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地貌
河流流水作用 t2水流的动特征 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水流构成 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横 向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弯道离心力和地球偏转力的影 响所致。弯曲河道由于水流本身偏转而产生离心力 因水流流速随水深而减小,离心力也随水深加大而减 弱。受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水流就会朝向受较弱离 心力作用的下层水流方向排挤,因而-产生向下水流
一 河流流水作用 (一)水流的运动特征. • 一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水流构成 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横 向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弯道离心力和地球偏转力的影 响所致。弯曲河道由于水流本身偏转而产生离心力。 因水流流速随水深而减小,离心力也随水深加大而减 弱。受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水流就会朝向受较弱离 心力作用的下层水流方向排挤,因而-产生向下水流
横向环 另外,在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弯道的横向水流流速也不 致,靠近凹岸处流速大,凸岸处流速小,因而在同 深度的各点离心力的强弱也有差异。凹岸水流随着 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排挤,以维持水流的连续 性,靠近河面水流则由凸岸流向凹岸,整个河床内的 水流发生连续性的螺旋状前进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能产生偏转力,在北半球河流向 右岸偏转,南半球河流向左岸偏转
横向环流 • 另外,在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弯道的横向水流流速也不 一致,靠近凹岸处流速大,凸岸处流速小,因而在同 一深度的各点离心力的强弱也有差异。凹岸水流随着 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排挤,以维持水流的连续 性,靠近河面水流则由凸岸流向凹岸,整个河床内的 水流发生连续性的螺旋状前进。 •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能产生偏转力,在北半球河流向 右岸偏转,南半球河流向左岸偏转
(二)河流侵蚀作用 对地装的破坏,可分为冲、蚀和溶烛 按作用方式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 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向下的侵蚀,加深河床或沟床, 可以进行沿程侵蚀或丛源嵁和河口向上游侵蚀,或由 瀑布后退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 下切有一定的限度一达此面后河不再侵蚀。河味纵 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 下切侵蚀的最大深 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受 面控制,河流下切 到接近这平面后郎呋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 这一平面称为涧蜿侵蚀基准面
(二).河流侵蚀作用 流水对地表的破坏,可分为冲蚀、磨蚀和溶蚀。 按作用方式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 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向下的侵蚀,加深河床或沟床, 可以进行沿程侵蚀或从源头和河口向上游侵蚀,或由 瀑布后退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 下切有一定的限度,达此面后河流不再侵蚀。河床纵 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 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 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 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究竟以什么面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还没有 致的看法W鲍威尔(Powe,1857提出 这一概念时把海面当作侵蚀基准面。后来, W.彭克( Penck,1924)把海底当作侵蚀基准面, 因为发现在河口地段河流可下切到海面以下 还有一些学者,如R格洛齐尔( Glozier,1938) 建议把河流中河流作用停息、中为海浪作用或 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点的海底高度叫做侵蚀 基准面。也有些学者反对假蚀基准面的概念 (Bazin, 1919)
究竟以什么面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还没有一 致的看法。J.W.鲍威尔(Powell, 1857)提出 这一概念时把海面当作侵蚀基准面。后来, W.彭克(Penck,1924)把海底当作侵蚀基准面, 因为发现在河口地段河流可下切到海面以下。 还有一些学者,如R.格洛齐尔(Glozier, 1938) 建议把河流中河流作用停息、中为海浪作用或 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一点的海底高度叫做侵蚀 基准面。也有一些学者反对侵蚀基准面的概念 (Bazin,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