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金额,称为对外贸易额 2转口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 或地区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或地 区来看,即为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3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 境贸易。 4无形贸易:简称为劳务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 商品的国际交易活动。 5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 偿手段的,称作易货贸易。采用这种方式,大多是由于某些国家外汇不足, 无法以自由结汇方式进行交易 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 C 、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d 3 ABCD 4AB 四、简答题: 1答: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生产国商品输出 到消费国,从生产国来说,是直接出口,从消费国来说,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它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经 由第三国贸易商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 间接进口。 2答: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例 如:南南之间、北北之间以及区域性集团内的国际贸易 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这些国家在国际 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及经济发达程度相差甚远,其贸易往来具有与水平贸易 大不相同的特点。例如:南北之间的贸易 五、论述题: 1答: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他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 和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交易过程和货物流向大 致相同,经营目的也都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和利润。但作为国际间商品交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 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金额,称为对外贸易额。 2 转口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 或地区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或地 区来看,即为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3 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 境贸易。 4 无形贸易:简称为劳务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 商品的国际交易活动。 5 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 偿手段的,称作易货贸易。采用这种方式,大多是由于某些国家外汇不足, 无法以自由结汇方式进行交易。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B 4 C 三、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D 3 ABCD 4AB 四、简答题: 1 答: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生产国商品输出 到消费国,从生产国来说,是直接出口,从消费国来说,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它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经 由第三国贸易商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 间接进口。 2 答: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例 如:南南之间、北北之间以及区域性集团内的国际贸易。 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这些国家在国际 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及经济发达程度相差甚远,其贸易往来具有与水平贸易 大不相同的特点。例如:南北之间的贸易。 五、论述题: 1 答: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他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 和。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交易过程和货物流向大 致相同,经营目的也都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和利润。但作为国际间商品交
换,国际贸易又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难度大。由于各国语言、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法律和贸易法规等不同,世界市场上贸易障碍多,交易技 术困难多,交易接洽不方便,贸易对手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不易,所以国 际贸易的难度大于国内贸易。(2)复杂性。国际贸易在内容、程序等方面 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以及 国际汇兑、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也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3)风险多。经 营国际贸易可能发生的风险多,包括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 输风险、价格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 第二章国际分工(上) 、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 础 2垂直型国际分工: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差 较为悬殊,国际分工呈互补性的垂直型,即发达国家主要从事于高资金 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于农产品、矿产品及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 3水平型国际分工:指在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近,国际分工呈 水平型,主要表现为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 的专业化。 4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 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单项选择题: 2 3C 4B 5C 6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E 四、简答题: 1答: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 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答:比较利益学说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证实了即 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仍有进行贸易并获利的可 能。 局限性在于以下几点:(1)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换,国际贸易又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难度大。由于各国语言、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法律和贸易法规等不同,世界市场上贸易障碍多,交易技 术困难多,交易接洽不方便,贸易对手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不易,所以国 际贸易的难度大于国内贸易。(2)复杂性。国际贸易在内容、程序等方面 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以及 国际汇兑、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也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3)风险多。经 营国际贸易可能发生的风险多,包括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 输风险、价格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上)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 础。 2 垂直型国际分工: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差 较为悬殊,国际分工呈互补性的垂直型,即发达国家主要从事于高资金、 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于农产品、矿产品及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 3 水平型国际分工:指在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近,国际分工呈 水平型,主要表现为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 的专业化。 4 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 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C 4 B 5 C 6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E 四、简答题: 1 答: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 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2 答:比较利益学说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证实了即 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仍有进行贸易并获利的可 能。 局限性在于以下几点:(1)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此学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3) 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符。 五、论述题: 1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之上:(1)采用“两个国 家,两种产品模型”进行分析;(2)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且两国国内充分就业;(3)自由贸易在完全竞争下 进行,以物物交换为形式;(4)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亦 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保险费用,同时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5)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且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6)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 平不受自由贸易的影响。 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为: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 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 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 贸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 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集中生产在 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 品,只应停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增加世界产 品,提高生产率,参与交换国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第三章国际分工(下) 、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比例:指一国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以及资本之间的比例。 2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 劳动力进行投资(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可以使劳动力的素质 得到极大改善,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 3研究与开发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4产品同质性: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 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一样。 5产品异质性: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大多数产业内贸易产品都属于这类产品。 6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 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单项选择题:
(2)此学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3) 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符。 五、论述题: 1 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之上:(1)采用“两个国 家,两种产品模型”进行分析;(2)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且两国国内充分就业;(3)自由贸易在完全竞争下 进行,以物物交换为形式;(4)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亦 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保险费用,同时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5)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且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6)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 平不受自由贸易的影响。 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为: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 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 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 贸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 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集中生产在 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 品,只应停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增加世界产 品,提高生产率,参与交换国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下)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要素比例:指一国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以及资本之间的比例。 2 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 劳动力进行投资(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可以使劳动力的素质 得到极大改善,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 3 研究与开发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4 产品同质性: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 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一样。 5 产品异质性: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大多数产业内贸易产品都属于这类产品。 6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 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 d 3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D 四、简答题: l答:赫一俄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一个国家将生产并出口自己相对丰富、密集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将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国家,因此,美国在 生产、出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相对有优势,进口的应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1953年利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法,以美国为 例,对赫一俄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其结果与理论正好相反,这一结果与 赫一俄模型理论推断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列昂惕夫悖论, 2答:在特定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 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这个命题被称做价 格要素均等化 3答: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第一阶段:因国内科技力量、工业基础、 市场广大等优势,生产出创新产品,并对该创新产品拥有垄断地位;第二 阶段,外国开始仿制该产品,因在劳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仿制国使原产 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出现萎缩;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商品, 致使原产国出口大幅下降,外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取代了原产国;第四阶 段,外国产品开始进入原产国市场,原产国从出口国开始变为进口国。 五、论述题: 1答: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 水平难以一致。 (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是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 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 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 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 (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 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 2答: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假定更符合实际。 如果产业内贸易的利益能够长期存在,这实际说明自由竞争的市场是 不存在的,因为其它厂商自由进入这一具有利益的行业将受到了限
1 C 2 D 3 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D 四、简答题: 1 答:赫-俄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一个国家将生产并出口自己相对丰富、密集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将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一 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国家,因此,美国在 生产、出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相对有优势,进口的应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 1953 年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美国为 例,对赫-俄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其结果与理论正好相反,这一结果与 赫-俄模型理论推断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列昂惕夫悖论。 2 答:在特定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 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这个命题被称做价 格要素均等化。 3 答: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第一阶段:因国内科技力量、工业基础、 市场广大等优势,生产出创新产品,并对该创新产品拥有垄断地位;第二 阶段,外国开始仿制该产品,因在劳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仿制国使原产 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出现萎缩;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商品, 致使原产国出口大幅下降,外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取代了原产国;第四阶 段,外国产品开始进入原产国市场,原产国从出口国开始变为进口国。 五、论述题: 1 答: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 水平难以一致。 (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是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 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 (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 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 (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 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 2 答: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假定更符合实际。 如果产业内贸易的利益能够长期存在,这实际说明自由竞争的市场是 不存在的,因为其它厂商自由进入这一具有利益的行业将受到了限
制,因而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另外,理 论不仅从供给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更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这实 际将李嘉图理论中贸易利益等于国家利益的隐含假设转化为供给者 与需求者均可受益。这一理论还认为,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 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且将规模经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 贸易利益的来源,这样的分析较为贴近现实。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它揭示了李嘉图的比 较利益学说和传统的赫一俄模型用于解释初级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 合理性,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予以说明。产业 内贸易理论仍然是静态分析,但在政策建议上该理论赞同动态化的建 议 第四章国际市场 、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劳务交换,并进行资源配置 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市场中流通的内容包括商品、资金、劳务、信息等。 2有形国际商品市场:指在固定场所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 市场 3无形国际商品市场:除了有形商品市场以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的国际商 品贸易都可以纳为无形国际商品市场的范畴。 4补偿贸易:是一种进出口信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 方购入机器、技术等,然后用双方同意的产品或劳务来支付货款 5商品交易所:是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方式,由特定 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专业市场 6拍卖:在这类市场中,由专门的拍卖行通过公开叫价的方式,把未曾谋面 的买、卖者的交易完成。 7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产品出口与收取工缴费(劳务报酬)结合起来的一种 交易形式,又可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8租赁贸易:通过出让商品使用权收取租金的交易形式 、单项选择题: 1 d 2d 3 B 、多项选择题: 1 ABCE 2 ABCDE 3 ACE
制,因而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另外,理 论不仅从供给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更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这实 际将李嘉图理论中贸易利益等于国家利益的隐含假设转化为供给者 与需求者均可受益。这一理论还认为,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 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且 将规模经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 贸易利益的来源,这样的分析较为贴近现实。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它揭示了李嘉图的比 较利益学说和传统的赫-俄模型用于解释初级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 合理性,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予以说明。产业 内贸易理论仍然是静态分析,但在政策建议上该理论赞同动态化的建 议。 第四章 国际市场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劳务交换,并进行资源配置 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市场中流通的内容包括商品、资金、劳务、信息等。 2 有形国际商品市场:指在固定场所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 市场。 3 无形国际商品市场:除了有形商品市场以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的国际商 品贸易都可以纳为无形国际商品市场的范畴。 4 补偿贸易:是一种进出口信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 方购入机器、技术等,然后用双方同意的产品或劳务来支付货款。 5 商品交易所:是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方式,由特定 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专业市场。 6 拍卖:在这类市场中,由专门的拍卖行通过公开叫价的方式,把未曾谋面 的买、卖者的交易完成。 7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产品出口与收取工缴费(劳务报酬)结合起来的一种 交易形式,又可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8 租赁贸易:通过出让商品使用权收取租金的交易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E 2 ABCDE 3 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