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初一下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江洪海) A卷(共100分) 第I卷(共16分) 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确凿zao菜畦qi 收敛lian 秕谷bi 蝉蜕ui B、祈祷qi 觅食mi 和蔼ai 磐石pan 嗥鸣hao C、谰语lan深邃sui 彷徨pang仰慕mu 弥高mi D、攒成zan镐头hao 踌躇chu 重荷he 湖泊bo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壮绝景致丛山叠岭慷慨淋漓万丈狂澜 B、绝壁断崖 艰难险阻 骇人听闻 博学多识 C、荒草凄凄 再接再励 妇儒皆知 历尽心血 D、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惊涛澎湃 鸡毛掸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B、这个消息骇人听闻,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哦? C、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D、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但我觉得他还是我的良师益友。 4.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 有春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泼辣蕴蓄丰硕 B、丰硕蕴蓄泼辣 C、蕴蓄丰硕泼辣 D、泼辣丰硕蕴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 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初一下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江洪海) A 卷 ( 共 100 分 ) 第I卷 (共16分) 一、基础知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菜畦.qí 收敛.liǎn 秕.谷bǐ 蝉蜕.tuì B、祈.祷qí 觅.食mì 和蔼.ǎi 磐.石pán 嗥.鸣háo C、谰.语lán 深邃.suì 彷.徨páng 仰慕.mù 弥.高mí D、攒.成zǎn 镐.头hào 踌躇.chú 重荷.hé 湖泊.bó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壮绝景致. 丛山叠岭. 慷慨.淋漓. 万丈狂澜. B、绝壁断崖. 艰.难险阻 骇.人听闻 博.学多识 C、荒草凄凄.. 再接再励. 妇儒.皆知 历.尽心血 D、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惊涛澎湃.. 鸡毛掸.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B、这个消息骇人听闻 ....,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哦? C、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 ....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D、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但我觉得他还是我的良师益友 ....。 4.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 有春的绚丽,有夏的_______,有秋的________,更有冬的________。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C、那烟雨中的半亩荷塘,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为了防止甲流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6~8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ye)!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对下面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C、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D、孰若孤(“孰”通“熟”,谁) 7、对下面句子中多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以”组成“认为”之意)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认为) C、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 D、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代仲永的诗) 8、对句意、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 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刻苦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 B、本文人物个性鲜明: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骄傲自大,勤奋好学)、 鲁肃(敬才爱才、见风使舵)。 C、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
2 B、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C、那烟雨中的半亩荷塘,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为了防止甲流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 6~8 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对下面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C、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D、孰.若孤(“孰”通“熟”,谁) 7、对下面句子中多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以”组成“认为”之意)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认为) C、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 D、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代仲永的诗) 8、对句意、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 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刻苦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 B、本文人物个性鲜明: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骄傲自大,勤奋好学)、 鲁肃(敬才爱才、见风使舵)。 C、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
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出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来表现吕蒙才 略长进之快。 D、文章最后写到鲁肃与吕蒙“结交”,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这 接表明了孙权劝学的效果好:吕蒙接受意见并刻苦努力学有所成 第Ⅱ卷(共84分) 三、填空题(12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A、深林人不知 B、此夜曲中闻折柳, ,凭君传语报平安 D、春潮带雨晚来急 ,落花时节又逢君。 F、 ,关山度若飞 11.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2分)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连接三个地名,表达一种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2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3分)
3 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出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来表现吕蒙才 略长进之快。 D、文章最后写到鲁肃与吕蒙“结交”,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这 间接表明了孙权劝学的效果好:吕蒙接受意见并刻苦努力学有所成。 第Ⅱ卷 (共84分) 三、填空题 (12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课文原句填空。 (6分) A、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D、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11.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2分) 李 白 在 《 峨 眉 山 月 歌 》 中 连 接 三 个 地 名 , 表 达 一 种 思 念 之 情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12 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3 分)
B 13、用原文回答(4分)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1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写雪地捕鸟用了一系列动词(已加点),请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是 什么?(3分) 1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2分) 五、作文(60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让陌生的心灵靠近:爱,让沉寂的热情爆发; 爱,让无数双温暖的手编织动人的故事……只要心还在跳动,血还在流淌,我们就不会停 止对爱的追求,我们就会感受到深深的爱! 请以“献给的爱”或“给我的爱”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1、请根据诗文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诗人所见的山中美景。 2、这首诗短短四句,一句一景,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请说说诗歌描写的主要
4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原文回答(4 分) 捕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写雪地捕鸟用了一系列动词(已加点),请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是 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60 分 ) 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让陌生的心灵靠近;爱,让沉寂的热情爆发; 爱,让无数双温暖的手编织动人的故事……只要心还在跳动,血还在流淌,我们就不会停 止对爱的追求,我们就会感受到深深的爱! 请以“献给_____的爱”或“_____给我的爱”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B 卷 ( 共 50 分 ) 一、诗歌鉴赏 (4 分 )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1 、 请 根 据 诗 文 用 优 美 的 语 句 描 绘 诗 人 所 见 的 山 中 美 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短短四句,一句一景,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请说说诗歌描写的主要
内容和所表达的主要感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偵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偵:求之地中 不更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倒塌。2、臆断:主观判断。3、柿:fei,木片。4、湮 n,沉落。5、偵:dion,同“癲”,疯。6、啮:nie,啃咬。7、坎穴:泂穴。8、 从下游向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阅十余岁( ④一老河兵闻之(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 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童年》的作者是 (1分)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请简述主要内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5 内容和所表达的主要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 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ǐ,倒塌。 2、臆断:主观判断。3、 柿:fèi,木片。 4、 湮:yà n,沉落。 5、 傎:diōn,同“癫”,疯。6、 啮:niè,啃咬。 7、 坎穴:洞穴。 8、 溯: 从下游向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③阅.十余岁 ( ) ④一老河兵闻之. (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22 分 ) (一) 名著阅读 (4 分 ) 6.《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1分)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请简述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0 题。 (18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