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工程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1.2.1建设场址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体育中心南面入口服务区地块,南临体育路,西临 莞太路口,南侧为东莞市行政办事中心。规划用地面积约18944.349平 方米,本人防工程拟建在规划场地地下一层 莞体育中 际会展心 东市技水博物宜 工程区位图 拟建场地 东莞市体育中心秘 体 项目位置示意图
10 1.2 工程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1.2.1 建设场址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体育中心南面入口服务区地块,南临体育路,西临 莞太路口,南侧为东莞市行政办事中心。规划用地面积约 18944.349 平 方米,本人防工程拟建在规划场地地下一层。 工程区位图 项目位置示意图
1.2.2项目的提出 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历来为兵 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东莞市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 要节点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 分。东莞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 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 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东莞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 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集群化发展,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先进制造基 地。东莞市属于国家Ⅲ类人防重点城市,战时东莞可作为全国性物资生产 基地、支援全国人民的防空袭斗争,为提升国家战争潜力做出贡献。 东莞市体育中心位于东莞市中心区,体育中心内设置有体育馆、游 泳馆、射击馆、体育场、训练馆、训练场,场馆具备承办国家级大型比赛 功能,是市委、市政府举办大型体育运动、群众集会的场所,平时作为市 民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也可作为平时突发事件的紧急避难场所。东莞市 体育中心是1994年建成使用的我市公共体育设施。按当时的建设要求, 未配建地下停车场及战时用于人民防空的地下人防工程。近年来,进入市 体育中心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市民人数猛增,尤其是举办大型活动或体育 比赛时,进场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市体育中心附近的商业大厦及红 山大厦、红山路、鸭仔塘居民区等区域车辆数量快速增长,现有停车场已 难以满足群众车辆停放需求。而且,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地、设施即将维修、 升级改造,一方面进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市民势必增多,另一方面市体 育中心地面停车场亦将相应减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6年全省人防工 作会议精神,结合《关于印发〈加快我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分工〉
11 1.2.2 项目的提出 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历来为兵 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东莞市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 要节点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 分。东莞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 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 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东莞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 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集群化发展,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先进制造基 地。东莞市属于国家Ⅲ类人防重点城市,战时东莞可作为全国性物资生产 基地、支援全国人民的防空袭斗争,为提升国家战争潜力做出贡献。 东莞市体育中心位于东莞市中心区,体育中心内设置有体育馆、游 泳馆、射击馆、体育场、训练馆、训练场,场馆具备承办国家级大型比赛 功能,是市委、市政府举办大型体育运动、群众集会的场所,平时作为市 民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也可作为平时突发事件的紧急避难场所。东莞市 体育中心是 1994 年建成使用的我市公共体育设施。按当时的建设要求, 未配建地下停车场及战时用于人民防空的地下人防工程。近年来,进入市 体育中心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市民人数猛增,尤其是举办大型活动或体育 比赛时,进场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市体育中心附近的商业大厦及红 山大厦、红山路、鸭仔塘居民区等区域车辆数量快速增长,现有停车场已 难以满足群众车辆停放需求。而且,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地、设施即将维修、 升级改造,一方面进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市民势必增多,另一方面市体 育中心地面停车场亦将相应减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2016 年全省人防工 作会议精神,结合《关于印发〈加快我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分工〉
的通知》(东发改(2016)341号)的要求,完善市体育中心周边片区人 防疏散掩蔽配套功能,提升该区域人民防空能力,促进人防平战结合事业 发展,兼顾节约土地和景观设计等考虑,经市人防办和市体育局研究,计 划结合我市人民防空易地建设工程配建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地 下停车场),缓解市体育中心及红山大厦、红山路、鸭仔塘居民区等周边 停车难的问题。建成后,有利于体育中心及红山大厦、红山路、鸭仔塘居 民区等周边片区人防工程配置优化布局,有利于附近市民日益增长的停车 需求,对完善周边人防疏散掩蔽配套功能体系,提高该区域人防防空能力, 具有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的提出得到了东莞市人防办及相关政府部门及单位领导的高度 重视及大力支持,为进一步推进落实项目建设,由中标单位广东人防建筑 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东莞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1.2.3人防工程的建设规模与设想 根据建设场址及周边环境特点的分析,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8944 平方米,拟建地下一层,地下工程建筑面积约17500平方米,其中人防区 建筑面积约16457平方米,可停放小汽车约450辆。平时功能为地下停车 库及设备用房,战时共设置8个防护单元,功能具体设置如下: 1个专业队装备掩蔽部,抗力等级为核5级、常5级,无防化级别, 掩蔽车辆约43辆;1个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内设置区域电站),抗力等 级为核5级、常5级,防化等级为乙级,掩蔽人数200人;6个二等人员 掩蔽所,抗力等级为核6级、常6级,防化等级为丙级,掩蔽人数7200 人
12 的通知》(东发改〔2016〕341 号)的要求,完善市体育中心周边片区人 防疏散掩蔽配套功能,提升该区域人民防空能力,促进人防平战结合事业 发展,兼顾节约土地和景观设计等考虑,经市人防办和市体育局研究,计 划结合我市人民防空易地建设工程配建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地 下停车场),缓解市体育中心及红山大厦、红山路、鸭仔塘居民区等周边 停车难的问题。建成后,有利于体育中心及红山大厦、红山路、鸭仔塘居 民区等周边片区人防工程配置优化布局,有利于附近市民日益增长的停车 需求,对完善周边人防疏散掩蔽配套功能体系,提高该区域人防防空能力, 具有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的提出得到了东莞市人防办及相关政府部门及单位领导的高度 重视及大力支持,为进一步推进落实项目建设,由中标单位广东人防建筑 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东莞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1.2.3 人防工程的建设规模与设想 根据建设场址及周边环境特点的分析,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 18944 平方米,拟建地下一层,地下工程建筑面积约 17500 平方米,其中人防区 建筑面积约 16457 平方米,可停放小汽车约 450 辆。平时功能为地下停车 库及设备用房,战时共设置 8 个防护单元,功能具体设置如下: 1 个专业队装备掩蔽部,抗力等级为核 5 级、常 5 级,无防化级别, 掩蔽车辆约 43 辆;1 个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内设置区域电站),抗力等 级为核 5 级、常 5 级,防化等级为乙级,掩蔽人数 200 人;6 个二等人员 掩蔽所,抗力等级为核 6 级、常 6 级,防化等级为丙级,掩蔽人数 7200 人
1.2.4主要建设条件 为完善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的功能配套,改善体育中心的内部环境,提 高该区域防灾抗灾的能力,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本项目十分重视。项目 建设场址南临体育路,西临莞太路,交通运输便利,市政水电均可从原体 育馆市政接入点接入场址,只要资金到位,项目即可开工建设 1.2.5项目周边交通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现场交通条件良好,紧邻城市中心区主干道体育路及莞 太路,周边有25路、26路、9路、Cl路、C2路、C3路、C4路等公交线 路途经,交通便捷度高。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下列文件和有关的技术法规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5、《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7、《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2);
13 1.2.4 主要建设条件 为完善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的功能配套,改善体育中心的内部环境,提 高该区域防灾抗灾的能力,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本项目十分重视。项目 建设场址南临体育路,西临莞太路,交通运输便利,市政水电均可从原体 育馆市政接入点接入场址,只要资金到位,项目即可开工建设。 1.2.5 项目周边交通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现场交通条件良好,紧邻城市中心区主干道体育路及莞 太路,周边有 25 路、26 路、9 路、C1 路、C2 路、C3 路、C4 路等公交线 路途经,交通便捷度高。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下列文件和有关的技术法规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2、《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5、《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7、《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2);
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2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4、《广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划单建公共人防工程建设 管理的通知》(粤人防[2016]79号) 25、《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结合我市人民防空易地建设配建市 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有关问题的复函》(东府办复 [2017]127号) 26、广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东莞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粤人防[2017]130号) 27、由人防主管部门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4 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 年版));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 年版)); 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1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2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4、《广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划单建公共人防工程建设 管理的通知》(粤人防[2016]79 号); 25、《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结合我市人民防空易地建设配建市 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有关问题的复函》(东府办复 [2017]127 号) 26、 广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东莞市体育中心地下公共人防工程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粤人防[2017]130 号) 27、由人防主管部门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