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10L-05L2 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劳动的工资率为10,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33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具有下列短期生产函数 〓〓Q=-001L3+L2+36L 已知产品的价格为01元,劳动L的工资率为每人时48元。试问: (1)如果每天的总固定成本为50元,厂商最大的纯利润是多少? (2)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对于劳动需求曲线的点弹性是多少? 34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100K05L05,在本生产期内,资本投入量 为100单位,劳动投入量为25单位。要求 (1)计算这时各要素的边际产量 (2)若资本价格为每单位20元,计算其工资(率) (3)如果产品的价格为50元,求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35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于垄断。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 需求曲线为P=200-Q,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 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36假定厂商在劳动市场上是垄断的,而在产出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其对劳动的需求函数为 LD=10-05W,劳动的供给函数为LS=W+4。试求: (1)厂商将雇用多少工人? (2)工资率是多少? 37一个在产品和劳动市场上均处于垄断的厂商,其生产函数为 〓〓Q=2L05K05 已知厂商生产的产品需求为 〓=10P=Q2 劳动的供给函数为 =W=25L (1)如果资本固定在25元的水平上,求厂商均衡的劳动使用量和工资率,以及产品的价格和数 量 (2)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的价格为多少才能使得(1)中的厂商处于长期均衡? 8在纯交换经济中,消费者甲拥有78个单位的Q1,但没有Q2,其效用函数为 ==U1 11 q 12+2 11+5 消费者乙拥有164个单位的Q2,但没有Q1,他的效用函数为 =U2 21+4q21+2 22 试求:一般均衡价格。 39假设两厂商A和B生产同一种产品,它们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q A 10L一L2
32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10L-0 5L 2 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 5,劳动的工资率为 10,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33 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具有下列短期生产函数 〓〓Q=-0 01L 3+L 2+36L 已知产品的价格为 0 1 元,劳动 L 的工资率为每人时 4 8 元。试问: (1)如果每天的总固定成本为 50 元,厂商最大的纯利润是多少? (2)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对于劳动需求曲线的点弹性是多少? 34 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100K 0 5 L 0 5 ,在本生产期内,资本投入量 为 100 单位,劳动投入量为 25 单位。要求: (1)计算这时各要素的边际产量。 (2)若资本价格为每单位 20 元,计算其工资(率)。 (3)如果产品的价格为 50 元,求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35 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于垄断。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 需求曲线为 P=200-Q,当厂商产量为 60 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 1 200 时,最后一位 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36 假定厂商在劳动市场上是垄断的,而在产出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其对劳动的需求函数为 L D=10-0 5W,劳动的供给函数为 L S=W+4。试求: (1)厂商将雇用多少工人? (2)工资率是多少? 37 一个在产品和劳动市场上均处于垄断的厂商,其生产函数为 〓〓Q=2L 0 5 K 0 5 已知厂商生产的产品需求为 〓〓10P=Q 2 劳动的供给函数为 〓〓W=25L 试求: (1)如果资本固定在 25 元的水平上,求厂商均衡的劳动使用量和工资率,以及产品的价格和数 量。 (2)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的价格为多少才能使得(1)中的厂商处于长期均衡? 38 在纯交换经济中,消费者甲拥有 78 个单位的 Q 1,但没有 Q 2,其效用函数为 〓〓U 1=q 11 q 12 +2q 11 +5q 12 消费者乙拥有 164 个单位的 Q 2,但没有 Q 1,他的效用函数为 〓〓U 2=q 21 +4q 21 +2q 22 试求:一般均衡价格。 39 假设两厂商 A 和 B 生产同一种产品,它们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q A =10L-L 2
〓=qB=10L-05L2 已知劳动资源的总供给量为10人。为了产量为最大,厂商A和B各应雇用多少工人? 40假设某人每月工作10天,他可生产两种产品X和Y供自己消费,已知两种产品的生产函 数分别为 q Y=5 L 如果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q q X +4gY 试求:此人如何配置他的时间L用于生产,可使得效用最大? (四)论述题 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试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买者和卖者都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4运用供求分析说明 (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2)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的生产? 5试述微观价格政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6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7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8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9为什么说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点? 10试说明理性的生产者应如何组织生产 1简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 12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13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如何得到的?其中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与变动要素的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有何联系? 14试述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15为什么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是MC=MR?(或,试解释并论证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6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平均收益和边际收 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7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8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它的哪一条成本曲线的哪一段线段?为什么?(或,为什么 说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19为什么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使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20在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下,厂商理论是怎样说明厂商及市场的长期均衡机制的? 2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q B =10L-0 5L 2 已知劳动资源的总供给量为 10 人。为了产量为最大,厂商 A 和 B 各应雇用多少工人? 40 假设某人每月工作 10 天,他可生产两种产品 X 和 Y 供自己消费,已知两种产品的生产函 数分别为 〓〓q X =10L 1 〓〓q Y =5L 1 如果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q X q Y +2q X +4q Y 试求:此人如何配置他的时间 L 用于生产,可使得效用最大? (四)论述题 1 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 试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3 为什么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买者和卖者都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4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 (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2)为什么在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的生产? 5 试述微观价格政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6 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7 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8 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9 为什么说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点? 10 试说明理性的生产者应如何组织生产。 11 简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 12 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13 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如何得到的?其中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与变动要素的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有何联系? 14 试述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15 为什么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是 MC=MR?(或,试解释并论证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6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平均收益和边际收 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7 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8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它的哪一条成本曲线的哪一段线段?为什么?(或,为什么 说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19 为什么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使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20 在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下,厂商理论是怎样说明厂商及市场的长期均衡机制的? 21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22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对其配置资源的效率作出评价。 23试比较分析完全竞争和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及其效率的优劣。 24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25试述寡头垄断厂商的产量及价格决定。 26利用折弯需求曲线分析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及其均衡。 27简要评述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8为什么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29在完全竞争、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有何不同?试加以分析 30试就利润的来源论证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31试述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内,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 32简述一般均衡过程的条件和保证其实现的机制,并加以评论 3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加以评论 34叙述并评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35简要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否有必要干预微观 经济活动?为什么?) 36试从微观角度论述市场机制的效率、局限性及调节政策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HT] 〖 BHIDWG1.5m,WK6mm,WK12mm,WK6mmW〗 常考知识点 〖 BHIDWG1.5m,WK6mm,WK12m,WK6mmW〗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量及其影响因 素的考察,特别是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国民收入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说明 这些经济总量如何决定,以解释经济中的总量波动情况,并且提出减少或消除波动的对策和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以总量分析为特征的,它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关于宏观经济学中的流派,参见本
22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对其配置资源的效率作出评价。 23 试比较分析完全竞争和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及其效率的优劣。 24 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25 试述寡头垄断厂商的产量及价格决定。 26 利用折弯需求曲线分析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及其均衡。 27 简要评述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28 为什么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29 在完全竞争、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有何不同?试加以分析。 30 试就利润的来源论证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31 试述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内,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 32 简述一般均衡过程的条件和保证其实现的机制,并加以评论。 33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加以评论。 34 叙述并评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35 简要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否有必要干预微观 经济活动?为什么?) 36 试从微观角度论述市场机制的效率、局限性及调节政策。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HT] 〖BHDWG1.5mm,WK6mm,WK12mm,WK6mmW〗 常考知识点 〖BHDWG1.5mm,WK6mm,WK12mm,WK6mmW〗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量及其影响因 素的考察,特别是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国民收入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说明 这些经济总量如何决定,以解释经济中的总量波动情况,并且提出减少或消除波动的对策和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以总量分析为特征的,它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关于宏观经济学中的流派,参见本
书第四部分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它主要阐述国民生产总值(G P)的核算方法,揭示国民收入核算中有关总量的关系。GNP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 出法 、收入法和生产法。其中支出法是与宏观经济学联系较为密切的一种方法。按照支出法,对 个包括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经济系统,有 〓〓GNP=C+I+G+(X-M) 式中:C为家庭消费支出: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支出,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X-M为 净出口,即出口额X与进口额M的差额。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新资本品,例如企业中增加的机器设备和厂房 等:二是存货,如原料、库存成品等的变动。 除了GNP外,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有关的重要总量还有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NP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 产值。 国民收入(N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NP,NNP,NI都是国民经济成果的统计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P-折旧=NP 〓=NNP-间接税=NI 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因目的不在于分析折旧、间接税在GNP中所占的份额,故对GNP, NNP和NI通常不加以区分,而以收入或收入水平加以称呼。这里所说的收入是名义收入 货币收入,它没有考虑到市场物价变动的影响。如果考虑到价格水平变动这一因素,可以用
书第四部分。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它主要阐述国民生产总值(G NP)的核算方法,揭示国民收入核算中有关总量的关系。GNP 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 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 出法 、收入法和生产法。其中支出法是与宏观经济学联系较为密切的一种方法。按照支出法,对 一个包括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经济系统,有 〓〓 GNP =C+I+G+(X-M) 式中:C 为家庭消费支出;I 为投资支出;G 为政府支出,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X-M 为 净出口,即出口额 X 与进口额 M 的差额。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新资本品,例如企业中增加的机器设备和厂房 等;二是存货,如原料、库存成品等的变动。 除了 GNP 外,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有关的重要总量还有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 GNP 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 产值。 国民收入(N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NP,NNP,NI 都是国民经济成果的统计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GNP-折旧=NNP 〓〓NNP-间接税=NI 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因目的不在于分析折旧、间接税在 GNP 中所占的份额,故对 GNP, NNP 和 NI 通常不加以区分,而以收入或收入水平加以称呼。这里所说的收入是名义收入 或 货币收入,它没有考虑到市场物价变动的影响。如果考虑到价格水平变动这一因素,可以用
价格指数或折算数来对名义收入进行调整,其结果便得到实际收入。宏观经济学中以后所提 到的收入,除非特别说明,都指实际收入。 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即只考虑产品市场时的收入决定理论;第二个层次是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加以考虑 的收入决定理论:第三个层次是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加以考虑的收入决 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消费函数的论述开始。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如果以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 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c(y)。在宏观经济学中,为说明清楚起见,常设定消 费函数为线性的 ,即c=α+βy,其中α,β均为参数。有了消费函数,可定义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前者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APC表示,即APC=[SX(]c[]y[Sx)]。边际消费倾向是 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C表示,即MPC=[SX(]dc[]dy[Sx)] 储蓄被 定义为收入与消费的差额,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故储蓄与收入的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相 应地,也可定义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前者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APS表 示。后者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S表 示。易知有APC+APS=1和MPC+MPS=1成立。在线性消费函数c=a+By中,参 数a>0表示基本消费 可知B=MPC=[SX(]dc[]dy[SX)],(1-β)=MPS,且APC>MP C。对于消费,凯恩斯认为,随 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数量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
价格指数或折算数来对名义收入进行调整,其结果便得到实际收入。宏观经济学中以后所提 到的收入,除非特别说明,都指实际收入。 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即只考虑产品市场时的收入决定理论;第二个层次是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加以考虑 时的收入决定理论;第三个层次是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加以考虑的收入决 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消费函数的论述开始。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如果以 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 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c(y)。在宏观经济学中,为说明清楚起见,常设定消 费函数为线性的 ,即 c=α+βy,其中α,β均为参数。有了消费函数,可定义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前者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 APC 表示,即 APC=[SX(]c[]y[SX)]。边际消费倾向是 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 MPC 表示,即 MPC=[SX(] d c[] d y[SX)] 。储蓄被 定义为收入与消费的差额,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故储蓄与收入的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相 应地,也可定义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前者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 APS 表 示。后者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 MPS 表 示。易知有 APC+APS=1 和 MPC+MPS=1 成立。在线性消费函数 c= α+βy 中,参 数α>0 表示基本消费 ,可知β=MPC=[SX(] d c[] d y[SX)],(1-β)=MPS,且 APC>MP C。对于消费,凯恩斯认为,随 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数量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