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第四系发育有 冰积碎屑建造:更新世冰积层见于蓝田公王岭等地,为一套红色泥砾沉 积 风积黄土建造: 黄土:未充分胶结或半胶结的黄灰色黏土粉沙岩,(粉沙005-0.005 mm),按此可将晚更新世黄土分为沙黄土(大于0.05mm所占比例 大于30%)粘黄土(小于0.05mm所占比例大于30%)和黄土。如神木, 大于0.05mm所占比例46.5%,小于0.05mm占4%属沙黄土;洛川,大 于0.05mm所占比例7.5%,小于0.05mm占22%,为黄土;渭南尤河,大 于0.05mm所占比例2%小于0.05mm占26%接近粘黄土。 2.黄土地层划分为早更新世黄土(古黄土)、分布在黄土塬及部分黄土 塬;中更新世黄土(老黄土)遍及全区;晚更新世黄土(新黄土)在 级以上的阶地广覆;全新世黄土分布于西北部及中部。典型剖面见于 洛川
• 区内第四系发育有: • 冰积碎屑建造:更新世冰积层见于蓝田公王岭等地,为一套红色泥砾沉 积。 • 风积黄土建造: • 1.黄土:未充分胶结或半胶结的黄灰色黏土粉沙岩,(粉沙0.05-0.005 mm),按此可将晚更新世黄土分为沙黄土(大于0.05mm所占比例 大于30%)粘黄土(小于0.05mm所占比例大于30% )和黄土。如神木, 大于0.05mm所占比例46.5%,小于0.05mm 占4%属沙黄土;洛川,大 于0.05mm所占比例7.5%,小于0.05mm 占22% ,为黄土;渭南尤河,大 于0.05mm所占比例2%,小于0.05mm 占26% 接近粘黄土。 • 2.黄土地层划分为早更新世黄土(古黄土)、分布在黄土塬及部分黄土 台塬;中更新世黄土(老黄土)遍及全区;晚更新世黄土(新黄土)在 二级以上的阶地广覆;全新世黄土分布于西北部及中部。典型剖面见于 洛川
3.黄土组成物质区域变化特征 由北向南,粒度变细。 由北向南,从西向东,石英、长石和方解石含量减少 黄土结构在南北方向是:陕北为接触型,汾渭盆地为孔隙充填型,南 缘为基底型。东西变化为:陇西黄土,新黄土为接触型,老、古黄土 为孔隙充填型,陇东为孔隙充填型,晋陕为接触型。 4.黄土成因的探讨 从黄土骨架矿物成分的含量分析:石英和长石达70%以上,说明黄土 物质来源与这两种矿物含量高的岩石有关,黄土高原基岩为石英长石 砂岩,外围有花岗 从古气候环境分析:黄土层仅含少量耐干旱的蒿属植物花粉,色灰黄 或褐黄,说明黄土堆积时的环境是干寒型
• 3.黄土组成物质区域变化特征 • 由北向南,粒度变细。 • 由北向南,从西向东,石英、长石和方解石含量减少。 • 黄土结构在南北方向是:陕北为接触型,汾渭盆地为孔隙充填型,南 缘为基底型。东西变化为:陇西黄土,新黄土为接触型,老、古黄土 为孔隙充填型,陇东为孔隙充填型,晋陕为接触型。 • 4. 黄土成因的探讨 • 从黄土骨架矿物成分的含量分析:石英和长石达70%以上,说明黄土 物质来源与这两种矿物含量高的岩石有关,黄土高原基岩为石英长石 砂岩,外围有花岗岩。 • 从古气候环境分析:黄土层仅含少量耐干旱的蒿属植物花粉,色灰黄 或褐黄,说明黄土堆积时的环境是干寒型
从矿物微构造特征分析:有冻裂、压裂和檫痕说明受冷冻和冰川作用。 从沙漠形成的时代分析:早、中更新世北部无沙漠,因此早、中更新 世黄土是物质补给源应是基岩风化物为主,晚更新世后沙漠形成,因 此接受了沙漠的微尘补给。 从马兰黄土的粒度分带:愈南愈细,符合风的搬运特点 从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分析: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 暖湿气团北上,太平洋大气环流因秦岭的阻挡而北进减弱,使西伯利 亚高压干冷气团控制西北地区。 结论:黄土物质补给既有近源也有远源,黄土高原主体搬运介质以风 为主,黄土高原边缘与山麓地带黄土有水成黄土
• 从矿物微构造特征分析:有冻裂、压裂和檫痕说明受冷冻和冰川作用。 • 从沙漠形成的时代分析:早、中更新世北部无沙漠,因此早、中更新 世黄土是物质补给源应是基岩风化物为主,晚更新世后沙漠形成,因 此接受了沙漠的微尘补给。 • 从马兰黄土的粒度分带:愈南愈细,符合风的搬运特点。 • 从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分析: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 暖湿气团北上,太平洋大气环流因秦岭的阻挡而北进减弱,使西伯利 亚高压干冷气团控制西北地区。 • 结论:黄土物质补给既有近源也有远源,黄土高原主体搬运介质以风 为主,黄土高原边缘与山麓地带黄土有水成黄土
河湖碎屑建造:汾渭盆地第四系厚667-1396M,下更新统为三门组河 湖相沉积,中更新统为河湖沼泽相,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为河流相。 风积流沙建造:腾格里与毛乌素沙漠
• 河湖碎屑建造:汾渭盆地第四系厚667-1396M,下更新统为三门组河 湖相沉积,中更新统为河湖沼泽相,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为河流相。 • 风积流沙建造:腾格里与毛乌素沙漠
区域地质构造 ·1.古陆块的形成与演化 以青铜峡为界,东为华北陆块,西为西域陆块 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吕梁运动形成地台,主要为山西台背斜和鄂尔多 斯台向斜。早古生代浅海沉积,晚奥陶纪——早石炭纪上升剥蚀, 石炭纪多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为内陆湖盆。中生代块断运动, 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隆起与大陆裂谷。新生代进一步产生沉降裂 谷和隆升断块 西域陆块为强烈活动的褶皱带 2华北断快体系的基本特征 有嵩山断块、太华断块、太行断块、吕梁断块、阴山断块、阿拉善 断块、额尔多斯断块
• 二 .区域地质构造 • 1.古陆块的形成与演化 • 以青铜峡为界,东为华北陆块,西为西域陆块。 • 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吕梁运动形成地台,主要为山西台背斜和鄂尔多 斯台向斜。早古生代浅海沉积,晚奥陶纪——早石炭纪上升剥蚀, 石炭纪多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为内陆湖盆。中生代块断运动, 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隆起与大陆裂谷。新生代进一步产生沉降裂 谷和隆升断块。 • 西域陆块为强烈活动的褶皱带。 • 2.华北断快体系的基本特征 • 有嵩山断块、太华断块、太行断块、吕梁断块、阴山断块、阿拉善 断块、额尔多斯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