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作业 座号: 姓名: 成绩: 、积累与运用(31分) 1、拼音诊所。下列加点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3分) A、逶迤(y1)黔(qin)B、皑皑(i)毡(zhan) C、蜷曲(quin)呜咽(ye)D、愠怒(wen)蔫巴(nin) 2、词语传真。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订正(4 分) 气势磅薄大步踉跄花天酒地苛绢杂税 卒然眼花心如刀狡万籁俱寂彩霞绚丽 错别字 改正 3、课文写真。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都是诗,都写到了长征中的一些重要史实,都 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泽东。 B.《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采用了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 老山界的情况。 C.《草》和《<长征>节选》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况,前文着重表现周副主 席,后文着重表现红军的众多领袖。 D.《<长征>节选》,写到了很多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董必武 蔡畅、叶剑英…… 4、下面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走路踉踉跄跄的。 B、草原的夜晚万籁俱寂,只有秋虫的呢哝声 C、代表们举手表决,异口同声选举他当学生会主席。 D、毛主席用兵如神,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巧渡金沙江 5、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连接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 像一团棉花了
1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作业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拼音诊所。下列加点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3 分) A、逶迤(yí ) 黔(qián ) B、皑皑(ái )毡(zhān ) C、蜷曲(quán )呜咽( yè ) D、愠怒(wèn )蔫巴(niān) 2、词语传真。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订正(4 分) 气势磅薄 大步踉跄 花天酒地 苛绢杂税 卒然眼花 心如刀狡 万籁俱寂 彩霞绚丽 错别字 改正 3、课文写真。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七律 长征》和《长征组歌》都是诗,都写到了长征中的一些重要史实,都 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泽东。 B.《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采用了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 老山界的情况。 C.《草》和《<长征>节选》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况,前文着重表现周副主 席,后文着重表现红军的众多领袖。 D.《<长征>节选》,写到了很多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董必武、 蔡畅、叶剑英…… 4、下面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走路踉踉跄跄的。 B、草原的夜晚万籁俱寂,只有秋虫的呢哝声。 C、代表们举手表决,异口同声选举他当学生会主席。 D、毛主席用兵如神,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巧渡金沙江。 5、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连接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 像一团棉花了
B、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C、他像飞一样跑了出去。 D、他用竹子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B、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C、他的家乡是钦州平吉人 D、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7、默写连线。根据要求和原文填空。(12分) (1)横断山, 。亲人送水来解渴, (2)雪皑皑 (3)《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 《四渡赤水出奇兵》 的中心句是 语言综合运用(14分) 8、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9、下面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分) 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 都别带走。 答 10、如果你主持”青春在这里闪光”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内容新 颖,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人的思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主题 班会中。(5分) 答
2 B、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C、他像飞一样跑了出去。 D、他用竹子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B、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C、他的家乡是钦州平吉人 D、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7、默写连线。 根据要求和原文填空。(12 分) ⑴横断山,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送水来解渴,________________。 ⑵雪皑皑, 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⑶《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渡赤水出奇兵》 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综合运用(14 分) 8、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4 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 分) 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 都别带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如果你主持”青春在这里闪光”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内容新 颖,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人的思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主题 班会中。(5 分) 答:
阅读理解与感悟 (一)七律·长征(26) (1)先默写完整(8分) (2)“等闲”是什么意思?用“等闲”表明了什么?(3分) (3)诗歌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的“征难图”?(5分) (4)“暧”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心情?(3分) 5)为什么在尾联中要用一个“喜”字?(3分) (6)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情怀?(4分) (二)(29)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 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 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 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 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 睡着了”?(4分)
3 三、阅读理解与感悟 (一)七律·长征(26) , 。 , 。 , 。 , 。 (1)先默写完整(8 分) (2)“等闲”是什么意思?用“等闲”表明了什么?(3 分) (3)诗歌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的“征难图”?(5 分) (4) “暧”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心情?(3 分) (5)为什么在尾联中要用一个“喜”字?(3 分) (6)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情怀?(4 分) (二)(29)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 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 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 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 摸 的 声 响 , 极 远 的 又 是 极 近 的 , 极 洪 大 的 又 是 极 细 切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 睡着了”?(4 分)
2.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4分) 3.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 是:()(3分) A.前后矛盾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 细切的。”把这句话中的“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6分) 5.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 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 有何感想?(4分) 6.本段文字按触觉、视觉、听觉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 出。(4分) 7.连用几个“像”或“好像”描写你熟悉的景物,表达自己对景物的 感受。(4分)
4 2.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4 分) 3.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 是:( )(3 分) 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 细切的。”把这句话中的“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6 分) 5.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 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 有何感想?(4 分) 6.本段文字按触觉、视觉、听觉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 出。(4 分) 7.连用几个“像”或“好像”描写你熟悉的景物,表达自己对景物的 感受。(4 分)
答案 1、D(提示:“愠”正音yin) 2、薄——礴绢一一捐卒一一猝狡一一绞 3、A4、D5.C6.D7天如火水似银。军民鱼水一家亲: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 用兵真如神: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8.9.10略11、(1)略(2)平常、 寻常:只等闲”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腾跃五岭、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4)写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 的景象。(5)用喜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艰难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 现红军战士对革命的美好向往和自信。(6)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敢于战 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精神 (二)1.要点:冻醒了或是饿醒了等等,因为太疲劳,所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 了。(言之成理即可)2.见课文3.B4.“又是”改为“还有”不行。“极 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又是”表现了声音的“不可捉摸”, 反映了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和人的主观感受,改为“还有”,意味着确有几种声音 与“不可捉摸”就矛盾了。对这句话的正确的理解是: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 很低微,但是由于地处山谷,环境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十分响亮:有的 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 愈细。5.要点:(1)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2)联系自身实际谈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精神。6.半夜里…… 睡不着。∥天上……像一口井。∥上边……睡着了。7.略
5 答案: 1、D(提示:“愠”正音 yùn) 2、薄——礴 绢——捐 卒——猝 狡——绞 3、A 4、D 5.C 6.D 7.天如火,水似银。军民鱼水一家亲;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 用兵真如神;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8.9.10 略 11、(1)略(2)平常、 寻常;只等闲”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腾跃五岭、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4)写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 的景象。(5)用喜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艰难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 现红军战士对革命的美好向往和自信。(6)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敢于战 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精神。 (二)1.要点:冻醒了或是饿醒了等等,因为太疲劳,所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 了。(言之成理即可) 2.见课文 3. B 4.“又是”改为“还有”不行。“极 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又是”表现了声音的“不可捉摸”, 反映了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和人的主观感受,改为“还有”,意味着确有几种声音, 与“不可捉摸”就矛盾了。对这句话的正确的理解是: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 很低微,但是由于地处山谷,环境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十分响亮;有的 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 愈细。 5.要点:(1)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2)联系自身实际谈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精神。 6.半夜里…… 睡不着。∥天上……像一口井。∥上边……睡着了。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