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含答案)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21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9分) 古田廖厝温泉是闽东目前首个大型天然温泉,有口闽东第一泉口的美称。四周群山环 绕(),溪水清澈,潺潺有声:森林枝叶青翠,藤蔓()盘曲,碧tai()点染;鸣泉 响濑,银瀑碧潭,鱼群翕忽。一个露天温泉大泳池镶qan()在苍翠的山林中,像一块蓝宝 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游客无一不说这不是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浪漫气息的旅游度假胜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碧tai()②镶qian()③环绕()④藤蔓() (2)文中口处的标点符号应是 (1分) (3)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为“形容闪光发亮”,这个词是 (2分) 4)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你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2.默写。(12分) (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刀)漫步在美丽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的野花恰似自居易《钱塘湖 春行》中“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多姿多彩;这里的生活恰似陶渊 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 的安逸闲适。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是 (9)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二、综合性学习(8分) 3.2015年3月,宁德一中代表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总决赛上荣 获金奖,一时“猜谜语”成为闽东地区广大师生热议的话题,为此某校开展了一次“走近 谜语”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说一说】 材料一: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度辞”或“隐语”。它起源于春 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 形成了谜语。谜语可分为事谜、物谜、文谜、姓名谜、字谜、诗谜等。 材料二: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 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 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材料三:人们通过字谜这种形式,对楷体汉字进行了种种不依文字学原则的拆分离合, 这种变幻莫测的形体离析过程,不仅突显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体结构特点,也充分表现
2015 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含答案)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9 分) 古田廖厝温泉是闽东目前首个大型天然温泉,有口闽东第一泉口的美称。四周群山环 绕.( ),溪水清澈,潺潺有声:森林枝叶青翠,藤蔓.( )盘曲,碧 tái ( )点染;鸣泉 响濑,银瀑碧潭,鱼群翕忽。一个露天温泉大泳池镶 qiàn ( )在苍翠的山林中,像一块蓝宝 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游客无一不说这不是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浪漫气息的旅游度假胜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 分) ①碧 tái( ) ②镶 qiàn ( ) ③环绕.( ) ④藤蔓.( ) (2)文中口处的标点符号应是 (1 分) (3)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为“形容闪光发亮”,这个词是 (2 分) (4)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你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 分) 2.默写。(12 分) (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漫步在美丽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的野花恰似自居易《钱塘湖 春行》中“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多姿多彩;这里的生活恰似陶渊 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 ”的安逸闲适。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是: , 。 (9)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8 分) 3. 2015 年 3 月,宁德一中代表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总决赛上荣 获金奖,一时“猜谜语”成为闽东地区广大师生热议的话题,为此某校开展了一次“走近 谜语”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说一说】 材料一: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度辞”或“隐语”。它起源于春 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 形成了谜语。谜语可分为事谜、物谜、文谜、姓名谜、字谜、诗谜等。 材料二: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 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 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材料三:人们通过字谜这种形式,对楷体汉字进行了种种不依文字学原则的拆分离合, 这种变幻莫测的形体离析过程,不仅突显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体结构特点,也充分表现
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识。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三点信息(3分): 活动二:【猜一猜】 猜字谜的常用方法有组合法和会意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在原有的笔画 或部件作加减,组成一个字,如“山上还有山”的谜底是“出”字;会意法要求猜谜 人根据谜面意思,联想出谜底来,如“客满”指人多,即谜底是“侈”字 请你参阅以上方法,选出下面三个字谜的谜底。(3分) (1)文武双全 (斋斌贤)(2)小姑娘 (妮婴妙) (3)十个哥哥 (克多伯) 活动三:【写一写】 下面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写的几句感言,请你模仿划线句写一句。(2分) 猜谜语如走进迷宫,让你扑朔迷离:猜谜语如欣赏美景,让你流连忘返 ……寓意奇妙的谜语总会让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6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17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①。 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②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③。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铺④其糟而啜⑤其醅⑥?何故怀瑾握瑜⑦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 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 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古文观止》 [注①见放:被放逐。②凝滞:拘泥。③与世推移:随着潮流转变作风。④鋪:同“哺”, 吃。⑤啜(chuoε喝,饮。⑥瘸(:淡酒。⑦瑾、瑜:皆是美玉。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⑧ 察察:清洁貌。⑨汶汶rmen)}:昏暗。⑩温蠖(huo):尘滓重积的样子 4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只断一处,1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期在必醉期: (2)衔觞赋诗觞: (3)形容枯槁形 (4)新沐者必弹冠冠: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文: (2)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译文 7.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古仁人注重对个人品行的不懈追求。如甲文中 是世人对五柳先生品行的赞美;乙文屈原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识。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三点信息(3 分): 活动二:【猜一猜】 猜字谜的常用方法有组合法和会意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在原有的笔画 或部件作加减,组成一个字,如“山上还有山”的谜底是“出”字;会意法要求猜谜 人根据谜面意思,联想出谜底来,如“客满”指人多,即谜底是“侈”字。 请你参阅以上方法,选出下面三个字谜的谜底。(3 分) (1)文武双全 (斋 斌 贤) (2)小姑娘 (妮 婴 妙) (3)十个哥哥 (克 多 伯) 活动三:【写一写】 下面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写的几句感言,请你模仿划线句写一句。(2 分) 猜谜语如走进迷宫,让你扑朔迷离;猜谜语如欣赏美景,让你流连忘返: , ……寓意奇妙的谜语总会让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61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8 题,(17 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①。” 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②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③。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④其糟而啜⑤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⑦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 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 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古文观止》 [注]①见放:被放逐。②凝滞:拘泥。③与世推移:随着潮流转变作风。④餔:同“哺”, 吃。⑤啜(chuò):喝,饮。⑥醨(lí):淡酒。⑦瑾、瑜:皆是美玉。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⑧ 察察:清洁貌。⑨汶汶(mén):昏暗。⑩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4.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只断一处,1 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期在必醉 期: (2)衔觞赋诗觞: (3)形容枯槁 形: (4)新沐者必弹冠 冠: 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文: (2)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译文: 7.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4 分) 古仁人注重对个人品行的不懈追求。如甲文中“ , ” 是世人对五柳先生品行的赞美;乙文屈原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8.五柳先生的“醉”与众人的“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意,谈一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23分)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单位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 失,做出适度赔偿之后,只好引咎辞职。这期间,与我相恋了整整两年的男友,也打着去 外省读研的借口,与我分道扬镳。为了平复心情,我只身回到遥远的东北老家去疗伤。 ②家中赋闲的日子,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看电视,再就是百无聊赖地睡大觉。看着我 日渐消沉的瘦弱模样,上了年岁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怕为我增忧伤 ③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照例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外面竟然是白茫茫的~片。下雪 了。我胡乱吃了几口饭,静静地走到户外去散心。乡村的雪景很美,整个山村都被一层纯 净的银白色覆盖着,变得素雅而清爽。道路两侧落光了叶子的洋槐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 小雪球,风儿一吹,便有细碎的小雪瓣簌簌地落下来,俏皮地钻进路人脖颈。 ④拐过那条熟悉的老街口,我来到村中央一块狭长的开阔地。记忆中,这里是一片无 人管辖的荒甸子,一年四季,臭气冲天。近几年,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逐步将其开发成 一个小型游乐场,供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之用 ⑤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偌大的游乐场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热热闹闹地滚雪球,时高时低 的笑声,震落了树上的片片积雪。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 去,那显然是 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走到近前,我看到年 轻的女人蹲在地上,正耐心地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用树枝作画。纤尘不染的雪地上,清 晰地映着男孩子作的画,那是一座有门窗的小房子,旁边还有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男孩 正在女人的指点下,哆嗦着右手在大树顶端涂着什么 ⑥女人见我走近,礼貌地站了起来,我也微笑着与她打了招呼,并连夸男孩的画画得 好。男孩听到声音,抬头望了望我,露出一脸的木然,随后低头继续作画,一边画一边用 不大清晰的口吻自言自语着:“小房子一一我和妈妈一一的家……”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 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的骄傲。 ⑦趁着男孩画画的空当,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女人告诉我,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瘤, 吐字不清,走路不稳,医生预言,儿子最多活不过三年。讲到这里,女人看了看儿子,略 带欣喜地继续说道:医生的话不能全信!今天就是我儿子五周岁的生日!你看他各种生命 体征基本完好,不仅能用简单的语言与成人对话,还会独立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正变得越 来越聪明,已经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点,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女人一直在陶醉地讲述着 堆满细纹的脸上露出憧憬的模样。过了一会儿,男孩的画画完了,我终于认出,他胡乱涂 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 ⑧女人提醒男孩该回家吃药了,男孩机械地站起身来,露出一脸的痴笑,我忙说了句 祝你生日快乐”,并随手将左手腕部的一串平安殊送给了他。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 一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簸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⑨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其实,男孩本身就是一轮不曾圆 满的太阳,他却以微弱之光,驱走了年轻母亲心中的阴霾,并唤起一家人坦然面对生活的 勇气。于是.属于他们的每个日子,才包含一种有望的等待,变得愈发有了奔头 ⑩第二天一早,我欣然辞别父母,径直回到我跌倒过的城市去打拼。多年后,我终于 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完成了自身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并一直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
“ , 。 8.五柳先生的“醉”与众人的“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意,谈一谈你的看法。(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13 题。(23 分)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单位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 失,做出适度赔偿之后,只好引咎辞职。这期间,与我相恋了整整两年的男友,也打着去 外省读研的借口,与我分道扬镳。为了平复心情,我只身回到遥远的东北老家去疗伤。 ②家中赋闲的日子,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看电视,再就是百无聊赖地睡大觉。看着我 日渐消沉的瘦弱模样,上了年岁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怕为我增忧伤。 ③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照例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外面竟然是白茫茫的~片。下雪 了。我胡乱吃了几口饭,静静地走到户外去散心。乡村的雪景很美,整个山村都被一层纯 净的银白色覆盖着,变得素雅而清爽。道路两侧落光了叶子的洋槐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 小雪球,风儿一吹,便有细碎的小雪瓣簌簌地落下来,俏皮地钻进路人脖颈。 ④拐过那条熟悉的老街口,我来到村中央一块狭长的开阔地。记忆中,这里是一片无 人管辖的荒甸子,一年四季,臭气冲天。近几年,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逐步将其开发成 一个小型游乐场,供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之用。 ⑤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偌大的游乐场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热热闹闹地滚雪球,时高时低 的笑声,震落了树上的片片积雪。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 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走到近前,我看到年 轻的女人蹲在地上,正耐心地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用树枝作画。纤尘不染的雪地上,清 晰地映着男孩子作的画,那是一座有门窗的小房子,旁边还有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男孩 正在女人的指点下,哆嗦着右手在大树顶端涂着什么…… ⑥女人见我走近,礼貌地站了起来,我也微笑着与她打了招呼,并连夸男孩的画画得 好。男孩听到声音,抬头望了望我,露出一脸的木然,随后低头继续作画,一边画一边用 不大清晰的口吻自言自语着:“小房子——我和妈妈——的家……”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 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的骄傲。 ⑦趁着男孩画画的空当,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女人告诉我,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瘤, 吐字不清,走路不稳,医生预言,儿子最多活不过三年。讲到这里,女人看了看儿子,略 带欣喜地继续说道:医生的话不能全信!今天就是我儿子五周岁的生日!你看他各种生命 体征基本完好,不仅能用简单的语言与成人对话,还会独立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正变得越 来越聪明,已经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点,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女人一直在陶醉地讲述着, 堆满细纹的脸上露出憧憬的模样。过了一会儿,男孩的画画完了,我终于认出,他胡乱涂 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 ⑧女人提醒男孩该回家吃药了,男孩机械地站起身来,露出一脸的痴笑,我忙说了句 “祝你生日快乐”,并随手将左手腕部的一串平安殊送给了他。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 ——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簸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⑨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其实,男孩本身就是一轮不曾圆 满的太阳,他却以微弱之光,驱走了年轻母亲心中的阴霾,并唤起一家人坦然面对生活的 勇气。于是.属于他们的每个日子,才包含一种有望的等待,变得愈发有了奔头…… ⑩第二天一早,我欣然辞别父母,径直回到我跌倒过的城市去打拼。多年后,我终于 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完成了自身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并一直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
位置 ⑩而今,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映出脑瘤男孩雪地 上留下的那轮残日,它虽不完满,也不耀眼,但发出的光和热,足以能够将我前行的路照 9.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1.揣摩词句。(9分) (1)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 的骄傲。(品析加点词) (2)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 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3)“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说一说“我”内心一颤的原因。 12文章写到“一轮残缺的太阳”、“一轮不曾圆满的太阳”、“那轮残日”,那么,这轮残缺 的太阳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13文章标题是“雪地上的画”,可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自己不幸的经历?(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16题。(13分) 国家公祭日 【事件回放】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意林作文素材>2015年第3期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并发表重要讲话。2100余季的讲话,回顾历史、痛斥暴行,盖棺定论、 告愁亡灵,展望未来、祈愿和平。一一摘自东南网 为了纪念国家公祭日,我们铸就了国家公 祭鼎。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 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 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 行首次国家公祭。鼎深古铜色.以显庄重与肃穆 该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 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 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 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足 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
位置。 ○11 而今,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映出脑瘤男孩雪地 上留下的那轮残日,它虽不完满,也不耀眼,但发出的光和热,足以能够将我前行的路照 亮…… 9.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 分) 11.揣摩词句。(9 分) (1) 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 的骄傲。(品析加点词) (2)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 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3)“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说一说“我”内心一颤的原因。 12.文章写到“一轮残缺的太阳”、“一轮不曾圆满的太阳”、“那轮残日”,那么,这轮残缺 的太阳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 分) 13.文章标题是“雪地上的画”,可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自己不幸的经历?(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14-16 题。(13 分) 二 国家公祭日 【事件回放】 2014 年 2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意林作文素材> 2015 年第 3 期 2014 年 12 月 13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并发表重要讲话。2100 余季的讲话,回顾历史、痛斥暴行,盖棺定论、 告愁亡灵,展望未来、祈愿和平。——摘自东南网 为了纪念国家公祭日,我们铸就了国家公 祭鼎。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 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 2014 公斤,石 质的底座重 1213 公斤,象征 2014 年 12 月 13 日举 行首次国家公祭。鼎深古铜色.以显庄重与肃穆。 该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 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 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 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足 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
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摘自百度新闻 国际 中国人大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 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 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英国广播公司(BC报道 中国拟设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消息。目的是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暴 行,同时纪念中国人民的抵抗侵略的精神。 关联社报道 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纪念日,是要“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悼念死难者和“揭露日本 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 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战争影响】 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经 济损失为5000亿美元。一摘自江泽民在1995年9月《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达19万人:零散屠 杀有858案,死亡人数达15万之多,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 万人以上。——百度文库 1944年日本次官会议作出《促进中国劳工遗入日本国内的决定》,从中国十多个省市强 征数万劳工到日本服劳役。仅从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日本就从中国船运劳工38939 人(日外务省报告记载为38935人),使中国几乎完全丧失了建设和发展的人力支柱力量 摘自铁血网 14.阅读【事件回放】,文段按 顺序介绍国家公祭鼎,具体的顺序是从 (4分 15.阅读【战争影响】,说说你从提供的材料中得出的结论。(3分)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谈谈我国设定“国家公祭日”的意义。(6分) 四、阅读名著,完成17-19题。(8分) 17.下面这首诗选自《繁星·春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18下面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 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林冲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化险 为夷,最终上梁山 B.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第四次航海时,遭遇海难,他带着幸存者一同来
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摘自百度新闻 【国际评论】 中国人大将每年的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 12 月 13 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 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中国拟设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消息。目的是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暴 行,同时纪念中国人民的抵抗侵略的精神。 ——关联社报道 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纪念日,是要“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悼念死难者和“揭露日本 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 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战争影响】 按 1937 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1000 亿美元,间接经 济损失为 5000 亿美元。 一摘自江泽民在 1995 年 9 月《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 28 案,屠杀人数达 19 万人:零散屠 杀有 858 案,死亡人数达 15 万之多,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 30 万人以上。——百度文库 1944 年日本次官会议作出《促进中国劳工遗入日本国内的决定》,从中国十多个省市强 征数万劳工到日本服劳役。仅从 1943 年 4 月至 1945 年 5 月.日本就从中国船运劳工 38939 人(日外务省报告记载为 38935 人),使中国几乎完全丧失了建设和发展的人力支柱力量。 ——摘自铁血网 14. 阅读【事件回放】,文段按 顺序介绍国家公祭鼎,具体的顺序是从 到 ;从 到 。(4 分) 15.阅读【战争影响】,说说你从提供的材料中得出的结论。(3 分)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谈谈我国设定“国家公祭日”的意义。(6 分) 四、阅读名著,完成 17-19 题。(8 分) 17.下面这首诗选自《繁星·春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 分) 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18.下面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 白虎堂, 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林冲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化险 为夷,最 终上梁山。 B.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第四次航海时,遭遇海难,他带着幸存者一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