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支原体 第六节衣原体 第二十三章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第一节线虫 第二节吸虫 第三节绦虫 第二十五章医学原虫 第一节叶足虫 第二节鞭毛虫 第三节孢子虫 第二十六章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附录 参考文献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免疫概念和免疫的功能;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和微生物的种类。 2.熟悉免疫的类型。 3.了解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免疫学概述 免疫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字“immunis”,其意为“免除瘟疫”。很早以前 人们就发现人体患过某种传染病后,就会获得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天花病人 病后一般不再感染天花,麻疹病人痊愈后也不会再得麻疹,人们将机体对传染病 的这种抵抗能力称为免疫。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认识进一步 深入,发现免疫现象远远不局限于抵抗外来病原生物的感染,还承担着对体内一 些衰老、损伤细胞及突变的细胞的清除作用:同时发现免疫对机体既有有利的 面,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并引起某些疾病。随着免疫的发展,形成 了一门新的学科一一免疫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 有基础免疫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移植免疫学等,现免疫 学已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根据免疫学和医学临床的关系,一般也 可将免疫学分为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基础免疫学主要是讲述免疫系统的组 成,各种免疫分子及其作用,免疫应答的过程与机理等内容。临床免疫学和临床 医学更为贴近,主要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肿瘤免疫及免疫学 诊断与防治等内容。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一)免疫的概念 传统的免疫概念指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份和外来的“非己”的 抗原性异物具有识别功能,对“自身”的物质不起免疫应答,对入侵的病原生物 能及时的产生免疫应答,最后清除,即抗感染作用。但现在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 远远超出抗感染的范围。显然免疫就是抗感染的定义已不准确。现代的免疫概念 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对机体是非常有利的,不可缺少的:但在病理情况下,免 疫也可能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引起疾病。 (二)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功能是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物 学效应。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某些情况下对机体则有害。主要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表1): 1.免疫防御抵御入侵的病原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使机体免受感染, 即抗感染免疫。如果此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此功能过低,则发生免 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及时清除人体大量衰老、死亡的细胞和受理化、感染等原因 损伤或变性的细胞,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此功能如果紊乱,则可能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及时地发现并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细嗣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此功能低下,易发生肿瘤和病毒持续性感染。 表1免疫功能及其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 鱼疫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兔疫防 清除病原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 过高:超锁反应 过低:免疫缺陷病 兔疫自稳 清除衰老、损伤和变性的细胞 素乱: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低下:发生肿殖,病毒持续性感染 二、免疫的类型 按免疫的发生和特点可将机体的免疫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一)固有免疫又称为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 程中形成的防御机能,机体出生时就有,遗传而来,对所有病原生物都有不同程 度的防御作用。主要包括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补体等免 疫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二)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机 体免疫系统接触抗原性异物,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免疫,这种免疫仅对引发其 反应的抗原性异物起作用。适应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机体的免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共同完成免疫功能。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免疫学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古代,中国人就认识 到一些免疫现象。如观察到有些患过某些传染病而痊愈的病人一般不再感染同 种疾病。16世纪就有文字明确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即用天花愈后病人 皮肤上的结痂磨成碎末,吹至正常儿童鼻部,可预防此儿童患天花病,此种方法 是人工自动免疫的最早记录。这些方法后分别传到西亚、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各 国。人痘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也是人类认识免疫学的开端(图 1)。 图1接种人痘 l8世纪末,英格兰乡村医生E·Jenner发现给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的姑娘 感染牛痘后却不得天花,Jenner在一男孩的手臂上接种牛痘而成功地预防了此 男孩天花病的发生。此后,他又做了大量实验,并于1798年发表了关于接种牛 痘预防天花的研究结果(图2)。这项研究成果是免疫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 之一,也意味者免疫学从经验免疫学时期进入到科学免疫学时期
图2接种牛痘 进入19世纪,微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与深入研究又带动了免疫学的进展。 1880-1885年,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Pasteur培养出炭疽杆菌减毒株和狂犬病毒 的减毒株,用于预防炭疽病和狂犬病。l890年,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 Kitasato用白喉减毒外毒素免疫动物,获得白喉抗毒素用于治疗白喉获得成功。 l890年,俄国学者Metchnikoff发现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提出了细胞免疫 学说,认为机体的免疫是由吞噬细胞来完成的。1894年发现了补体,补体与抗 体共同作用可以溶解细菌。1897年,德国学者P·Ehrlich认为血清中的抗体是 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体液免疫学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学说曾 一度论战不休。直到1903年,Wright和Douglas研究吞噬作用时,发现抗体有 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将两大学派逐步统一起米。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机 体既有细胞免疫也有体液免疫,两种免疫作用机理不同,但又互相联系。1901 年奥地利科学家Landsteiner发现人红细胞的AB0血型,大大减少了因输血错误 引起的死亡。1902年,Riohet和Portite.发现经海葵提取液注射后未死亡狗数 周后再次接受极小量的海葵注射液,少数狗会立即死亡。据此提出了过敏反应即 病理免疫的概念。1939年,Tiselius和Kabat用电泳技术鉴定,证明抗体是Y 球蛋白。 进入20世纪中叶,免疫学又有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1941年,发现细胞内 抗原与抗体的存在:1942年,发现迟发型超敏反应可通过细胞转移:1945年, 提出了免疫识别和自身耐受的问题:1948年,证明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转化 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l957年,澳大利亚科学家Burnet提出抗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