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首页】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化学教育 授课专业 应用化学 课程编号|HHxZ8003 工业分析 必修课校级公共课();基础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性质 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0学时 学分数 学分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0学时:实践课学时(另有实验课72学时) 使用教 出版 社及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 作者武汉大学主绷出版2006年7月第5版 时间200年7月第1次印刷 1.《定量分析化 林树昌主编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 学》 2.《定量分析中的 宋清编 2.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8 指误差和数据评价》 出版 定参考 3《分离及复杂物作者 邵令娴编 出版3.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3 质的分析》 4.《 Analytical J.G. Dick 4. McGraw-Hill 1973.6 Chemistry》 授课教师 单位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授课时间 注:表中()选项请打“√
1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首页】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授课专业 化学教育 应用化学 工业分析 年级 课程编号 HHHXZB0023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0 学时 学分数 3 学分 课时分配 课堂讲授 60 学时;实践课 学时(另有实验课 72 学时) 使 用 教 材 名 称 《分析化学》 作者 武汉大学 主编 出版 社及 出版 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7 月第 5 版 2006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 指 定 参 考 书 1.《定量分析化 学》 2.《定量分析中的 误差和数据评价》 3.《分离及复杂物 质的分析》 4.《 Analytical Chemistry》 作者 林树昌主编 宋清编 邵令娴编 J.G. Dick 出版 社及 出版 时间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1 2.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8 3.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3 4.McGraw—Hill 1973.6 授课教师 单位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授课时间 注:表中()选项请打“√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第1章:概论 备注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实习()教学时数 4学时 1.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化学发展史。 2.掌握分析化学参考文献的查阅 教学 3.理解以下概念: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化学计量点 的滴定终点、终点误差 紫4了解常用滴定方式,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掌握常用基准物质及其应用 5.会根据滴定反应确定计量关系并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分类、发展趋势与文献查阅 1.0学时 2.分析化学过程、结果表示、滴定分析法概述与标准溶液等: 1.5学时 3.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5学时 重点重点:正确理解以下概念: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 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分析化学的分类 难点难点:根据滴定反应确定计量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讨论 讨论题目: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如何? 思考思考题目: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作业 本章作业:P21:1.2.3.4.5.10.11.12.16.18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梁文平庄乾坤主编,《分析化学的明天一一科学发展前沿与挑战》,科 文献学出版社2009
2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 第 1 章:概论 备 注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化学发展史。 2.掌握分析化学参考文献的查阅。 3.理解以下概念: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终点误差。 4.了解常用滴定方式,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掌握常用基准物质及其应用。 5.会根据滴定反应确定计量关系并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分类、发展趋势与文献查阅; 2.分析化学过程、结果表示、滴定分析法概述与标准溶液等; 3.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0 学时 1.5 学时 1.5 学时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以下概念: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 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分析化学的分类。 难点:根据滴定反应确定计量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讨论 思考 作业 讨论题目: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如何? 思考题目: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本章作业:P21:1. 2. 3. 4. 5. 10. 11. 12. 16. 18。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 文献 梁文平, 庄乾坤主编,《分析化学的明天——科学发展前沿与挑战》,科 学出版社 2003.9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备注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实习()教学时数2学时 1.掌握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教学目的及要求 2.掌握分析试样的分解方法及其预处理。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学时 2.分析试样的分解方法及其预处理 1学时 重点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方法及其预处理等 难点 讨论思考题目:试样的分解有哪些方法? 思考 本章作业:P37:1.4 作业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邵令解编,《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 文献
3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 第 2 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备 注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掌握分析试样的分解方法及其预处理。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分析试样的分解方法及其预处理 1 学时 1 学时 重点 难点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方法及其预处理等 讨论 思考 作业 思考题目:试样的分解有哪些方法? 本章作业:P37:1.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 文献 邵令娴编,《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3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备注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实习()教学时数8学时 1.理解以下概念:准确度、误差、精密度、偏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 教标准偏差、总体、样本、样本容量、自由度、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等 学|2.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目|3.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t分布)。理解置信度、置信 区间的概念,掌握用t分布表求算平均值置信区间的方法。 求4.掌握t检验法、F检验法的方法与应用。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 5.了解误差的传递与回归分析法。 6.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3.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2学时 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 1学时 3.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1学时 3.4显著性检验 1学时 5可疑值取舍 1学时 3.6回归分析法 1学时 3.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学时 重点: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标准偏差和平均值置信区间的计算,t、F 重点检验法的方法与作用,可疑值的取舍,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难点难点正态分布的概率范围: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讨论讨论题目:如何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思考思考题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作业 本章作业:P74:1.P75:2.3.4.8.9.11.12 P76:15.19.20.P77:21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未清编,《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28 文献
4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 第 3 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备 注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理解以下概念:准确度、误差、精密度、偏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总体、样本、样本容量、自由度、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等。 2.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t 分布)。理解置信度、置信 区间的概念,掌握用 t 分布表求算平均值置信区间的方法。 4.掌握 t 检验法、F 检验法的方法与应用。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 5.了解误差的传递与回归分析法。 6.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4 显著性检验 3.5 可疑值取舍 3.6 回归分析法 3.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重点 难点 重点: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标准偏差和平均值置信区间的计算,t、F 检验法的方法与作用,可疑值的取舍,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难点:正态分布的概率范围;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讨论 思考 作业 讨论题目:如何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思考题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本章作业:P74:1. P75:2. 3. 4. 8. 9. 11. 12. P76:15. 19. 20. P77:21。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 文献 宋清编,《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8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第4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备注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实习()教学时数2学时 1.掌握质量保证的工作内容。 房/2握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概念。 要 求4.了解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查认可的过程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4.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0.3学时 4.2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学时 4.3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0.3学时 4.4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0.2学时 4.5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查认可 0.2学时 重点重点: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难点「难点: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讨论 思考 讨论题目:分析结果的溯源性是什么? 思考题目: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作业 本章作业:P109:4.16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 文献邱德仁编著,《工业分析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章节名称 第 4 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备 注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质量保证的工作内容。 2.掌握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概念。 4.了解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查认可的过程。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4.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4.2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3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4.4 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4.5 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查认可 0.3 学时 1 学时 0.3 学时 0.2 学时 0.2 学时 重点 难点 重点: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难点: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讨论 思考 作业 讨论题目:分析结果的溯源性是什么? 思考题目: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本章作业:P109:4. 16。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 文献 邱德仁编著,《工业分析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