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萨缪尔森模型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即个人对公共 产品的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第三章公共选择 目标 了解公共选择论的基本方法论。 了解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 了解公共选择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 了解寻租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与财政学关系密切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 财政学 3.1公共选择论概述 3.1.1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 题的一种理论。 [注]公共选择论在研究对象上和政治学没有什么区别,它是因为研究 方法独特性而区别于政治学的。 公共选择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它和财政学有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而且起源于财政理论。 [注]现在,也有人用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来取代“公共选
6、萨缪尔森模型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即个人对公共 产品的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第三章 公共选择 目标 了解公共选择论的基本方法论。 了解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 了解公共选择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 了解寻租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与财政学关系密切,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 财政学 3.1 公共选择论概述 3.1.1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 题的一种理论。 [注]公共选择论在研究对象上和政治学没有什么区别,它是因为研究 方法独特性而区别于政治学的。 公共选择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它和财政学有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而且起源于财政理论。 [注] 现在,也有人用“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来取代“公共选
择论”。例如,Rosen(2005)就是一例。 3.1.1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数学家:孔多塞 经济学家: 布坎南(James M.Buchanan,1919一),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塔洛克 3.1.2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 (3)交易政治 [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要内容,布坎南 同时将这些看法和维克塞尔的贡献联系起来] 3.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 策的制度。 许多国家的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全民公决的制度。 3.2.1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UNANIMITYRULE) 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 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 决方式。 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只有在 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公共选择)才能进行。一般说来,“同 意包括不反对/弃权。 近似一致同意” (1)帕累托改善的选择 (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3)避免“搭便车行为 (4)交易成本高
择论”。例如,Rosen(2005)就是一例。 3.1.1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数学家:孔多塞 经济学家: 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19- ),198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塔洛克 3.1.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 (3)交易政治 [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要内容,布坎南 同时将这些看法和维克塞尔的贡献联系起来]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 策的制度。 许多国家的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全民公决的制度。 3.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UNANIMITY RULE) 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 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 决方式。 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只有在 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公共选择)才能进行。一般说来,“同 意”包括不反对/弃权。 “近似一致同意” (1)帕累托改善的选择 (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3)避免“搭便车”行为 (4)交易成本高 D E D+E 图 3-2 一 致 同 意 与 多 数 同 意 的 效 率 预 期 成 本 委 员 会 人 数 O N K
3.2.2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VOTINGRULES) 所谓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 支持或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 集体行动,多数人同意,可以是1/2以上同意,也可以是2/3以 上或其他比例同意就可以通过。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 数。 就一种方案表决而言,简单多数是指赞成和不反对的人数超过一 半,绝对多数可以是2/3,也可以是3/4,4/5,5/6.在对多个 方案选一的表决中,简单多数可以是其中得到支持最多的方案,它甚至 不一定得到超过一半的票数。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3.2.3投票悖论 三个人1、2和3,就A、B和C三种方案进行两两投票。 投票悖论与投票均衡 B C A C A C C A C B (3) 图3别损向质 投票悖论的出现: B C A (2) 医3授票论 。“枪打出头鸟” 。“好戏在后头” 3.2.3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3.2.2 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 所谓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 支持或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 集体行动,多数人同意,可以是 1/2 以上同意,也可以是 2/3 以 上或其他比例同意就可以通过。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 数。 就一种方案表决而言,简单多数是指赞成和不反对的人数超过一 半,绝对多数可以是 2/3,也可以是 3/4,4/5,5/6.在对多个 方案选一的表决中,简单多数可以是其中得到支持最多的方案,它甚至 不一定得到超过一半的票数。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3.2.3 投票悖论 三个人 1、2 和 3,就 A、B 和 C 三种方案进行两两投票。 投票悖论与投票均衡 投票悖论的出现: “枪打出头鸟” “好戏在后头” 3.2.3 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A B A C C B C C A C A C C B C 图 3-3 投 票 均 衡 ( 1) ( 2) ( 3) A B A C C B C B A A A C C B B 图 34 投 票 悖 论 ( 1) ( 2) ( 3)
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在民主社会中,一 个集体决策规则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帕累托最优 如果人人都偏好某种选择X,而非其他选择Y,那么,集体选择 过程则应该选择X,而非Y。 (2)非独裁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控制集体选择过程,不能使其对选择的偏好即 使与其他每个人的偏好完全对立时也总是决定性的。这也就是说,不 存在一个人(或者一组人)代替其他人作出选择的可能性,民主社会 中不存在专制君主和希特勒 (3)无约束域 对备选方案的个人偏好排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集体选择过程都有 能力达成集体决策 (4)理性 集体选择过程是理性的:首先,通过陈述X比Y更受偏爱,或者Y 比X更受偏爱,或者X和Y是同等合意以致二者是无差异的,那么我 们可以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其次,所有排序都能显示传递性的特 点。传递性是指如果某人对三种方案X、Y和Z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 认为X比Y好,Y比Z好,那么他一定认为X比Z好。 (5)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对两个备选方案的任一选择,只取决于个人对这两个方案X和Y 的排序,而与其他备选方案Z无关。 总的来看,这些假定是相当合理的。它们的基本点是强调社会的选 择机制应合乎逻辑,并尊重个人偏好。阿罗据此证明,一般无法找到一 个能符合所有这些假定要求的投票规则,也不能指望民主社会能够作出 前后一致的决策。 3.24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1)单峰定理:解决的是什么时侯不会出现投票悖论的问题。 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为“峰”(pcak, 又译作“极值”)。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 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如果该投票 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其效用是先下降后上升,则其偏好是双峰的。 如果多次重复出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偏好是多峰的。 效用
阿罗(197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在民主社会中,一 个集体决策规则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帕累托最优 如果人人都偏好某种选择 X,而非其他选择 Y,那么,集体选择 过程则应该选择 X,而非 Y。 (2)非独裁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控制集体选择过程,不能使其对选择的偏好即 使与其他每个人的偏好完全对立时也总是决定性的。这也就是说,不 存在一个人(或者一组人)代替其他人作出选择的可能性,民主社会 中不存在专制君主和希特勒 (3)无约束域 对备选方案的个人偏好排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集体选择过程都有 能力达成集体决策。 (4)理性 集体选择过程是理性的:首先,通过陈述 X 比 Y 更受偏爱,或者 Y 比 X 更受偏爱,或者 X 和 Y 是同等合意以致二者是无差异的,那么我 们可以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其次,所有排序都能显示传递性的特 点。传递性是指如果某人对三种方案 X、Y 和 Z 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 认为 X 比 Y 好,Y 比 Z 好,那么他一定认为 X 比 Z 好。 (5)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对两个备选方案的任一选择,只取决于个人对这两个方案 X 和 Y 的排序,而与其他备选方案 Z 无关。 总的来看,这些假定是相当合理的。它们的基本点是强调社会的选 择机制应合乎逻辑,并尊重个人偏好。阿罗据此证明,一般无法找到一 个能符合所有这些假定要求的投票规则,也不能指望民主社会能够作出 前后一致的决策。 3.2.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1)单峰定理:解决的是什么时侯不会出现投票悖论的问题。 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为“峰”(peak, 又译作“极值”)。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 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如果该投票 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其效用是先下降后上升,则其偏好是双峰的。 如果多次重复出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偏好是多峰的。 A B C 效 用 1 2 3 图 3-5a 单 峰 偏 好 效 用 A B C 1 图 3- 4b 双 峰 偏 好
(2)中间投票人定理 解决的是:有均衡结果,又是谁获胜的问题。 如果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不仅投票悖论不会出现,都能够产 生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而且还会确认一种其偏好占优势的特定类型的 投票者。当所有投票人都按照各自的偏好的预算规模进行排列时,处于 中间位置的那一位投票人最偏好的结果,将处于所有投票人最偏好的结 果的中间状态。公共选择(集体决策)中,获胜方案正好与其偏好相同。 这样的投票人是中间投票人,他们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 的位置。 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 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 0 0.5 图3-7空间竞争模型 3.3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投票交易的福利结果 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通常人们都这么认为) 投票交易的福利结果 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上升 3.3.1投票人 PR-C>O
(2)中间投票人定理 解决的是:有均衡结果,又是谁获胜的问题。 如果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不仅投票悖论不会出现,都能够产 生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而且还会确认一种其偏好占优势的特定类型的 投票者。当所有投票人都按照各自的偏好的预算规模进行排列时,处于 中间位置的那一位投票人最偏好的结果,将处于所有投票人最偏好的结 果的中间状态。公共选择(集体决策)中,获胜方案正好与其偏好相同。 这样的投票人是中间投票人,他们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 的位置。 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 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3.3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投票交易的福利结果 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通常人们都这么认为) 投票交易的福利结果 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上升 3.3.1 投票人 0 1 0.5 图 3- 7 空 间 竞 争 模 型 pR −C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