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免疫系统 小结又称滤泡区,或称初级淋巴小结或一级滤泡(primary follicle),为B细胞 集中的区域,一旦受抗原刺激,其中心可见增殖旺盛的细胞,称为生发中心 (germinal center)或次级淋巴小结,又称二级滤泡(secondary follicle),这些 细胞随后可进人髓质成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皮质的深层或滤泡区与髓质的交 界处有许多弥散的淋巴细胞聚集,称为副皮质区(paracortical region),是T 细胞聚集的部位,亦称为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结构见图2-4。 猪淋巴结的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淋巴结的结构不同,其组织学图像呈现相 反的构成,淋巴小结在淋巴结的中央,相当于髓质的部分在淋巴结外层。淋巴 液由淋巴结门进人淋巴结流经中央的皮质和四周的髓质,最后由输出管流出淋 巴结。 鸡无淋巴结,但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有的为弥散性,消化道管壁中 的淋巴组织为淋巴集结,如盲肠扁桃体;有的呈小结状等,它们在抗原刺激后 都能形成生发中心。鹅、鸭等水禽类主要有两对淋巴结,即颈胸淋巴结和腰淋 巴结。 淋巴结的功能包括: (1)过滤淋巴液:通过淋巴窦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 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 病原体扩散的作用。 (2)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各种抗原性物质侵入机体后,可刺激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因而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抗原消除后,淋巴结又可恢复 正常。 (3)淋巴细胞再循环:正常时,只有少部分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 殖,大部分是由血液经淋巴系统再循环来的淋巴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随血流 到淋巴结,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人皮质区,然后再经淋巴窦汇人输出淋巴 管,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如此反复循环,是体内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部位。 2.脾脏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血流通路中的过滤器官。它 的结构特点是淋巴组织围绕着小动脉分布。脾外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并伸人脾 实质形成脾小梁。脾的一侧为脾门,是血管、输出淋巴管和神经通道。脾脏可 分为白髓(white pulp)和红髓(red pulp)两部分。白髓是淋巴细胞聚集之 处,淋巴细胞沿中央小动脉呈鞘状分布,称为动脉周围淋巴细胞鞘,相当于淋 巴结的副皮质区,为T细胞集中的区域,即胸腺依赖区。白髓中还有淋巴小 结,是B细胞居留之处,为非胸腺依赖区。在脾脏中T细胞占35%~50%,B 细胞占50%~65%。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可分为脾索和血窦(或称脾窦)两 部分。脾索为网状结缔组织形成的条索状分支结构,网脉中有大量红细胞、血 17
兽医免疫学 小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血窦为迂曲的管道,其分支吻合成网。中央小动 脉离开白髓后,其分支通过脾索与血窦相连,血窦汇成小静脉,最后形成脾静 脉出脾。在红髓与白髓之间称为边缘区,中央小动脉分支由此进入,是再循环 淋巴细胞人脾之处。和淋巴结不同,脾脏没有输入淋巴管。脾脏的结构见 图2-5。 牌「 包膜 肠 梁动 小 小梁静月 淋巴小结 图2-5牌脏的结构 (引自王世若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一版,1990年8月) 脾脏具有以下主要的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循环血液通过脾脏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可吞噬和清 除混人血液的细菌等异物和自身衰老伤残的血细胞等。 (2)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当抗原进入脾脏以后,就会引起淋巴细胞的滞 留。即在正常情况下能自由通过的淋巴细胞这时被滞留下来而不离去,从而使 抗原敏感细胞集中到抗原集聚的部位附近,增进免疫应答的效应。 (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脾脏内定居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 胞,抗原一且进人脾脏即可发生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产生致敏T 细胞和浆细胞。脾脏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素:脾脏能产生一种含苏-赖-脯-精氨酸的四肽激 .18
第二章免疫系统 素,该物质由美国Tuft大学发现,故称为特夫素(tuftsin)。它能增强巨噬细 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外周 免疫器官除脾脏和淋巴结外,在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下有淋巴组织,形成淋 巴小结(图26)。 固有 淋巴滤泡 淋巴网 图2-6肠黏膜集合淋巴结 (引自杜念兴主编,兽医免疫学,第二版,1997年5月) (1)消化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在胃肠道黏膜下可以见到淋巴小结集中的区 域称为肠黏膜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还存在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消 化道的这些淋巴组织称为胃肠相关淋巴组织。 (2)呼吸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在呼吸道黏膜下也存在淋巴组织,称为支 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除了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外,乳腺、泪腺、唾液腺以及泌尿生殖道等的黏膜 也存在弥散的淋巴组织。上述黏膜下集聚的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是机体免疫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它们统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它们主要发挥局部和 免疫功能。 4.哈德氏腺(Harder's gland)是禽类眼窝内腺体之一,又称瞬膜腺,位 于眼窝中腹部,眼球后中央,在视神经区呈喙状延伸,呈不规则的带状。整个 腺体被结缔组织分割成许多小叶,小叶由腺泡、腺管及排泄管组成。腺泡上皮 由一层柱状腺上皮排列而成,上皮基膜下是大量浆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它能 分泌泪液润滑瞬膜,对眼睛具有机械保护作用。它还能接受抗原刺激,分泌特 异性抗体,再通过泪液带入上呼吸道黏膜,成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抗体来源之 ·,在上呼吸道免疫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哈德氏腺不仅可在局部形成坚实 的屏障,它又能激发全身免疫系统,协调体液免疫。在雏鸡免疫时,它对疫苗 发生应答反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对免疫效果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19
兽医免疫学 用。 5.骨髓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也能发挥外周免疫器官的作用。骨髓 也是形成抗体的重要部位。抗原再次免疫动物后,外周免疫器官对该抗原快速 应答,但产生抗体的持续时间短;而骨髓可缓慢、持久地大量产生抗体,此抗 体是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骨髓产生抗体的类别主要是gG,其次为gA,所 以骨髓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 第二节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immunocyte)。该群细胞较多 依据其功能差异,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此类细 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也称此类细胞为 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第二类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递星 抗原促进淋巴细胞活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第三类是以其他方式参与免疫 应答以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 cells)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依据其作用 方式以及来源不同可以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两大群,还有NK细胞及 其他细胞。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 为前T细胞和前B细胞。前T细胞进入胸腺后,在胸腺素的诱导下,分化增 殖为胸腺依赖性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T细胞受 抗原刺激后即可分化成为淋巴母细胞,除少数变为长寿的记忆细胞外,多数继 续分化增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致敏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前B细胞在禽类的法氏囊或哺乳动物的骨髓中分化发育为囊依赖性淋巴 细胞(burse dependent lymphocyte)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 pendent lymphocyte),简称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除少数变为长寿 的记忆细胞外,多数进一步分化增殖为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的方式参与体液 免疫应答。 T细胞和B细胞表面具有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两类表面标志。T细胞和 B细胞通过这些表面分子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T细胞和B细胞在光学显微镜 下无法从形态上区分,但他们的细胞膜表面抗原和受体有很大差别,因此可以 根据这些特征将其区别。根据T细胞和B细胞发育阶段、表面标志及免疫等 的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若干亚群(详见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20
第二章免疫系统 此外,除了以上T细胞和B细胞2类主要的淋巴细胞外,还有其他一些 淋巴细胞样细胞: (1)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C):是一类不需特异性抗体参与也 无需靶细胞上的MHCI类或Ⅱ类分子参与即可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 (2)N细胞(null cell):是一类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表面标志的淋巴细 胞。 (3)D细胞(double cell):发现于外周血液中,这类细胞同时具有T细胞 和B细胞的双重标志,故称为双标志淋巴细胞。这类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2%一3%,其来源、本质及功能尚不清楚。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巨嚥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 胞和组织中固定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在功能上都具有吞噬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在骨髓中经前单核细胞分化发育为 单核细胞,进入血液,随血流到全身各种组织,进人组织中随即发生形态变 化,如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肺脏中的尘细胞(dust cells),结 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histocytes),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cls),脾和淋巴结中的固定和游走巨噬细胞等。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组 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一般不再返回血循环。巨噬细胞在组织中虽有增殖潜 能,但很少分裂,主要通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补充。 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膜表面有许多功能不同的受体分子,如F℃受体和补体 分子的受体(CR)。这两种受体通过与IgG和补体结合,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 化和吞噬功能。但无抗原识别受体,所以不具有特异识别功能。此外,巨噬细 胞还能与淋巴细胞分泌的许多因子结合,诸如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巨 噬细胞移动因子(MF)、干扰素以及某些白细胞介素等。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非特异免疫防御。当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激发免疫应答前就可被单 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但少数病原体可在其胞内繁殖。②清除外来细胞, ③非特异免疫监视。④递呈抗原。即当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由单核 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将有效的抗原决定簇和MHCⅡ类分子(见第八章) 结合成复合体,这种复合体被T细胞识别,从而激发免疫应答。⑤分泌介 质L-1、干扰素、补体(C1、C4、C2、C3、C5、B因子)等. (三)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的由不同干细胞分化 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体内抗原提呈作用最强的一类细胞(详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