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1页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郑国渠可谓全国灌溉航运之冠。①铺cha,挖土的工具,铁锹之类。灵渠灵渠是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一条人工河,原名涛渠或零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开拓岭南地区,命尉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的百越人。最初,由于遭遇到白越人的坚决抵抗,兵不能进。大军在翻越五岭时,粮草接济不上。从湖南出发潮湘江而上的运输船队已进入广西兴安山地区,此地山高谷深,河水细流宗,于回百折,粮船无法行驶,军转运困难。尉屠睢便命史禄督率王兵开山凿渠。史录带兵寻觅水道。他们听到民:“兴安高方支,水向两头流”。原来这一带是湘江、漓江的发源地,湘江向北流,漓江向南流,若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一条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粮草船便可从湖南进入广西。两江之间地势高峻,山峦起伏,危峰壁立,地质复杂,岩石坚硬。史录反复勘察,精心设计,亲率万人辛勤劳作五年,终于凿成灵渠。大渠全长六十八华里,因凿于秦代,又名“秦凿渠”,后人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军队在这一带边打仗、边中田,并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给百越人。湘漓二水携手,成了北通湖广、南连两粤的交通枢纽,便利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岭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凭一镐一锹,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足见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精神。灵渠应用的“分水”、“筑坝”、“船闸”等高难技术,为秦以后历代治河工匠所效仿或采用。两千年后,美国专家修建巴拿马运河,也借鉴了灵渠中梯级船闸的办法。这一高超的设计,成了世界船闸的先导。南北运河初步沟通时期东汉末年,如火如茶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汉王朝也从此衰败,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曹操在二十余年分裂的形势下,代天子令行天下,即史书所云“换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一面统兵南征北战,一面号令各地养兵屯田、养民屯田、开凿运河,保障漕运和灌溉。他在东征袁绍、北伐乌桓的征战中,开凿了数条运河,使以幽州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运河,与黄河以南的运河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水系。遵淇水入白沟204年春,曹操准备长期在河北驻军屯田,征调数万军民开凿疏浚一条古河道一一白沟,因水源不足,遂下令“遇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将原入黄河的淇水之右股,筑坝拦截,引水入白沟左股与黄河相通。首次使黄河以北的运河与河南诸运河相通。淇水即今清河,其故道大致是今天的卫河。曹操利用白沟一面从淮北运粮米以备征战,一面鼓励军屯、民屯,积谷存粮,还下令减征河北各州郡赋税,只一年即收谷百万石。两三年间,曹操兵精粮足,遂率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攻下武安、涉县、邯郸、永年等州县,后攻克袁氏父子盘踞多年的冀州州治一一邺城,继而赶走青州袁尚、杀死南皮渤海郡治袁谭,挫败幽州北京袁熙,降伏并州太原高干,招抚太行山农民义军十余万及汾河流域的匈奴诸王。至此,中原大局稳定,为北征乌桓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图3白沟、平虏渠示意图开凿平虏渠、泉州渠曹操攻克邺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往塞北,投靠乌桓大单于踢顿,并联合辽东割据一方的首领公孙康,继续与曹操对抗。竭顿颇有武略,发兵二十万进犯中原,直抵今北京通州路河沿岸,攻破幽州城,掠走汉民十方户。曹操震怒,誓破乌桓,冒着后方被刘表、刘备偷袭的危险,倾注国力北征乌桓。所需粮草需运往幽州。曹操听取谋臣董昭的建议,于公元206年,在白沟与直沽河今海河之间开凿“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1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且灌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郑国渠可谓全国灌溉航运之冠。 ① 锸 chā,挖土的工具,铁锹之类。 灵渠 灵渠是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一条人工河,原名澪渠或零渠。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开拓岭南地区,命尉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的百越人。 最初,由于遭遇到百越人的坚决抵抗,兵不能进。大军在翻越五岭时,粮草接济不上。从湖 南出发溯湘江而上的运输船队已进入广西兴安山地区,此地山高谷深,河水细流淙淙,千回 百折,粮船无法行驶,军饷转运困难。尉屠睢便命史禄督率士兵开山凿渠。史录带兵寻觅水 道。他们听到民谚: “兴安高万丈,水向两头流” 。原来这一带是湘江、漓江的发源地,湘江 向北流,漓江向南流,若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一条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粮草 船便可从湖南进入广西。 两江之间地势高峻,山峦起伏,危峰壁立,地质复杂,岩石坚硬。史录反复勘察,精心 设计,亲率万人辛勤劳作五年,终于凿成灵渠。大渠全长六十八华里,因凿于秦代,又名“秦 凿渠” ,后人称“湘桂运河” 、 “兴安运河” 。军队在这一带边打仗、边屯田,并把中原先进的 生产技术传授给百越人。 湘漓二水携手,成了北通湖广、南连两粤的交通枢纽,便利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 文化交流,使岭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凭一镐一锹,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足见我国古代人 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精神。 灵渠应用的“分水” 、 “筑坝” 、 “船闸”等高难技术,为秦以后历代治河工匠所效仿或采 用。两千年后,美国专家修建巴拿马运河,也借鉴了灵渠中梯级船闸的办法。这一高超的设 计,成了世界船闸的先导。 南北运河初步沟通时期 东汉末年,如火如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汉王朝也从此衰败,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分 裂局面。曹操在二十余年分裂的形势下,代天子令行天下,即史书所云“挟天子以令诸侯” 。 曹操一面统兵南征北战,一面号令各地养兵屯田、养民屯田、开凿运河,保障漕运和灌 溉。他在东征袁绍、北伐乌桓的征战中,开凿了数条运河,使以幽州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运 河,与黄河以南的运河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水系。 遏淇水入白沟 204 年春,曹操准备长期在河北驻军屯田,征调数万军民开凿疏浚一条 古河道——白沟,因水源不足,遂下令“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将原入黄河的淇水之 右股,筑坝拦截,引水入白沟左股与黄河相通 。首次使黄河以北的运河与河南诸运河相通。淇 水即今清河,其故道大致是今天的卫河。曹操利用白沟一面从淮北运粮米以备征战,一面鼓 励军屯、民屯,积谷存粮,还下令减征河北各州郡赋税,只一年即收谷百万石。两三年间, 曹操兵精粮足,遂率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攻下武安、涉县、邯郸、永年等州县,后攻克袁 氏父子盘踞多年的冀州州治——邺城,继而赶走青州袁尚、杀死南皮渤海郡治袁谭,挫败幽州 北京袁熙,降伏并州太原高干,招抚太行山农民义军十余万及汾河流域的匈奴诸王。至此,中 原大局稳定,为北征乌桓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图 3 白沟、平虏渠示意图 开凿平虏渠、泉州渠 曹操攻克邺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往塞北,投靠乌桓大单于 蹋顿,并联合辽东割据一方的首领公孙康,继续与曹操对抗。蹋顿颇有武略,发兵二十万进 犯中原,直抵今北京通州潞河沿岸,攻破幽州城,掠走汉民十万户。 曹操震怒,誓破乌桓,冒着后方被刘表、刘备偷袭的危险,倾注国力北征乌桓。所需粮 草需运往幽州。曹操听取谋臣董昭的建议,于公元 206 年,在白沟与直沽河今海河之间开凿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2页平房渠,以通运道。此渠即今河北省青县至天津独流镇的南运河。曹操还依董昭之见,开浚了幽州通向天津的运河。此河在泉州县境内与平虏渠相接,史称“泉州渠”其中一段在今天津武清区境内。至此,北方运河与黄、淮、长江以南的运河相连,中国大运河水系初步形成。开凿辽西运河,征讨乌桓黄河以南以北的运河相通后,江淮粮米源源不断地运到幽州,征讨乌桓条件已成熟。但距乌桓所在的辽城远隔千里,运输粮草极为不便。曹操在开凿泉州渠后,又下令在泉州渠上口向遵化、迁西一线开凿一条新运河,与辽西郡内的滦河接通,史称辽西运河。207年5月,曹操率大军自幽州经辽西运河向辽西、辽东进发。因久旱无雨,运河水浅,粮船难行,海道又不通畅,曹操亲率数万将士自带粮米,轻装步行,出卢龙塞今喜峰口沿山涧河谷日夜兼程三叠夜,行程五百里。大将张辽为先锋,首战就将歸顿斩于马下。曹操收编降卒五万余人,解救被掠汉人十五万,从此平定了北方。当年九月,曹军副将带降兵及被救汉人沿辽西新河返回幽州,曹操则带领部分将士沿锦州、山海关、北戴河一线返回,行至昌黎城北碣石山,登山观海,抚今追昔,直抒胸脆,即兴吟咏《观沧海》一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滴湾①,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的篇幅不长,表现了诗人登山临海的激荡心情,写画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的胸襟气度。①滤滴dan,波浪起伏或流水纤回貌。①辣song,通耸,高高地直立。③【】末尾二句是和乐时所加,不关正文,以洛阳为中心的隋朝大运河时期605年,隋炀帝下令调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民工百余万人,开浚连接黄河与准河的通济渠。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方,开凿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其基本部分是曹操开凿的白沟、平虏渠,把黄河与河北诸运河连接起来,直抵涿郡北京,全长两千余里。图4永济渠北端示意图610年,隋炀帝下令修整江南运河,北起京口今镇江,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八百余里。自此,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余杭,全长五千四百里的大运河畅通。隋代大运河经历了六百多年,其格局一直保持到元朝初期,大大加强了中国南北广大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为其后的唐宋主朝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作用。元代京杭大运河时期十三世纪,元朝统一中国,全国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西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直接归朝廷宣政院管辖,云南建省,台湾澎湖也归入中国版图。为稳定社会,发展生产,保障大都北京数百方石粮来及百物供给,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重视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在朝廷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全面规划、统一治理,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薪新的京杭大运河时期一裁弯取直大运河中段1262年8月,忽必烈进入大都北京当月,就召见年仅三十一罗的汉人水利专家郭守敬,听取他对修复大运河的意见,委任其为“提举诸路河渠事”①。不久朝“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2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平虏渠,以通运道。此渠即今河北省青县至天津独流镇的南运河。 曹操还依董昭之见,开浚了幽州通向天津的运河。此河在泉州县境内与平虏渠相接,史 称“泉州渠”其中一段在今天津武清区境内。 至此,北方运河与黄、淮、长江以南的运河相连,中国大运河水系初步形成。 开凿辽西运河,征讨乌桓 黄河以南以北的运河相通后,江淮粮米源源不断地运到幽 州,征讨乌桓条件已成熟。但距乌桓所在的辽城远隔千里,运输粮草极为不便。曹操在开凿 泉州渠后, 又下令在泉州渠上口向遵化、 迁西一线开凿一条新运河,与辽西郡内的滦河接通, 史称辽西运河。 207 年 5 月,曹操率大军自幽州经辽西运河向辽西、辽东进发。因久旱无雨,运河水浅, 粮船难行,海道又不通畅,曹操亲率数万将士自带粮米,轻装步行,出卢龙塞今喜峰口 沿山 涧河谷日夜兼程三昼夜,行程五百里。大将张辽为先锋,首战就将蹋顿斩于马下。曹操收编 降卒五万余人,解救被掠汉人十五万,从此平定了北方。当年九月,曹军副将带降兵及被救 汉人沿辽西新河返回幽州,曹操则带领部分将士沿锦州、山海关、北戴河一线返回,行至昌 黎城北碣石山,登山观海,抚今追昔,直抒胸臆,即兴吟咏《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①,山岛竦②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③ 诗的篇幅不长,表现了诗人登山临海的激荡心情,写画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的胸襟气 度。 ①澹澹 dàn ,波浪起伏或流水纡回貌。 ②竦 sǒng ,通耸,高高地直立。 ③【】末尾二句是和乐时所加,不关正文。 以洛阳为中心的隋朝大运河时期 605 年,隋炀帝下令调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民工百余万人,开浚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 济渠。608 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开凿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其基本部分是曹操开凿的 白沟、平虏渠,把黄河与河北诸运河连接起来,直抵涿郡北京,全长两千余里。 图4 永济渠北端示意图 610 年,隋炀帝下令修整江南运河,北起京口今镇江,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八百余里。 自此,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余杭,全长五千四百里的大运河畅通。 隋代大运河经历了六百多年,其格局一直保持到元朝初期,大大加强了中国南北广大地 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为其后的唐宋王朝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前人栽树,后人 乘凉”的作用。 元代京杭大运河时期 十三世纪,元朝统一中国,全国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西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划 的一部分,直接归朝廷宣政院管辖,云南建省,台湾澎湖也归入中国版图。 为稳定社会,发展生产,保障大都北京数百万石粮米及百物供给,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重 视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在朝廷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全面规划、统一治理,在中国历史上创 造了一个崭新的京杭大运河时期—— 裁弯取直大运河中段 1262 年 8 月,忽必烈进入大都北京当月,就召见年仅三十一岁的汉 人水利专家郭守敬,听取他对修复大运河的意见,委任其为“提举诸路河渠事” ①。不久朝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3页廷设“漕运河渠司”,郭守敬任“督水监”相当于今天国家水利部部长。郭守敬奉命带领水利官员若干人,在南起徐州,西至卫河,北抵临清、德州,东达汶、泗水上游的广大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前后六次往返于济宁和东平之间,行程数干里,绘图回京赴命。当时,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全线淤塞,恢复通航十分困难。元朝定鼎北京,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北移。郭守敬大胆提出取直运河,甩掉原运河从徐州向开封、洛阳、长安西安拐的“<”形大弯,让大运河自徐州往北经济宁至临清,再入永济渠卫河、南运河,航程可缩短七八百里。元世祖称善。开凿济州河至元十九年,朝廷任命兵部尚书李奥鲁赤主持开挖从济宁至须城东平的济州河,全长一百五十里,当年二月开工,次年八月竣工。济州河从须城汇入汶河、清河向东北入海,漕粮可经海道抵天津大沽。继开会通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按郭守敬的设计,朝廷任命都漕运使马之贞主持开凿东平至临清的新运河。此段运河全长二百五十里,工程浩大,役工二百五十万。运河所经地段地势高仰,是大运河之水脊,工程艰巨。为解水源之不足,又在河上建闸坝三四十座,设计绝妙。开闸通航后,舟连槽而下,蔚为壮观。会通河的开通标志京杭大运河正式形成,接通了黄淮、江南、河北平原上的运河,并使诸多天然河川与京杭大运河沟通,使运河航运空前兴旺起来。元世祖赐名此河“会通河”,取“会通天下”之义。裁直北运河元朝初年,营建大都,朝廷从全国征召军民百万。所需粮米及大量砖瓦木石均从江南北运,京杭大运河虽全线畅通,仍不能满足大都所需。元世祖忽必烈又下令发展海运。但不论河运海运,只能运到天津时称海津镇,再经北运河运抵通州。北运河时称白河、落河成了襟喉要地。但河道弯度太大,元世祖采纳郭守敬的建议,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发南军三千,征民工两万,将北运河裁直,航道缩短百余里。明清两代保持了这个格局,直到今天未变。重开通惠河通州的张家湾,距北京不过四五十里,金代虽开过里运河,但已淤废。漕船从南方运来的粮米百物暂储于通州,靠陆挽运进京城。遇到风雨,沿途散落粮米若干,日夜兼运,人畜死伤无数。元世祖命郭守敬重开张家湾至京城积水潭的运河。郭守敬踏遍北京西山寻找水源,在昌平县东十里的神山当地称龙王山下发现了白浮泉,遂引白浮泉及西山各泉之水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再入城内积水潭北海中南海什海。积水潭成了运河之首。南来的船只可直接浮航至大都。积水潭成了繁华的装卸码头。一次元世祖从上都开平回大都,见潭中舶舱蔽水,林立,热闹非凡,大悦,赐名“通惠河”。京杭大运河干道自南向北由下列六段连成:1.杭州至镇江称江南运河亦称吴越运河。2.瓜州至淮阴称淮南运河亦称邗沟、扬州运河。3.淮阴至临清称会通河包括济州河、泗水、水。4.临清至天津称南运河亦称御河、卫河、永济渠。5.天津至通州称北运河亦称潞河、白河。6.通州至大都称通惠河。亦称大通河。元王朝改造并完成的京杭大运河,对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大业立下了大功。明清两朝虽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治理,但基本保持了元代大运河的格局。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其选线走向、重点工程方位等基础部分,仍是元代治河专家及劳动人民的大手笔。他们的功绩当受后人追崇和赞扬。图5元代京杭大运河路线图“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3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廷设“漕运河渠司” ,郭守敬任“督水监”相当于今天国家水利部部长。 郭守敬奉命带领水利官员若干人,在南起徐州,西至卫河,北抵临清、德州,东达汶、 泗水上游的广大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前后六次往返于济宁和东平之间,行程数千里,绘图回 京赴命。 当时,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全线淤塞,恢复通航十分困难。元朝定鼎北京,全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北移。郭守敬大胆提出取直运河,甩掉原运河从徐州向开封、洛阳、 长安西安拐的“<”形大弯,让大运河自徐州往北经济宁至临清,再入永济渠卫河、南运河,航 程可缩短七八百里。元世祖称善。 开凿济州河 至元十九年, 朝廷任命兵部尚书李奥鲁赤主持开挖从济宁至须城东平的济州 河,全长一百五十里,当年二月开工,次年八月竣工。济州河从须城汇入汶河、清河向东北 入海,漕粮可经海道抵天津大沽。 继开会通河 至元二十六年 1289,按郭守敬的设计,朝廷任命都漕运使马之贞主持开凿东 平至临清的新运河。此段运河全长二百五十里,工程浩大,役工二百五十万。运河所经地段 地势高仰,是大运河之水脊,工程艰巨。为解水源之不足,又在河上建闸坝三四十座,设计 绝妙。开闸通航后,舟楫连樯而下,蔚为壮观。 会通河的开通标志京杭大运河正式形成,接通了黄淮、江南、河北平原上的运河,并使 诸多天然河川与京杭大运河沟通,使运河航运空前兴旺起来。元世祖赐名此河“会通河” , 取“会通天下”之义。 裁直北运河 元朝初年,营建大都,朝廷从全国征召军民百万。所需粮米及大量砖瓦木 石均从江南北运,京杭大运河虽全线畅通,仍不能满足大都所需。元世祖忽必烈又下令发展 海运。但不论河运海运,只能运到天津时称海津镇,再经北运河运抵通州。北运河时称白河、潞 河成了襟喉要地。但河道弯度太大,元世祖采纳郭守敬的建议,于至元二十四年 1287,发南 军三千,征民工两万,将北运河裁直,航道缩短百余里。明清两代保持了这个格局,直到今 天未变。 重开通惠河 通州的张家湾,距北京不过四五十里,金代虽开过里运河,但已淤废。漕 船从南方运来的粮米百物暂储于通州,靠陆挽运进京城。遇到风雨,沿途散落粮米若干,日 夜兼运,人畜死伤无数。 元世祖命郭守敬重开张家湾至京城积水潭的运河。郭守敬踏遍北京西山寻找水源,在昌 平县东十里的神山当地称龙王山下发现了白浮泉, 遂引白浮泉及西山各泉之水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 明湖,再入城内积水潭北海 中南海 什刹海。积水潭成了运河之首。南来的船只可直接浮航至大 都。积水潭成了繁华的装卸码头。一次元世祖从上都开平回大都,见潭中舳舻蔽水,桅樯林 立,热闹非凡,大悦,赐名“通惠河” 。 京杭大运河干道自南向北由下列六段连成: 1. 杭州至镇江称江南运河 亦称吴越运河。 2. 瓜州至淮阴称淮南运河 亦称邗沟、扬州运河。 3. 淮阴至临清称会通河 包括济州河、泗水、汴水。 4. 临清至天津称南运河 亦称御河、卫河、永济渠。 5.天津至通州称北运河 亦称潞河、白河。 6. 通州至大都称通惠河。亦称大通河。 元王朝改造并完成的京杭大运河,对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大业立下了大功。明清两朝虽 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治理,但基本保持了元代大运河的格局。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其选线、 走向、重点工程方位等基础部分,仍是元代治河专家及劳动人民的大手笔。他们的功绩当受 后人追崇和赞扬。 图5 元代京杭大运河路线图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4页①提举,官名,原意是管理的意思。宋元时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第三章历代漕运盛况“漕”字从水从曹,是指用军曹押船行水运粮。“漕运”创始者秦始皇,为伐匈奴,而“飞挽栗”①。之后,朝代儿经更替,但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通漕当做国命民脉,在保护、改造、利用运河遗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治河、漕运水平,运河航运不断发达,形成秦汉至明清两千多年的漕运兴盛时期。①飞台挽菜,飞,形容极快:ch,饲草,挽,拉车或撑船:粟,小米,泛指粮食。飞当挽粟,快速运送军用粮草。唐代一一创造开元全盛日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了唐王朝建国后所必需的基本建设工程,这一巨大的工程基本满足了唐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唐代历经二百八十九年618~907,二十位皇帝都不惜财力,对庞大复杂的大运河水系进行改造,确保漕运畅通。忆昔开元全盛日唐朝初期,南方漕船将大批粮米运往京城一一长安,漕船要在洛阳以西溯黄河而上。为避三门峡“鬼门”之险,朝廷在黄河与洛水两岸修建很多仓储群,储存漕粮,再用骤马驶运至长安。当年著名的仓储群有河阳仓、柏崖仓、集津仓、洛口仓、回洛仓。一般仓群储粮三百万石,较大仓群在千万石以上,依山而筑的洛口仓,储粮一千二百万石。开元二十二年734,开凿了三百里长的开元新河,绕过“鬼门”三门峡,漕粮直接运到长安城东的广运潭,每年运抵四百到七百万石。出现了吴舟楚帆、连云碧水的盛况。长安城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有一百多万。长安城周长三十六点七公里,城内面积八十四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保存下来的明代西安故城的十倍。城内街道笔直,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十四条,均划分为方格形,共一百零八坊。城内北部居中的地方是宫城,内有太极殿,称“西内”,是皇帝与大臣议事的地方:城外东北部有大明宫,称“东内,宫内麟德殿是宴请国宾的地方:城内东部有兴庆宫,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曾住在这里,时称“南内”。这三大内,即三大宫殿群,规模宏伟,同北京的太和殿不相上下。长安城北是广阔的皇家禁苑。长安城内的商业区分东市和西市,市内有“井”字形街道,店铺林立,四通八达,每市各有二百二十行。日当午时击鼓三百响,店铺落板,市者云集。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的使节、商人数以万计。市井中,异货山积,百物俱全。待红日西沉,鸣三百响,店铺上板,市者疏散,闹井悄然。从商贾的富有亦能看出盛世景况。长安城里有一富商叫邹凤炽,他曾上疏朝廷,欲购终南山。终南山是秦岭山峰之一,长安城南的屏障,山上林木如海,风景秀丽。邹凤炽愿以树木计价,每棵树付一匹绢。他夸口说,山林有尽,臣绢无竭。普通富商尚且如此,国库的富足可想而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一斑。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云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①。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廉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鲁编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①小邑,小城:万家室,万户人家。意为普通小城都住有万户人家。②九州,泛指全国各地:无财虎,意为没有强盗。时称远行千里不带寸兵。③不劳吉日,不必选择黄道吉日。④齐纳鲁缩,,细绢:缩,白组:齐鲁,指山东。大意是山东往长安送丝绢的车辆接连不断。班班,形容很多。据《唐书》记载,朝廷储粮多达1万万石,一年所征收的绢布1亿1千万丈。萄城的繁荣蓟城今北京,战国时期是燕国国都,东汉为幽州治所,隋朝设涿郡治所,唐朝升为大都督府全国五大都督府之一。初领辖八州,后增领十六州,还统辖安东大督护府,即管“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4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① 提举,官名,原意是管理的意思。宋元时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 第三章 历代漕运盛况 “漕”字从水从曹,是指用军曹押船行水运粮。 “漕运”创始者秦始皇,为伐匈奴,而“飞刍挽 粟” ①。之后,朝代几经更替,但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通漕当做国命民脉,在保护、改造、利用运河 遗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治河、漕运水平,运河航运不断发达,形成秦汉至明清两千多年的漕运兴盛 时期。 ① 飞刍挽粟,飞,形容极快;刍 chú,饲草;挽,拉车或撑船;粟,小米,泛指粮食。飞刍挽粟,快速运送军用粮草。 唐代——创造开元全盛日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了唐王朝建国后所必需的基本建设工程,这一巨大的工程基本满 足了唐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唐代历经二百八十九年 618~907,二十位皇帝都不惜财力, 对庞大复杂的大运河水系进行改造,确保漕运畅通。 忆昔开元全盛日 唐朝初期,南方漕船将大批粮米运往京城——长安,漕船要在洛阳以 西溯黄河而上。为避三门峡“鬼门”之险,朝廷在黄河与洛水两岸修建很多仓储群,储存漕 粮,再用骡马驮运至长安。当年著名的仓储群有河阳仓、柏崖仓、集津仓、洛口仓、回洛仓。 一般仓群储粮三百万石,较大仓群在千万石以上,依山而筑的洛口仓,储粮一千二百万石。 开元二十二年 734 ,开凿了三百里长的开元新河,绕过“鬼门”三门峡,漕粮直接运到 长安城东的广运潭,每年运抵四百到七百万石。出现了吴舟楚帆、连云碧水的盛况。长安城 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有一百多万。长安城周长三 十六点七公里,城内面积八十四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保存下来的明代西安故城的十倍。城 内街道笔直,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十四条,均划分为方格形,共一百零八坊。城内北部居 中的地方是宫城,内有太极殿,称“西内” ,是皇帝与大臣议事的地方;城外东北部有大明 宫,称“东内” ,宫内麟德殿是宴请国宾的地方;城内东部有兴庆宫,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曾 住在这里,时称“南内” 。这三大内,即三大宫殿群,规模宏伟,同北京的太和殿不相上下。 长安城北是广阔的皇家禁苑。 长安城内的商业区分东市和西市,市内有“井”字形街道,店铺林立,四通八达,每市 各有二百二十行。日当午时击鼓三百响,店铺落板,市者云集。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的 使节、商人数以万计。市井中,异货山积,百物俱全。待红日西沉,鸣钲三百响,店铺上板, 市者疏散,闹井悄然。 从商贾的富有亦能看出盛世景况。长安城里有一富商叫邹凤炽,他曾上疏朝廷,欲购终 南山。终南山是秦岭山峰之一,长安城南的屏障,山上林木如海,风景秀丽。邹凤炽愿以树 木计价,每棵树付一匹绢。他夸口说,山林有尽,臣绢无竭。普通富商尚且如此,国库的富 足可想而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一斑。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①。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②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③出。 齐纨鲁缟④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①小邑,小城;万家室,万户人家。意为普通小城都住有万户人家。 ②九州,泛指全国各地;无豺虎,意为没有强盗。时称远行千里不带寸兵。 ③不劳吉日,不必选择黄道吉日。 ④齐纨鲁缟,纨,细绢;缟,白绢;齐鲁,指山东。大意是山东往长安送丝绢的车辆接连不断。班班,形容很多。据《唐书》 记载,朝廷储粮多达 1 万万石,一年所征收的绢布 1 亿 1 千万丈。 蓟城的繁荣 蓟城今北京,战国时期是燕国国都,东汉为幽州治所,隋朝设涿郡治所,唐 朝升为大都督府全国五大都督府之一。初领辖八州,后增领十六州,还统辖安东大督护府,即管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15页辖东部边镇各邦国部族。总领辖相当于今河北、辽宁两省及山东、河南、吉林、内蒙的一部分。蓟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运、河运都很畅通。舶舱如蚁,漕船一次可运粮百万余石。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后出塞》诗中有所描写一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竿,云帆转辽海,梗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①,照耀舆台驱①。大运河发展了官方的运输和商贸,也刺激了民间贸易,不论浮海还是沿河,官民商船及大批漕船自南而北,抵达的主要目的地是蓟城,蓟城成了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从江准以南运来的丝、米、茶、糖、布帛等,从塞北运来的耕牛、战马、毛皮、革角等,以及本地所产的粮、鱼、盐、枣、栗、铁、石等均在此交易或转贩。当时蓟城东西宽七里,南北长九里,周长三十二里,开十门,城北设大市场,称幽州北市。市上店肆林立,行当齐全,各行开设若干作坊。前来交易的人填街塞巷,熙熙。除汉人外,还有奚人、鲜卑人、契丹人、高丽人、突厥人等,一派民族和睦相处的繁荣景象。①越罗与楚练,越地、楚地产的纺织品。②照耀奥合躯,奥yo台,古代奴末中两个等级的名称,泛指地位低贱的人。照耀奥台躯,是指朝延用纺织品贯立军功的下级官兵。扬州的富饶扬州地处长江下游的北岸,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二次筑城,因四周多丘陵,故又称“广陵”。扬州繁华起于代。隋帝杨广曾任扬州总管,统领军政大权。继皇位后,仍怀念富饶美丽的扬州,常常“吾梦扬州好”。他在蜀岗地区建宫殿、园圃,三次乘龙舟沿大运河南下游扬州。当时扬州有四十多万人口,是运河、长江的重要码头。唐代,扬州设大都督府。朝廷在全国设九十九家铸市厂,扬州就有十家,年铸铜钱三于三百万缩①。朝廷还在这里开办十家造船厂,鉴真高东渡日本所乘大船就是扬州所造。扬州农桑、鱼、盐产量丰富,手工业发达,主要产品有铜器、木器、丝织品、药材、珠宝首饰等等。铸造的铜器一一铜瓶、铜孟、铜盘、铜馨、铜香炉等精美耐用,皇宫、寺庙、王府、富商争相购买。制作的玉人、雕塑、刻镂、刺绣、修文、绘画、镌碑等工艺品产量、销量都居全国之首。当时京师长安就有“潭中②车船闹,扬州铜器多”的赞语。扬州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当年城内有寺庙三十余座,僧侣数于人,鉴真和尚就是当时大明寺的高僧。扬州依伤大运河,襟江带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溯长江而上,可通达江、嘉陵江、沱江、金沙江、汉水等所有长江支流:还可经湘江上游的灵渠连通珠江水系,赴四川、云贵、两湖、两广等地。从扬州顺长江而下可浮海远航沿海诸州府,还可到朝鲜半岛、日本、南洋群岛、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地。当时扬州已成为通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港口。扬州城里居住着阿拉伯等国商人达五于多,来这里取经、学习汉文化的日本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扬州市井繁华,有数不清的茶馆、酒肆、饭店、戏楼、娟院,可供人们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时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夸张说法。扬州风景秀丽,与大运河相通的瘦西湖畔建有隋炀帝的行宫:大明寺平山堂胜景亦为游人所留连。历代诗人、学者游览扬州美景,触景生情,咏诗抒怀,留下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现仅摘录部分佳句一一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15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辖东部边镇各邦国部族。总领辖相当于今河北、辽宁两省及山东、河南、吉林、内蒙的一部 分。 蓟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运、河运都很畅通。舳舻如蚁,漕船一次可运粮百万余石。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后出塞》诗中有所描写——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①, 照耀舆台躯②。 大运河发展了官方的运输和商贸,也刺激了民间贸易,不论浮海还是沿河,官民商船及 大批漕船自南而北,抵达的主要目的地是蓟城,蓟城成了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从江淮以 南运来的丝、米、茶、糖、布帛等,从塞北运来的耕牛、战马、毛皮、革角等,以及本地所 产的粮、鱼、盐、枣、栗、铁、石等均在此交易或转贩。当时蓟城东西宽七里,南北长九里, 周长三十二里,开十门,城北设大市场,称幽州北市。市上店肆林立,行当齐全,各行开设 若干作坊。前来交易的人填街塞巷,熙熙攘攘。除汉人外,还有奚人、鲜卑人、契丹人、高 丽人、突厥人等,一派民族和睦相处的繁荣景象。 ① 越罗与楚练,越地、楚地产的纺织品。 ② 照耀舆台躯,舆 yú台,古代奴隶中两个等级的名称,泛指地位低贱的人。照耀舆台躯,是指朝廷用纺织品犒赏立军功 的下级官兵。 扬州的富饶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的北岸,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公元前 486 年,吴 王夫差始筑“邗城” ,公元前 319 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二次筑城,因四周多丘陵,故又称 “广陵” 。 扬州繁华起于隋代。隋炀帝杨广曾任扬州总管,统领军政大权。继皇位后,仍怀念富饶 美丽的扬州,常常“吾梦扬州好” 。他在蜀岗地区建宫殿、园囿,三次乘龙舟沿大运河南下 游扬州。当时扬州有四十多万人口,是运河、长江的重要码头。 唐代,扬州设大都督府。朝廷在全国设九十九家铸币厂,扬州就有十家,年铸铜钱三千 三百万缗①。朝廷还在这里开办十家造船厂,鉴真高僧东渡日本所乘大船就是扬州所造。扬 州农桑、鱼、盐产量丰富,手工业发达,主要产品有铜器、木器、丝织品、药材、珠宝首饰 等等。铸造的铜器——铜瓶、铜盂、铜盘、铜罄、铜香炉等精美耐用,皇宫、寺庙、王府、 富商争相购买。制作的玉人、雕塑、刻镂、刺绣、修文、绘画、镌碑等工艺品产量、销量都 居全国之首。当时京师长安就有“潭中②车船闹,扬州铜器多”的赞语。 扬州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当年城内有寺庙三十余座,僧侣数千人,鉴真和尚就是当时 大明寺的高僧。 扬州依傍大运河,襟江带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溯长江而上,可通达岷江、嘉陵江、 沱江、金沙江、汉水等所有长江支流;还可经湘江上游的灵渠连通珠江水系,赴四川、云贵、 两湖、两广等地。从扬州顺长江而下可浮海远航沿海诸州府,还可到朝鲜半岛、日本、南洋 群岛、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地。当时扬州已成为通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港口。扬 州城里居住着阿拉伯等国商人达五千多,来这里取经、学习汉文化的日本僧人和留学生络绎 不绝。扬州市井繁华,有数不清的茶馆、酒肆、饭店、戏楼、娼院,可供人们吃喝玩乐,尽 情享受。时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夸张说法。 扬州风景秀丽,与大运河相通的瘦西湖畔建有隋炀帝的行宫;大明寺平山堂胜景亦为游 人所留连。历代诗人、学者游览扬州美景,触景生情,咏诗抒怀,留下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 篇。现仅摘录部分佳句——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徐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杜牧: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