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沁园春雪 【教学任务】 主备人 单位 1.掌握文中的重点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品味、欣赏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重点 4.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 点 课/一课时 时 教读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四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 自1.给加点字注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折腰()风骚()成吉思汗() 2.做完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 主分外()稍逊()还看今朝()纠错。 3.另外四名学生到黑板批改。 学/我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唯余莽莽红装素衰略输文彩 4.班级内集体讲评。 顿失涛涛一代天娇原弛蜡象 5.学生把纠错后的知识点强化2 遍。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成
第一课 沁园春 雪 【教学任务】 主备人 单位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品味、欣赏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重 点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 点 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课 时 二课时 课 型 教读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自 主 学 习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折.腰( )风骚.( ) 成吉思汗.( ) 分.外( ) 稍逊.( )还看今朝.( ) 2.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唯余莽莽 红装素衰 略输文彩 顿失涛涛 一代天娇 原弛蜡象 1.四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做完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 纠错。 3.另外四名学生到黑板批改。 4.班级内集体讲评。 5.学生把纠错后的知识点强化 2 遍。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成
3.指出下列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折、分多音字把握不准,要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系统化总结 2.采一彩骄一娇形近字把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握不牢,宜多比较,强化动手能力。 试比高。() 3.判断不准或有漏落现象。有些 语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要注意全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面分析。 祖,稍逊风骚。() 4.要切记:不要在不该停顿的地 4.用“/”划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方停顿 练习答案: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略2.略3.(1)对偶、夸张 (2)欲与天公试比高 互文;(2)比喻、对偶、拟人;(3) 对偶、借代4.(1)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 (2)欲/与天公/试比高 1.激趣导入: 学生可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有 2.题解 关雪的诗句,扩大视野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 容无关(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 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 生说有关词的文体常识 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生二 所写内容。分上下两阕,共114字 3.文体常识 1.“沁园春”是 名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雪”是词的 种题材,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 2.《沁园春雪》在写法上用 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 明|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了 相结合的 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表现手法。 确 ”、“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 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答案:1.词牌题目2.描写、议论、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抒情 任|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 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务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 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的标题和词牌 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预测:生可能对词与诗的划分产 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从生纠缠不清的认识,师可适当引导唐 本文的题目上就能很清晰的体现。常见的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常识,并 词牌名有卜算子、水调歌头、清平乐、浣明确词是诗歌的一种题材。 溪沙、如梦令、临江仙等等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了解 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或掌握词的有关知识,不可定性要 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求。 的流派:词在鼎盛时期的两个主要的流派 即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
3.指出下列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试比高。( )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 4.用“/”划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欲与天公试比高 因。 1.折、分 多音字把握不准,要 系统化总结。 2.采—彩 骄—娇 形近字把 握不牢,宜多比较,强化动手能力。 3.判断不准或有漏落现象。有些 语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要注意全 面分析。 4.要切记:不要在不该停顿的地 方停顿。 练习答案: 1.略 2.略 3 .(1)对偶、夸张、 互文;(2)比喻、对偶、拟人;(3) 对偶、借代 4.(1)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 (2)欲/与天公/试比高 明 确 任 务 1.激趣导入: 2.题解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 容无关(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 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 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揭示了文章 所写内容。分上下两阕,共 114 字。 3.文体常识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 一种题材,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 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 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 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 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 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 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 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 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的标题和词牌 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 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从 本文的题目上就能很清晰的体现。常见的 词牌名有卜算子、水调歌头、清平乐、浣 溪沙、如梦令、临江仙等等。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 字以内为 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59 至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词 的流派:词在鼎盛时期的两个主要的流派 即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 学生可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有 关雪的诗句,扩大视野。 生说有关词的文体常识 生一: …… 生二: …… 1.“沁园春”是 名, “雪”是词的 。 2.《沁园春 雪》在写法上用 了 、 、 、相结合的 表现手法。 答案:1.词牌 题目 2.描写、议论、 抒情 预测:生可能对词与诗的划分产 生纠缠不清的认识,师可适当引导唐 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常识,并 明确词是诗歌的一种题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了解 或掌握词的有关知识,不可定性要 求
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 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 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 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6。 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 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4.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读感知 学生扣住要求自主阅读,可大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首朗读,默读,同桌对读等。 诗词来说,朗读非常重要。诵读提示:上 片“望”字、下片“惜”字都是领字,两预测: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在 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请你朗读小组内合作研究 全词,初步达成要求 学法指导 (1)弄懂词字面上的意思,整体感知圈划批注 诗歌的内容 学法指导二: (2)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 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屏幕出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并做好标 2教师范读(或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1.,赏析一词:我认为“ ”一词好, 作 品读,教师指正后再读 好在… 探|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 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 究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预测:学生比较认可的词语可能有: “顿”“内外、上下”“千、万”“山 3.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课文内容。原、长城、黄河”“红、银”“舞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驰”等词 学生想象的美景根据情况而定,老 师合理引领。 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感悟意境 体会诗中的感情 每个小组交流朗读心得,师生评价 重点学习上阕 生带着赞美,带着陶醉,研读上 展 阕。(1)明确:词的上阕 师投放研读思考题 (2)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 师要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 交|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怀。 流|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3)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
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 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 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 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 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 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等。 4.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 标。 合 作 探 究 1.认读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首 诗词来说,朗读非常重要。诵读提示:上 片“望”字、下片“惜”字都是领字,两 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请你朗读 全词,初步达成要求: (1)弄懂词字面上的意思,整体感知 诗歌的内容; (2)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并做好标 注 2.教师范读(或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 品读,教师指正后再读。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 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 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3.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课文内容。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学生扣住要求自主阅读,可大声 朗读,默读,同桌对读等。 预测: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在 小组内合作研究。 学法指导一: 圈划批注 学法指导二: 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屏幕出 示): 1.赏析一词:我认为“ ”一词好, 好在…… 预测:学生比较认可的词语可能有: “顿”“内外、上下”“千、万”“山、 原、长城、黄河”、“红、银”“舞、 驰”等词。 学生想象的美景根据情况而定,老 师合理引领。 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感悟意境, 体会诗中的感情。 每个小组交流朗读心得,师生评价 展 示 交 流 重点学习上阕 师投放研读思考题。 师要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 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 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 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生带着赞美,带着陶醉,研读上 阕。(1)明确:词的上阕。 (2)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 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 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 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 怀。 (3)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 其意境。 调非凡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 ◆学法指导三: 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体会写景要从对象、景物特征、 角度(立足点)、修辞等方面去 把握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 学生研读交流后明确 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预测:答案只要切中语境,语 言丰富形象即可 (4)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 下句子“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 比高 (6)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 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 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北国风貌。 (6)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 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 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 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回读《沁园春·雪》全文,思考: 生满含激情地回读课文。 拓毛泽东望的仅仅是北国风光吗? (学生合作探究) 他望的是祖国万里的河山,是中华几 展|千年的历史舞台,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 学法指导四:提炼原文内容,利 来。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上阕,写用对偶的知识解决。(字数、结构 迁|了一句上联: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词性等) 也!祖国!请同学们根据词的下阕,对出 移|下联。我给两个词提示 明确: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 壮哉!领袖! 小结:诗词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 总是读。本节课我们主要就词的诵读及上阕 内容做了学习,一定有让你感悟的地方, 结请结合学习实际对自己进行小结反思,送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 自己一句话 工整地写给自己一句心里话。 反思 1.背诵全文 第1和3题是必选 2.预习下阕,探讨主旨,体会写景抒情 布议论的联系和作用。 第2题自行选择 3.完成配套练习册及《同步学习与探究》 置|中“自主性探究”与“开放性作业”两个 板块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 其意境。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 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 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6)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 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 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 调非凡。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 学法指导三: 体会写景要从对象、景物特征、 角度(立足点)、修辞等方面去 把握。 学生研读交流后明确: (预测:答案只要切中语境,语 言丰富形象即可 (4)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 下句子"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 比高。" (5)明确:"长城"、"黄河"、山 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 北国风貌。 (6)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 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 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 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拓 展 迁 移 回读《沁园春·雪 》全文,思考: 毛泽东望的仅仅是北国风光吗? 他望的是祖国万里的河山,是中华几 千年的历史舞台,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 来。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上阕,写 了一句上联: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 也!祖国!请同学们根据词的下阕,对出 下联。我给两个词提示: 评 显 , ! ! 生满含激情地回读课文。 (学生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四:提炼原文内容,利 用对偶的知识解决。(字数、结构、 词性等) 明确: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 壮哉!领袖! 总 结 反 思 小结:诗词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 是读。本节课我们主要就词的诵读及上阕 内容做了学习,一定有让你感悟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实际对自己进行小结反思,送 自己一句话。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 工整地写给自己一句心里话。 布 置 1.背诵全文。 2.预习下阕,探讨主旨,体会写景抒情 议论的联系和作用。 3.完成配套练习册及《同步学习与探究》 中“自主性探究”与“开放性作业”两个 板块。 第 1 和 3 题是必选 第 2 题自行选择
作业教后反思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作 业 教 后 反 思 教 学 问 题 最 佳 解 决 方 案 第二课时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