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目标 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了解公共部门和公共经济活动 1.1现实中的公共经济学(财政学)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是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组成的混合经济。请看以下 事例: (1)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民生”问题: (2)政府活动经费应该怎样进行分配? (3)中国政府体育投入:2008北京奥运(举国体制问题): (4)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5)税收问题和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全球气候变暖,各国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 以上事例表明:公共经济问题牵涉面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是一般人 通常所想像的财政收支问题,还包括全社会的金融业管理问题,政府 规制问题:他除了政府部门的活动之外,还包括涉及到其他公共部门 经济主体的活动和非公共部门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 1.2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1.2.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它包括:政府、公共企 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 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1、政府 政府是这样一些组织:建立这些组织的目的,在于对居住在某一社 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 狭义的“政府”是指“政权组织”或各级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 除了行政机关外,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2、公共企业 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 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那部分非国有企业。 3、非营利组织
第一章 导论 目标 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了解公共部门和公共经济活动。 1.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学(财政学)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是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组成的混合经济。请看以下 事例: (1)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民生”问题; (2)政府活动经费应该怎样进行分配? (3)中国政府体育投入:2008 北京奥运(举国体制问题); (4)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5)税收问题和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全球气候变暖,各国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 . 以上事例表明:公共经济问题牵涉面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是一般人 通常所想像的财政收支问题,还包括全社会的金融业管理问题,政府 规制问题;他除了政府部门的活动之外,还包括涉及到其他公共部门 经济主体的活动和非公共部门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 1.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1.2.1 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它包括:政府、公共企 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 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1、政府 政府是这样一些组织:建立这些组织的目的,在于对居住在某一社 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 狭义的“政府”是指“政权组织”或各级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 除了行政机关外,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2、公共企业 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 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那部分非国有企业。 3、非营利组织
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是营利组织、政府组织之外的公益组织, 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 4、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卫生 组织等跨国界的组织,它们所从事的许多活动都带有公共性,但它们的 活动不属于政府活动。 1.2.2政府观(国家观) 1、政府有机论 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 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 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阶级国家观支持 “政府有机论”的观点。 阶级国家观是指“政府(国家)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 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 人,而不是群体。根据这种观点,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国家), 因此,个人是一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2、政府(国家)机械论 将政府(国家)看成是个人为了实现某个人目标,而人为创造的东 西。契约国家论支持这种观点。 1.3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3.1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公共经济活动不外乎包括三种活动:公共支出活动、公共收入活动和 公共规制(regulation)。 Connolly和Munro(1999)把公共经济活动分为三类:规制、定 价(price setting)和生产。 1.3.2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与 经济稳定的影响。 一般来看,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资源配置:生产什么?为谁 生产?怎么生产?生产决策怎么作出等。 2、公共经济学的中心线索 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 1.4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继承与发展
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是营利组织、政府组织之外的公益组织, 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 4、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卫生 组织等跨国界的组织,它们所从事的许多活动都带有公共性,但它们的 活动不属于政府活动。 1.2.2 政府观(国家观) 1、政府有机论 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 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 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阶级国家观支持 “政府有机论”的观点。 阶级国家观是指“政府(国家)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 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 人,而不是群体。根据这种观点,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国家), 因此,个人是一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2、政府(国家)机械论 将政府(国家)看成是个人为了实现某个人目标,而人为创造的东 西。契约国家论支持这种观点。 1.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公共经济活动不外乎包括三种活动:公共支出活动、公共收入活动和 公共规制(regulation)。 Connolly 和 Munro(1999)把公共经济活动分为三类:规制、定 价(price setting)和生产。 1.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与 经济稳定的影响。 一般来看,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资源配置:生产什么?为谁 生产?怎么生产?生产决策怎么作出等。 2、公共经济学的中心线索 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 1.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继承与发展
2、公共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简史 3、中国的公共经济学 1.5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1.5.1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公共经济学是微观 经济学的延伸 1.5.2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财政活动属于政治活动 1.5.3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是交叉学科,用到许多经济学知识 1.5.4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法学涉及大量的公共秩序的规范问题,这与公共经济学所关注的公 共经济问题有着众多的共同之处。即现代公共部门活动与法律制度问 题。 其他:心理学(人的行为) 1.6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6.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实然”与“应然” (2)理论研究与计量研究 “想法”(idea)的重要性 (3)案例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案例研究 1.6.2研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公共经济学源于对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 究。但它的许多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 第二,公共经济学研究是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是需要争鸣的。虽 然公共经济学是一门与政治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但学术语政治是两回 事。 1.6.3本书框架 本书正文共15章。 第1~3章为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括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原 因、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第4~6章为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支出总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 支出等内容
2、公共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简史 3、中国的公共经济学 1.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1.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公共经济学是微观 经济学的延伸 1.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财政活动属于政治活动 1.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是交叉学科,用到许多经济学知识 1.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法学涉及大量的公共秩序的规范问题,这与公共经济学所关注的公 共经济问题有着众多的共同之处。即现代公共部门活动与法律制度问 题。 其他:心理学(人的行为) 1.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实然”与“应然” (2)理论研究与计量研究 “想法”(idea)的重要性 (3)案例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案例研究 1.6.2 研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公共经济学源于对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 究。但它的许多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 第二,公共经济学研究是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是需要争鸣的。虽 然公共经济学是一门与政治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但学术语政治是两回 事。 1.6.3 本书框架 本书正文共 15 章。 第 1~3 章为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括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原 因、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第 4~6 章为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支出总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 支出等内容
第7~10章为税收,分别介绍了税收基本理论、商品税类、所得税 类和其他税收。 第11章介绍国有经济。 第12~15章都是与公共部门经济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包括公共 收费、公共规制、政府预算、赤字、公债、财政政策和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 7~10 章为税收,分别介绍了税收基本理论、商品税类、所得税 类和其他税收。 第 11 章介绍国有经济。 第 12~15 章都是与公共部门经济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包括公共 收费、公共规制、政府预算、赤字、公债、财政政策和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目标 了解什么是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是否一定需要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1.1市场效率与公平 1.1.1效率 (1)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Vifredo Pareto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帕累托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序数效用概念,并由此得 到经济均衡条件,这后来成为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2)定义了帕累托 最优或效率概念;(3)提出了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 经济学所说的效率常常是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提出了关于“效率” 的定义。根据其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 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 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经发生了的 经济。 (2)卡尔多效率 科尔多效率是科尔多改善已经无法进行的状态。 卡尔多效率vs.卡尔多改善 是指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 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率得到改善。 1.1.2市场效率条件 在市场经济下,帕累托效率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交换效率条件 (2)市场效率条件 (3)组合效率条件 1.1.3社会福利与公平 (1)功利主义标准 该标准认为,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也就是总福利的最大化和平均福利的最大化。(见图1-1) (2)罗尔斯标准
第一章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目标 了解什么是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是否一定需要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 1.1.1 效率 (1)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 Vifredo Pareto 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帕累托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序数效用概念,并由此得 到经济均衡条件,这后来成为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2)定义了帕累托 最优或效率概念;(3)提出了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 经济学所说的效率常常是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提出了关于“效率” 的定义。根据其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 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 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经发生了的 经济。 (2)卡尔多效率 科尔多效率是科尔多改善已经无法进行的状态。 卡尔多效率 vs.卡尔多改善 是指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 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率得到改善。 1.1.2 市场效率条件 在市场经济下,帕累托效率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交换效率条件 (2)市场效率条件 (3)组合效率条件 1.1.3 社会福利与公平 (1)功利主义标准 该标准认为,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也就是总福利的最大化和平均福利的最大化。(见图 1-1) (2)罗尔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