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课题 年月 日 周 星 期 第节 《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 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知识与能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 教 特色。 学 过程与方1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标 法2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太1.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 感世界。 学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点 学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三、情境导入师:昨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今天,是12月26日,是我们 中国人的圣诞节—大家很奇怪,是吧?我这里说的圣人是 谁呢——他就是毛泽东。耶稣给人带来的的是一部竦妒 y罚蠖颐谴吹牟恢徽庑谷梦颐钦嬲 钤诠饷耄小K档矫蠖鲜φ庖淮耸恰抖胶臁 返挠嘣侠铳蟮菲;褂忻飨氖剩瘛翱缮暇盘烛吭拢 上挛逖笞奖睢薄i拔形嘧持荆医倘赵禄恍绿臁钡 仁洌裉煲廊荒鼙场!抖胶臁分杏姓庋母璐省懊飨 嗣癜嗣衲毙腋#侨嗣竦拇缶刃恰!笔前 嗣裆钌畹匕魉N蚁胫滥忝切哪悉械拿蠖蜗笫窃跹 模磕芊窠岷夏阒延械闹独刺柑浮?/SPAN> 生:我是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 师:你能背吗? (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 生:两首词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 “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
授 课 时 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 课 题 《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 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 特色。 过程与方 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 感世界。 教 学 重 点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 学 难 点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施) 一、情境导入 师:昨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今天,是 12 月 26 日,是我们 中国人的圣诞节——大家很奇怪,是吧?我这里说的圣人是 谁呢——他就是毛泽东。耶稣给人带来的的是一部 竦摹妒 ゾ 罚 蠖 颐谴 吹牟恢徽庑 谷梦颐钦嬲 钤诠饷髦 小K档矫 蠖 鲜 φ 庖淮 耸恰抖 胶臁 返挠嘣侠锍ご蟮摹;褂忻 飨 氖 剩 瘛翱缮暇盘炖吭拢 上挛逖笞奖睢薄ⅰ拔 形 嘧持荆 医倘赵禄恍绿臁钡 仁 洌 裉煲廊荒鼙场!抖 胶臁分杏姓庋 母璐省懊 飨 嗣瘢 嗣衲毙腋# 侨嗣竦拇缶刃恰!笔前。 嗣裆钌畹匕 魉 N蚁胫 滥忝切哪恐械拿 蠖 蜗笫窃跹 模磕芊窠岷夏阋延械闹 独刺柑浮?/SPAN> 生:我是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 师:你能背吗? (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 生:两首词中“万山”、 “层林”、“漫江”、“百舸”、 “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
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 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 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 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 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 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 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 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 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 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 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宜言 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 识 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 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 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 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 能概括吗? 生: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 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师:我们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 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 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之绝唱,打开毛泽东诗词,就打开 了一扇中国诗歌壮丽的大门,可以说,所有古典诗词歌赋都 在这里得以复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 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
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 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 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 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 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 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施) 师:1925 年 10 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 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 大社会课题,1936 年 2 月,他写下了 《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 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 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 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 识。 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 9 月 9 日 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 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 能概括吗? 生: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 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师:我们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 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 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之绝唱,打开毛泽东诗词,就打开 了一扇中国诗歌壮丽的大门,可以说,所有古典诗词歌赋都 在这里得以复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 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
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1923写给 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别友》。请同学注解,了解写作背 景 1.展示资料。 2.师补充: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 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 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 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 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 走近作者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 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 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 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 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 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 日《人民日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施) 三,诵读感悟过渡: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诵读时思考:这首词描述了 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1学生自己练习诵读。 2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3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 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 4.齐读。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 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四、赏析文本 (提示:提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后回
二、走近作者 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 1923 写给 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别友》。请同学注解,了解写作背 景。 1.展示资料。 2.师补充:词作于 1923 年 11-12 月间,调寄《贺新郎》, 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 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 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 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 年生长子岸英。1923 年 4 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 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 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 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 月经武汉返长 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 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 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 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 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 1978 年 9 月 9 日《人民日报》。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施) 三.诵读感悟 四、赏析文本 (提示:提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后回 答。) 过渡: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诵读时思考:这首词描述了 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⒈学生自己练习诵读。 ⒉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⒊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 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 ⒋齐读。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 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贺新郎·别友一九 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0(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论命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先, 於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恁刻斯愁思恨缕 WW啊.ywx8.com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整体感知 师: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 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 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白探究文本 1.绘景·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 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 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 味地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施 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 已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 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 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 (1)引导: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有人 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的画面 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结合你的感受, 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贺新郎·别友 一九 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恁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㈠整体感知 师: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 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 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㈡探究文本。 ⒈绘景·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 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 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 一味地直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 施) 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 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 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 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 ⑴引导: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有人 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的画面 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结合你的感受, 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 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一一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 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 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 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 。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 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 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 义 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凭割断愁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 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 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 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 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 浇奴坟土”……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头顶半天残月 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 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 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 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 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 横塘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伡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 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 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 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 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 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 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 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 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 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 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 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 义 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凭割断愁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 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 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 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 怜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 浇奴坟土”……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头顶半天残月, 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 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 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 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 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 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 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 者隐居之所。凌波,出 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 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