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21页二月中旬起,头帮船就到达天津海河三岔口驶入北运河,随后各省船队陆续北上,叠夜飞挽,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漕运终点是通州。这里设有检查粮米的庞大机构一一坐粮厅和分储粮米的京、通十五仓。权力最大,事务最紧杂的是坐粮厅,亦称“che解h厅”。其主要职权:一是检验粮米的数量及成色二是指挥船队卸船、回船、纳税等事宜:三是督促经纪人、车主、船主将粮米运往仓场:四是管理通络大库每日收支的银两:五是管理通州运河疏浚、闸坝堤岸的修固。坐粮厅下辖王坝尊斛厅、石坝斛厅、税课征集厅。凡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的粗粮玉米、小米,豆、麦,称改兑米,到土坝上检验后,转储通州二仓;凡江南各省运来的白粮上等大米,称正兑米,到石坝上检验后,运至京城十三仓。土坝坐落在通州东门外运河岸边,是卸装粮米的大码头,附近有验粮官办公的衙门署,核实粮米数量、征稽课税。石坝在通州北门外,有官员办公的“大光楼”及一百多间储存粮米的号房。旁边是“望斛厅”衙门,朝廷派的钦差,在此督察验收、搬运、纳税等事宜。每到漕船进京季节,被称为“天庾重地”的通州城,便是千云集,车毂织络,一片繁忙景象。坐粮厅的官员均到运河岸边办公。仓场官员到各仓场把关收粮,征税官员到现场稽征课税。仓场总督一一钦差,带领下属乘官舫在运河上盘查粮帮船队,官舫周围簇拥着十数条瓜皮小艇,艇上站立高擎令旗的皂隶、手托算盘的验粮官和手持鞭、杖、刀、斧、铁链的捕快,十分威严。朝廷规定,石坝验粮、转仓,每天以三万石为准,登记注册,报户部审核。每日,这里的大小官员、经纪人、车船户、水脚扛米夫数千人,往来如穿梭,叠夜不停。水脚们扛粮摩肩接距,登上“大跳”,颤颤巍巍:岸上酒肆饭馆林立,煎炒烹炸,香气四溢。说书唱大鼓的到处可见;坝上扛粮、河中拉纤、起锚、推船、摇槽号子此起彼伏:船队风猛而来,空船悠然栉比而去。运河中除各省粮帮船之外,还有水师船、驿站船、官船、商船、民船及神秘押送漕银的船只,呈现万船朝宗的壮景。时人吟唱竹枝词一一广拓水驿万艘屯,漫卷舟帆榄楂存。东装西卸转输紧,南纳北收漕务纷。终日无休人语喧,彻夜不绝粮帮临。夕阳小船能沽酒,三江风景到通门①。清廷的仓场集中在北京城里和通州两地,北京城里有仓场十三处,共有仓库九百六十二座;通州有仓场两处,共有仓库四百座。清廷对仓场管理十分重视,强调“仓场米粮乃国家第一要紧政务”。仓场总督及下属主要官员均由皇帝亲自选派,每处仓场有两名满、汉五品官员负责,两年即调换。调换时派人清查粮库收支情况,有无霉烂粮米,如有失职者,从重治罪:管仓有功者,普级摧升。清廷建造的仓库安全性能良好,通风、防水、防霉、防火,设备设施科学,运作简便。仓场一般设有书办、撰典、花户、甲斗、铺军、皂隶若干名,分管各项杂差。每仓设有军职官员四至六名,率八旗兵丁数十人,昼夜轮班巡查看守。都统、巡仓吏各一名,专管查修仓库。为鼓励漕仓官吏管好漕粮,自雍正时起,发给“养廉银”,年最高额达一千八百两,最低三百两,按级别发放。另有“平余银”、“饭银”、“工食银”等。尽管如此,仓场贪污舞弊仍屡屡发生。漕官、仓官相互勾结,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数额之大,触目惊心,时有“日进斗金”之说。当时官吏中流传“进京入阁拜相,不如通州管漕粮”。“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21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二月中旬起, 头帮船就到达天津海河三岔口驶入北运河, 随后各省船队陆续北上, 昼夜飞挽, 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漕运终点是通州。 这里设有检查粮米的庞大机构——坐粮厅和分储粮米的京、 通十五仓。 权力最大,事务最繁杂的是坐粮厅,亦称“掣 chè斛 hú厅” 。其主要职权: 一是检验粮米的数量及成色; 二是指挥船队卸船、回船、纳税等事宜; 三是督促经纪人、车主、船主将粮米运往仓场; 四是管理通络大库每日收支的银两; 五是管理通州运河疏浚、闸坝堤岸的修固。 坐粮厅下辖土坝掣斛厅、石坝掣斛厅、税课征集厅。凡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的粗粮玉 米、小米、豆、麦,称改兑米,到土坝上检验后,转储通州二仓;凡江南各省运来的白粮上等大米, 称正兑米,到石坝上检验后,运至京城十三仓。 土坝坐落在通州东门外运河岸边,是卸装粮米的大码头,附近有验粮官办公的衙门署, 核实粮米数量、征稽课税。 石坝在通州北门外,有官员办公的“大光楼”及一百多间储存粮米的号房。旁边是 “掣 斛厅”衙门,朝廷派的钦差,在此督察验收、搬运、纳税等事宜。 每到漕船进京季节,被称为“天庾重地”的通州城,便是千樯云集,车毂织络,一片繁 忙景象。坐粮厅的官员均到运河岸边办公。仓场官员到各仓场把关收粮,征税官员到现场稽 征课税。仓场总督——钦差,带领下属乘官舫在运河上盘查粮帮船队,官舫周围簇拥着十数 条瓜皮小艇,艇上站立高擎令旗的皂隶、手托算盘的验粮官和手持鞭、杖、刀、斧、铁链的 捕快,十分威严。 朝廷规定,石坝验粮、转仓,每天以三万石为准,登记注册,报户部审核。每日,这里 的大小官员、经纪人、车船户、水脚扛米夫数千人,往来如穿梭,昼夜不停。水脚们扛粮摩 肩接踵,登上“大跳” ,颤颤巍巍;岸上酒肆饭馆林立,煎炒烹炸,香气四溢。说书唱大鼓 的到处可见;坝上扛粮、河中拉纤、起锚、推船、摇橹号子此起彼伏;船队风猛逶迤而来, 空船悠然栉比而去。运河中除各省粮帮船之外,还有水师船、驿站船、官船、商船、民船及 神秘押送漕银的船只,呈现万船朝宗的壮景。时人吟唱竹枝词—— 广拓水驿万艘屯,漫卷舟帆桅樯存。 东装西卸转输紧,南纳北收漕务纷。 终日无休人语喧,彻夜不绝粮帮临。 夕阳小船能沽酒,三江风景到通门①。 清廷的仓场集中在北京城里和通州两地,北京城里有仓场十三处,共有仓库九百六十二 座;通州有仓场两处,共有仓库四百座。 清廷对仓场管理十分重视,强调“仓场米粮乃国家第一要紧政务” 。仓场总督及下属主 要官员均由皇帝亲自选派,每处仓场有两名满、汉五品官员负责,两年即调换。调换时派人 清查粮库收支情况,有无霉烂粮米,如有失职者,从重治罪;管仓有功者,晋级擢升。 清廷建造的仓库安全性能良好,通风、防水、防霉、防火,设备设施科学,运作简便。 仓场一般设有书办、撰典、花户、甲斗、铺军、皂隶若干名,分管各项杂差。每仓设有 军职官员四至六名,率八旗兵丁数十人,昼夜轮班巡查看守。都统、巡仓吏各一名,专管查 修仓库。 为鼓励漕仓官吏管好漕粮,自雍正时起,发给“养廉银” ,年最高额达一千八百两,最 低三百两,按级别发放。另有“平余银” 、 “饭银” 、 “工食银”等。尽管如此,仓场贪污舞弊 仍屡屡发生。漕官、仓官相互勾结,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数额之大,触目惊心,时有“日进 斗金”之说。当时官吏中流传“进京入阁拜相,不如通州管漕粮”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22页图8潞河督运图①通门,通州。第四章大运河之最纵贯中华大地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列世界运河之冠。大运河开凿之艰巨,设计之精巧,工程之壮美,堪称世界之最。我们的祖先,凭着一颗改造自然的雄心,超人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时至今日,淮南运河、江南运河河水充盈,河上船舶往来如织,令人引为自豪。流程最长世界著名的三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为国际通航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位于埃及东北部,连通地中海和红海,全长一百九十五公里,因贯穿苏伊王地峡而得名:巴拿马运河在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全长八十一点三公里,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国际运河: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全长一千七百四十七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九倍,是巴拿马运河的二十二倍。历史最悠久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距今一百四十五年,巴拿马运河始凿于1881年,距今只有一百二十三年。而中国最早开凿的邗沟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是在公元前486年,至今已是两千四百九十年,先于苏伊士运河两千三百多年。若从公元608年开通的涿郡今北京至杭州的隋朝大运河算起,至今也有一千三百九十六年。若从公元1289年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算起,至今七百一十五年。所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河,当属中国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江河最多京杭大运河婉蜓三千五百多华里,以沟通江河借助水源。它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每个水系又沟通大小数十条江河,汇纳百川,保证了运河的水源。仅黄河以北、天津以南的南运河,就沟通了滤沱河、大清河、子牙河、清凉河、宝惠河、滏阳河、独流河等十儿条较大的河流:北运河汇收了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高梁河、肖太后运粮河等诸多河流;山东济宁附近的梁济运河,沟通了大清河、大汶河、小汶河、沈河、泗河、白马河、界河、方福河等十条河流。大运河犹如一条巨龙穿行在庞大的水网之间,避免了“高处水流尽,低处水漫流”,从而保证了运河的水量和水位。“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22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图 8 潞河督运图 ① 通门,通州。 第四章 大运河之最 纵贯中华大地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列世界运河之冠。大运河 开凿之艰巨,设计之精巧,工程之壮美,堪称世界之最。我们的祖先,凭着一颗改造自然的 雄心,超人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时至今日, 淮南运河、江南运河河水充盈,河上船舶往来如织,令人引为自豪。 流程最长 世界著名的三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为国际通 航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位于埃及东北部,连通地中海和红海,全长一百九十五公里, 因贯穿苏伊士地峡而得名;巴拿马运河在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全长八十一点三公里, 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国际运河;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全长一千七百 四十七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九倍,是巴拿马运河的二十二倍。 历史最悠久 苏伊士运河开凿于 1859 年,距今一百四十五年,巴拿马运河始凿于 1881 年,距今只有 一百二十三年。而中国最早开凿的邗沟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是在公元前 486 年,至今已是两千四百 九十年,先于苏伊士运河两千三百多年。若从公元 608 年开通的涿郡今北京至杭州的隋朝大 运河算起,至今也有一千三百九十六年。若从公元 1289 年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算起,至今七 百一十五年。所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河,当属中国京杭大运河。 沟通的江河最多 京杭大运河蜿蜒三千五百多华里, 以沟通江河借助水源。 它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 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每个水系又沟通大小数十条江河,汇纳百川,保证了运河的 水源。仅黄河以北、天津以南的南运河,就沟通了滹沱河、大清河、子牙河、清凉河、宝惠 河、滏阳河、独流河等十几条较大的河流;北运河汇收了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高粱河、 肖太后运粮河等诸多河流;山东济宁附近的梁济运河,沟通了大清河、大汶河、小汶河、洸 河、泗河、白马河、界河、万福河等十几条河流。大运河犹如一条巨龙穿行在庞大的水网之 间,避免了“高处水流尽,低处水漫流” ,从而保证了运河的水量和水位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23页串连的洼淀、湖泊最多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五大水系,保证了充足的水源。但它是南北走向,五大水系东西走向,容易造成诸河暴涨时,运河决口:诸河水减少时,运河断流。祖辈先人利用北方洼淀多、沼泽多,南方湖泊多的特点,把运河与洼淀、湖泊串连起来。当运河水多时,就由洼淀湖泊储存起来:水少时,由洼淀湖泊自然供给,既调节了水量,文能保障运河水清,沙少,水位平稳,便于通航。如北运河流经“海子”,延芳淀,浮鸡淀,雍奴数、三角淀、牛角洼;南运河沟通团泊洼、文安洼、贾口洼、白洋淀:山东会通河串连东平湖、梁山泊、南阳湖、南旺湖、微山湖:淮南运河连接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江南运河穿越太湖、阳澄湖、南湖等。大运河像一条银线穿起一大串水葫芦。河上闸坝最多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其间有四处制高点。据有关资料记载,以扬州运河河床高度为“0”计算,江南运河河床均在一米左右,而山东境内河床普遍在三十米以上,最高点是南旺水脊,为三十八点五米。天津河床为一米,往北又逐渐升高。通州河床为二十一米,北京河床为二十七米。按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北京、通州存不住水,山东大运河之腰上不去水,江淮地段河水漫溢,运河通航则不能保障。我们的祖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运河沿线地形地貌及水源条件,在河上修闸建坝,控制水位。对地高水少的河段采取分级建闸、节节蓄水的办法:对地势低洼水多或易于决口的河段,筑减水项,水位增高后经减水坝排出,其功能类似今天的扬水站。京杭大运河沿线建有多少闻、项尚无确切统计,只举两个特殊地段就可知运河闸、坝之多通州至北京的运河通惠河,仅长四五十里,河床比降较大,每隔几里就建一座闸坝,共建二十四座,故称闸河或坝河。今天北京尚存闸河、坝河遗址。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南旺分水闸为最高点,北高于临清闸九十尺,该段建闸二十一座;南高于徐州闸一百一十六尺,此段建闸二十七座。另建有积水闸、进水闸、泄水闸、平水闸、船闸等六十五座,堰坝二十五座,在六百九十里的航道上,总计建闸坝一百多座。会通河也因此称为“闸漕河”。工程最艰巨运河工程之艰巨,当属山东省西部的会通河,被称为运河水脊,大运河之腰。近八百里长的河道,几乎都靠闸坝控制水位。明代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在此连续治理九年,在济宁搞“泗水济运”,在汶上县北的大汶河上修建了一座“五里十三步”的土沙坝一一戴村坝,引汶水至南旺入运河,并在运河水底建“石拨”,使运河水南北分流:又蔬导山泉,增加济运水量,使漕运大通。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水源不足。元代郭守敬多方寻找水源,从一百五十里外的西山引白浮泉水到京城。北京与通州地势相差十八米,为防泄水过快,除建闸坝外,又用增加弯度延长河道的办法,减小比降。其测量和施工都相当艰巨。黄河与运河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交界处相纠结,元、明、清各朝都把分离黄、运作为治河工程的集中攻克点。元代“引黄济运”、“借黄行运”:明代“避黄保运”、“黄运分离”。嘉靖年间,历时三十年,开成夏镇新河。隆庆、万历年间,朝廷连命五位“总河”,历时三十五年开凿一条长二百六十里的珈河。其间,总河李化龙因劳累过度,殉职于任上。淮阴地区黄、淮、运、湖四水搅在一起,明永乐皇帝派总督平江伯陈瑄另开清江浦,全长二“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23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串连的洼淀、湖泊最多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五大水系,保证了充足的水源。但它是南北走向,五大水系 东西走向,容易造成诸河暴涨时,运河决口;诸河水减少时,运河断流。祖辈先人利用北方 洼淀多、沼泽多,南方湖泊多的特点,把运河与洼淀、湖泊串连起来。当运河水多时,就由 洼淀湖泊储存起来;水少时,由洼淀湖泊自然供给,既调节了水量,又能保障运河水清,沙 少,水位平稳,便于通航。如北运河流经 “海子” ,延芳淀,浮鸡淀,雍奴薮、三角淀、牛 角洼;南运河沟通团泊洼、文安洼、贾口洼、白洋淀;山东会通河串连东平湖、梁山泊、南 阳湖、南旺湖、微山湖;淮南运河连接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江南运河穿越太 湖、阳澄湖、南湖等。大运河像一条银线穿起一大串水葫芦。 河上闸坝最多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其间有四处制高点。据有关资料记载, 以扬州运河河床高度为“0”计算,江南运河河床均在一米左右,而山东境内河床普遍在三 十米以上,最高点是南旺水脊,为三十八点五米。天津河床为一米,往北又逐渐升高。通州 河床为二十一米,北京河床为二十七米。按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北京、通州存不住水,山东 大运河之腰上不去水,江淮地段河水漫溢,运河通航则不能保障。 我们的祖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运河沿线地形地貌及水源条件,在河上修闸建坝,控制 水位。对地高水少的河段采取分级建闸、节节蓄水的办法;对地势低洼水多或易于决口的河 段,筑减水坝,水位增高后经减水坝排出,其功能类似今天的扬水站。京杭大运河沿线建有 多少闸、坝尚无确切统计,只举两个特殊地段就可知运河闸、坝之多—— 通州至北京的运河通惠河,仅长四五十里,河床比降较大,每隔几里就建一座闸坝,共 建二十四座,故称闸河或坝河。今天北京尚存闸河、坝河遗址。 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南旺分水闸为最高点,北高于临清闸九十尺,该段建闸二十一座; 南高于徐州闸一百一十六尺,此段建闸二十七座。另建有积水闸、进水闸、泄水闸、平水闸、 船闸等六十五座,堰坝二十五座,在六百九十里的航道上,总计建闸坝一百多座。会通河也 因此称为“闸漕河” 。 工程最艰巨 运河工程之艰巨,当属山东省西部的会通河,被称为运河水脊,大运河之腰。近八百里 长的河道,几乎都靠闸坝控制水位。明代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在此连续治理九年,在济 宁搞“泗水济运” ,在汶上县北的大汶河上修建了一座“五里十三步”的土沙坝——戴村坝, 引汶水至南旺入运河,并在运河水底建“石拨” ,使运河水南北分流;又疏导山泉,增加济 运水量,使漕运大通。 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水源不足。元代郭守敬多方寻找水源,从一百五十里外的西山引白 浮泉水到京城。北京与通州地势相差十八米,为防泄水过快,除建闸坝外,又用增加弯度延 长河道的办法,减小比降。其测量和施工都相当艰巨。 黄河与运河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交界处相纠结,元、明、清各朝都把分离黄、 运作为治河工程的集中攻克点。元代“引黄济运” 、 “借黄行运” ;明代“避黄保运” 、 “黄运 分离” 。嘉靖年间,历时三十年,开成夏镇新河。隆庆、万历年间,朝廷连命五位“总河” , 历时三十五年开凿一条长二百六十里的泇河。其间,总河李化龙因劳累过度,殉职于任上。 淮阴地区黄、淮、运、湖四水搅在一起,明永乐皇帝派总督平江伯陈瑄另开清江浦,全长二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24页十里。清代治河目标更加明确,提出“治黄保运”,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二百里长的中运河,将黄、淮、运彻底分开。河湖分开工程,不是一代所为。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在高邮湖北岸与运河之间修筑大堤二百里。为防洪水冲刷,堤坡均砌巨石。南宋绍熙五年1194,又增修石堤一百六十里大延长到三百六十里,世人称“绍熙堰”。明洪武九年1376,为保证漕运,在绍熙堰的险要地段用砖砌护坡,又增筑堤坝六十里。明万历四年1576,再用大石加筑绍熙堰十三里,加筑的大堤共计十层巨石。万历十年1582,高邮湖水位上涨,运河随时有决口的危险,皇帝再次下令将石坝延长二十里。高宝湖阔如大海,风急浪高,曾有一次将数十艘漕船吞没,溺水者百人,损失漕粮七八千石。皇帝下令,增筑石堤二十余里,并在石堤上加筑子堤三十六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增筑石堤六十七丈。乾隆十一年1746,再次将石堤展筑三十二丈。这道四百八十里长的大堤,前后共修筑了七百二十五年,历经四个朝代。可见工程之艰巨。大堤至今仍有遗迹可寻。1982年11月,江苏省修整运河工程队在宝应县境内发现大堤遗迹。据考,此堤结构宏壮、坚固,外皮由200×40×40厘米的大条石包砌,条石之内文衬以城砖。砖柜和石护坡的基础是密集的大木桩。堤顶之上有子。石坡和砖柜各高约四米全堤采用连拱坝形式,防浪消能性能较高。河上桥梁最多最美大运河绵延数千里,河上桥梁不计其数,每座桥梁设计都独具匠心,建筑风格各异,外观造型精美,令世人瞩目。运河岸边的苏州古城河道纵横,水多桥多,唐代白居易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浙江乌镇有“水多桥多美女多”之誉,一个小镇竞有一百多座桥。本章仅举几座著名的桥供读者欣赏。·卢沟桥图9元古代芦沟桥卢沟桥在北京西南约十五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也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正统九年1444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全长二百六十六点五米,宽七点五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五百零一只。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儿十厘米,小的只有儿厘米,甚至连异子眼睛都看不清。这些狮子神态各异,棚棚如生。有的遵坐在石柱上,好象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象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很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象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象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桥东的碑亭内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图10芦沟桥上的狮子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宛平城内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卢“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24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十里。清代治河目标更加明确,提出“治黄保运” ,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二百里长的中 运河,将黄、淮、运彻底分开。 河湖分开工程,不是一代所为。北宋天禧年间 1017~1021,在高邮湖北岸与运河之间修筑 大堤二百里。为防洪水冲刷,堤坡均砌巨石。南宋绍熙五年 1194,又增修石堤一百六十里, 大堤延长到三百六十里,世人称“绍熙堰” 。明洪武九年 1376 ,为保证漕运,在绍熙堰的险 要地段用砖砌护坡,又增筑堤坝六十里。明万历四年 1576 ,再用大石加筑绍熙堰十三里,加 筑的大堤共计十层巨石。万历十年 1582,高邮湖水位上涨,运河随时有决口的危险,皇帝再 次下令将石坝延长二十里。 高宝湖阔如大海,风急浪高,曾有一次将数十艘漕船吞没,溺水者百人,损失漕粮七八 千石。皇帝下令,增筑石堤二十余里,并在石堤上加筑子堤三十六里。 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又增筑石堤六十七丈。乾隆十一年 1746 ,再次将石堤展筑三十二 丈。这道四百八十里长的大堤,前后共修筑了七百二十五年,历经四个朝代。可见工程之艰 巨。 大堤至今仍有遗迹可寻。1982 年 11 月,江苏省修整运河工程队在宝应县境内发现大堤 遗迹。据考,此堤结构宏壮、坚固,外皮由 200×40×40 厘米的大条石包砌,条石之内又衬 以城砖。砖柜和石护坡的基础是密集的大木桩。堤顶之上有子埝。石坡和砖柜各高约四米, 全堤采用连拱坝形式,防浪消能性能较高。 河上桥梁最多最美 大运河绵延数千里,河上桥梁不计其数,每座桥梁设计都独具匠心,建筑风格各异,外 观造型精美,令世人瞩目。运河岸边的苏州古城河道纵横,水多桥多,唐代白居易诗云: “绿 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浙江乌镇有“水多桥多美女多”之誉,一个小镇竟有一 百多座桥。本章仅举几座著名的桥供读者欣赏。 ● 卢沟桥 图 9 古代芦沟桥 卢沟桥在北京西南约十五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 河旧称卢沟河,桥也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明正统九年 1444 重修。清康 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 1698 重建,全长二百六十六点五米,宽七点五米,下分十一个 涵孔。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 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五百零一只。 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这些狮子神 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象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象专心听桥下 的流水声;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 好象正在熟睡; 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 好象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桥东的碑亭 内立有乾隆题写的 “卢沟晓月” 汉白玉碑, 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 1254~1324 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 图 10 芦沟桥上的狮子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 1638 建。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侵 略战争。宛平城内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卢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大运河史话第25页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吴门桥吴门桥位于古城苏州西南,古运河与大龙江的交汇处,水流急,舟频繁。北宋元丰七年1084,一石姓富户出资始建。到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苏州地方拆除旧桥,重新建起了气势雄伟的三孔石级拱桥。清同治十一年1872,吴门桥又重新改建。现存的吴门桥为单孔拱桥,用金山花岗石和少量武康石建成。桥身全长六十六点三米桥面中部宽四点八米,拱券跨长十六米,拱高九点八五米,大于半径。桥上两坡各铺设条石五十级,石级俱是整块石板,平整宽阔。石桥栏浑厚高低适度,可供人倚靠小憩或凭跳。桥北端金刚墙两翼,砌有零点六米的纤道,为纤夫拉船穿越桥洞的通道。整座桥梁结构合理,造型轻盈优美,表现了江南水乡古桥的风貌,是目前苏州现存最高的高拱驼桥。在近代历史上,吴门桥上还演绎了一段民族悲剧。民国十四年1925,曾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杨荫瑜女士,为避女师大学潮而离京来到苏州,住在盘门城边。她曾留学日本,能操流利的日语。抗日战争时期,苏州沦陷,她经常为日军抢掠百姓财物之事找日军将领交涉,致招肇事日兵的忌恨。据杨荫瑜侄女、我国著名外国文学家杨终回忆:“1938年1月1日,有两名日军诱她(杨荫瑜)出门,走到吴门桥上,对她开了一枪,遂落河中,待她下沉,才扬长而去。”一代著名爱国教育家竞惨死在日军的枪口下。古老的吴门桥,虽不能诉说,却是这段血腥史实的见证。·宝带桥图11宝带桥宝带桥又名长桥,在苏州市药门外三公里,跨运河和澹台湖口,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相传为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助资建桥,桥形长若玉带,故称此名。南宋绍定五年1232、明正统十一年1446两次重建,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的遗物,全部石建。桥下由五十三个桥孔连缀而成,均为半圆形的券式拱。桥孔跨径一般都在3.9米左右,唯中部有三孔跨径大至6.95米和6米,桥两端拱脚之间相距约249.8米,总长约317米。桥宽4.1米,桥挽呈喇叭形,桥端宽6.1米。桥块两端原各有石狮一对,现北端仅存一只。北端有石塔和碑亭各一座,塔高约4.5米,在二十七与二十八孔间的桥墩上亦有一座相同的石塔。桥下为木桩,桩顶置基础石,上安放墩身,拱圈的下端嵌在墩上预留的沟槽里。这种桥墩属于柔性墩,一孔受力波及全桥,故有联拱桥之称。工匠为防止一孔册毁影响整个桥孔安全,采用“单向推力墩”,将桥北端起的第二十七号桥墩,改成两个并立的桥墩,叫刚性墩。据传英军戈登与太平军作战时,曾拆掉此桥的最大一孔,使北部二十六孔全部倒,但刚性墩以南的二十六孔未遭破坏。它不仅是江苏保存最长而又完好的一座石拱桥,也是国内有名的长桥。沿河驿站最多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的场所。“春秋”时已有邮驿。到元“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航海资料系列 大 运 河 史 话 第 25 页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http://www.seamancn.com )搜集整理,更多航海资料请到网站免费下载。 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 命纪念地。 ● 吴门桥 吴门桥位于古城苏州西南,古运河与大龙江的交汇处,水流湍急,舟楫频繁。北宋元丰 七年 1084 ,一石姓富户出资始建。到南宋绍定年间 1228~1233 ,苏州地方拆除旧桥,重新建 起了气势雄伟的三孔石级拱桥。清同治十一年 1872 ,吴门桥又重新改建。 现存的吴门桥为单孔拱桥,用金山花岗石和少量武康石建成。桥身全长六十六点三米, 桥面中部宽四点八米,拱券跨长十六米,拱高九点八五米,大于半径。桥上两坡各铺设条石 五十级,石级俱是整块石板,平整宽阔。石桥栏浑厚高低适度,可供人倚靠小憩或凭眺。桥 北端金刚墙两翼,砌有零点六米的纤道,为纤夫拉船穿越桥洞的通道。整座桥梁结构合理, 造型轻盈优美,表现了江南水乡古桥的风貌,是目前苏州现存最高的高拱驼桥。 在近代历史上,吴门桥上还演绎了一段民族悲剧。民国十四年 1925 ,曾任国立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杨荫瑜女士,为避女师大学潮而离京来到苏州,住在盘门城边。她曾留学 日本,能操流利的日语。抗日战争时期,苏州沦陷,她经常为日军抢掠百姓财物之事找日军 将领交涉,致招肇事日兵的忌恨。据杨荫瑜侄女、我国著名外国文学家杨绛回忆: “1938 年 1 月 1 日,有两名日军诱她(杨荫瑜)出门,走到吴门桥上,对她开了一枪,遂落河中,待 她下沉,才扬长而去。 ”一代著名爱国教育家竟惨死在日军的枪口下。古老的吴门桥,虽不 能诉说,却是这段血腥史实的见证。 ● 宝带桥 图 11 宝带桥 宝带桥又名长桥,在苏州市葑门外三公里,跨运河和澹台湖口,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 816 。相传为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助资建桥,桥形长若玉带,故称此名。南宋绍定五年 1232 、明 正统十一年 1446 两次重建,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同治十一年 1872 重建的遗物,全部石建。桥 下由五十三个桥孔连缀而成,均为半圆形的券式拱。桥孔跨径一般都在 3.9 米左右,唯中部 有三孔跨径大至 6.95 米和 6 米,桥两端拱脚之间相距约 249.8 米,总长约 317 米。桥宽 4.1 米,桥堍呈喇叭形,桥端宽 6.1 米。桥堍两端原各有石狮一对,现北端仅存一只。北端有石 塔和碑亭各一座,塔高约 4.5 米,在二十七与二十八孔间的桥墩上亦有一座相同的石塔。桥 下为木桩,桩顶置基础石,上安放墩身,拱圈的下端嵌在墩上预留的沟槽里。这种桥墩属于 柔性墩,一孔受力波及全桥,故有联拱桥之称。工匠为防止一孔坍毁影响整个桥孔安全,采 用“单向推力墩” ,将桥北端起的第二十七号桥墩,改成两个并立的桥墩,叫刚性墩。据传 英军戈登与太平军作战时,曾拆掉此桥的最大一孔,使北部二十六孔全部坍倒,但刚性墩以 南的二十六孔未遭破坏。它不仅是江苏保存最长而又完好的一座石拱桥,也是国内有名的长 桥。 沿河驿站最多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的场所。 “春秋”时已有邮驿。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