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V) 一、V起源与发现 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 制中心,出版题为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 刊登五名新流行病的病因和病史,相同特 点是: 0p周,n
第二十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一 、HIV起源与发现 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 制中心,出版题为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 刊登五名新流行病的病因和病史,相同特 点是:
青年男性(29岁1名,30岁2名,33 岁1名,36岁1名)。 表面似乎完全健康。 起病急、干咳、呼吸困难。 均有卡氏肺吸虫、白念珠菌、巨细 胞病毒感染。 均有细胞免疫缺陷。 xxxsj.cn
青年男性(29岁1名,30岁2名,33 岁1名,36岁1名)。 表面似乎完全健康。 起病急、干咳、呼吸困难。 均有卡氏肺吸虫、白念珠菌、巨细 胞病毒感染。 均有细胞免疫缺陷
1982年9月美国CDC正式命名“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DS。 病因角度 是获得的 病理变化 是免疫缺陷 疾病表现是各种机会性感染症候 群(综合征) 00j.n
1982年9月美国CDC正式命名“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病因角度 是获得的 病理变化 是免疫缺陷 疾病表现 是各种机会性感染症候 群(综合征)
V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病毒为100~120nm球形颗粒,有包膜。 最外为脂质双层包膜,刺突为两种特异性糖蛋白。 9p120 为外膜蛋白球形 9p41 为跨膜蛋白 中间为内膜蛋白gp17 内层为核衣壳由P24的衣壳蛋白和两条相同 RNA、RNA多聚酶和反转录酶组成
二、HIV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病毒为100~120nm球形颗粒,有包膜。 最外为脂质双层包膜,刺突为两种特异性糖蛋白。 gp120 为外膜蛋白 球形 gp41 为跨膜蛋白 中间为内膜蛋白 gp17 内层为核衣壳 由P24的衣壳蛋白和两条相同 RNA、RNA多聚酶和反转录酶组成
脂双层膜 gp120 gp41 包膜糖蛋白 p24衣壳蛋白 参 p17内膜蛋白 p7核衣壳蛋白 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 0o到n
脂双层膜 gp120 gp41 包膜糖蛋白 p24衣壳蛋白 p17内膜蛋白 p7核衣壳蛋白 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