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基础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27学分2总学时40理论28实验/上机12 英文课程名 Basic Veterinary Medicine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科学系 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基础兽医学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药物的作 用机理和一般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包括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 和诊断学基础三大部分。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基础兽医学是为动物科学、动物营养等非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 介于专业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在学好动物解剖学、家 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家畜饲养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 上开设的。其中病理学基础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基本变化(基 本病理过程)以及认识疾病的基本观点(疾病论)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 律(发病学)的学科:药理学基础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 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诊断学基础是研究畜禽疾病的临床诊断理论和 方法的学科。 通过对病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思想方 法认识动物的患病过程,懂得动物患病时功能、代谢和结构三方面变化的基 本表现及其原因与机理,理解这三方面变化的关系及其和症状与体征的关 系,为学习后期的临床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使学生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
1 《 基础兽医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27 学分 2 总学时 40 理论 28 实验/上机 12 英文课程名 Basic Veterinary Medicine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科学系 修订时间 2006 年 10 月 20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基础兽医学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药物的作 用机理和一般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包括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 和诊断学基础三大部分。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基础兽医学是为动物科学、动物营养等非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 介于专业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在学好动物解剖学、家 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家畜饲养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 上开设的。其中病理学基础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基本变化(基 本病理过程)以及认识疾病的基本观点(疾病论)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 律(发病学)的学科;药理学基础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 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诊断学基础是研究畜禽疾病的临床诊断理论和 方法的学科。 通过对病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思想方 法认识动物的患病过程,懂得动物患病时功能、代谢和结构三方面变化的基 本表现及其原因与机理,理解这三方面变化的关系及其和症状与体征的关 系,为学习后期的临床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使学生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 GDOU-B-11-213
技能和病理分析能力:药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 熟悉根据药理作用的药物分类及每类药物的共性,掌握重点药物作用原理及 适应症,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及鉴别,掌握药物促进动物生长、生产的性 能,为畜牧业经济服务:诊断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整体及一般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常规检验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正确运用各种临床检查方法和检验技术,发现和辨认常见的临床症状和 体征,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综合分析,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 学,使学生获得下列理论知识和技能: 1.病理学基础: (1)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疾病转归的一般规律。 (2)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的概念、特征性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 (3)能够掌握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临床诊断方法,特别是动物尸体剖检 法与病理组织学检验方法。 (4)能够初步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解释疾病的症状、并能诊断和评价医 疗措施,提出建议。 2.药理学基础: (1)正确认识兽医药理学的作用,随时掌握和了解兽医药理学所取得的成 绩及发展动态
2 技能和病理分析能力;药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 熟悉根据药理作用的药物分类及每类药物的共性,掌握重点药物作用原理及 适应症,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及鉴别,掌握药物促进动物生长、生产的性 能,为畜牧业经济服务;诊断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整体及一般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常规检验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正确运用各种临床检查方法和检验技术,发现和辨认常见的临床症状和 体征,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综合分析,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 学,使学生获得下列理论知识和技能: 1.病理学基础: (1)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疾病转归的一般规律。 (2)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的概念、特征性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 (3)能够掌握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临床诊断方法,特别是动物尸体剖检 法与病理组织学检验方法。 (4)能够初步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解释疾病的症状、并能诊断和评价医 疗措施,提出建议。 2.药理学基础: (1)正确认识兽医药理学的作用,随时掌握和了解兽医药理学所取得的成 绩及发展动态
(2)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用法与用量 及应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3.诊断学基础: (1)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将其灵活应用于一 般检查及各系统检查中。 (2)熟练地掌握整体及一般状况的检查,了解它们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3)全面掌握五大系统中各器官的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及诊断意义。 (4)通过临床检查,能认识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阐明疾病产 生的原因、条件和机理,揭示各种症状出现后的临床意义。对一般疾病作出 诊断,并通过防治措施,验证诊断的正确性。 本课程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学时少,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主次 分明,应有机将另外课程的内容与本课程结合在一起,突出知识性、科学性、 连贯性、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 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的各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动物营养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家畜饲养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应安排在学习了动物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 3
3 (2)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用法与用量 及应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3.诊断学基础: (1)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将其灵活应用于一 般检查及各系统检查中。 (2)熟练地掌握整体及一般状况的检查,了解它们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3)全面掌握五大系统中各器官的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及诊断意义。 (4)通过临床检查,能认识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阐明疾病产 生的原因、条件和机理,揭示各种症状出现后的临床意义。对一般疾病作出 诊断,并通过防治措施,验证诊断的正确性。 本课程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学时少,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主次 分明,应有机将另外课程的内容与本课程结合在一起,突出知识性、科学性、 连贯性、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 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的各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 动物营养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家畜饲养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应安排在学习了动物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
物学、家畜饲养学等课程后进行学习。为学习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后 期课程打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病理学基础 第一节疾病概论(1.5学时) 1.疾病的概念(A)。 2.疾病发生的原因(B)。 3.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A)。 第二节基本病理过程(3.5学时) 1.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变化(A)。 2.物质代谢障碍的局部变化(A)。 3.炎症反应(A)。 4.肿瘤(C)。 第三节常见症状病理学(4学时) 1.发热(A)。 2.黄疸(A)。 3.水肿(A)。 4.应激(A)。 5.休克(A)。 6.虚脱和昏厥(C)。 7.败血症(A)
4 物学、家畜饲养学等课程后进行学习。为学习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后 期课程打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 病理学基础 第一节 疾病概论 (1.5 学时) 1.疾病的概念(A)。 2.疾病发生的原因(B)。 3.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A)。 第二节 基本病理过程 ( 3.5 学时) 1.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变化(A)。 2.物质代谢障碍的局部变化(A)。 3.炎症反应(A)。 4.肿瘤(C)。 第三节 常见症状病理学 (4 学时) 1.发热(A)。 2.黄疸(A)。 3.水肿(A)。 4.应激(A)。 5.休克(A)。 6.虚脱和昏厥(C)。 7.败血症(A)
第二章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2学时) 1.药理的概念(A)。 2.药理的作用(A)。 3.药理制剂与处方(B)。 4.影响药效的因素(B)。 5.药理的保存和使用(C)。 第二节常用药理(7学时) 1.抗微生物药(A)。 2.抗寄生虫药(A)。 3.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理(A)。 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药理(A)。 5.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药理(A)。 6.作用于传出神经末梢的药理(A)。 7.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理(A)。 8.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理(A)。 9.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理(A)。 10.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理(A): 第三章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诊断学概论(1学时) 1.诊断学的概念(A)。 2.诊断的基本过程(A)
5 第二章 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 2 学时) 1.药理的概念(A)。 2.药理的作用(A)。 3.药理制剂与处方(B)。 4.影响药效的因素(B)。 5.药理的保存和使用(C)。 第二节 常用药理 (7 学时) 1.抗微生物药(A)。 2.抗寄生虫药(A)。 3.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理(A)。 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药理(A)。 5.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药理(A)。 6.作用于传出神经末梢的药理(A)。 7.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理(A)。 8.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理(A)。 9.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理(A)。 10.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理(A)。 第三章 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 诊断学概论 (1 学时) 1.诊断学的概念(A)。 2.诊断的基本过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