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总论(二):会计假设、核算基础、信息质量要求 一、练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 A.是有区别的B.相互一致的C.不相关的D.相互可替代的 2.会计核算使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是()。 A.实物计量B货币计量C.时间计量D.劳动计量 3.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期间D.货币计量 4.会计分期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 D.权责发生制原则 5.持续经营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B.权责发生制原则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6.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持续经营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会计分期是记账基准产生的前提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7,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假设为前提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会计人员不得将投资者个人支出记入企业账户依据()假设。 A.会计主体B.会计分期C.持续经营D.货币计量 9.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 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B.可理解性C.相关性D.可靠性 10.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 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B.可靠性C.可理解性D.可比性 11.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 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第 2 讲 总论(二):会计假设、核算基础、信息质量要求 一、练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 ) A.是有区别的 B.相互一致的 C.不相关的 D.相互可替代的 2.会计核算使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是( )。 A.实物计量 B.货币计量 C.时间计量 D.劳动计量 3.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4.会计分期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持续经营 D.权责发生制原则 5.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6.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持续经营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会计分期是记账基准产生的前提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7.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 )假设为前提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会计人员不得将投资者个人支出记入企业账户依据( )假设。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9.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 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10.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 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11.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 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可靠性B.相关性C.可比性D.可理解性 12.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要求。 A.可靠性B.可比性C.相关性D.重要性 13.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 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A.及时性B.相关性C.谨慎性D.重要性 14.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 的是()。 A.相关性B.可靠性C.及时性D.可理解性 15.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及时性B.相关性C.谨慎性D.重要性 16.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重要性B.可比性C.谨慎性D.可理解性 1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为基础。 A.权责发生制B.实地盘存制C.永续盘存制D.收付实现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 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 A.会计主体B.继续经营C.会计期间D.货币计量 3.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 A.独资企业 B.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 C.子公司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4.可靠性要求做到()。 A.内容完整B.数字准确C.资料可靠D.对应关系清楚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12.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 )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13.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 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4.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 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15.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 。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6.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重要性 B.可比性 C.谨慎性 D.可理解性 1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 )为基础。 A.权责发生制 B.实地盘存制 C.永续盘存制 D.收付实现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 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 )。 A.会计主体 B.继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3.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 A.独资企业 B.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 C.子公司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4.可靠性要求做到( )。 A.内容完整 B.数字准确 C.资料可靠 D.对应关系清楚
5.AS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己经开出,商品己经发出 并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 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S股份有限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是根据()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 6。下列做法中,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的是()。 A.鉴于某项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 均年限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己经陈旧过时,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将其账面价值一 次性核销 D.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7.在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下列事项符合谨慎性的做法是()。 A.设置秘密准备 B.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C.充分估计可能取得的收益和利润 D.不要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8.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的做法是()。 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B.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C.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D.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时,研究过程中的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9.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实质重于形式B.重要性C.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D.配比原则 (三)判断题 1.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它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 动。() 3.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 算方法。() 4.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
5.AS 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年 9 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 并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 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 AS 股份有限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是根据(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 6.下列做法中,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的是( )。 A.鉴于某项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 均年限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过时,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将其账面价值一 次性核销 D.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7.在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下列事项符合谨慎性的做法是( )。 A.设置秘密准备 B.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C.充分估计可能取得的收益和利润 D.不要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8.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的做法是( )。 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B.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C.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D.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时,研究过程中的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9.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D.配比原则 (三)判断题 1.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 ) 2.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它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 动。( ) 3.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 算方法。( ) 4.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
围。() 5.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 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6.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按照记账本 位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7.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但是可以作一个会计主体。 () 8.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 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9.会计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 10.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要求之一是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 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1.按照谨慎性企业可以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企业可以任意提取各种 准备。( 12.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反映,对于不重要、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 关各方决策失误或误解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 13.按照重要性,企业会计核算时将某一项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 14.在我国,所有单位都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 二、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 2.【答案】B 【解析】会计核算从数量上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是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 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的。 3.【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4.【答案】C
围。( ) 5.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 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6.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按照记账本 位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7.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但是可以作一个会计主体。 ( ) 8.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 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 9.会计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 ) 10.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要求之一是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 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 11.按照谨慎性企业可以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企业可以任意提取各种 准备。 ( ) 12.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反映,对于不重要、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 关各方决策失误或误解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 ) 13.按照重要性,企业会计核算时将某一项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 ( ) 14.在我国,所有单位都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 ) 二、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 2.【答案】B 【解析】会计核算从数量上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是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 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的。 3.【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4.【答案】C
【解析】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 范围。 5.【答案】A 【解析】持续经营的前提是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 6.【答案】C 【解析】持续经营确立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 个会计主体,而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 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 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主体确定了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7.【答案】B 【解析】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以及计提折 但。 8.【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要求区分企业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虽然企业归投资者所有, 净利润最终也要分给投资者,但是绝不能因此可以在企业中报销投资者的个人花销。 9.【答案】D 【解析】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 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 靠、内容完整。 10.【答案】A 【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 者预测。 11.【答案】C 【解析】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 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另外不同企业发生 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 互可比。新准则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 12.【答案】B
【解析】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 范围。 5.【答案】A 【解析】 持续经营的前提是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 6.【答案】C 【解析】持续经营确立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 个会计主体,而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 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 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主体确定了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7.【答案】B 【解析】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以及计提折 旧。 8.【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要求区分企业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虽然企业归投资者所有, 净利润最终也要分给投资者,但是绝不能因此可以在企业中报销投资者的个人花销。 9.【答案】D 【解析】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 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 靠、内容完整。 10.【答案】A 【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 者预测。 11.【答案】C 【解析】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 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另外不同企业发生 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 互可比。新准则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 12.【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