状不够经典,不易确诊的病叶可作如下简易诊断: (1)观察细菌喷菌现象:剪取可疑待检的病健交界处一小块。约 2mm*3mm,放在载玻片的蒸馏水滴中,加盖玻片,静置 1-2 分钟,用手持扩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 察,看小块的两端切口处有无细菌溢从维管束中溢出。如果有大量烟雾状的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则证明是白叶枯病。(但请注意,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 用此法观察,也有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因此,必须结合症状加以区分,水稻的自然枯黄叶用此法观察,没有细菌溢溢出,容易鉴别。) (2)保湿法:剪取供检验的可疑病叶的病健交界部一小段,长约 1-2 寸,分别插在培养皿中的洗净的湿沙中,然后加盖一个大约适宜的烧杯,让其保湿,经 5-6 小时以后,如果叶片上端的切口处有黄色混浊的露珠状菌脓,则证明是白叶枯病(注意点同上)。 (五) 稻曲病 病原:Ustilaginodea virens 分类地位: 有性时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又名“拟黑粉菌属”); 无性时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绿核菌属(拟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观察病粒形状、大小、颜色,一个穗中有多少个病粒?包在谷粒外的块状物为何物?其上的墨绿色粉末为何物?再观察病粒的剖面,内外颜 色相同否?可分为几层?各为什么颜色?
2.病原鉴定:取病粒表面墨绿色的粉状物(病菌的厚垣孢子)制片镜检,观察厚垣孢子的颜色、形状、表面有无疣状突 大小,最后镜检永久玻片。观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形状。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各呈什么形状? (六)水稻恶苗病 病原 有性时期: Gibberella fujikuro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 Fusarium moniliforme(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疣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株观察,并与健株比较,病株是否比健株髙得多?节间是否显著伸长?病株颜色比健株淡还是深?再- 叶鞘外?节上有无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株叶鞘,节的上下呈何色?茎上有无暗褐色条斑?在垂死株或病死株的叶鞘和茎杆上有 什么时期? 2.病原鉴定:在垂死或已病死的病株上,或经过保湿培养的茎杆上,刮取少量淡红色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病菌无性I 有几个分隔?基部有无足胞?小孢子呈何形状?有无分隔?见到成链状着生的现象否? 七)水稻绵腐病 病原:主要是 Achlya spp.的真菌(包括层出绵霉A. Prolifera和稻绵霉 A oryzae等) 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绵霉属 1.症状观察:取感病谷粒观察,可见病谷粒四周呈放射状地长出白色绵毛状物(此为病菌菌丝体和孢子囊等),这是此 发芽也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周围的绵毛状物少许,制片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孢子囊、藏卵器、雄器卵孢子形态。它们各呈何 动孢子从孢子囊溢出后聚集在孢子囊开口处的状态? (八)稻黄矮病 病原:水稻黄矮病毒( Rice yelow stunt virus,缩写为RYS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植株比健株是否变矮?节间短否?株形是否松散?再观察叶片,叶色是否发黄?有 仍保持绿色的症状?叶片有无错位现象? (九)稻普通矮缩病(简称“稻普矮病”) 病原:水稻普通矮缩病毒( Rice dwarfⅵins-缩写为RD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明昰变矮?也比黄矮病株眀显矮吗?全株颜色比健株深还是浅?分 片是否比健株短小僵直?叶色浓绿否?叶片上能否看到虚线状断续的白色点条? (十)稻粒黑粉病 病原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刺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盒装标本观察,看病粒与健粒有何区别?病粒变色否?谷壳内外颖壳间有无开裂露出黑色角状物?
2.病原鉴定:取病粒表面墨绿色的粉状物(病菌的厚垣孢子)制片镜检,观察厚垣孢子的颜色、形状、表面有无疣状突起?再取病菌的菌核观察其形状、颜色、 大小,最后镜检永久玻片。观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形状。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各呈什么形状? (六) 水稻恶苗病 病原: 有性时期:Gibberella fujikuro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Fusarium moniliforme(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疣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株观察,并与健株比较,病株是否比健株高得多?节间是否显著伸长?病株颜色比健株淡还是深?再看病株的中下部的节部弯曲否?是否露出 叶鞘外?节上有无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株叶鞘,节的上下呈何色?茎上有无暗褐色条斑?在垂死株或病死株的叶鞘和茎杆上有无淡红色或白色的粉状物?这是病原菌的 什么时期? 2.病原鉴定:在垂死或已病死的病株上,或经过保湿培养的茎杆上,刮取少量淡红色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病菌无性时期大、小孢子的形态,大孢子呈何形状? 有几个分隔?基部有无足胞?小孢子呈何形状?有无分隔?见到成链状着生的现象否? (七) 水稻绵腐病 病原:主要是 Achlya spp.的真菌(包括层出绵霉 A.Prolifera 和稻绵霉 A.oryzae 等) 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绵霉属。 1.症状观察:取感病谷粒观察,可见病谷粒四周呈放射状地长出白色绵毛状物(此为病菌菌丝体和孢子囊等),这是此病的显著特征。病谷粒不能发芽,即使已 发芽也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周围的绵毛状物少许,制片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孢子囊、藏卵器、雄器卵孢子形态。它们各呈何形状?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能否看到游 动孢子从孢子囊溢出后聚集在孢子囊开口处的状态? (八) 稻黄矮病 病原:水稻黄矮病毒(Rice Yelow Stunt Virus,缩写为 RYS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植株比健株是否变矮?节间短否?株形是否松散?再观察叶片,叶色是否发黄?有没有见到叶肉黄色而杂有碎绿斑块、叶脉 仍保持绿色的症状?叶片有无错位现象? (九) 稻普通矮缩病(简称“稻普矮病”) 病原:水稻普通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缩写为 RD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明显变矮?也比黄矮病株明显矮吗?全株颜色比健株深还是浅?分蘖是否比健株增多?再观察病株叶片。叶 片是否比健株短小僵直?叶色浓绿否?叶片上能否看到虚线状断续的白色点条? (十) 稻粒黑粉病 病原:Neovossia horrida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刺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盒装标本观察,看病粒与健粒有何区别?病粒变色否?谷壳内外颖壳间有无开裂露出黑色角状物?谷粒外有没有散落黑粉状物?此黑粉状物 为何物?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内的黑粉制片镜检,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呈何状?什么颜色?冬孢子表面有何特征? (十一)稻云形病 病原 有性时期为 Me tasphaeria albescens(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隔孢菌目、隔孢菌科、亚球腔菌属。 无性时期为: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是 Rhynchosprium oryzae;有人认为是 Fusoma triseptaum或 Fusoma biseptatum;也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什么部位?病斑上有无暗褐色波浪形云纹?病健交界部清晰否?附近有 (十二)稻褐色叶枯病 病原:尚未定论。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sp.,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nivale,也有的认为是与云形病的病原物可能相同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的形状、颜色、大小,注意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宽否?病健交界清楚否?叶鞘上病斑呈何状态ˉ (十三)稻干尖线虫病 病原: Aphelenchoides besseyi 分类地位:线虫纲、侧尾线口亚纲、垫刃目、滑刀总科、滑刃线虫属。 症状观察: 叶部症状:主要观察叶片上病部表现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何状态?病健交界明显否? 穗部症状:注意全穗表现的症状是什么?部分小穗和部分谷粒表现的症状有什么特征 (十四)稻赤枯病 病原:生理性病害。土壤环境不良、缺钾是主要原因 症状观察:先观察病株的全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矮小?分蘖和植株颜色是否正常?叶片是否僵直不披?再看叶片上ˉ 似的褐色病斑?基部叶片有无从叶尖向下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的现象?病株根部呈何颜色? 作业 1.绘下列病原菌形态 (1)稻瘟病菌和胡麻叶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稻恶苗病菌的分生孢子。 (3)稻绵腐菌的游动孢子囊和藏卵器。 2.如何准确鉴别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 实验二、麦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对麦类作物重要病害能独立诊断鉴定,掌握麦类三种锈病病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小麦赤霉病 病原 有性时期: Gibberella zeae(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 Fusarium gramineaⅧ等(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小麦病穗及有越冬病原的稻蔸观察,麦穗的颖片边缘与小穗基部能否见到红色粉状物和黑色小点,它们」 意水稻稻蔸上是否也有与麦穗上相同的黑色小粒点,如果有,请解释原因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内的黑粉制片镜检,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呈何状?什么颜色?冬孢子表面有何特征? (十一)稻云形病 病原: 有性时期为 Metasphaeria albescens(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隔孢菌目、隔孢菌科、亚球腔菌属。) 无性时期为: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是 Rhynchosprium oryzae;有人认为是 Fusoma triseptaum 或 Fusoma biseptatum;也有人认为是 Fusarium sp.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什么部位?病斑上有无暗褐色波浪形云纹?病健交界部清晰否?附近有无白色粉末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 (十二)稻褐色叶枯病 病原:尚未定论。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sp.,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nivale,也有的认为是与云形病的病原物可能相同。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的形状、颜色、大小,注意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宽否?病健交界清楚否?叶鞘上病斑呈何状态? (十三)稻干尖线虫病 病原:Aphelenchoides besseyi 分类地位:线虫纲、侧尾线口亚纲、垫刃目、滑刀总科、滑刃线虫属。 症状观察: 叶部症状:主要观察叶片上病部表现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何状态?病健交界明显否? 穗部症状:注意全穗表现的症状是什么?部分小穗和部分谷粒表现的症状有什么特征? (十四)稻赤枯病 病原:生理性病害。土壤环境不良、缺钾是主要原因。 症状观察:先观察病株的全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矮小?分蘖和植株颜色是否正常?叶片是否僵直不披?再看叶片上有无碎屑状的赤褐色小点和与胡麻斑病类 似的褐色病斑?基部叶片有无从叶尖向下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的现象?病株根部呈何颜色? 三、作业 1.绘下列病原菌形态图 (1)稻瘟病菌和胡麻叶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稻恶苗病菌的分生孢子。 (3)稻绵腐菌的游动孢子囊和藏卵器。 2.如何准确鉴别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 实验二、 麦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对麦类作物重要病害能独立诊断鉴定,掌握麦类三种锈病病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方法,对其它病害的典型症状能认别。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小麦赤霉病 病原: 有性时期:Gibberella zeae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Fusarium graminearum 等(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小麦病穗及有越冬病原的稻蔸观察,麦穗的颖片边缘与小穗基部能否见到红色粉状物和黑色小点,它们分布着生情况如何?各代表什么?然后注 意水稻稻蔸上是否也有与麦穗上相同的黑色小粒点,如果有,请解释原因
2.病原鉴定:挑取病穗上少量黑色颗粒于在玻片上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子囊壳的形状、颜色,注意子囊表面是否光滑 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能否看到子囊和子囊孢子?分别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子囊孢子是否分隔?怎样排列?观察完毕后 质霉层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注意有无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二)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病原(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小麦叶锈病:病原( Puccinia recondi ta f.sp. critic) 小麦秆锈病:病原( Puccinia graminis f.sp. tritici)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三种锈病的标本,从病株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态、大小、色泽、排列情况,为害部位等方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三种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少许,分别制片镜检,观察三种锈病病菌的夏孢子之间以及 病菌的冬孢子具长柄,顶端胞壁较厚?哪种病菌的冬孢子顶端细胞常平截或倾斜?哪种病菌的夏孢子为长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ˉ 若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则需用苯胺兰-乳酚油染色,其配方如下:苯酚20m1,苯胺兰(0.5%水溶液)20m,乳酸20ml 少许夏孢子,将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热,冷却后用油镜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 三种锈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在空中捕捉夏孢子时,杆锈病菌的夏孢子的形态特殊,易于鉴定,但条锈菌与叶锈菌 法鉴定 (1)正磷酸盐鉴别法 在载玻片中部,涂上一层凡士林,撒上稀疏的夏孢子,然后取10%的正磷酸滴于有夏孢子的部位,静置1-2分钟,傾去多余的酸液 心缩成一个圆球,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凝聚成很多块。 (2)结晶紫染色鉴定方法 用1%草酸铵溶液8om1,加入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20ml(2克结晶紫溶于20m95%酒精内),混合配成染色液。染色时将τ0%盐 盐酸后,加染色液,染色2分钟。再用水洗去染色液后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呈蓝紫色至深兰色,不透光,近圆形,边缘刺明显。 至不规则形其表面刺不明显。 三)小麦白粉病 病原: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原名 Erysiphe graminis)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布氏白粉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部表面是否可见白粉状霉斑?霉斑的颜色是否一致?霉斑中是否散生有黑色小粒点?霉斑和黑色小 2.病原鉴定:先用镊子撕下刚发病具少量菌丝体的病叶表皮(撕得愈薄愈好),放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着生 霉层上的黑色小粒,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着丝形态,后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
2.病原鉴定:挑取病穗上少量黑色颗粒于在玻片上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子囊壳的形状、颜色,注意子囊表面是否光滑,顶部有无孔口?然后轻压盖玻片,将子 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能否看到子囊和子囊孢子?分别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子囊孢子是否分隔?怎样排列?观察完毕后,再用解剖刀刮取病穗上少量的粉红色胶 质霉层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注意有无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二)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病原(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小麦叶锈病:病原(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 小麦秆锈病:病原(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三种锈病的标本,从病株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态、大小、色泽、排列情况,为害部位等方面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三种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少许,分别制片镜检,观察三种锈病病菌的夏孢子之间以及冬孢子之间,形状、颜色有何异同?哪种 病菌的冬孢子具长柄,顶端胞壁较厚?哪种病菌的冬孢子顶端细胞常平截或倾斜?哪种病菌的夏孢子为长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 若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则需用苯胺兰-乳酚油染色,其配方如下:苯酚 20ml,苯胺兰(0.5%水溶液)20ml,乳酸 20ml,甘油 10ml。在玻片上滴上染色液,并挑取 少许夏孢子,将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热,冷却后用油镜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 三种锈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在空中捕捉夏孢子时,杆锈病菌的夏孢子的形态特殊,易于鉴定,但条锈菌与叶锈菌的夏孢子镜检时,很难区分,可用以下方 法鉴定: (1)正磷酸盐鉴别法 在载玻片中部,涂上一层凡士林,撒上稀疏的夏孢子,然后取 10%的正磷酸滴于有夏孢子的部位,静置 1-2 分钟,倾去多余的酸液后镜检,结果是叶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向中 心缩成一个圆球,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凝聚成很多块。 (2)结晶紫染色鉴定方法 用 1%草酸铵溶液 80ml,加入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 20ml(2 克结晶紫溶于 20ml 95%酒精内),混合配成染色液。染色时将 70%盐酸溶液滴在玻片上处理 30 秒种。用水洗去 盐酸后,加染色液,染色 2 分钟。再用水洗去染色液后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呈蓝紫色至深兰色,不透光,近圆形,边缘刺明显。叶锈病夏孢子呈黄褐色,可透光,近圆形 至不规则形其表面刺不明显。 (三)小麦白粉病 病原: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原名 Erysiphe graminis)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布氏白粉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部表面是否可见白粉状霉斑?霉斑的颜色是否一致?霉斑中是否散生有黑色小粒点?霉斑和黑色小粒点分别是什么?病斑在病叶上的分布如 何? 2.病原鉴定:先用镊子撕下刚发病具少量菌丝体的病叶表皮(撕得愈薄愈好),放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着生状况,能否看到吸器?然后用解剖针挑取 霉层上的黑色小粒,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着丝形态,后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颜色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