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质(酶)的提取 大多数蛋白质均能溶于水、稀盐、稀碱或稀酸溶液中 故蛋白质的提取一般以水溶液提取为主。通常采用类 似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如20-50mmo/L的磷酸 盐缓冲液(pH70-75)或01 mol/L Tris-HCI (pH75-8.0)缓冲液作提取液。 对于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较多的 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稀碱、稀酸,常在提 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异丙醇、 正丁醇等
1、蛋白质(酶)的提取 ◼ 大多数蛋白质均能溶于水、稀盐、稀碱或稀酸溶液中, 故蛋白质的提取一般以水溶液提取为主。通常采用类 似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如20-50m mol/L的磷酸 盐缓冲液(pH7.0-7.5)或0.1mol/L Tris-HCl (pH7.5-8.0)缓冲液作提取液。 ◼ 对于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较多的 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稀碱、稀酸,常在提 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异丙醇、 正丁醇等
2、核酸的提取 ■DNA和RNA在细胞中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蛋 白的形式存在。 DNA的提取:一般是利用DNA核蛋白(DNP) 易溶于1 mol/L Nac溶液。 nRNA的提取:利用RNA核蛋白(RNP)易溶 于0.14mo/LNac溶液,先提取得到RNP。 提取得到DNP或RNP后,再将蛋白质除去即可 得到相应的核酸
2、核酸的提取 ◼ DNA和RNA在细胞中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蛋 白的形式存在。 ◼ DNA的提取:一般是利用DNA-核蛋白(DNP) 易溶于1mol/L NaCl溶液。 ◼ RNA的提取:利用RNA-核蛋白(RNP)易溶 于0.14mol/LNaCl溶液,先提取得到RNP。 提取得到DNP或RNP后,再将蛋白质除去即可 得到相应的核酸
蛋白质的去除 蛋白质的去除可以选择去污剂法或有机溶剂法。 去污剂法是利用SDS等阴离子去污剂与蛋白质带正电 荷的侧链结合,从而使核酸与蛋白质分开。然后加入 浓醋酸钾溶液,使SDS-蛋白质复合物沉淀,并使多佘 的SDS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钾盐而同时沉淀 有机溶剂法是利用酚、氯仿的混合液作蛋白质的变性 剂,当它们与含核酸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一起振摇时形 成乳状液,蛋白质因充分接触酚和氯仿而变性,与核 酸分开。离心后可分为两相,一般上层为含核酸的水 相,下层为有机相,交界处是变性凝聚的蛋白质层。 最后利用乙醇或异丙醇将核酸沉淀离心收集即可。 bac
◼ 蛋白质的去除可以选择去污剂法或有机溶剂法。 ◼ 去污剂法是利用SDS等阴离子去污剂与蛋白质带正电 荷的侧链结合,从而使核酸与蛋白质分开。然后加入 浓醋酸钾溶液,使SDS-蛋白质复合物沉淀,并使多余 的SDS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钾盐而同时沉淀。 ◼ 有机溶剂法是利用酚、氯仿的混合液作蛋白质的变性 剂,当它们与含核酸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一起振摇时形 成乳状液,蛋白质因充分接触酚和氯仿而变性,与核 酸分开。离心后可分为两相,一般上层为含核酸的水 相,下层为有机相,交界处是变性凝聚的蛋白质层。 最后利用乙醇或异丙醇将核酸沉淀离心收集即可。 蛋白质的去除
第三节分离纯化 从细胞中提取得到的生物大分子往往是不 纯净的,含有大量杂质,必须进一步分离 纯化,这一阶段可分为粗分级分离和细分 级分离两步进行
第三节 分离纯化 ◼ 从细胞中提取得到的生物大分子往往是不 纯净的,含有大量杂质,必须进一步分离 纯化,这一阶段可分为粗分级分离和细分 级分离两步进行
、粗提纯 1.蛋白质的粗提纯 主要是利用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有机溶 剂沉淀等方法,使目的蛋白与其它较大量 的杂蛋白分开。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便, 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浓缩 蛋白质,但分辨率低
一、粗提纯 1. 蛋白质的粗提纯 ▪ 主要是利用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有机溶 剂沉淀等方法,使目的蛋白与其它较大量 的杂蛋白分开。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便, 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浓缩 蛋白质,但分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