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 试 卷 (全卷共6页,19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的位置上。 积累与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小题。(6分) 福州的秋天的底色比春天的xao( )索,比夏天的浅薄(),又 比冬天的繁盛,但仍旧是南方小城四季不缺的绿。这种绿停在相思树的末梢,栖 在不凋的无名草茎里,映在柔和的乌龙江和闽江里,也常常写在人们脸上。它总 是在骄傲宣扬南方不衰的青春,却把一些诗人心中“落叶萧萧〃的意境摧 )残得不成诗篇。而常在这时,几株被刻意催开的象征秋天的霜菊为 这绿赎回一点罪过,引诱诗人们去歌颂高洁坚贞的爱情。可是南方的儿女之情在 街上着上轻爽j()的衣服之后,显不出秋季的深味,却保持了自春季 以来的温柔。福州的秋天真的小家子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xiao )索 爽je( (2)根据汉字写出拼音。(2分) 浅薄( 摧( 残 (3)“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贝”,然后再查 画。(1分 (4)“衰”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 。(1分) 2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 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 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 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C.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 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D.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 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4古诗文默写。(12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自康乐以来,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015 年福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一)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 6 页,19 小题;完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小题。(6 分) 福州的秋天的底色比春天的 xiāo( )索,比夏天的浅薄( ),又 比冬天的繁盛,但仍旧是南方小城四季不缺的绿。这种绿停在相思树的末梢,栖 在不凋的无名草茎里,映在柔和的乌龙江和闽江里,也常常写在人们脸上。它总 是在骄傲宣扬南方不衰的青春,却把一些诗人心中“落叶萧萧”的意境摧 ( )残得不成诗篇。而常在这时,几株被刻意催开的象征秋天的霜菊为 这绿赎回一点罪过,引诱诗人们去歌颂高洁坚贞的爱情。可是南方的儿女之情在 街上着上轻爽 jié( )的衣服之后,显不出秋季的深味,却保持了自春季 以来的温柔。福州的秋天真的小家子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xiāo( )索 爽 jié( ) (2)根据汉字写出拼音。(2 分) 浅薄( ) 摧( )残 (3)“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贝”,然后再查_____________画。(1 分) (4)“衰”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____________。(1 分) 2.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 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 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 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C.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 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D.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 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4.古诗文默写。(12 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 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处用典故,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 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9分) (1)在《朝花夕拾》中,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 (1分)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 就是这样炼成的”。这句话是 (人名)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 时说的。(1分) (3)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 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 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李逵冋是嫉恶如仇,脾气火爆的义士,但他们又有 鲜明的个性。如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请分别 写出一个能凸显以上个性特征的情节。(4分) 6语文综合性学习。(9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 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 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 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2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或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或一个成语。(2分)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 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_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 至 死 不 悔 的 决 心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处用典故,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 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9 分) (1)在《 朝花夕 拾》中, 陈莲河给 鲁迅的 父亲看病 时所开的 药引是 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 就是这样炼成的”。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人名)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 时说的。(1 分) (3)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 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 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脾气火爆的义士,但他们又有 鲜明的个性。如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请分别 写出一个能凸显以上个性特征的情节。(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语文综合性学习。(9 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6 周年,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 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 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 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或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或一个成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 平女神像高 10 米,重 16 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
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 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 WORLD(世 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Ⅵ 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2分)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 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60—-100字的导读文字。(3分) 我选【栏日 】来写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 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解释下列画线的词。(3分) (1)悉如外人:()(2)无论魏晋:()(3)临溪而渔:() 8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 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 WORLD(世 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 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 20 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 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 60——100 字的导读文字。(3 分) 我选【 栏 目 __________ 】 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5 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7—10 题。(14 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 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解释下列画线的词。(3 分) (1)悉如外人:( ) (2)无论魏晋:( ) (3)临溪而渔:( ) 8.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欧阳修情醉滁西 琅琊。 10.【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 哪些共同之处。(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14题。(12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 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 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 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 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 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 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 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 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 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 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 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 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 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 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 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 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 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 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 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 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 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 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 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 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 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
_______ 9.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成语。(4 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欧阳修情醉滁西 琅琊。 10.【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 哪些共同之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 11-14 题。(12 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 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 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 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 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 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 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 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 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 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 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 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 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 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 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 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 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 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 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 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 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 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 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 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 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 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
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 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 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3分) 12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 ,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是 (3分) 1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 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14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19分)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 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 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 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 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 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 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 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 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 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 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 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 读万卷书 ” 与 “ 行 万 里 路 ” 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 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 15-18 题。(19 分)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 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 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 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 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 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 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 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 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 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