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17学分2总学时40理论28实验/上机12 英文课程名 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 开课院(系) 农学院开课系 动物医学系修订时间2006年9月1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肉、 蛋、乳和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制品在其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预防性和生产 性卫生监督和产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控制及其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以保证生产、经营的 正常进行和保障人、畜健康,防止人兽共患病及其他畜禽传染病传播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以兽医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为基础,涉及化学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微生物学、环境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重点研究动 物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防止危害人类健康,为人类提供安全可靠无污染的 动物性食品。主要内容有: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途径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措施:食物中毒: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以及水 产食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各类肉用动物的宰前检验、屠宰加工工艺的卫生监督、幸后 检验:肉用动物各种疾病的鉴定与处理:市场肉类卫生检验等内容。实验课依照食品卫 生国家标准,重点放在各类动物性食品的感官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 和销售过程中污染的性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畜禽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与检验,了解部分关于动物性食品卫生的标准与法规, 以适应社会对兽医和食品卫生检验人员的更高要求。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17 学分 2 总学时 40 理论 28 实验/上机 12 英文课程名 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医学系 修订时间 2006 年 9 月 1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肉、 蛋、乳和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制品在其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预防性和生产 性卫生监督和产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控制及其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以保证生产、经营的 正常进行和保障人、畜健康,防止人兽共患病及其他畜禽传染病传播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以兽医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为基础,涉及化学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微生物学、环境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重点研究动 物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防止危害人类健康,为人类提供安全可靠无污染的 动物性食品。主要内容有: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途径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措施;食物中毒;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以及水 产食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各类肉用动物的宰前检验、屠宰加工工艺的卫生监督、宰后 检验;肉用动物各种疾病的鉴定与处理;市场肉类卫生检验等内容。实验课依照食品卫 生国家标准,重点放在各类动物性食品的感官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 和销售过程中污染的性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畜禽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与检验,了解部分关于动物性食品卫生的标准与法规, 以适应社会对兽医和食品卫生检验人员的更高要求。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 GDOU-B-11-213
动物组织解剖学、动物病理学、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分析 化学、公共卫生学、毒理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上述先修课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上述先修课的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中 的应用。本课程开课之前必须先学完并学好上述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0.5学时) 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概念(B)2.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相关学科(⑧)3.动物性食品卫 生学的作用与任务(B)4.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史(C)5.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发展方 向(C) 第一章动物性食品污染及安全性评价(1.5) 第一节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述 一、动物性食品污染概念(A)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A)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内源性 污染、外源性污染 三、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倍害(A) 第一节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评价体系(B) 二、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细菌茵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可 能数、最高残留限量、休药期 思考题 1.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与危害。 2.引起各类动物性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3.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重要评价指标有哪些?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2) 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动物性食品生物污染的来源(B)危害() 第二节食源性感染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感染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概念食源性感染(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B)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的症状(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特点(A) 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分类(B)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A)、志贺氏菌(A)、大肠埃希菌(A)、肉毒梭菌(A)、副溶血性弧菌(A) 耶尔森菌(A)、溶血性链球菌(A)、空肠弯曲杆菌(B)、葡萄球菌(B)、变形杆菌(B) 产气荚膜梭菌(B)、蜡样芽孢梭菌(B) 第四节动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组织解剖学、动物病理学、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分析 化学、公共卫生学、毒理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上述先修课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上述先修课的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中 的应用。本课程开课之前必须先学完并学好上述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0.5 学时) 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概念(B)2.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相关学科(B)3.动物性食品卫 生学的作用与任务(B) 4.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史(C)5.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发展方 向(C) 第一章 动物性食品污染及安全性评价(1.5)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述 一、动物性食品污染概念(A)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A) 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内源性 污染、外源性污染 三、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A)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评价体系(B) 二、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A) 细菌菌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可 能数、最高残留限量、休药期 思考题 1.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与危害。 2.引起各类动物性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3.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重要评价指标有哪些?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 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2) 第一节 生物性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动物性食品生物污染的来源(B) 危害(A) 第二节 食源性感染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感染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源性感染(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B)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的症状(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特点(A) 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分类(B)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A)、志贺氏菌(A)、大肠埃希菌(A)、肉毒梭菌(A)、副溶血性弧菌(A)、 耶尔森菌(A) 、溶血性链球菌(A)、空肠弯曲杆菌(B)、葡萄球菌(B)、变形杆菌(B)、 产气荚膜梭菌(B)、蜡样芽孢梭菌(B) 第四节 动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的内分泌腺体(A)甲状腺、肾上腺 第五节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控制 基本原则(B)根本措施(B) 思考题 1.食源性感染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区别 2.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危害是什么? 3.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要点。 第三章动物性食品的非生物性污染与控制(2) 第一节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概述 一、化学性污染概念(A) 二、化学性污染的分类(⑧》 1.环境化学毒物污染:农药、工业三废、生活垃圾2.药物残留污染:兽药、饲料添 加剂3.食品添加剂及包装材料污染: 三、化学污染物的来源(B) 四、化学性污染的危害(A) 五、化学性污染的控制(B) 第二节动物性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概述(B) 概念、来源、危害、控制 第三节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概念(A) 种类(B)重金属(B)(汞、铅、镉、砷)、农药(B)(有机磷、有机氯、氟制剂、 二恶英)、兽药()(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激素、瘦肉精X、食品添加剂(B)(防腐剂 着色剂、抗氧化剂、赋香剂、护色剂)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A) 第四节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一、绿色食品概念(B)特征(B)生产体系(C) 二、有机食品概念(B)特征(B) 思考题 1.动物性食品化学性污染分类及危害: 2.了解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物的米源 3.动物性食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4.了解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 第四章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及其卫生要求(0.5) 屠宰加工企业选址原则(B)屠宰加工企业平面布局(C)
有毒的内分泌腺体(A) 甲状腺、肾上腺 第五节 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控制 基本原则(B)根本措施 (B) 思考题 1. 食源性感染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区别。 2.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危害是什么? 3.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要点。 第三章 动物性食品的非生物性污染与控制(2)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概述 一、化学性污染概念(A) 二、化学性污染的分类 (B) 1.环境化学毒物污染:农药、工业三废、生活垃圾 2.药物残留污染:兽药、饲料添 加剂 3.食品添加剂及包装材料污染: 三、化学污染物的来源(B) 四、化学性污染的危害(A) 五、化学性污染的控制(B)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概述(B) 概念、来源、危害、控制 第三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概念(A) 种类(B) 重金属(B)(汞、铅、镉、砷)、农药(B)(有机磷、有机氯、氟制剂、 二恶英)、兽药(A)(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激素、瘦肉精)、食品添加剂(B)(防腐剂、 着色剂、抗氧化剂、赋香剂、护色剂)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A) 第四节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一、绿色食品 概念(B)特征(B)生产体系(C) 二、有机食品 概念(B)特征(B) 思考题 1.动物性食品化学性污染分类及危害; 2.了解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 3.动物性食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4.了解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 第四章 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及其卫生要求 (0.5) 屠宰加工企业选址原则(B) 屠宰加工企业平面布局(C)
思考题 1.屠宰加工企业选址原则是什么? 2.屠宰加工企业厂区必须包括哪些设施? 第五章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1.5) 第一节畜禽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收购前的准备(C)二、收购时的兽医卫生检验(C)三、收购畜禽的管理(C) 四、屠畜的运输(C)五、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与兽医检验(®) 第二节屠畜宰前管理 一、宰前休息(B)二、宰前停饲(B)三、宰前淋浴(B) 第三节屠畜宰前检疫 一、幸前检疫的意义(B)二、宰前检疫的程序(A)三、幸前检疫的方法(A) 第四节宰前检疫后的处理与登记 宰前检疫后处理措施(A)准宰急幸、缓宰、禁宰、死畜尸体的处理 思考题 1.宰前检疫的意义是什么? 2.宰前检疫的程序和方法方法是什么? 3.宰前检疫后有哪些处理措施? 第六章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2) 第一节生猪宰加工工艺及卫生要求 浴、致昏、放血、剥皮(褪毛入、开膛、劈半、胴体修整、内脏整理、皮张整理等。 A) 第二节 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管理 一、建筑设施的卫生要求(C) 二、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管理(C) 第三节急宰、化制车间的卫生管理 急宰间的卫生要求(B)化制车间的卫生要求(B) 第四节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与防护 生产人员的健康要求(B)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B)生产人员的个人防护(B) 思考题 1.生猪屠幸加工工艺流程是什么?各工艺环节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2.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第七章畜禽的宰后检验与处理(2) 第一节宰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般要求
思考题 1.屠宰加工企业选址原则是什么? 2.屠宰加工企业厂区必须包括哪些设施? 第五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1.5) 第一节 畜禽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收购前的准备(C)二、收购时的兽医卫生检验(C)三、收购畜禽的管理(C) 四、屠畜的运输(C) 五、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与兽医检验(B) 第二节 屠畜宰前管理 一、宰前休息(B) 二、宰前停饲 (B)三、宰前淋浴(B) 第三节 屠畜宰前检疫 一、宰前检疫的意义(B) 二、宰前检疫的程序(A)三、宰前检疫的方法(A) 第四节 宰前检疫后的处理与登记 宰前检疫后处理措施(A) 准宰 急宰、缓宰、禁宰、死畜尸体的处理 思考题 1.宰前检疫的意义是什么? 2.宰前检疫的程序和方法方法是什么? 3.宰前检疫后有哪些处理措施? 第六章 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2) 第一节 生猪宰加工工艺及卫生要求 淋浴、致昏、放血、剥皮(褪毛)、开膛、劈半、胴体修整、内脏整理、皮张整理等。 (A) 第二节 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管理 一、建筑设施的卫生要求 (C) 二、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管理(C) 第三节 急宰、化制车间的卫生管理 急宰间的卫生要求(B) 化制车间的卫生要求(B) 第四节 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与防护 生产人员的健康要求(B) 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B) 生产人员的个人防护(B) 思考题 1.生猪屠宰加工工艺流程是什么?各工艺环节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2.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第七章 畜禽的宰后检验与处理(2) 第一节 宰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般要求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与意义(A) 二、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A)感官检验实验室检验 三、受检组织器官的选择(B) 四、宰后检验点的设置与同步检验(A) 1.猪率后检验点的设置(A)头部检验点皮肤检验点红下水检验点白下水检验点 旋毛虫检验点胴体检验点头部咬肌检验点终末检验点 2.宰后检验的布局与同步检验 第二节肉畜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一、淋巴系统在肉品检验中的作用 淋巴系统(A)宰后检验LN的意义(A)选择被检淋巴结的基本原则(A) 二、猪的被检淋巴结(A) 1.头部被检淋巴结2.猪胴体前半部被检淋巴结3.猪朋体后半部被检淋巴结4.内 脏淋巴结 猪最具剖检意义的LN(A) 三、牛、羊被检淋巴结(C) 第三节宰后检验的程序及要点 猪宰后检验程序(A) 1.头部检验2.皮肤检验3.内脏检验4.朋体检验5.旋毛虫检查6.终末检查 第四节宰后检验后的处理(A) 适于食用有条件食用(高温)不可食用(化制、销毁) 思考题 1.幸后检验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2.猪的宰后检验的程序是什么?检验点如何设置? 3.生猪屠宰各检验点的检验技术与检验内容是什么? 4.宰后被检LN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猪宰后检验的被检淋巴结主要有哪些? 6.宰后检验处理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第八章屠宰畜禽重要疫病的检验与处理(2) 第一节屠宰畜禽人畜共患病的检验与处理 一、炭疽二、结核病三、口蹄疫四、禽流感等几种重要疾病 宰前检疫要点(A)宰后检验要点(A)验室诊断(A)卫生处理措施(A) 第二节屠宰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的检验与处理 一、旋毛虫病二、囊虫病宰前检疫要点(A)宰后检验要点(A)验室诊断(A)卫 生处理措施(A) 用若顾 1.几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炭疽、口蹄疫、禽流感、结核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与意义(A) 二、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A)感官检验 实验室检验 三、受检组织器官的选择(B) 四、宰后检验点的设置与同步检验(A) 1.猪宰后检验点的设置(A) 头部检验点 皮肤检验点 红下水检验点 白下水检验点 旋毛虫检验点 胴体检验点 头部咬肌检验点 终末检验点 2.宰后检验的布局与同步检验 第二节 肉畜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一、淋巴系统在肉品检验中的作用 淋巴系统(A) 宰后检验 LN 的意义(A) 选择被检淋巴结的基本原则(A) 二、猪的被检淋巴结(A) 1.头部被检淋巴结 2.猪胴体前半部被检淋巴结 3.猪胴体后半部被检淋巴结 4.内 脏淋巴结 猪最具剖检意义的 LN(A) 三、牛、羊被检淋巴结(C) 第三节 宰后检验的程序及要点 猪宰后检验程序(A) 1.头部检验 2.皮肤检验 3.内脏检验 4.胴体检验 5.旋毛虫检查 6.终末检查 第四节 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A) 适于食用 有条件食用(高温)不可食用(化制、销毁) 思考题 1.宰后检验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2.猪的宰后检验的程序是什么?检验点如何设置? 3.生猪屠宰各检验点的检验技术与检验内容是什么? 4.宰后被检 LN 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猪宰后检验的被检淋巴结主要有哪些? 6.宰后检验处理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第八章 屠宰畜禽重要疫病的检验与处理(2) 第一节 屠宰畜禽人畜共患病的检验与处理 一、炭疽 二、结核病 三、口蹄疫 四、禽流感等几种重要疾病 宰前检疫要点(A)宰后检验要点(A) 验室诊断(A) 卫生处理措施(A) 第二节 屠宰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的检验与处理 一、旋毛虫病 二、囊虫病 宰前检疫要点(A)宰后检验要点(A) 验室诊断(A) 卫 生处理措施(A) 思考题 1.几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炭疽、口蹄疫、禽流感、结核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