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油立业递科技 912结构布置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由于转换层刚度较其他楼层刚度大很 多,质量也相对较大,造成结构沿高度方向刚度和质量不均 匀;另外,转换层上、下部的竖向承重构件不连续,墙、柱截 面突变,导致传力路线曲折、变形和应力集中。因此,带转换 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设计时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改 善其受力和抗震性能
第9章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9.1.2 结构布置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由于转换层刚度较其他楼层刚度大很 多,质量也相对较大,造成结构沿高度方向刚度和质量不均 匀;另外,转换层上、下部的竖向承重构件不连续,墙、柱截 面突变,导致传力路线曲折、变形和应力集中。因此,带转换 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设计时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改 善其受力和抗震性能
第9章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油立业递科技 1.底部转换层的设置高度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一般为2~6层, 有些工程已做到7~10层 研究表明,转换层位置越高,转换层上、下刚度和内力突变 越大;此外,转换层位置越高,转换层上部的墙体容易破坏, 落地剪力墙易出现受弯裂缝,使框支柱的内力增大,对结构抗 震不利。因此,底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高层结构在地面以上的 大空间层数,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时分别不宜超过5层和3层, 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增加。对底部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和筒中筒结构,由于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不明显,转换层设 置高度可适当提高
第9章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1. 底部转换层的设置高度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一般为2~6层, 有些工程已做到7~10层。 研究表明,转换层位置越高,转换层上、下刚度和内力突变 越大;此外,转换层位置越高,转换层上部的墙体容易破坏, 落地剪力墙易出现受弯裂缝,使框支柱的内力增大,对结构抗 震不利。因此,底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高层结构在地面以上的 大空间层数,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时分别不宜超过5层和3层, 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增加。对底部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和筒中筒结构,由于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不明显,转换层设 置高度可适当提高
第9章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2.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控制 转换层下部的侧向刚度一般小于其上部的侧向刚度,如果 二者相差悬殊,会使转换层下部形成柔软层,对结构抗震不 利。设计时应控制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使其 位于合理的范围内 (1)底部大空间为1层时,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等效剪切刚度 比可按下式计算 G2A2/h, G2A, h, G, A/h G. h A=Aw+C A(i=1, 2) 为防止底层刚度突变,刚度比宜接近于1(较难),非抗震设 计时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第9章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2.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控制 转换层下部的侧向刚度一般小于其上部的侧向刚度,如果 二者相差悬殊,会使转换层下部形成柔软层,对结构抗震不 利。设计时应控制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使其 位于合理的范围内。 (1)底部大空间为 1 层时,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等效剪切刚度 比可按下式计算 为防止底层刚度突变,刚度比宜接近于 1(较难),非抗震设 计时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2
第9章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久建姜科技土聲 (2)当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 等效侧向刚度比可按下式计算: /H,△,H △2/H2△2H1 转换构件 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 设计时不应大于13
第9章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2)当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 等效侧向刚度比可按下式计算: 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 设计时不应大于1.3
第9章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油立业递科技 3.转换构件的布置 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梁、厚板、桁架、空腹桁架、箱形 结构、斜撑等。由于厚板转换层引起竖向质量和刚度严重不 均匀,对抗震不利。仅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 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柱)宜直接落在 转换层的主构件上。但由于上部剪力墙布置复杂,框支主梁 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次梁上的剪力墙,其传力途径 多次转换,受力复杂。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不 宜采用框支主、次梁方案;A级高度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采 用框支主、次梁方案,但设计中应对框支梁进行应力分析, 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构造措施
第9章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3. 转换构件的布置 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梁、厚板、桁架、空腹桁架、箱形 结构、斜撑等。由于厚板转换层引起竖向质量和刚度严重不 均匀,对抗震不利。仅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 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柱)宜直接落在 转换层的主构件上。但由于上部剪力墙布置复杂,框支主梁 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次梁上的剪力墙,其传力途径 多次转换,受力复杂。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不 宜采用框支主、次梁方案;A级高度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采 用框支主、次梁方案,但设计中应对框支梁进行应力分析, 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构造措施