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 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 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大好江山,无情现 实,触动了郁结在胸的无限的“国恨”和“乡 愁”,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 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 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大好江山,无情现 实,触动了郁结在胸的无限的“国恨”和“乡 愁”,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
诵读感知 水龙吟(102字,长调双调) 登建康赏心亭(词题) 辛弃疾 楚天干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杄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喚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 (102字,长调 双调) (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