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有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护理人才培养要求 而组织编写的。 在编写内容上紧紧围绕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者“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注重 为岗位需求和后续课程教学需要服务,在形式上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有趣味性,便于 学生举提理解。版面格式力求新颖、活泼,对学生有吸引力。 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各个兄弟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 了精心的安排,以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 教材内容具有以下特色:(1)突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注意以问题为中心编排教材 内容;(2)版面上增加背景介绍、知识拓展、临床案例等相关链接:(3)每章配有学习目标。 内容小结和复习恩,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 联系,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共有25章,实验有6达实验内容。理论课注意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实验课紧紧围绕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 养。 《病原生物学与兔疫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参编者单位领导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和帮 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本教材的编写是在国家大力提侣职业教育和教材改革的背景 下进行的,没有固定成熟的模式,难免有欠缺之处,请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免疫学概述 第二节微生物学概述 第三节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第一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 第二节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条件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四节抗原的分类 第五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第三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第四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三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章免疫系统 第一节免疫器官 第二节免疫细胞 第三节细胞因子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二节MHC分子 第三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四节免疫耐受 第五节免疫调节 第七章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固有免疫 第二节适应性免疫 第八章超敏反应 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九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防治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与变异 第三节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十一章化脓性细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奈瑟菌属 第五节假单胞菌属
第六节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消化道传播的细菌 第一节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肠道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弧菌属 第四节其他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五节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第一节分枝杆菌属 第二节棒状杆菌属 第三节其它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第四节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 第三节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六章病毒学概论 第一节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病毒的感染 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麻疹病毒 第三节腮腺炎病毒 第四节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第五节风疹病毒 第六节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七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十八章肠道病毒 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节轮状病毒 第三节其他肠道病毒 第四节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肝炎病毒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戊型肝炎病毒 第六节庚型肝炎病毒 第七节输血传播病毒 第八节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单纯疱疹病毒 第三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四节狂犬病病毒 第五节出血热病毒 第六节朊粒 第二十二章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真菌 第二节放线菌 第三节螺旋体 第四节立克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