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稀树草原面临威胁 ■:近日,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在调查报告中称,巴西稀疏草原林现在的消失 速度比亚马逊热带雨林还要快。巴西每年有2万公顷的稀疏草原林被开 垦作为农地,种植大豆、小麦和棉花等作物。 ·长期以来,巴西的稀疏草原林地被认为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适宜农业生产 的土地。而巴西一直将环境保护重点放在濒危热带雨林上,忽略了稀疏 草原林。认为由稀疏树木和小块森林组成的稀疏草原林。在景观上不如 雨林美观。 ·据了解,当地130万公顷的草原林每年有1.5%遭到破坏,用以兴建城镇、 水电站、水库等,而水库往往使河流淤积泥沙,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 ·环保方面相关专家指出,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破坏稀疏草原林的行 为。否则,巴西的稀树草原林将会在2030年前消失。 ·摘自《中国花卉报》2005.5.3
巴西稀树草原面临威胁 近日,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在调查报告中称,巴西稀疏草原林现在的消失 速度比亚马逊热带雨林还要快。巴西每年有2万公顷的稀疏草原林被开 垦作为农地,种植大豆、小麦和棉花等作物。 长期以来,巴西的稀疏草原林地被认为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适宜农业生产 的土地。而巴西一直将环境保护重点放在濒危热带雨林上,忽略了稀疏 草原林。认为由稀疏树木和小块森林组成的稀疏草原林。在景观上不如 雨林美观。 据了解,当地130万公顷的草原林每年有1.5%遭到破坏,用以兴建城镇、 水电站、水库等,而水库往往使河流淤积泥沙,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 环保方面相关专家指出,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破坏稀疏草原林的行 为。否则,巴西的稀树草原林将会在2030年前消失。 摘自《中国花卉报》2005.5.3
二南非的稀树草原生态条统管理 ·稀树草原(Savanna)覆盖了南部非洲46%的面积,是南非、 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的主要植被。该区域降 雨量少于750mm,冬季干燥、高温。植被典型类型为:上 层为木本(乔灌木),以相思类植物为主;下层为草本层, 以C4植物为主。目前该区域主要用于牛和羊等牧业生产。 ·1850年前,人口稀少,稀树草原只有小量的局部退化。自从 南非发现金矿和钻石后,人口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导致稀树草 原退化
二 南非的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管理 稀树草原(Savanna)覆盖了南部非洲46%的面积,是南非、 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的主要植被。该区域降 雨量少于750mm,冬季干燥、高温。植被典型类型为:上 层为木本(乔灌木),以相思类植物为主;下层为草本层, 以C4植物为主。目前该区域主要用于牛和羊等牧业生产。 1850年前,人口稀少,稀树草原只有小量的局部退化。自从 南非发现金矿和钻石后,人口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导致稀树草 原退化
1稀树草原主要植物种类的形态与生理 Es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发现,稀树草原草本和木本植物的 叶、茎、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表明这些种类的旱生适应机制。 ·种子及根分蘖形态表明其生殖力强,动物啃食后的器官修复 表明了植物与动物的协同发展。 ·将于与草产量有正线性关系,且降雨量决定植被类型:年降 雨量大于750mm的区域为森林,250-750mm为草原或稀树 草原,低于250mm则为台地高原的顶级植被类型-半肉质灌 木(semi-succulent shrub)。 ·稀树草原一年生草本植物寿命约15个月,多年生草本植物的 寿命短于1年,但地下部分可萌发新株。 遮阴会降低灌木根系生长,而叶量和亚层土壤根量相关性密 切
1 稀树草原主要植物种类的形态与生理 Ellis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发现,稀树草原草本和木本植物的 叶、茎、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表明这些种类的旱生适应机制。 种子及根分蘖形态表明其生殖力强,动物啃食后的器官修复 表明了植物与动物的协同发展。 将于与草产量有正线性关系,且降雨量决定植被类型:年降 雨量大于750mm的区域为森林,250-750mm为草原或稀树 草原,低于250mm则为台地高原的顶级植被类型-半肉质灌 木(semi-succulent shrub)。 稀树草原一年生草本植物寿命约15个月,多年生草本植物的 寿命短于1年,但地下部分可萌发新株。 遮阴会降低灌木根系生长,而叶量和亚层土壤根量相关性密 切
2稀树草原的生态条统评估 ■ 1980年以后,非洲科学家与欧美科学家共同发展了不同生态 区的稀树草原潜力评价方法和不同管理策略下的稀树草原变 化的量化方法,后来也有一部分火灾和啃食对稀树草原生态 系统健康的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 ■ 基于农业经济原理的方法:稀树草原生态条件用加权喜吃性 组成(weighted palatable composition method),这种方 法将不同草种按动物喜吃的程度分为1级(特别喜欢吃)、 二级(一般)和三级(不喜欢),并给与相应的加权值3、2、 1,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喜吃度组成比率。 基于生态原理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基准法:以在某一生态 区内选择生产力高且稳定的样方为标准,将其他的样方的种 类组成与数量与之相比较,在给与不同分值计算总分
2 稀树草原的生态系统评估 1980年以后,非洲科学家与欧美科学家共同发展了不同生态 区的稀树草原潜力评价方法和不同管理策略下的稀树草原变 化的量化方法,后来也有一部分火灾和啃食对稀树草原生态 系统健康的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 基于农业经济原理的方法:稀树草原生态条件用加权喜吃性 组成(weighted palatable composition method),这种方 法将不同草种按动物喜吃的程度分为1级(特别喜欢吃)、 二级(一般)和三级(不喜欢),并给与相应的加权值3、2、 1,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喜吃度组成比率。 基于生态原理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基准法:以在某一生态 区内选择生产力高且稳定的样方为标准,将其他的样方的种 类组成与数量与之相比较,在给与不同分值计算总分
3稀树草原自然演替与退化 ■稀树草原动态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 ■原生演替指裸地或干枯水塘上的苔藓等低等植物入侵后形成 土壤,而后苔类植物、一年生草本、混有灌木的草本植物相 继入侵,由于水分限制,最终灌草间达到平衡。 ·次生演潜过程从阔叶野草和一年生草本群落开始,以多年生 植物入侵而结束。 ·在稀树草原动态过程中,树草竞争相当重要。树木和草本在 上层土壤竞争水分和营养,由于草本具有更广泛的根系而竞 争力强;而在深层土壤,树木无竞争者。因此一旦树木形成, 就是在草繁茂的地方,树木也能存活。树草的比例依赖于亚 层土壤的水分
3 稀树草原自然演替与退化 稀树草原动态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 原生演替指裸地或干枯水塘上的苔藓等低等植物入侵后形成 土壤,而后苔类植物、一年生草本、混有灌木的草本植物相 继入侵,由于水分限制,最终灌草间达到平衡。 次生演替过程从阔叶野草和一年生草本群落开始,以多年生 植物入侵而结束。 在稀树草原动态过程中,树草竞争相当重要。树木和草本在 上层土壤竞争水分和营养,由于草本具有更广泛的根系而竞 争力强;而在深层土壤,树木无竞争者。因此一旦树木形成, 就是在草繁茂的地方,树木也能存活。树草的比例依赖于亚 层土壤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