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6页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李绅: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楂近斗牛。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张乔:明月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杜苟鹤: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①络min,成串的钢钱,一千称一绍。潭中,潭,指长安城东的广运潭,是进京漕船装卸货的大码头。④斗牛,斗dou,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④维扬,扬州的别称。宋辽——漕运相通百余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宋王朝历时三百又四年,未能实现大一统。其间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抗衡,虽连年征战,朝廷从未放松运河的治理,使运河为漕运、灌溉发挥了很大的效益。宋称运河是“建国之本”北宋建都靠近运河航道的汴京开封。当时开封有“通漕四渠”,即汴渠、广济渠、金水河、惠民河。其中广济渠、金水河为宋代所开,惠民河是唐代开的蔡河,汴渠是隋唐开的通济渠。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诗句。汴渠是黄河以南漕船通往汴京的干道,京成了黄河南北漕运的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北宋王朝视运河为“建国之本”,规定各州、府、县官员到任半年内,必须将所辖之地“水渠堵塞和开修”情况报告朝廷;任期满后,将所绘兴修水利的图纸上交朝廷,朝廷对成绩卓著者给予奖赏。从1070年~1076年的七年间,全国兴建大小水利工程一万零七百九十处之多。由于汴渠受黄河携带泥沙的淤积,宋初规定每年疏浚一次。朝廷不惜工本有计划地放黄河水淤造数万顷良田,兴修多处船闸、渡槽等高难度水利工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宋之初六十年的垦殖,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达到五亿二千四百多万亩,人均占地二十六亩。随之,手工业亦得到较快发展,铁的年产量,唐代中期最高为一千吨,北宋中期达四干吨。煤炭不仅用于冶炼,京城许多人家也以煤代柴。造船业规模庞大,每年下水船只多达三千艘,海船上已使用指南浮针,即水罗盘。制瓷业十分可观,南北名窑倍出,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南洋各国,以及印度、阿拉伯、叙利亚、埃及等地。造纸技术大有改进,不仅大量制造书写、印刷用纸,还制造一种特制纸,用来制作衣服、被子,松软舒适。有诗日:“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棉”。刻书业空前兴旺,有的印刷从书一次制版达十方块。活字排版印刷也已开始,纺织技术亦有很大提高。商业遂渐兴旺,大运河沿岸城市相继兴起。唐朝十万户以上城市约十个,北宋时期增至四十个,都城汴京开封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人口已达一百五十余万,每年从江、淮、湖、浙运粮米入汴京达六百万石。海盐、布帛、丝绸、百货也源源不断地运进汴京。淮南、江南、岭南、西南地区的粮米、丝绸、茶叶、布匹经汴京北运:北方的梨、枣、药材等王特产品也经汴京运往南方。汴京城内手工业作坊和商铺遍布全城大街小巷,突破了唐代京城中坊居民区、市市场分设的限制及每日统一开市、闭市的规定,出现了晚间经营的夜市。汴京靠大运河的支撑,发展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大都会。著名的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即反映了当年开封的繁盛。辽代的肖太后运粮河在五代十国后期,松辽平原的契丹部落强大起来。后唐藩王石敬塘“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6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李绅: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③。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张乔: 明月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杜荀鹤: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④景物胜西川。 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 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 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①缗 mín,成串的铜钱,一千称一缗。 ②潭中,潭,指长安城东的广运潭,是进京漕船装卸货的大码头。 ③ 斗牛,斗 dǒu,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④ 维扬,扬州的别称。 宋辽——漕运相通百余年 960 年,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宋王朝历时三百又四年,未能实现大一统。其间北宋与 辽对峙,南宋与金抗衡,虽连年征战,朝廷从未放松运河的治理,使运河为漕运、灌溉发挥 了很大的效益。 宋称运河是“建国之本” 北宋建都靠近运河航道的汴京开封。当时开封有“通漕四渠” ,即 汴渠、广济渠、金水河、惠民河。其中广济渠、金水河为宋代所开,惠民河是唐代开的蔡河, 汴渠是隋唐开的通济渠。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诗句。 汴渠是黄河以南漕船通往汴京的干道,汴京成了黄河南北漕运的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 要。 北宋王朝视运河为“建国之本” ,规定各州、府、县官员到任半年内,必须将所辖之地 “水渠堵塞和开修”情况报告朝廷;任期满后,将所绘兴修水利的图纸上交朝廷,朝廷对成 绩卓著者给予奖赏。从 1070 年~1076 年的七年间,全国兴建大小水利工程一万零七百九十 处之多。由于汴渠受黄河携带泥沙的淤积,宋初规定每年疏浚一次。朝廷不惜工本有计划地 放黄河水淤造数万顷良田,兴修多处船闸、渡槽等高难度水利工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北宋之初六十年的垦殖,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达到五亿二千四百多万亩, 人均占地二十六亩。随之,手工业亦得到较快发展,铁的年产量,唐代中期最高为一千吨, 北宋中期达四千吨。煤炭不仅用于冶炼,京城许多人家也以煤代柴。造船业规模庞大,每年 下水船只多达三千艘,海船上已使用指南浮针,即水罗盘。制瓷业十分可观,南北名窑倍出, 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南洋各国,以及印度、阿拉伯、叙利亚、埃及等地。造纸技术大有改 进,不仅大量制造书写、印刷用纸,还制造一种特制纸,用来制作衣服、被子,松软舒适。 有诗曰: “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棉” 。刻书业空前兴旺,有的印刷丛书一次制版达 十万块。活字排版印刷也已开始,纺织技术亦有很大提高。 商业逐渐兴旺,大运河沿岸城市相继兴起。唐朝十万户以上城市约十个,北宋时期增至 四十个,都城汴京开封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人口已达一百五十余万,每年从江、淮、湖、 浙运粮米入汴京达六百万石。海盐、布帛、丝绸、百货也源源不断地运进汴京。淮南、江南、 岭南、西南地区的粮米、丝绸、茶叶、布匹经汴京北运;北方的梨、枣、药材等土特产品也 经汴京运往南方。汴京城内手工业作坊和商铺遍布全城大街小巷,突破了唐代京城中坊居民 区、市市场分设的限制及每日统一开市、闭市的规定,出现了晚间经营的夜市。汴京靠大运 河的支撑,发展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大都会。著名的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即反映了当 年开封的繁盛。 辽代的肖太后运粮河 在五代十国后期,松辽平原的契丹部落强大起来。后唐藩王石敬瑭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7页为夺取皇位,请求契丹帮助,于936年拱手将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献给了契丹,自称“儿皇帝”。契丹从此如虎添翼,于938年改国号为“辽”。此后征服了北半个中国,与宋王朝对峙。两国的分界线东起天津海河军粮城泥沽寨、西经信安霸州所辖、拒马河、易水河至山西雁门关。永济渠北端留在了辽国境内,淤堵不能通航。纲纪严明、通晓治国之道的辽主肖太后,令军队开挖一条从北京至天津北塘入海的运河,赐名龙弯河今萄运河。辽军将松辽平原产的粮食,在辽东半岛的旅顺装船,经海道运到天津北塘河口,溯龙湾河抵达北京。史称肖太后运粮河。后又开凿两条运河,一称“辽运河”,一称“萧太后河”。宋辽对十几载,难分胜负,于是双方谈判议和,订立“潼渊之盟”,互相称兄道弟。辽称宋兄,宋称辽弟。按盟约规定,每年宋兄需向辽弟奉上十万匹绸缎、十万两白银,否则刀兵相见。尽管如此,双方仍往来不断,辽国满载牛、马、羊、皮毛、筋角、人参药材、瓜子木耳、枣栗木材的船只经运河抵达界河关口:大宋的丝麻绢布,茶糖藤竹,各种农具及手工艺品也运到界河关口与之贸易。辽国不仅与大宋加强贸易往来,还与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商贸活动。北京不仅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宋、辽和平共处了一百二十年。金、南宋一一开河通漕异曲同工金国卖力开浚北方运河1125年,东北新崛起的金国打败辽国,将北京改为中都,把北宋朝廷赶到临安杭州,统治了淮河、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与南宋对立。金王朝极力推票汉化政策,使女真族从原始部落很快进入封建社会。金对运河勤于治理、对漕运严格管理均超过前朝,维持统治达一百二十年之久。·开凌天津河金初,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北端入桑干河永定河,至中都。因永定河泛滥,河道时通时塞,金廷另辟河道,疏浚通州河至天津三岔口,称天津河。自此,来自冀、鲁、豫平原诸州县的粮食百物,浮航永济渠到天津,经天津河至通州。·开东南河天津河河床狭窄,水量不大,浮航能力不强,漕运的粮食及木石等建筑材料不能满足中都之所需,金廷重开永济渠北端一一自信安始,疏浚拒马河、桑干河永定河,至中都南苑建春宫,全程一百五十余里。金章宗亲至霸州、信安视察开河工程。各州县民户输纳的租赋,按指定时间送抵官府,验收后,运到运河码头,交付仓官及漕官,到发运季节装船上道。每三十船编为一队,名日“一纲”,时称“纲运”。运河所经州县,都设漕务、河务官员管理。朝廷设都水监相当今天水利部,下设都巡司,有巡河官员负责巡视河道、堤堰、栽种榆柳,保证漕运畅通。金廷定制,漕船分春秋两季,将漕粮运抵中都。通州是中都的门户,建有大型仓群三座,粮米经陆挽转运至中都。因漕运而发达起来的中都,留下许多古迹,其中北海、琼花岛、什刹海、中南海、瀛台、玉渊潭、钓鱼台等保留至今。南宋再开江南运河及浙东运河南宋定都杭州后,对运河的治理和利用尤为重视。相继开挖蔬凌了茅山河、盐桥河、清湖河,均与大运河相连。运河与钱塘江相通,每日潮水一汛一淤,朝廷设“捍江兵”,专事蔬淤浚深。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5,朝廷发兵夫自扬州至淮阴筑堤三百六十里,从高邮经兴化至盐城筑堤二百四十里,堤上建闸九座以蓄泄运河邗沟及淮东各湖的余水,大力发展屯垦,提倡军队百姓垦田种稻。这些水利工程在绍熙年间建造,故称“绍熙堰”。朝廷对漕运、屯田、政务统一筹划部署,开凿新的区域性运河,不间断地修复淮南运河。此间,南宋朝廷征召兵夫数方,在钱塘江南岸,向东又开凿了一条新运河,全长七百多里,史称“浙东运河”。它是大运河南端的继续,杭州成了浙东运河与大运河的枢纽。浙东运河的开通,便利了河运及海运,使杭州成为江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及国际化大都会。“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7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为夺取皇位,请求契丹帮助,于 936 年拱手将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献给了契丹,自称 “儿皇帝” 。契丹从此如虎添翼,于 938 年改国号为“辽” 。此后征服了北半个中国,与宋王 朝对峙。两国的分界线东起天津海河军粮城泥沽寨、西经信安霸州所辖、拒马河、易水河至山 西雁门关。永济渠北端留在了辽国境内,淤堵不能通航。纲纪严明、通晓治国之道的辽主肖 太后,令军队开挖一条从北京至天津北塘入海的运河,赐名龙弯河今蓟运河。辽军将松辽平原 产的粮食,在辽东半岛的旅顺装船,经海道运到天津北塘河口,溯龙湾河抵达北京。史称肖 太后运粮河。 后又开凿两条运河,一称“辽运河” ,一称“萧太后河” 。 宋辽对峙十几载,难分胜负,于是双方谈判议和,订立 “澶渊之盟” ,互相称兄道弟。 辽称宋兄,宋称辽弟。按盟约规定,每年宋兄需向辽弟奉上十万匹绸缎、十万两白银,否则 刀兵相见。尽管如此,双方仍往来不断,辽国满载牛、马、羊、皮毛、筋角、人参药材、瓜 子木耳、枣栗木材的船只经运河抵达界河关口;大宋的丝麻绢布,茶糖藤竹,各种农具及手 工艺品也运到界河关口与之贸易。 辽国不仅与大宋加强贸易往来,还与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 区进行商贸活动。北京不仅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宋、 辽和平共处了一百二十年。 金、南宋——开河通漕异曲同工 金国卖力开浚北方运河 1125 年,东北新崛起的金国打败辽国,将北京改为中都,把 北宋朝廷赶到临安杭州,统治了淮河、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与南宋对立。金王朝极力推崇 汉化政策,使女真族从原始部落很快进入封建社会。金对运河勤于治理、对漕运严格管理均 超过前朝,维持统治达一百二十年之久。 ● 开浚天津河 金初,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北端入桑干河永定河,至中都。因永定河泛滥, 河道时通时塞,金廷另辟河道,疏浚通州潞河至天津三岔口,称天津河。自此,来自冀、鲁、 豫平原诸州县的粮食百物,浮航永济渠到天津,经天津河至通州。 ● 开东南河 天津河河床狭窄,水量不大,浮航能力不强,漕运的粮食及木石等建筑 材料不能满足中都之所需,金廷重开永济渠北端——自信安始,疏浚拒马河、桑干河永定河, 至中都南苑建春宫,全程一百五十余里。金章宗亲至霸州、信安视察开河工程。 各州县民户输纳的租赋,按指定时间送抵官府,验收后,运到运河码头,交付仓官及漕 官,到发运季节装船上道。每三十船编为一队,名曰“一纲” ,时称“纲运” 。运河所经州县, 都设漕务、河务官员管理。朝廷设都水监相当今天水利部,下设都巡司,有巡河官员负责巡视河 道、堤堰、栽种榆柳,保证漕运畅通。 金廷定制,漕船分春秋两季,将漕粮运抵中都。通州是中都的门户,建有大型仓群三座, 粮米经陆挽转运至中都。 因漕运而发达起来的中都,留下许多古迹,其中北海、琼花岛、什刹海、中南海、瀛台、 玉渊潭、钓鱼台等保留至今。 南宋再开江南运河及浙东运河 南宋定都杭州后,对运河的治理和利用尤为重视。相 继开挖疏浚了茅山河、盐桥河、清湖河,均与大运河相连。运河与钱塘江相通,每日潮水一 汛一淤,朝廷设“捍江兵” ,专事疏淤浚深。 南宋绍熙年间 1190~1195,朝廷诏发兵夫自扬州至淮阴筑堤三百六十里,从高邮经兴化至 盐城筑堤二百四十里,堤上建闸九座以蓄泄运河邗沟及淮东各湖的余水,大力发展屯垦,提 倡军队百姓垦田种稻。这些水利工程在绍熙年间建造,故称“绍熙堰” 。朝廷对漕运、屯田、 政务统一筹划部署,开凿新的区域性运河,不间断地修复淮南运河。 此间,南宋朝廷征召兵夫数万,在钱塘江南岸,向东又开凿了一条新运河,全长七百多 里,史称“浙东运河” 。它是大运河南端的继续,杭州成了浙东运河与大运河的枢纽。浙东 运河的开通,便利了河运及海运,使杭州成为江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及国际化大都会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8页元代一一河运、海运兴大都元王朝对漕运的依赖超过了、唐、宋。隋唐宋三朝分别建都洛阳、长安、开封,处在黄河中下游产粮地区,与富庶的江淮平原接壤,同“湖广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毗邻。而元王朝将国都建在北京时称大都,庞大的政治中心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来支持,百万人口的吃穿用度必须保障。据《元史·食货志》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①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京杭大运河开通后,靠军队管理漕运,时称运军,全国约有十万余人。仅山东济宁就驻运军一万二千人,既管理漕运,又负责保安。图6元代潜运图每年经大运河运往大都的粮米约二百多万石,仅能满足大都常年用粮的一半。元世祖忽必烈即命经营海运,每年又从海上运粮三百多万石,基本保证了大都所需。元世祖奖励民船运粮,到大都或沿河贩卖。京津之间的北运河水浅湾多,不宜行大船,南方河运、海运船只到达天津后,都需将粮米卸下,改装小驳船达通州。为暂时储存粮米,朝廷在天津及北运河沿岸建造多处粮仓。天津时称“海津镇”,建有“直活海运米仓”、“百方仓”、“通仓”等。河西务设十四个大仓群,通州除扩建金朝三个大仓群外,建十三仓。大都附近建粮仓二十二群,城外四群,城内十八群,称千斯仓、万斯仓。另有若干贮存布帛、丝棉、银钱、木材、砖石的仓场与库房。在大规模漕运的的支持下,大都城的建设超过长安、洛阳、开封,成了世界最大的国际都市。城内到处可见语言不同、面貌各异的外国人。市场空前繁荣,手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大的商业区有两处,一是漕运的终点一一积水潭今北海东岸的钟鼓楼一带,一是齐华门今朝阳门外的东岳庙四周,在顺承门今宣武门北,有个大市场,名羊角市。除粮米行业外,还有牛、马、驴、骤、羊、骆驼、人口奴婵等市场,较小的市场几乎遍布全城。城内收税场所达七十余处。意大利威尼斯城的马可·波罗,随父亲、叔叔三次游历中国,见到大都和运河沿岸城市如此富庶、昌明,竞在中国居住十七年之久。马可·波罗返回故乡后,口述著成《东方见闻录》,即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盛赞中国与东方的富庶文明,轰动了当时的欧洲。游记中描述了大都三层城郭之广大,棋盘似的街道之宽阔和笔直,宫殿的高大和华美,“墙壁涂满金银”,宫顶有红、黄、蓝多种釉色的瓦,“光辉灿烂,犹如水晶”,大都城每天“百物输入之多,有如川流不息,仅丝绸一项,络绎有千车之多”。“外国巨价奇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都城无与伦比”。这些境况,当时欧洲人闻所未闻,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故而没有多少人相信马可·波罗讲的是真,人们给他起个外号称“百万马克”,意思是“吹牛大王”。在马可·波罗临终前,他的一些亲友为了解救他的灵魂,请求他否认自已的游记,或者承认游记中有编造之处。但马可·波罗却打起精神,郑重声明:“我不但没有吹牛和编造,所见到的大都之事,尚未说到一半”。《游记》成书是依据回忆,难免有疏略或误记之处,可那确实是马可·波罗亲历见闻和感受。无论欧洲人怎么看它,《游纪》终于为西方人打开了认识东方世界的大门。航海家哥伦布就是读了《马可·波罗游记》才引起他寻找东方的兴趣,携带着西班牙君主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启航的。他虽未找到东方的中国,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至今哥伦布读过的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仍保存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帝国的图书馆里。“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8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元代——河运、海运兴大都 元王朝对漕运的依赖超过了隋、唐、宋。隋唐宋三朝分别建都洛阳、长安、开封,处在 黄河中下游产粮地区,与富庶的江淮平原接壤,同“湖广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毗邻。而 元王朝将国都建在北京时称大都,庞大的政治中心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来支持,百万人口的吃穿 用度必须保障。据《元史·食货志》载,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①府之繁,卫 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靠军队管理漕运,时称运军,全国约 有十万余人。仅山东济宁就驻运军一万二千人,既管理漕运,又负责保安。 图 6 元代漕运图 每年经大运河运往大都的粮米约二百多万石,仅能满足大都常年用粮的一半。元世祖忽 必烈即命经营海运,每年又从海上运粮三百多万石,基本保证了大都所需。元世祖奖励民船 运粮,到大都或沿河贩卖。京津之间的北运河水浅湾多,不宜行大船,南方河运、海运船只 到达天津后,都需将粮米卸下,改装小驳船达通州。为暂时储存粮米,朝廷在天津及北运河 沿岸建造多处粮仓。天津时称“海津镇” ,建有“直沽海运米仓” 、 “百万仓” 、 “广通仓”等。 河西务设十四个大仓群,通州除扩建金朝三个大仓群外,又建十三仓。大都附近建粮仓二十 二群,城外四群,城内十八群,称千斯仓、万斯仓。另有若干贮存布帛、丝棉、银钱、木材、 砖石的仓场与库房。 在大规模漕运的的支持下,大都城的建设超过长安、洛阳、开封,成了世界最大的国际 都市。城内到处可见语言不同、面貌各异的外国人。市场空前繁荣,手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最大的商业区有两处,一是漕运的终点——积水潭今北海东岸的钟鼓楼一带,一是齐华门今朝 阳门外的东岳庙四周,在顺承门今宣武门北,有个大市场,名羊角市。除粮米行业外,还有牛、 马、驴、骡、羊、骆驼、人口奴婢等市场,较小的市场几乎遍布全城。城内收税场所达七十 余处。 意大利威尼斯城的马可·波罗,随父亲、叔叔三次游历中国,见到大都和运河沿岸城市 如此富庶、昌明,竟在中国居住十七年之久。马可·波罗返回故乡后,口述著成《东方见闻 录》,即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盛赞中国与东方的富庶文明,轰动了当时的欧 洲。游记中描述了大都三层城郭之广大,棋盘似的街道之宽阔和笔直,宫殿的高大和华美, “墙壁涂满金银” ,宫顶有红、黄、蓝多种釉色的瓦, “光辉灿烂,犹如水晶” ,大都城每天 “百物输入之多,有如川流不息,仅丝绸一项,络绎有千车之多” 。 “外国巨价奇物及百物输 入此城者,世界都城无与伦比” 。 这些境况,当时欧洲人闻所未闻,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故而没有多少人相信马可·波罗 讲的是真,人们给他起个外号称“百万马克” ,意思是“吹牛大王” 。在马可·波罗临终前, 他的一些亲友为了解救他的灵魂,请求他否认自己的游记,或者承认游记中有编造之处。但 马可·波罗却打起精神,郑重声明: “我不但没有吹牛和编造,所见到的大都之事,尚未说 到一半” 。 《游记》成书是依据回忆,难免有疏略或误记之处,可那确实是马可·波罗亲历见闻和 感受。无论欧洲人怎么看它,《游纪》终于为西方人打开了认识东方世界的大门。航海家哥 伦布就是读了《马可·波罗游记》才引起他寻找东方的兴趣,携带着西班牙君主致中国皇帝 的国书启航的。他虽未找到东方的中国,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至今哥伦布读过的拉丁文的 《马可·波罗游记》,仍保存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帝国的图书馆里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9页①庶,训众。明代一一运军十二万市场三千里明太祖朱元璋靠运河运兵运粮,南征北战,指挥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夺得天下。明成祖朱重开京杭大运河,从南方采运大批木、石、砖、瓦,兴建北京城;运来江南大米保障京城供给。明成祖以后的十八代皇帝,也都十分重视对大运河的修整和疏浚,加强对漕运的管理。明代的治河、航运及对漕运的管理水平都比元代有了较大提高。1438年以后,沿海楼寇猬薇,经常抢劫漕运船只,杀死船工水手及押运官员,朝廷派兵围剿儿次收效甚微,遂决定罢海运、兴河运。此后对大运河漕运的依赖,达到了“依漕为命”的程度。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朝廷定出各种规制:全国漕船定数为一万一千七百艘,由朝廷指定造船厂打造,所用木材必须是杉木、松木。漕船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十年报废。每年运到京城粮米四百万石,另专供宫廷上等梗米和糯米一百一十七万石。朝廷设立漕运总督,与管理运军的总兵、参将同理漕事。总督之下设十二总,统领十二万运军。下设专管漕运、河道的两套人马若干人,有督运官、押解官、参政、监兑、理刑、管洪防洪、管厂造册厂、管闸、管泉水、监仓等大小官员。运河沿岸的各级地方官员,筹措漕运的粮米,按期送达指定地点,交付漕运官员。督漕官员组织船队,河道官员负责修整河道,管好闸坝,保证漕船通航。明朝运粮漕船,相当于元朝九百般的十三倍,连同官府的水师船、驿站船,民间商船及外国商船,不下两万余艘,常年在运河上往来于杭州、扬州、济宁、天津、北京之间,鼓樟扬帆,犹如长达三千五百里的流动市场。明廷规定,从事漕运的官兵可以随船携带免税的土特产品,沿途出售。最初限定每船十石,后增至六十石。事实上,违限私狭的货物大大超过此数。所有官船回空时,还可采购北方商品南运或沿途贩卖,促进了沿途城镇商贸的紧荣。大运河沿线的通州、张家湾、河西务、杨村、天津、杨柳青、沧州、德州、临清、聊城、东平、济宁、徐州、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南京、杭州等数十座府州县,发展成大型商埠或商业都会。帝都北京,成了“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貊之珍异,三代八朝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的商业大都市。《帝京景物略》记载,当时北京城有名的大商场即有十处之多,其中的朝前市、灯市、内市、穷汉市、城隍庙市、槐树斜街市、鼓楼市等,是行商坐贾荟萃之地。万历年间,北京的私营工商业多达一百三十二行,从事商业和商品制造业、加工业的人口不可胜计。运河沿线城镇手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丝织中心苏州,织机多达万台,工匠多达六万。当时有“人市”,无长期雇主的工匠,黎明即立在桥头等待雇主,“织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车工立濂溪坊”。苏州境内兴起众多市镇,以盛泽镇为例,明初还是个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随着丝绸业的发展,到嘉靖年间,已是拥有五万人口的大镇。制瓷中心景德镇,以前官窑多于民窑,此时民窑已有二三百座,官窑只有五十余座,每座民窑都比官窑大四五倍。当时景德镇街长十三里,逾十万户,十之七八都是制瓷工匠。淞江是棉纺中心,有多少织机、多少织工已难考其详。民间有诊语说: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完的魏塘今浙江嘉善纱。明王朝改变了历代王朝“重农轻商”的传统思想,而推行“厚农利商”、“厚农资商”的新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①倭寇,骚扰抢劫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9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① 庶,训众。 明代——运军十二万 市场三千里 明太祖朱元璋靠运河运兵运粮,南征北战,指挥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夺得天下。 明成祖朱棣重开京杭大运河,从南方采运大批木、石、砖、瓦,兴建北京城;运来江南大米 保障京城供给。明成祖以后的十八代皇帝,也都十分重视对大运河的修整和疏浚,加强对漕 运的管理。明代的治河、航运及对漕运的管理水平都比元代有了较大提高。1438 年以后, 沿海倭寇①猖獗,经常抢劫漕运船只,杀死船工水手及押运官员,朝廷派兵围剿几次收效甚 微,遂决定罢海运、兴河运。此后对大运河漕运的依赖,达到了“依漕为命”的程度。 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朝廷定出各种规制:全国漕船定数为一万一千七百艘,由朝廷指 定造船厂打造,所用木材必须是杉木、松木。漕船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十年报废。每 年运到京城粮米四百万石, 另专供宫廷上等粳米和糯米一百一十七万石。 朝廷设立漕运总督, 与管理运军的总兵、参将同理漕事。总督之下设十二总,统领十二万运军。下设专管漕运、 河道的两套人马若干人,有督运官、押解官、参政、监兑、理刑、管洪防洪、管厂造船厂、管 闸、管泉水、监仓等大小官员。运河沿岸的各级地方官员,筹措漕运的粮米,按期送达指定 地点,交付漕运官员。督漕官员组织船队,河道官员负责修整河道,管好闸坝,保证漕船通 航。 明朝运粮漕船,相当于元朝九百艘的十三倍,连同官府的水师船、驿站船,民间商船及 外国商船,不下两万余艘,常年在运河上往来于杭州、扬州、济宁、天津、北京之间,鼓棹 扬帆,犹如长达三千五百里的流动市场。 明廷规定,从事漕运的官兵可以随船携带免税的土特产品,沿途出售。最初限定每船十 石,后增至六十石。事实上,违限私挟的货物大大超过此数。所有官船回空时,还可采购北 方商品南运或沿途贩卖,促进了沿途城镇商贸的繁荣。大运河沿线的通州 、张家湾、河西 务、杨村、天津、杨柳青、沧州、德州、临清、聊城、东平、济宁、徐州、淮安、扬州、常 州、无锡、苏州、嘉兴、南京、杭州等数十座府州县,发展成大型商埠或商业都会。帝都北 京,成了“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貊之珍异,三代八朝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的商 业大都市。《帝京景物略》记载,当时北京城有名的大商场即有十处之多,其中的朝前市、 灯市、内市、穷汉市、城隍庙市、槐树斜街市、鼓楼市等,是行商坐贾荟萃之地。万历年间, 北京的私营工商业多达一百三十二行,从事商业和商品制造业、加工业的人口不可胜计。 运河沿线城镇手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丝织中心苏州,织机多达 万台,工匠多达六万。当时有“人市” ,无长期雇主的工匠,黎明即立在桥头等待雇主, “织 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车工立濂溪坊” 。苏州境内兴起众多市镇,以盛泽镇为例,明 初还是个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随着丝绸业的发展,到嘉靖年间,已是拥有五万人口 的大镇。 制瓷中心景德镇,以前官窑多于民窑,此时民窑已有二三百座,官窑只有五十余座,每 座民窑都比官窑大四五倍。当时景德镇街长十三里,逾十万户,十之七八都是制瓷工匠。 淞江是棉纺中心,有多少织机、多少织工已难考其详。民间有谚语说:买不尽的松江布, 收不完的魏塘今浙江嘉善纱。 明王朝改变了历代王朝“重农轻商”的传统思想,而推行“厚农利商” 、 “厚农资商”的 新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① 倭寇,骚扰抢劫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20页清代一一钦赐粮帮管滴运清初,漕运管理仿照明朝定制,由军队承运。清朝运军多为八旗官兵,他们自待有功,贪婪娇纵,舞现象屡屡发生,私分漕粮或沿途贩卖,谎称“鼠耗”,再逼百姓纳粮补交。纳粮户为保自身利益,自动联合成帮,名日“粮米帮”。最先成立粮米帮的是清江浦十几户农民,很快山东、河南、扬州、镇江等地都成立了粮米帮。朝廷对此未加禁止,于是粮米帮公开或半公开地出现。面对粮米帮的对立情绪,八旗官兵与地方官府并未收敛贪婪之心,想方设法逼迫农户纳粮,农民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手持棍棒、锄头与官兵抗争。朝廷怕兵民、官民交恶太深,降下一纸空文,令漕运总督要善处理。雍正二年1724,雍正皇帝全面整顿吏治,对漕运管理大胆革新,撤掉八旗官兵,由各地粮米帮自已组织运输漕粮,朝廷拨水脚银运费。如何统领诸多粮帮,令漕运总督一筹莫展。雍正皇帝下令各州府县衙张贴“招贤皇榜”,广招天下能统领粮帮的英才贤达。不久,三位自称“清门教”教首的翁德正、钱德义、潘德林揭了皇榜。清门教是佛教的一个支派,他们主张以教治帮。漕运总督立即上奏皇上。雍正皇帝信笃佛教,对僧人怀有几分信任,亲自召见揭榜高僧,指令漕运总督和地方官员协助高僧管理粮帮。满清统治中国后,汉民普遍怀有对抗情绪,许多地方成立起秘密反清组织,清门教便是其中之一。揭榜僧人翁、钱、潘打着“奉旨”传教治帮的旗号,在漕运总督支持下,开帮收徒,各地粮帮,统归清门教管理。此后,三位师祖对漕运事务都涂上了佛教的神秘色彩,对漕运管理十分严密。粮船共一万一千二百五十只。造船所用木料、尺寸、船板计数、船上对联、船上设置都有统一规定。粮帮共计一百二十八帮半。粮船、粮帮、运粮数目分到江苏、浙江、湖南等八省。其中江苏省二十一帮,派船1638只:浙江省二十一帮,派船1538只;江广指江西及两广十九帮,派船1492只:湖南省十八帮,派船1386只:安徽省十六帮,派船1256只:淞江府九帮,派船688只:河南省九帮,派船702只:山东省于帮半,派船807只半。所谓半帮是包括皇帝御赐帮主之半帮,不算正帮之列,可以携带货物往来贩卖不纳税。以上八省调运漕粮数目不等,浙江兑粮601723石:宁台501052石:江苏、安徽1427362石:江西567224石:两湖801765石;湖州御米66600石:河南375824石:东平95824石;山东990824石,计5438198石。外用脚银:145539两。清门教在杭州拱宸桥附近建有规模宏大的家庙,意为粮帮子弟之家,后称大王庙。内建三层大殿及客堂、香堂、藏经阁等共九十九间半。“承运漕粮总税务所”、“粮帮总公所”附设在庙内。清门教给帮内子弟定有十大帮规、十禁、十戒、传道十条、家法十条、香堂规范等清门法规。乾隆皇帝虽然知晓粮帮与反清组织有牵连,但未加深究。乾隆二年1737,皇帝召见翁、钱、潘三位祖师,褒奖其管理有方,封为武官游击职相当州府官员。三位祖师相继去世后,乾隆皇帝分别册封为进修禅师、进觉祖师、进涛禅师。粮帮成员受到皇上恩宠,生活得以保障,反清情绪大大减弱。图7“太平舟”为江准四总帮之粮船,可装粮1200石。清运终点——坐粮厅与仓场各省粮帮将兑齐的粮米装上船,按朝廷规定的期限运抵北京:山东河南三月初一,江北各省四月初一,江苏为五月初一,最远的江西、浙江及湖广等省为六月初一。这样,大约从“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20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清代——钦赐粮帮管漕运 清初,漕运管理仿照明朝定制,由军队承运。 清朝运军多为八旗官兵,他们自恃有功,贪婪娇纵,舞弊现象屡屡发生,私分漕粮或沿 途贩卖,谎称“鼠耗” ,再逼百姓纳粮补交。纳粮户为保自身利益,自动联合成帮,名曰“粮 米帮” 。最先成立粮米帮的是清江浦十几户农民,很快山东、河南、扬州、镇江等地都成立 了粮米帮。朝廷对此未加禁止,于是粮米帮公开或半公开地出现。 面对粮米帮的对立情绪,八旗官兵与地方官府并未收敛贪婪之心,想方设法逼迫农户纳 粮,农民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手持棍棒、锄头与官兵抗争。朝廷怕兵民、官民交恶太深,降 下一纸空文,令漕运总督妥善处理。 雍正二年 1724 ,雍正皇帝全面整顿吏治,对漕运管理大胆革新,撤掉八旗官兵,由各地 粮米帮自己组织运输漕粮,朝廷拨水脚银运费。如何统领诸多粮帮,令漕运总督一筹莫展。 雍正皇帝下令各州府县衙张贴“招贤皇榜” ,广招天下能统领粮帮的英才贤达。不久,三位 自称“清门教”教首的翁德正、钱德义、潘德林揭了皇榜。清门教是佛教的一个支派,他们 主张以教治帮。漕运总督立即上奏皇上。雍正皇帝信笃佛教,对僧人怀有几分信任,亲自召 见揭榜高僧,指令漕运总督和地方官员协助高僧管理粮帮。 满清统治中国后,汉民普遍怀有对抗情绪,许多地方成立起秘密反清组织,清门教便是 其中之一。 揭榜僧人翁、钱、潘打着“奉旨”传教治帮的旗号,在漕运总督支持下,开帮 收徒,各地粮帮,统归清门教管理。此后,三位师祖对漕运事务都涂上了佛教的神秘色彩, 对漕运管理十分严密。粮船共一万一千二百五十只。造船所用木料、尺寸、船板计数、船上 对联、船上设置都有统一规定。粮帮共计一百二十八帮半。粮船、粮帮、运粮数目分到江苏、 浙江、湖南等八省。 其中江苏省二十一帮,派船 1638 只;浙江省二十一帮,派船 1538 只;江广指江西及两广 十九帮,派船 1492 只;湖南省十八帮,派船 1386 只;安徽省十六帮,派船 1256 只;淞江 府九帮,派船 688 只;河南省九帮,派船 702 只;山东省十帮半,派船 807 只半。所谓半帮 是包括皇帝御赐帮主之半帮,不算正帮之列,可以携带货物往来贩卖不纳税。 以上八省调运漕粮数目不等, 浙江兑粮 601723 石; 宁台 501052 石; 江苏、 安徽 1427362 石;江西 567224 石;两湖 801765 石;湖州御米 66600 石;河南 375824 石;东平 95824 石; 山东 990824 石,计 5438198 石。外用脚银:145539 两。 清门教在杭州拱宸桥附近建有规模宏大的家庙,意为粮帮子弟之家,后称大王庙。内建 三层大殿及客堂、香堂、藏经阁等共九十九间半。 “承运漕粮总税务所” 、 “粮帮总公所”附 设在庙内。清门教给帮内子弟定有十大帮规、十禁、十戒、传道十条、家法十条、香堂规范 等清门法规。 乾隆皇帝虽然知晓粮帮与反清组织有牵连,但未加深究。乾隆二年 1737,皇帝召见翁、 钱、潘三位祖师,褒奖其管理有方,封为武官游击职相当州府官员。三位祖师相继去世后,乾 隆皇帝分别册封为进修禅师、进觉祖师、进涛禅师。粮帮成员受到皇上恩宠,生活得以保障, 反清情绪大大减弱。 图 7 “太平舟”为江淮四总帮之粮船,可装粮 1200 石。 漕运终点——坐粮厅与仓场 各省粮帮将兑齐的粮米装上船,按朝廷规定的期限运抵北京:山东河南三月初一,江北 各省四月初一,江苏为五月初一,最远的江西、浙江及湖广等省为六月初一。这样,大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